【唔好掛住講NFT】性命攸關的「投資」 為綠色未來努力
小編今日要向大家推薦一項投資方案,這個方案短期投資回報不高,但潛力無限,而且能為下一代帶來希望。
這項投資,說的是「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這句口號,亦是本年度「世界地球日」(Earth Day)的主題。首個世界地球日出現在1970年代,源起於英國校園,於1990年代推廣至全球,每年的4月22日,各地環保人士都會用不同方式,圍繞不同主題宣傳環保理念。按照Earth Day官方網站,今年主題是希望公眾能以大膽行動、廣泛創新、公平實施,建立一個環保而繁榮的未來。
呼應本年度主題,不少大公司均有參與世界地球日,作為個人,又可以如何出一分力?主辦單位於網站上亦列出了52種「投資」方法,不妨到 @earthdaynetwork 或 https://www.earthday.org/earth-day-tips/ 了解一下。
相關文章
【衫都可以節能】長裙變短裙 荷葉邊變圍巾披肩 時裝設計大獎 鼓勵步行上班 推動綠色生活
香港的春夏兩季讓人十分煎熬,既炎熱又潮濕,但一眾打工仔上班時還要顧及穿着得宜,男生要穿上襯衫、領帶和西裝外套,女生則穿得清涼,又要帶備一件厚外度避免着涼。香港設計中心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着得又行德」時裝設計大賽,由本地推廣行人友善街道、公共空間,及拓展香港成為步行城市的非牟利機構「行德」主辦,比賽的目的是推廣輕便的衣服取代正裝,改變打工仔的步行模式和辦公室內的空調需求,比賽中一共有6套設計入圍作品,一起看看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吧! 得獎作品由畢業自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及紡織系的區麗珍(Alison Au)設計,她以田園風發想,特別選用了車花棉布配上藏藍色棉布,加上帶機棉布來縫製裏布,以支持環保。此外,Alison的作品也有很多小巧思,像下擺的荷葉邊能拆出變成圍巾披肩或胸前裝飾,在冷氣房間內提供額外的溫暖。 另外,為了適合不同狀態的女生穿着,所以裙腳、肩帶也有靈活設計,在懷孕初期到準備生產的不同身材也能靈活調節連身裙的細節,來最適合當刻的自己。 第一套入圍作品由來自非洲毛里裘斯的17歲高中生設計師Zoé Wong設計,由米色、淺啡色的西裝外套配搭純色白T恤和球鞋,感覺乾淨舒適、斯文。Zoé Wong特別選用天然棉麻,因為透氣質地十分適合天氣悶熱的香港,希望能減低夏天走在路上的不適感。另外,西裝外套和長褲也有設計小巧思,它們都能透過摺疊變成環保袋,足以應付突發購物沒有帶備環保袋的需要,時刻保持「暖男」形象。 第二套入圍作品由中文大學藝術系碩士生張淑玲(Joseli Cheung)設計,她曾獲得多項設計大獎,如院長嘉許名單(Dean’s list)、世界技能大賽服裝製作比賽等。Joseli的設計作品全使用天然物料,包括純棉,同時顧及時尚、舒適,像是衣袖可按氣溫自由調節長度、上身的荷葉邊設計可變成斗篷等,增添衣服的質感,亦更耐看。 第三套入圍作品出自從小便喜歡時裝設計的Rea Chan之手。基於香港天氣濕熱,所以她特別選用輕薄的物料,像雪紡西裝外套、緞面連身衣等,在不造成負擔的情況下阻隔紫外光直接照射皮膚。此外,由於設計比賽主題以「打工仔」為主題,所以設計看起來既有休閒感,又不失正式的感覺。 第四套入圍作品同是出於Rea Chan之手,她認為時尚產業一直在污染環境,卻也不是無可避免,如多加使用竹纖維等可持續布料。這個設計正正使用了竹纖維作緞面,質料透氣、柔軟,配搭一種由棉花或羊毛製成的薄紗作裝飾,物料的低敏性亦能減低刺激性而引起的濕疹發作,裙子同時亦使用了天然未染色和未漂白的棉纖維,比一般棉料更吸水,亦大大減輕走在炎下的負擔感。另外,Rea Chan設計了一件泡泡袖的短版外套,袖子除了可拆卸外,還特別設計了一個窗口狀的弧形,在不失美感之下亦能降溫。 最後一套入圍作品由畢業於香港白英奇專業學校時裝設計系的林晞雯(Wendy Lam)設計,她選用了100%棉布,確保吸汗能力和透氣度,讓白領即使走在炎夏街頭,仍能舒適自信。Wendy特別在設計作品中融入零廢棄的概念,加上立體、Oversize的設計剪裁,讓不同身型人士也適合穿着。
