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本身的傳奇】無遮掩下最真實的你 同志驕傲月藝術showcase
踏入六月,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社交媒體上不時出現彩虹色的hashtag呢?原來每年六月都是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世界各地以至網絡上都有不同活動響應。在香港,本地藝術品牌BIKUTA MALAMIA 就舉辦了一個以植物和玻璃鏡為題的showcase,希望讓人真誠面對自己的性取向。
這個showcase名為「:Je suis d’accord.」,是法語的 「I am OK」,亦有被接納的意思。六幅展出的油粉彩畫,各自以一種植物為主角,每一棵植物看似相同,但細看之下每個花蕊、每條葉紋都是獨一無二。創作者希望藉此表達出不同的人表面看似一樣,卻是千萬個不同的獨立個體。有人強悍卻溫柔,有人高大卻細膩,植物的多樣性正好與我們獨一無二的身心不謀而合。而植物之下配以玻璃鏡托底,反射出觀看者的容貌,寓意是無任何遮掩下反映最真實的自己。
BIKUTA MALAMIA主理人Peter Wu 是本地視覺藝術家,曾留學法國修讀藝術7年,作品包括繪畫、攝影、花藝及化妝。他指今次showcase希望令觀賞者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無時無刻都跟自己說一句「I am OK」,尤其是性小眾,不要因為天生的界限及社會既定的目光而規限了自己的真實一面,抹殺了自己本可發光發亮的特質。
今次showcase是在尖沙咀一間性商店「Sally Coco」內舉行,他們是本港第一間推廣性別友善的性商店,希望透過正面談論性愛,推動性自主。
《:Je suis d’accord.》showcase
日期:1/6/2022 – 30/6/2022
時間:中午12時至晩上8時
地點:Sally Coco 尖沙咀分店
地址:尖沙咀金馬倫道16號金馬大廈2樓B室
相關文章
【一碗一畫 一場修行】又一山人 自然ₒ 共話ₒ 反思大自然的施和受
一隻小飯碗,不僅能與大自然對話,還可以跟萬里之外的人神交;在日光之下,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總能夠發現陌生的細節。香港藝術家又一山人(黃炳培)帶我們走進他《自然ₒ 共話ₒ 》的創作國度裏。 // 碗裏頭的可往肚裏吃,可以栽出生命 // 坐落在日本新潟縣津南町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裏,一個一個盛載着綠色生命的「碗」景,是又一山人題為《一碗生命》的創作。這些日常家用的飯碗,全都是津南町的居民跟香港朋友互相送贈的,裏面裝的不是米飯,而是由兩地人民所栽種的植物,反思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施與受。在這疫下困難的時刻裏,發揮着療癒人心的力量。 // 我看見 所以我相信 我相信 因此我看見 // 《神畫》是另一組創作的主題。「我關注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一切,甚至是非常熟悉的面孔、地點和事物,因為每一次、每一剎那都是不同的。」又一山人邀請當地的工作坊參加者以大自然為素材,利用一塊塊看似平平無奇的白板,在日光的映照下,把大地之美裝裱起來,同時也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敬重、欣賞和感恩。 // 津南 X 香港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三年計劃,是藝術推廣辦事處在津南町政府的支持下,於2018年與大地藝術祭實行委員會及NPO法人越後妻有里山協働機構合作,在當地的村落 —— 逆卷集落建立了香港部屋,作為駐留、交流和展示等平台,藉藝術推動香港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今年參展的又一山人,是由香港及日本評選委員會於2020年公開徵集的作品提案中選出的。 又一山人《自然ₒ 共話ₒ 》 展覽日期:即日至2022年11月13日(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部屋 地址:日本新潟縣中魚沼郡津南町大字上鄉宮野原 29 – 4(香港ハウス) 網址:https://bit.ly/3U6Fv55
