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香港可以參考嗎?】 倫敦1930年代發電站保育變公共空間 Culture for Tomorrow網上研討會邀建築師、總監談心得 

城市古蹟印證了地方的歷史和文化,要如何保育才能既保留歷史價值,又能善用空間?不妨參考來自英國倫敦的例子。建於 1930 年代的巴特西發電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位於泰晤士河南岸,自 1953 年起為全倫敦供電,曾經是英國第 3 大發電站。其建築以紅磚天主教堂為藍本,在英國已經碩果僅存,因此,即使它在 1983 年停止運作,但仍然是當地著名地標,且被列為二級重點保護建築,連電影《皇上無話兒》、《蝙蝠俠 — 黑夜之神》也曾在此取景。

歷史建築並非「齋睇無用」,國際著名建築師事務所 WilkinsonEyre 近年就將巴特西發電站全面翻新,活化成大型複合設施,集購物、餐飲體驗、活動場地、辦公大樓、住宅公寓於一身,令泰晤士河南岸重新煥發活力。

由新世界 CEO 鄭志剛創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將舉辦《活化古蹟 保育皇都》網上研討會系列,首場於本周四(7日)進行,以「電照風行:倫敦巴特西發電站活化計劃」為主題,邀請到 WilkinsonEyre 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及總監 Sebastien Ricard 分享活化巴特西發電站的設計概念和心得,同場亦有 WilkinsonEyre 建築事務所總監及香港分部負責人 Matthew Potter、UNESCO 亞洲文物建築保護與管理講座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系主任何培斌教授,交流本地活化項目的見解。

 

《活化古蹟 保育皇都》—「電照風行:倫敦巴特西發電站活化計劃」

日期︰ 2021年10月7(星期四)

時間︰下午7時至8時

主講嘉賓︰

Sebastien Ricard

Matthew Potter

主持︰   

何培斌教授

語言︰英語

費用︰全免  

網上登記︰https://bit.ly/3ifZX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