【鍾芯豫】:地球日有段故 哈佛帥哥退學搞環境運動
“Happy Earth Month!” 踏入四月,郵箱和網絡充斥著地球日相關的宣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即將來臨,這個全球最大規模的環境節日每年吸引192國家的10 億民眾響應。地球日網絡會舉辦各種教育和倡議項目,動員民眾實踐綠色低碳生活,為解決漸趨嚴重的氣候和生態危機持續注入動力。 每年地球日的主題各異,去年為「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強調生態保育的關鍵作用。今年的主題則是「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鼓勵個人除了日常遵循綠色生活習慣外,宜將金錢花在重視環保的公司上,透過消費模式改變未來,帶動循環和低碳經濟。 地球日特別重視從下而上(bottom-up)凝聚的民間力量,原因是節日起源於美國的草根運動。早於七十年代,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 · 尼爾森(Gaylord Nelson)深信環境議題應在國內獲得更高政治關注。隨著越來越多環境問題影響民眾的生活素質,例如1969年加州聖塔芭芭拉的嚴重漏油事故、匹茲堡空氣污染惡劣、禿鷹等鳥類瀕臨滅絕,尼爾森認為時機成熟,計劃在校園策畫以環境保護為題的草根運動。 當年25歲的哈佛大學生丹尼斯 · 海斯(Denis Hayes)從尼爾森口中初次接觸環境保護。海斯覺得既然議題沒有太多人關注,他可以試著成為哈佛的推動者。首次面見尼爾森,海斯隨即被他的理念打動。憑著一股青年的幹勁,海斯從哈佛退學,毅然搬到華盛頓協助統籌1970 年 4 月 22 日第一個「地球日」,喚起普羅大眾對環保的關注。 第一個地球日成功啟蒙民眾連結環境和生活質素,明瞭環境保護是維繫許多基本生存的要素。當年美國橫跨東西兩岸舉辦了多場遊行示威和演講會,累積2000 萬人參加不同抗議活動,為可持續未來發聲。這與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透過微小的力量匯聚全球幾十萬青年參與氣候行動不謀而合。今天的海斯已成為非牟利環境組織Bullitt Foundation 的CEO,繼續為環保貢獻。 說到 “Invest in Our Planet”,我們該如何善用自己的收入,塑造更美好的世界?德勤一項2021年度消費者統計指出,45% 的Z世代受訪者會基於環境或道德問題而停止購買某些品牌,其他年齡層也有28%人會這樣做。消費者最看重的五個可持續品牌原則包括:減少浪費、減少碳足跡、提供可持續包裝、致力於道德工作和尊重人權。每一個消費者都有權利用我們的荷包投票,譬如用消費券支持對環境和員工友善的公司。眾人的力量會為產業鏈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大家不妨在 https://greenwash.com/ 網站輸入你打算購買的品牌,看看他們有沒有「漂綠」的嫌疑。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行動家,每一分鐘都是改變世界的機會。」你未必是夠薑退學的哈佛帥哥,但你可以很帥地對著不環保、不道德的品牌,說一句:「我不買!」
【Let’s start now】Starbucks 2025年全球「走杯」 環保主管:「我們的杯無處不在,但也是拋棄型社會無處不在的象徵」