【地下鐵碰着她】地鐵變移動畫室 90後女生速畫車廂百態窩心贈乘客
「我希望自己除了是一個城市觀察者,也是一名香港畫家。」近年社交平台開始出現以觀察城市為主的帳號,而今年24歲的Charlotte就創立了 @moving_drawing ,以速畫記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眾生相。 Moving Drawing的起點,要從上班族經常面對的問題說起 —— 車程時間太長。Charlotte形容自己是急性子,討厭等待的感覺,「我住在鑽石山,那時到南區上班,車程要大半個小時,感覺很浪費時間。」香港人生活步伐急促,Charlotte卻選擇放慢腳步,在地鐵寫生,細看香港 —— 一座她喜愛的城市。她所畫的是公共交通公具內的百態:一對擁抱中的情侶、躲在買餸車中睡覺的小女孩、低下頭按手機的青年,全都成為她繪本裏的主角。 Charlotte的IG帳戶目前已有超過4萬人follow,除了畫作,還有一些Charlotte自拍的影片,拍下她將作品即時送給主角的情景。她憶述自己第一次將畫作送給一對父女時,緊張得不能夠直視對方,便急急腳離開,「但之後看見他們在看自己的畫作,感覺很開心。」或許就是因為這一份滿足感,令Charlotte一直畫下去,把畫作送給城市裏不同的人,「記得那時我把作品送給一名清潔姐姐,她脫掉手套緩緩接過畫作,並說了一聲多謝妳。這是最觸動我心的地方。」她說,希望城市裏辛苦工作的人收到她的畫作後都可以開心起來。 「Moving drawing」這個帳號除了記錄香港,也見證了Charlotte思想上的轉變。「我曾經都是『MTR Sleepers』的人,睡到東歪西倒。我為生活而憂心,認為自己一定要做Fulltime才能支撐到自己的生活。」之後一次機緣巧合下,Charlotte參加了一場畫展,才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有很多可能,不一定要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以前我是一個不懂得休息的人,現在我會認為這帳號成為了我生活中的平衡點。」同一個帳號,記錄了香港的小人物,也記錄了Charlotte的成長。 以前這個帳戶名叫「MTR drawing」,後來才改作「Moving drawing」。新的名字對Charlotte 來說也是一種提醒,讓她一直畫下去。她希望將來能夠用不同畫作形式呈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跳出框框,不只畫交通工具內的人和事,「我現時正籌備出版一本屬於香港的繪本,希望繪下香港正消失的地方、不同人的故事和想法,我對這地方的情意結從來沒有變過。」
【得個港字】 見字___ ? 香港地道文字放大鏡!
梁總理Serrini叫大家要「見字飲水」和「見字讀書」,不知大家「見字」時又會想做甚麼呢?本地廣告設計師Dave近年就喜歡「見字拍照」。 從文字的演變過程,我們能窺探到一個族群歷史。漢字的結構相對其他文字嚴謹,而其造型優美,更令不少人沉醉於漢字一撇一捺之中,但除此之外,只要你細心觀察,其實我們在這個城市的每日都會接觸到數之不盡的字體。而Dave對街頭上不同中文字的字體尤其敏感。 過去一年,Dave在香港街頭收集不同的字體,發現原來有很多趣事,「有時未必係字形結構有趣,因為每個人用文字嘅方式唔同,有人寫字較隨便、有啲就好認真,咁我就覺得好得意。」於是他漫遊社區,將有特色的文字一一拍照記錄下來。