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你我他的故事】 80後充當收集佬辦「香港百物檔案館」 影片、物件、音樂 盼保存至2046
「收買舊電器、舊手錶、收音機…… 」隨年代過去,收買佬也是很久未出現。不過,最近香港就有位藝術家做「收集佬」,四出搜羅、徵集「香港人的物件」。有些是從坊間購買、途經拾獲,有些是私人及組織捐贈的,摸得到的舊碟子、舊布料、雜誌,捉不到的影像、音樂,過百樣物品全部收藏好、建立成檔案,放在灣仔富德樓的「香港百物檔案館」,「希望透過持續收藏和公開書寫,共建屬於我們的香港叙事」發起人江耀榮指。
如果所有東西都有個日期,檔案館中的那些舊物,又會不會過期?江耀榮希望,至少把物件收藏到 2046 年。也許變幻原是永恆,無論到時這些舊物還有沒有人關心,始終都記載了香港人的故事,「是屬於香港人的。」
江耀榮是個 80 後,在中大藝術系畢業後到台灣攻讀碩士。「香港百物檔案館」是他的畢業作品,曾在台北展出。今次回到香港,檔案館獲得藝術發展局資助,現正期間限定開放予公眾,歡迎大家去找尋他人的故事,也可以「留下各式補充、感受、故事等回應」,甚至捐出物件,補充更多不一樣的故事。覽結束後,物品將會放在迷你倉,他會繼續整理和發掘相關內容。
「香港百物檔案館」
“HongKongers Archive of 100 objects”
展期: 2021 年 8 月 7 日 至 8 月 29 日
時間:12:00 – 19:00(逢星期一閉館)
地點:藝鵠藝術空間(灣仔富德樓6樓)
Photo/ 香港百物檔案館
相關文章
【本土變形金剛】 香港土炮「重機」機械人 畫家葉偉青:回看最動人的時光 + 最天馬行空的想像!
講起機械人,不外乎想起日本高達、歐美變形金剛等等,你又知道香港也有「機械人」嗎?「香港重機」作者葉偉青 Felix 就針對最能代表本土文化的事物,加上自己的童年回憶,創造了交通工具、建築物、食物等一系列機械人角色,以土炮漫畫角度帶讀者「回看最動人的時光、最天馬行空的想像!」 在 Felix 的重機世界中,馬路上的燈箱變了「燈箱君」穿梭城市不同角落。巴士、天星小輪、電車、郵筒、炒栗子檔、涼茶舖等平時常見的事物也變了機械人出動。在五花八門的鐵甲之下,是對香港情懷滿滿的愛,從此,保衛這個地方的重任就交給他們了! Photo/ 香港重機
【藏字師】 街頭尋「香港靚字」 招牌、餐牌、霓虹燈、鐵閘藏本土美學
時間一點一滴過,字就一橫一撇寫。走過每日的路,你有留意過那些字體造成的風景嗎?IG hkfont 就專門記錄「香港靚字」,日常可見的招牌、路牌、餐牌上,或許不知不覺造就了舖頭的特色;買少見少的霓虹燈、花牌、鐵閘,傳統美學背後又印證着香港歷史與文化;無名師傅的手寫字,平凡得來其實又何嘗不是本土特色? 放眼街頭,文字其實遍布四周,我們彷如生活在「字海」之中。但這些習以為常的風景,再過幾年仍然會存在嗎?還是會像海安咖啡室,再經過時已經光榮結業?不如學習 hkfont ,把你喜歡的「香港靚字」拍下來吧。 Photo/ IG @ hkfont
【貓貓外交】 貓貓才是舖頭的真正主人?! 荷蘭攝影師走遍香港結集《Shop Cats》
不管是甚麼舖頭,只要有舖貓的就是好舖頭!香港有不少老店會養貓捉老鼠、看舖,甚至成為舖頭「生招牌」,和街坊打成一片。荷蘭攝影師 Marcel Heijnen 2015 起在香港生活,偶然發現了不同舖貓的身影,便被牠們「征服」,開始帶着相機,記錄海味舖、士多、藥房、街市等地方的舖貓,先後出版《香港舖頭貓》、《香港街市貓》及《躲貓貓》等攝影集。 不過,舖貓足跡神秘,不會坐定定等人拍攝,緣份來了,自然能用相機「收服」。自己未遇到舖貓前,到 Heijnen 的 Instagram @chinesewhiskers 看看,感受一下本土小店的人貓情懷吧。 Photo/ @chinesewhiskers
【佬訊】:盡做
編輯傳來照片,是張寫著「盡做香港」四隻書法字的海報,問有沒有看過。佬編當然有看過,這四個字用了香港北魏真書,北魏體在舊時招牌字中很常見,在街頭上是最醒目的。「咁有無興趣幫我哋寫下呀?」,佬編的回應,當然也是盡做。 盡做,很多時都有「做晒佢」的意思,但對於某些人來說,盡做代表的,不是盡做很多件事,而是把一件事做到盡、做到底的意思。簡單點來說,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 一直覺得匠人精神這個term,在香港是尷尬的。匠人我們當然有,但我們的匠人,並沒有得到匠人應有的待遇。香港的匠人在我們眼中,很多時只是些沒有辦法適應時代的固執小生意人,畀到盡,叫聲師傅已經算是尊重。 但香港人也不是不懂得尊重技藝的。佬編見過餐廳特地從日本請來刺身師傅,拿著一大塊藍鰭吞拿庖丁解牛,每一刀下去都是鎂光燈。佬編也見過,商場費心從外國請來各種的工藝匠人,把遠在他方的美好事物帶來香港,而大家也願意為這種匠人的手藝,付上更多的premium。但佬編卻很少見到,有人會去讚美雲吞麵檔的師傅、或者為搭棚師傅拍照打卡。 或許匠人如美一樣,都要講究距離感的。講外語的,才有資格叫匠人,講廣東話的,叫老人。香港的匠人已經盡做了,但我們為這些有份傳承香港文化的匠人所做的,還不夠盡。
【走與留之間的故事】 本土小店故事影集記錄上水、大圍故事 莫竣名參與拍攝 陳雅明寫下社區小事
面對身邊人的走和留,自己在夢想與現實中掙扎,香港人每日面對的事,也是一個個小故事。本土小店「上水貨店」推出《流酒》故事攝影集,由陳雅明執筆,MCM 莫竣名擔任男主角,用相片、文字為載體,抒發着一個人的 emo、生活一成不變帶來的煩躁、與陌生人擦身而過的相遇
【今次真係好餃笑】 香港食字大典「食字,無處不在」 「毛間道」、「有扮髮」、「辣喱」究竟賣咩?
「司機,去荔枝閣唔該。」 「荔枝角邊度呀?」 「荔枝閣呀!」 —— 原來荔枝角道有一幢「荔枝閣」。 不知幾時開始,香港人真的很喜歡食字,IG 就有人專門收集這些食字的招牌、宣傳單、餐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