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郊遊
【行山都要考牌】 人潮湧山植被受傷了 行「正路」防風沙化
做人要正路,行山都是!不少市民郊遊時會抄小路,甚至開墾小徑,不走正式的行山徑,令植被變得稀疏,出現「風沙化」的現象。要被踐踏的植被重新成長,過程極之漫長,而大前題是他們不會再被踐踏!享受大自然,更要懂得保護大自然,郊遊時,謹記要「正路」! Photo/ 西文Simon、香港山女、樂遊山野
【又有新景點】 西貢海下「文青風」遊客中心 網民:「好似去咗日本呀!」
疫情之下,香港的郊區早已踏遍?上月在西頁啟用的「海下遊客中心」,或許可以成為你的一個打卡好去處。這個號稱全港首個以海岸公園為主題的遊客中心,由漁護署管理,設計偏向「文青系」,有些網民看過圖片,更認為「好似去咗日本」! 中心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內,在海下灣海岸公園旁邊,有一種與大自然融合的感覺。為了令遊客更能感受自然環境,設計多用玻璃,不但增加通透感和明亮度,更加令自然風貌融入其中。而整個設計概念來自傳統村莊,使用木條屏風除了可以營造自然的建築風格,還可用作通風和降低室內溫度,別具心思。另外,中心亦用上可再生能源,周圍可見太陽能發電板,建築物則設計成可以收集雨水,經處理後循環再用。 中心外的草地,可讓市民野餐,而中心附近設有行山徑,與海下灣海岸公園亦只距約10分鐘步程,可滿足遊客不同需要。西貢海下遊客中心逢星期二及及農曆年初一、二休息,想到訪就要留意啦! Photo/ Development Bureau
【量力而為】 山徑絲帶是救命定催命? 行山友:見一條拆一條
郊遊行山可以感受清幽環境,也可以危機處處。行山途中,不時會見到樹上綁住不同顏色的絲帶,目的是方便記認走過的路,或者提醒其他山友該路線會有危險。不過,行山人士也經常爭論 —— 究竟這些絲帶應否存在? 有反對山徑絲帶的山友指,根據「#山野不留痕」的原則,任何原本不屬於郊野的外來物品,包括絲帶,都不應留低,揚言要「見一條拆一條」。其次,掛上絲帶的地方,都是所謂的「隱世」的非正式山徑,掛絲帶變相鼓勵遊人尋幽訪勝,人流增多對植被和山野環境都會造成破壞。 從安全角度考慮,掛絲帶既可代表「安全前進」,也可代表「危險勿進」,盲目跟隨絲帶,會構成危險,加上不少絲帶都是業餘的行山人士所掛,其指示或訊息有機會誤導途人,「老點」別人走進危險境地,後果可以不堪設想。有行山專家就認為,比起依賴絲帶作記號,行山人士更應該有足夠的訓練和準備,例如採用 GPS 定位和掌握使用地圖的基本知識等。 爭論不斷,有支持絲帶文化的人就指出,「行山受助於絲帶太多次」,除了可以在「睇完地圖都唔知點行」時引路「救人一命」,還可以帶人探索秘景,雖說非正路也有危險之處,但有人覺得「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多得前人帶絲帶探秘,才令山友見識、發掘更多。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前提是山友們要知所進退,謹記保持自身安全,出發前規劃好路線、帶齊裝備確保萬無一失。 Photo/ @GetReadyHongKong
【救救牛叔】 長假後衛生巾、排泄物、廚餘遍塔門 義工:得一個70歲清潔叔叔怎處理?!
五日復活節長假,離島郊遊變「膠遊」,露營熱門地點 #塔門 又慘變垃圾崗,義工形容垃圾多得「無稽」,紙巾、膠樽、玻璃樽不在話下,還有用過的衛生巾、尿片和裝滿排泄物的膠袋,以及「因價錢便宜而被視為即棄餐具般存在」的平價營具,例如鋁煲、平底鍋、大帆布、營幕等等。義工表示,「普遍遊人漠視勸告,繼續掉垃圾」,而整個塔門就只有一個年過 70 歲的清潔人員牛叔,「試問一個年過 70 的老人家又如何全數清理島上沒完沒了的廢物?」有遇過牛叔的網民表示,牛叔每日用擔挑由疊石將垃圾搬落碼頭,他要走多幾轉才清得完長假留下的大量垃圾,心裡感到十分難過。 #東龍島 的情況也讓人慘不忍睹,有淨灘團體指,雖然明知紅日遊客眾多,但去到現場也不禁大喊「瀨嘢」,石灘堆積著「厚厚一層」膠樽、魚網、發泡膠箱、拖鞋等垃圾,「沿住岩壁一路到海灘都係垃圾」,淨灘當日執走 1622 個膠樽,共 108 KG 垃圾,不過石灘仍然留有大量垃圾,義工呼籲遊客,享受山野同時謹記「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保持「山海無痕」。 Photo/ @joycowshk、海岸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