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陳惠立
【油街焦點 — 襄見】本地藝術團隊「敲擊襄」 從麻雀到「小心地滑」雪糕筒 以日常物訴說聲音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都習以為常、無甚感覺:路邊的「小心地滑」牌、樓上陳師奶的麻雀聲、家中音調已跑掉的壞鋼琴、塵封已久的CD、某牌子的藍色曲奇罐、樓下晨運客聚集的公園⋯⋯對我們的人生,也許是不痛不癢吧? 然而,在藝術家眼中,卻看到這些物件被忽略的一面:「小心地滑」牌,往往不是真的放在水窪處;現時公園所在地,在接近百年前是集中營,承載一段沉重歷史;麻雀聲拼湊起來,竟然也可成為美妙的敲擊樂章?本地藝術團隊「敲擊襄」邀請作曲家及藝術家,在油街實現內的玻璃屋展出「油街焦點 — 襄見」展覽,以被忽略的聲音及物件作靈感,建構出獨特的「聲音景觀」。 在鬧市的一隅,讓我們重新細聽這些聲音,如何訴說着我城的故事。 文字:Heidi 設計:Owen 大家可能覺得,音樂、藝術,與自己距離很遠。「敲擊襄」藝術總監邵俊傑卻認為,敲擊樂可能是與我們生活最接近、隨時隨地都可以玩的一種音樂。這次展覽名為「油街焦點—襄見」,是「食字」,意指希望大家相約親朋到來一同在油街實現「共襄」、「相見」。展覽以日常容易被忽略的聲音和物件作為靈感,配合分拆出來的敲擊樂器部件和機械裝置,組成引發回響的聲音藝術作品。 |警告你!請注意我! 踏入玻璃屋上層的主展廳,你或許不會留意到陳惠立的作品,但若干分鐘後,一旁的「小心地滑」雪糕桶竟然突然跳動,大家才會赫然發現這個名為《警告先生》的作品——他把兩個雪糕桶堆疊起來,再以程式設定上面的雪糕桶定期跳動,「雪糕桶因應其他作品調整過幾次。起初佢跳得好激烈,後來想大家一開始更加唔留意佢嘅存在,依家大概每兩三分鐘跳一次,每次六至十下」。 雪糕桶不只是提示牌,更是陳惠立視為「sculpture」的物體。「平時我出街,去到目的地,都會見到佢嘅存在。但我反思,佢嘅用途本身係提醒大家小心某啲嘢,但最後好似佢嘅存在反而被ignore咗。當習以為常,當大家好正常見到佢,就會覺得,佢係咪都喺度㗎啦,我有無需要理佢?或者,佢所講嘅小心,係咪真係要咁小心?」所以,陳希望重新賜予雪糕桶一個生命,一個「話語權」,讓它更能「draw attention」。 而陳惠立選擇把雪糕桶堆疊,則是因為發現雪糕桶的設計就是方便堆疊,「我又會懷疑呢件事,其實下面嗰個又鍾唔鍾意被疊住?我想反抗呢個狀態,等佢有一刻可以爭取呢個權利。」 |從藍罐到戰俘營歷史 沿着雪糕桶擺放的方向走,到達落地玻璃窗前,這裏放置了十幾個圓形藍罐。靠近這些罐細聽,會聽到微弱的中英文錄音。藝術家謝達輝的這個作品《藍罐紀錄》從弗羅德 · 奧爾森(Frode Olsen)的書取材,書本描述二戰時期,有12名丹麥志願者從歐洲來到香港,參與香港保衛戰,並曾經被囚禁於現址英皇道遊樂場的北角戰俘營。謝達輝透過現場錄音和檔案採訪,放入標誌性的「丹麥藍罐」內,搭配移印照片,展示這段被遺忘的故事:「可能香港人對於丹麥印象都係藍罐曲奇,但其實藍罐曲奇喺丹麥係無人知道。而呢12個士兵,打仗輸咗後,被囚禁喺北角。我想藉呢個機會,做一個research,希望可以搵到唔同人,看看他們對於呢段故事有乜嘢反應。」 |從未知中直視不安 在主展廳中間,有幾塊銅版蝕刻,是黃麗茵受希治閣的著名驚慄電影《鳥》啟發的作品《Risseldy Rosseldy Mow Mow Mow Mow Mow Mow》。電影中群鳥發狂、襲擊人類,被象徵為不祥之物。在作品中,黃麗茵從場景中移除鳥及人,並搭配隨機敲打銅片聲,營造不安感覺。 黃麗茵憶述,自己曾經邀請一位害怕雀鳥的朋友,給他5幅電影截圖,請他尋找圖中的雀鳥。其實她一早已經「執走」圖中所有雀,但這位朋友害怕得流汗,不敢直視這些圖片。她希望大眾能夠從這件作品中,反思「不安」這回事:「恐懼係由於你知道乜嘢會發生,從你幻想中累積而成。」 |最地道的樂章 挑動你的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