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雲南
【不散之筵席】:傣族燒烤
雲南燒烤值得有條理地再講,因為太出色,由食材的廣泛、燒的方式的多樣、到蘸料的變化,都值得探索。 雲南燒烤風格大致分三種,其中個舊燒烤是源自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個舊地區,用八角、草果等材料腌製再放到鐵架上炭燒,燒完會沾白糖吃,以燒雞腳為代表。 昭通燒烤是以「烤小串」為名,把黃牛肉切成長小片串好,先浸泡在滷汁中醃製再炭燒,因一串只得一小口,無人會買一串,只是一買就幾十甚至一百把,燒到尾聲撒上辣椒粉,黃牛肉以外還有烤切片的薯仔都較馳名,雖是小小的一串,但流程快、流動性大、一把幾十串地燒,有另一種豪邁。 我較喜歡的是傣族燒烤,在普洱、西雙版納等地盛行,除了芭蕉葉、竹筴、香茅和各式蘸料,色彩斑斕,對香港人來說是有點似東南亞風情。傣族風味燒烤手法有幾種:並、並窩和並雅,簡單來說就是把食材直接烤、用香茅等材料不完全地包著燒,和用芭蕉葉蓮配料完全地包裹著燒。烤魚是當中的代表,魚開邊,中間填滿蔥、薑、蒜、芫茜、香柳葉、鹽等,用合壟回復一條魚的形態用香茅綁好,夾在竹筴中燒。燒好剪開香茅上枱,魚一打開香氣撲鼻,魚皮因涮過豬油燒得焦脆,魚肉保留著水份,夾一小塊沾上由辣椒和五香粉等製成的乾蘸料,又鮮又惹味﹗ 燒五花腩也是十分美味,他們會把腩肉整條並燒,到上枱到切成小塊,雲南的農產發達,食材新鮮,五花腩除了肥和瘦,那煙靭的皮和筋才是點睛之筆,如果對牙骹有信心,可以點一份燒豬皮,又脆又香又煙靭。覺得燒雞腳吃得太累的可試試雅烤的雞腳筋,連著香菜佐料包在芭蕉葉中,沾上酸辣的醬汁,既可是熱身的小吃也是尾聲送酒的良伴。燒茄子它們有一種烤法是甚麼都不加,烤完再沾上用南乳等材料做的醬料吃。 很多燒烤店都有炒小菜,我強烈推薦炒苦果,它看似青豆,吃下去會先苦後回甘,表皮帶有一陣香味,重點是它有藥用功效,專治水土不服、熱氣上火。 至於蘸料,除了早前介紹過的干蘸料,傣族還會按不同食物配搭醬。如烤雞也會配加入檸檬汁的酸辣醬汁,而傳統傣族菜餚中的「撒」更令人大開眼界,如用生的豬肉或牛肉切碎,加入各種新鮮香菜和檸檬汁做成的檸檬撒,是用作拌涼菜的醬汁;「苦撒」更是用牛的膽汁和胃液作主要成分的汁,而同時這他是當地人抵抗炎熱潮濕天氣帶來的疾病的防治食療。 以上只是傣族飲食文化的一小部分,他們烹調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是了解少數民族神秘又獨特文化的開端。 ——————- 不散之筵席 —— 喜歡由民間日常菜餚小吃去了解人和社會。小時候別人問我最愛吃甚麼,我都不太懂得回答,彷彿已知道自己在吃貨的生涯中,越吃得多,越覺得自己膚淺。
【不散之筵席】:最溫柔的燒物 — 雲南包漿豆腐
傳統上,燒烤食材、調味手法也有地域之分,香港人以前很難想像,燒韮菜是什麼玩法,內地北方也很奇怪只燒雞翼的話雞的其他部分到哪裡去了?在南北的粗野分類以外,我心目中最誘惑的燒烤,是西南的雲南燒烤,而當中最愛的食材是豆腐。 雲南的農產資源豐富,飲食文化風格充滿少數民族的熱情和豐富的層次感。一次因工作關係到西雙版納,因路程有點轉折,到達已是晚上,約了當地朋友在一間燒烤店晚飯,暗黑的大排檔中,我們坐在矮矮的桌椅,中間圍著一個炭火爐子,大家邊聊天邊把食物放上去,偶爾用筷子翻動著。 那是我第一次遇上包漿豆腐,一開始時它是一粒粒小方塊,我是十分喜歡豆腐和豆製品的,但這麼晚才吃的豆腐,總怕不新鮮,我抱有懷疑地把小巧精緻的它們一粒粒放到燒烤網上,看著它們慢慢脹起來,中間烘烤成焦黃色,有如一個害羞的小孩鼓著臉,十分可愛,小心翼翼夾起一塊,它馬上塌下來了一點,我沾上蘸料把它放入口中,表皮略帶焦脆卻十分煙靭,內裡如其名嫩滑成漿狀,熱騰騰的,一口一塊,在口腔中温柔地爆發,皮的煙靭令我想起豆卜,但不經油炸的它更嫩一點,那驚喜令我疲倦盡消,起勁地吃。 至於蘸料,雲南菜無蘸料不歡,而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是約十年前在雲南以很難吃到地道雲南菜的原因。這店用了單山蘸料類型的乾蘸料,看上去是紅色、咖啡色等粉形狀混合物,不算很辣,但香味相比單純麻辣、孜然的味豐富得多,十分驚艷﹗成份除了鹽、五香粉、辣椒粉、孜然粉外,還有很多說不出的香味,比例剛剛好,說不出來這是什麼香味,無法複製,無法忘懷。 包漿豆腐沾上乾蘸料,口感味道都是完美配合,此時烤五花腩、牛肉都比不上這塊小豆腐﹗包漿豆腐源自石屏,而另一種雲南著名的燒豆腐就是建水豆腐。在建水或雲南其他地方,都會有燒豆腐的檔或小店,一個大炭爐,店主坐在爐邊「主持大局」,不停用筷子急速靈巧地翻動著小方塊般的豆腐,客人來了就坐在爐邊,店主會給客人小碟蘸料,客人自行夾爐上燒好的豆腐,每夾一塊,店主會在一個代表客人的空罐子投一粒生的栗米,客人吃飽了,店主就數一數粟米數目來算帳。 豆腐的靈魂在於水,雲南的好山好水出產了好豆腐,工序繁多但價廉物美,享用形式也很平民化,加上豆腐不易保存,令燒豆腐成為雲南的一道獨有風景。 ——————- 不散之筵席 —— 喜歡由民間日常菜餚小吃去了解人和社會。小時候別人問我最愛吃甚麼,我都不太懂得回答,彷彿已知道自己在吃貨的生涯中,越吃得多,越覺得自己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