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重建
【香港角落】九龍三村 —— 熱鬧與寧靜之間的牛池灣鄉
極端天氣持續,上星期10號風號颱風「蘇拉」遠去後,今個星期則是因為颱風「海葵」的殘餘環流,令到暴雨連連,多區甚至出現嚴重水浸。外面那麼危險,不如繼續跟着「香港角落」用眼睛遊歷香港,今次是九龍三村的第二站——牛池灣鄉。 從龍翔道牌坊入口進入牛池灣鄉,會先經過一個熱鬧的市集式街市,若往左走,便是東村和西村。 進村前,會經過一棵大榕樹,下面供奉了數不盡的神像。再走進去,有一條暗暗的彎道走廊,看起來有點恐怖,感覺就像會有不知明的東西跳出來一樣。原來,裏頭有一間「寶福餐廳」的茶記,應能配上近年來興起的「隱世」之最。餐廳旁,還有一座在90年代歷史建築普查已存在的「萬佛堂」,和看似已荒廢的「靜室」。 繼續向前走,在村的另一個入口處,有一座小廟宇。在正午的時間,住持張叔、其他年長的職員一起圍着用餐。看到有訪客來到,全都友善的說說笑笑,被問到廟宇的由來,張叔說:「20多年前從竹園搬來的。」這裏快要清拆,有安排嗎?「還不知道去向呢。」 有人不知道何去何從、有人期待着安排上樓,在這片不大不小的土地,存在着各種狀態和可能性。 攝影師:Andrew (@andrew_bangcha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香港角落】九龍三村 —— 與茶果嶺村的告別倒數
九龍三村 —— 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預計將在2025年完成清拆。香港角落將會一連四星期帶大家遊走這三條小村,尋找被城市發展遺忘的一片風景,出發吧! 茶果嶺村至今已有逾400年歷史,而小村多年來曾發生數次大火,無數居民失去家園,卻總能再次築起一磚一瓦,蓋起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以前士多在另一邊(現鄰舍輔導會茶果嶺中心),1983年火燭燒光光,那時候我『陀』住個仔,還有10日、8日便要生產。」德記棧士多老闆娘馬太,嫁進夫家後一同經營士多,至今已逾50年,她回憶道:「當時一個仔讀二年班,一個女讀一年班, 我們都是這樣捱過來的。」之後,她們一家借錢買了新舖,士多才得已繼續營運。 時光飛逝,馬太已搬離茶果嶺村,她的子女也成家立室,不變的是她每天早上飲茶買餸後,一定會回來開舖:「10點幾開,夜晚7點幾收舖。」她笑言現在只有「馬娘誕」(天后誕)才有人回來:「以前有臨時社區,做到晚上12點多才收工。」 村內的小路四通八達、寬窄不一,就像是走進迷宮一般,彷彿墮進鬧市中的異世界。不知道誰家的貓咪在路上溜躂、又躺在某家門前乘涼;又有狗隻嗅到外來者的氣味,不惜拉緊鎖在頸中的項鏈,也衝到閘門前高聲吠叫,讓人們不得不加快腳步離開。又,偶爾也會看到一些村民的家門大開,屋內都是昏昏暗暗的,也許是想分享一點炎夏的陽光,或使屋內空氣流通一點。 走過無數間看似雜亂無章,卻暗自有其規律的房子。有些從門外看起來已荒廢多年,地上散落不同的信件、政府收地通知,但在這些空屋的家門前、草地上都成為意想不到的晾衫空間,到處也充滿生活氣息。 從天后廟那邊出發,差不多走到村口時,經過歐陽鏡(鏡叔)由父輩接手的榮華冰室,便進內點一份西多和凍檸茶。通花鐵閘、木製桌椅、老舊吊扇、手寫餐牌和發黃褪色的照片,還有一張陳年「防肺癆勿亂吐痰」告示,加上街坊邊吃茶餐邊閒話家常,讓人感覺回到兒時嫲嫲的家一樣,很親切和溫暖。 但,一切都快將塵封、消失。可惜嗎?馬太和鏡叔表示,年紀大了,該盡的責任也完成,也是時候退下來休息一下了。 攝影師:Andrew @andrew_bangcha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及時道別】 九龍城重建在即 昔日面貌或不再
除了最大型的九龍城市政大樓外,發展計劃中亦計劃清拆毗連賈炳達道、龍崗道、衙前圍道及侯王道,約123個街號的樓宇,這代表有不少在九龍城屹立已久的老店將會消失,包括市政大樓周邊的海味店、雜貨舖、泰國餐廳、食店,在這其中唯獨一棟在2014年入伙的新樓可以逃過清拆命運,時代淘汰的只有舊事舊物。 發展計劃所影響的其實不單止是被清拆的樓宇或店舖,而是整個九龍城的面貌。現時的九龍城已出現了不少地盤,走在九龍城的街頭,偶爾會感受到因附近地盤打地基而產生的地面震動,當這樣的震動出現時,不常出現於九龍城的我們被嚇了一下,但觀望四周,周圍的人竟卻一如往常,完全沒有一絲訝異,看來九龍城的居民早已習慣九龍城正漸漸變天,地盤只會越來越多,而舊樓和老店全部消失,只剩下由政府打造的「小街飲食文化區」。 炎炎夏日,走在九龍城的街頭,忍不住要鑽進後巷喝一杯泰國飲料,泰國老闆娘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各種飲料的分別,我們拿著飲料坐在後巷中不知道是誰擺放的椅子上,悠閑地渡過一杯飲料的清爽時間。九龍城一直被喚作「小泰國」,皆因九龍城有很多泰國人聚居並開設餐館,令不少人專程來這裏吃正宗的泰國菜。但在發展計劃中,有不少泰國餐廳都會被清拆,他們未來能否負擔必定會上升的租金在同區重開?九龍城的「小泰國」會否走進歷史? 我們經過一間位於九龍城市政大樓外的海味舖,在門口瞥見內裏有兩隻貓躺在地下撒嬌,老闆見到我們在門前駐步,親切地邀請我們進來跟牠們玩,「牠們很親人的,不會咬人,你看!開始嗲你了。」一黑一黃的小黑和小黃一如老闆所言,極之親人,不停向我討摸和撒嬌。 九龍城的獨特氛圍是自然而生,由不同人自由流動的生活痕跡交織而成的,任何社區文化都需要空間才可以蓬勃生長,而不是用規劃來束縛和倒模建造一個社區。舊區因應時代變遷,要重建和改造都是必然的事,我們無法阻擋改變的步伐,只能趕在完全消失前記錄和道別。雖然清拆不是當下的事,但珍惜卻要及時,我們已有太多前車之鑑了,這次請別讓離愁別緒籠罩時才趕忙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