原來這個習慣,是源自健身教練的建議,「佢叫我每日行萬七步,我自己都鐘意行街,所以順便去以前少行的地方。」 Dave在收集字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字體不知不覺地消失,「前兩日去旺角,先知道原來「西班牙賓館」個招牌已經唔見咗啦。」當越來越多招牌被拆掉、字體漸漸變成清一色電腦字,令他反思到自己要更加珍惜眼前。「我們都在珍寶海鮮舫遷拆時拍照留念,但為什麼我們總在最後一天才珍惜?今日香港,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記錄下來的舊地方和事物。」 有見及此,Dave便在Instagram創辦專頁 @Citywording,把街站紀錄到各式各樣的字體公諸同好。Dave形容收集即將消失的字體就如收藏瀕危昆蟲標本,激發他創作出《見字圖鑑》,以五十八隻昆蟲比喻文字的,現於「見字___ 」展覽中展出。Dave希望以這種方式為城市留下一點回憶,同時引發觀眾欣賞香港細微的一面。 城市中,每種文字設計理念都是獨一無二,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讓你重新思考和認識文字。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裏,新事物當然會受到追捧,但同時舊物也在消失,我們都要學會去欣賞這城市的舊貌,漫遊每一角落,從另一角度細看這地方。 關於「見字___ 」展覽 : 由HKDI傳意設計研究中心與Typeclub首次合作攜手打造字體藝術及設計推廣項,與一眾字體設計師、藝術家及其他界別的創作人,以字體藝術作品展示了他們對本土字型的詮釋和表達。 日期:2022年5月21日至 7月20日(免費參觀,需預約) 時間:上午9 時30分 – 下午3 時30分(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傳意設計研究中 A810室
【愛是最大權利】 挪威聖誕老人出櫃都是因為愛 郵政廣告慶祝同性戀合法化50周年
愛神也有苦惱,聖誕老人原來也一樣。挪威郵政公司 Posten 推出 LGBTQ 節日廣告《When Harry met Santa》,講述主角某年意外撞見到家中派送禮物的聖誕老人,自此兩人一見鍾情,相約在每年聖誕一期一會。無奈聖誕老人派禮物工作繁忙被迫「甩底」,讓主角孤單流淚,只能寫下「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給聖誕老人表明心意。最後,聖誕老人獲郵政公司「頂更」,準時赴約,兩人甜蜜相擁親吻,大團圓結局。 廣告除了致敬 1989 年美國電影《When Harry Met Sally…》,同時也藉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來紀念明年,挪威同性戀合化 50 周年。郵政公司表示,「一切都與愛有關」,相信無論任何年齡、性別、宗教、性取向、種族,「每個人都應該感到受歡迎、被接納、看到和聽見。」相信他們已向世界寄出了一份溫暖的聖誕禮物。 《When Harry met Santa》完整版 ‣‣ https://youtu.be/tyQ6qD-u-J8 Photo/ 影片截圖
【羅素的紅】:針對黑人的極右組織「男性國家」
上次寫過俄羅斯一家比較西化的超級市場,因為廣告中的受訪家庭是同性戀者,不但超市的管理層飽受抨擊,廣告中的家庭更加收到死亡恐嚇,要出走西班牙。事隔不久,俄羅斯的廣告又再惹起爭議,這次是壽司連鎖店Yobidoyobi。 俄羅斯人非常喜歡吃壽司,因此俄國的日本料理餐廳非常多,他們也有具「俄羅斯特色」的壽司,老是在壽司裡加入酸忌廉。今次捲入漩渦的Yobidoyobi餐廳,廣告中有四位帶著微笑的年輕人,他們手上拿著巨大的壽司,當中三人是俄羅斯女孩,另一位則是黑人。廣告一出,保守派立即在社交媒體發起攻擊,指責這是在傳播「多元文化宣傳」。壽司店的營運者甚至收到一個極右組織「男性國家」的死亡恐嚇,他不但被「起底」﹑餐廳瘋狂收「負評」,還有人在餐廳下單後拒絕付款,務求讓餐廳蒙受損失。