鼓勵市民減少使用外賣即棄杯的「走杯」運動,終於獲全球咖啡連鎖集團Starbucks全面落實。2025年開始,顧客要自備咖啡杯或用Starbucks提供可以循環再用的杯,措施最快明年年底率先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 Starbucks曾經在門市推行不同的試驗計劃,其中一個先導項目「借杯」 Borrow a Cup,在西雅圖、日本、新加坡以及英國進行,顧客繳付1美元按金,領取一隻由Starbucks提供的杯,用完可以掉入門市的「smart bin」,取回按金的同時會獲得其他獎勵。而杯子清洗後會循環再用。韓國濟州4間以及首爾12間Starbucks也進行過另一項試驗,店鋪完全不提供用完即棄的外賣杯,顧客外賣時需要自備咖啡杯或使用 Starbucks 堂食的一般咖啡杯。其中在濟洲的測試,首 3 個月就節省了 20 萬隻用完即棄紙杯。 「我們的杯子無處不在,我們喜歡這點。」星巴克首席可持續性發展部門主管考博利(Michael Kobori)表示,「但這也是一個「拋棄型社會」(throwaway society)無處不在的象徵。」的確,Starbucks的杯,特別是節日時推出的款式,令顧客愛不釋手,但對環境卻不是好事。Michael透露,公司的一次性杯和蓋佔公司包裝垃圾的 40%,這也是Starbucks致力消除它們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希望這種浪費的現象可以改善,並在Starbucks樹立榜樣,改變整個行業。 Cover photo credit: Erik McLean / Unsplash
【鍾芯豫】:《巴黎協定》後最重要的聯合國塑膠公約?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UNEP)肯亞奈洛比總部外出現一座巨型水龍頭,噴出來自非洲最大貧民窟基貝拉(Kibera)的塑膠。國際知名藝術家Benjamin Von Wong解釋雕塑《Giant Plastic Tap》的創作理念是鼓勵大眾針對塑膠災難的源頭,像關掉水龍頭一樣管制塑料生產 #TurnOffthePlasticTap,不再只停留在回收和清理的討論。創作團隊與慈善機構 Human Needs Project 合作,聘請100位貧民窟居民收集和清洗塑膠廢料,組裝成藝術裝置。這件作品迎接各國環境部長參與三月初的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第二階段會議(UNEA 5.2),期許他們通過《全球塑膠公約》,從根源解決塑膠問題。 全球每年生產高達 4 億噸塑膠,生產速度超越任何其他材料。疫情下塑膠的需求更甚,用以製造大量單次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PPE)。塑膠從石油和天然氣兩種化石燃料提煉,過程產生大量碳排放,加劇氣候變化。塑料回收率平均在 14-18% 間,遠低於鋁、銅和紙的 50%。過半塑膠落入填區和焚化爐,三分之一洩漏到自然界。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到 2050 年將增加 4 倍,當中包括護理用品常見的微塑膠,危害生態和食物鏈。WWF 2019 年委託大學進行的研究顯示,我們平均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重量(5g)的塑膠,主要來自喝水和進食貝殼類海產。長期身處塑膠之中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和神經系統,落後地區露天燃燒塑膠垃圾會產生有毒氣體和造成空氣污染。 面臨全球塑膠危機,各國政府相繼實施禁令應對。中國 2020 年底頒布限塑令,禁用吸管、膠袋等一次性塑膠。 2021 年 7 月起,歐盟全面禁用塑膠餐具及其他一次性用品。而香港則在 2021 年尾就管制即棄塑膠進行公眾諮詢。70多個商業機構也趁聯合國環境大會前簽署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讓品牌對塑膠問題負責。簽署方更包括被Break Free From Plastic評為2021年全球三大塑料污染者: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聯合利華。市場調查指出59% 消費者會抵制不解決氣候危機的品牌,相信商界逐步意識到市場需求,肩負社會責任以挽回消費者信心。 是次聯合國環境大會上,175 個國家及地區領袖通過制訂國際社會間首條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可謂眾望所歸。首輪協商預料在
