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高級訂製服
【 英國V&A博物館珍藏】走入殿堂級美術指導張叔平的訂製時裝之旅 維多利亞時代至今 一場跨越200年的東西文化交流盛會
一件衣服的意義其實遠大於其本身的用途,它可以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也可以象徵不同的社會地位,而每一個風格的誕生也背負了歷史的任務與意義。由香港著名美術指導、曾入圍第86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美學大師張叔平,他聯同業內六位國際級設計師、K11及英國倫敦Victoria and Albert博物館(V&A)打造了一個始於維多利亞時期,走過歐洲美好年代、二戰穿梭至今日的高級訂製服展覽「The Love of Couture: Artisanship in Fashion Beyond Time」,或許能為大家提供一個既浪漫又細緻不同的歷史導說之旅! 你知道婚紗的起源嗎?在1840年,維多利亞女皇在婚禮上穿上白色衣飾,讓一睹風采的民眾均被震攝於其純潔、美麗的氣質,便牽起了穿白紗結婚的風潮,而這亦成為傳統一直流傳至今。除此之外,那個年代的裙內會有裙撐,既是代表女性的社會地位,也能突顯細腰。同時,女生會在宴會或室內配戴手套,用以低調地展示她們的地位。 到愛德華時代,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流行踩單車,巨大的裙撐變得不合時宜,禮服的樣式改為直身幼腰線的設計,配上精緻的蕾絲衣料,以突顯女性「S形」身材和嫵媚婉約。當年,尚未有機器大量生產蕾絲前,因為蕾絲需要全人手縫製,所以只有上流社會和貴族才有能力使用相關衣飾;後來,有機器出現能大量製造蕾絲,才讓蕾絲的使用能稍稍往下流動,令中上階層亦能負擔。 在1910年至1920年間,時裝設計師Paul Poiret為懷孕太太設計禮服時,參考了阿拉伯和東方服飾設計,較寬闊的直筒形設計把腰線位置隱藏,為首位「解放女性腰線」的先驅。進入咆哮的二十年代,女性衣飾腰線越來越不明顯,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人們都想重新享受生活,故晚禮服的衣飾設計上亦會加上刺繡、珠片、流蘇,讓女性起舞時增加美感,令舞姿更加動人。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男生要上戰場保家衛國,而女生留在國內亦要補位充當後勤。為了外出工作的需求,加上戰況物資短缺,衣飾的設計亦不能太奢華,主要以功能性和實用性為主,故興起了動靜皆宜且適合不同場合穿着的套裝。 來到戰爭後期,約1945年時,一群法國時裝設計師去到巴黎劇院舉辦時尚活動,用高20cm至70cm的人偶來走時裝展,藉此告訴世界法國時裝業不曾消失,希望重新振興時裝產業,後來時裝展還到其他歐洲國家及美國進行巡迴演出。 這一襲鵝黃色晚禮服由「高級訂製之父」Charles Frederick Worth旗下品牌設計師Owen Hyde-Clark設計,全套禮服以奢華絲鍛打造,加上人手綴上金屬線刺繡和人造寶石,是「訂製時裝黃金時代」的典型設計。此外,補充一些時裝冷知識,今天的衣服會縫上品牌Label的做法是源於Charles,而他亦是第一位使用真人模特兒走時裝展的設計師,而那位史上第一位模特兒使是其妻子Marie Vernet。 時光飛逝穿梭至2022年的今天,世界各地繼續有很多對時裝充滿熱誠和愛的設計師在業界內不斷努力,就像今次展覽中美指大師張叔平不斷強調的「Love After Love」,象徵設計師追求美的想法是綿延不斷的,且不會受時間限制。展覽內有六位來自亞洲各地的設計師展出其設計服飾,包括本地設計師Celine Kwan、中國設計師Sensen Lii和Yueqi Qi、日本設計師小泉智貴(Tomo Koizumi)和岡﨑龍之祐(Ryunosuke Okazaki)及韓國設計師Soh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