最終只好在社交媒體上道歉及撤下廣告。Yobidoyobi負責人說:「我無法想像在2021年的俄羅斯,會因為一個黑人而激起憤怒。」 極右組織「男性國家」一直活躍於「狙擊」一些宣傳多元文化的機構,就在這家餐廳下架廣告後,「男性國家」的首領就呼籲支持者去抵制另一間日本連鎖餐廳Tanuki,因為他們也有在廣告中起用黑人模特兒,還有使用象徵LGBTQ權益的彩虹旗。餐廳拒絕屈服,於是就收到各式各樣的恐嚇及手段對付,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在上月底,收到針對Tanuki在莫斯科多間分店的炸彈威脅報案,雖然後來證實只是「報假案」,但還是令員工和顧客非常擔心。 今年7月,一名尼日利亞學生在俄羅斯西部一個城市,因為拯救遇溺的俄羅斯妻子而身亡,他的妻子在社交平台上哀悼,也受到「男性國家」的恐嚇,他們的追蹤者甚至恐嚇要殺死她。「男性國家」這個組織一直宣傳「父權」﹑「民族主義」等思想,最初在俄羅斯社交平台上創建,資料顯示他們成立於2016年。用「臭名昭彰」來形容他們並不過分,因為他們喜歡在網上做各種欺凌的行為,包括多次恐嚇嫁給外國人的俄羅斯婦女。據指,他們的成員會定期舉行會議,也會學習徒手格鬥及射擊等等。組織負責人幾年前也曾因為煽動對女性的仇恨被判緩刑。
【余拜仁】:永不言倦的粵劇先鋒 — 羅家英
羅家英,一個香港人絕對不會陌生的名字。在電影圈中,他是默默支持淩淩漆的達聞西、日哦夜哦孫悟空的唐三藏,經典之作,百看不厭;在粵劇界裡,他不但站到台前傾力演出,而且在幕後寫劇本、做改編,除了傳統戲碼,他亦敢於創新,包括將莎士比亞及黑澤明等世界名家引進粵劇世界;除了創作和演出,他更加身體力行、帶領一眾後起之秀努力開拓行業疆界,尋找更多不同的可能性,雖然已屆74歲高齡,仍然不言倦不言休,令人景仰。 粵劇是香港文化藝術的重要成份,然而近年卻面臨著觀眾流失、市場老化等嚴峻挑戰,於是「如何活化?」逐漸成為行業內外的熱門課題:教育方面,主打小朋友及年輕人市場的訓練班、導賞課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創作方面,「新編粵劇」成為了一種熱門類型,不少機構都培養新進編劇創作全新劇本,長遠希望增加高質素的作品,並藉此鼓勵更多人士參與相關工作。同時,不少名伶亦都積極求變,帶領團隊新編粵劇創作,包括由阮兆輝擔任藝術指導的《戰海奇緣》,聚焦於明末海盜的故事,以及由新劍郎擔任藝術總監兼編劇的《媚香留情》,取材自傳奇劇本《桃花扇》等等。 日前剛好看過一齣新編粵劇《修羅殿》,由羅家英擔任藝術總監及編劇,故事環繞明末時期一宗發生於南方海旁小縣的懸案,案中人各說各話、言人人殊,真相非但未能愈辯愈明,甚至讓人對人性、互信等等產生嚴重質疑;閱讀至此,讀者或者都會聯想起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名作《羅生門》,當中三位關鍵人物說出了看似緊密交織卻又矛盾不一的供詞,故事就由這裡慢慢開展。細看之下,原來《修羅殿》正正是以《羅生門》為改編藍本,根據主創人羅家英所講,黑澤明是他非常拜服的偶像,在對方身上學習了很多,認為其影視作品融合了中西文化精髓,非常值得觀眾欣賞、回味,其中《羅生門》就是佳作之一,早在數年之前,他已經心生改編念頭,可是「提筆苦思,但無從下手,或許是經歷不夠、理解不足,於是只能擱筆。」 直至最近,羅家英自言「已年過古稀,歷經人生沉浮」,開闊了全新思路,《修羅殿》的創作大計遂重新上馬;縱然醞釀多年,但是這個改編計劃的難度始終不減,他更形容為「一種自我的極限挑戰」,首先是《羅生門》故事單薄,傳統粵劇戲迷卻往往鍾情於故事情節及發展;其次是電影與粵劇的藝術語言各有不同,他為此特別鑽研了各種劇情分割及內容銜接手法,打破粤劇舞台與燈光的應用傳統,透過不斷的時空轉換,引導觀眾了解其中妙趣。 引用羅家英的話語,縱使已經「年過古稀」,對於推廣粵劇,他卻仍然熱情高漲;對於藝術追求,他都始終一絲不苟,絕對令人尊敬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