【鍾芯豫】:與IT狗女神Charlotte設計不完美環保生活
《IT狗》因其貼地主題引發大眾共鳴,成為城中熱話。其中一集題為環保,請來11年沒有出演電視劇的網絡紅人倪晨曦飾(Elva Ni)演環保KOL Charlotte。劇中,Charlotte看到沙巴海龜因大量利是封而擱淺的圖片深感愧疚,遂試用主角阿信開發的電子人情支付平台PayPayDuck,減少婚禮使用的利是封。 《IT狗》第八集的環保KOL Charlotte(Source: Viu TV) 對於大眾而言,綠色生活似乎是小部份「環保塔利班」的專利,做得不足會飽受批評,如《IT狗》中蒙玲在Tony的IG生活照找到六十多個不環保之處。真正的「環保人」卻會告訴你,實踐綠色生活並非比賽,而是按個人能力循序漸進,沿途獎勵每個小改變。這正是著名零浪廢廚師博諾(Anne-Marie Bonneau)掛在口邊的金句:「我們不需要幾個人完美地做到零浪廢,而需要數以百萬人不完美地一起減廢。(We don’t need a handful of people doing zero waste perfectly, we need millions of people doing it imperfectly.)」 零浪廢廚師博諾的名言(Source: Dare to be a Wildflower Blog) 隨著科技發展,環保不再是獲取舒適和便捷的障礙,綠色生活更可提供改善健康、保育動物等各種好處。倪晨曦戲內戲外都是環保女神,讓我們向她學習,一起設計專屬自己的「不完美」環保生活! 設計適合你的低碳餐單 為了健康和環保,倪晨曦由2017年開始吃素至今。劇中蒙玲指出Tony吃牛扒不環保,原因為何?牛和羊等牲畜是反芻動物,在反芻過程中產生甲烷(methane)氣體。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其暖化威力更是二氧化碳的23倍。 綜觀整個供應鏈,生產每公斤牛肉的碳排放為 60 公斤,遠遠拋離其他食物種類。除了肉牛,乳牛的排放也不容忽視。現在市面上有多種奶類製品的替代品,不論是傳統的維他奶或是新興的燕麥奶,皆是取代牛奶的低碳選擇。海鮮方面,野生比養殖的排放較低,因為可節省飼料和維繫養殖場的能源。根莖類蔬菜、蘋果、橙可謂超低碳食物,排放少於牛肉150多倍! 各種食物的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龍虎榜(Source: Our World in Data) 讀到這裏,大家心想又是一篇深綠文,逼人吃素。筆者身邊一位注重環保的朋友曾茹素三年,最後因身體反應不理想而在餐單加點肉。你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素食者才能拯救地球,也要照顧身體需要。只要習慣點餐前參看這個食物排放龍虎榜,增加低碳食物的比例,已是為地球走邁進一大步。此外,近年坊間推出許多新潮的素食餐廳和植物肉產品,相信「每週一素」的目標不難達到。 2.
【用作品說話】 與7日垃圾同眠 驚訝羞愧交雜 美攝影師:消費者是受害者也是始作俑者
歌也有得唱,垃圾可以長留戀於你家。究竟我們日常會製造多少廢物?美國攝影師 Gregg Segal 留意到都市垃圾問題嚴重,邀請家人、朋友、鄰居參與《7 Days of Garbage》計劃,要大家留下 7 日內所製造的垃圾,最後把全部垃圾鋪平,躺在上面,留下合照。 7 日過後,有人感到驚訝,有人感到羞愧,統統沒想到自己居然會製造這麼多廢物。Segal 希望,「大家可以藉作品反思自己在垃圾問題中的角色」。雖然我們不能直接影響企業用多少包裝紙,但事實上正如 Segal 所說,「消費者既是受害者又是始作俑者,我們是整個系統的受害者,但我們也在助長同樣的問題。」其實自己也可以由一小步出發,拿少一個膠袋、用少些即棄餐具,從日常習慣開始,減少不必要的廢物。 Photo/ Gregg Segal《7 Days of Garb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