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藝術
OASIS | 余拜仁:與其睇騷,不如做騷?《千方百計》挑戰你
疫症大大革新咗整個世界嘅運作,收窄去到個人層面,人類嘅生活行為同模式都出現咗好多變化,例如運用時間嘅方法同優次。當劇場同博物館等文化場地全面封閉期間,唔少觀眾都係Disney+加Netflix長伴左右,餓咗Live Show良久都矢言等到場館重開,必定蜂湧入場、報復睇騷;然而當一切復常、機會重臨時,上述嘅畫面又似乎無出現到,原因眾多:淺層嚟講,市面上唔同類型嘅活動都一次過返晒嚟,單係唔少藝團同創作人都要追番落後,觀眾時間又無明顯多到,僧多粥少之下必然有嘢遭到割捨;拉闊少少去睇,中間可能仲牽涉到一啲價值判斷,當一啲嘢失去咗,之後我哋可能更加珍惜,或者覺得無咩可惜,到底重入劇場係屬於前者,定係後者? 早前機緣巧合地受到劇場朋友嘅邀請,喺太子一個獨立運作嘅文化藝術空間參加咗一個劇場作品嘅「試玩」,點解係「試玩」而唔係「試演」呢?因為呢個作品入面,係唔會有專業或者業餘嘅表演者演畀你睇,成個場地只係得我同另一位參加者喺度,兩個素未謀面嘅人跟住指示去做啲嘢,於是乎我唔再係入到場搵個位,繑埋雙手去睇跟住有咩發生,有咩發生都完完全全在乎於我同對面果個人嘅造化。 會唔會好無聊?創作團隊真係扭盡六壬,喺提供俾參加者嘅指示入面放滿咗巧妙嘅設計,容讓呢兩個陌生人喺非傳統劇場嘅空間入面相遇、相交,然後相識、相知,過程中當然係受到指示嘅引領,但係框架本身係好開放,就算兩個完全相同嘅人,都無可能創造得番完全一樣嘅經歷,而且一日未離場,一日都唔會知道最終會有咩事發生,繼續行落去嘅吸引力係極之大;即係有咩好玩?如果你係追求一個被動式嘅觀賞活動,想喺有距離嘅狀態有嘢睇下,你就唔好考慮入場,相反如果你個心係夠開放,想試下花大約一個半鐘頭投入落一個新空間、一段新關係入面,你睇到嘅遠遠唔單止係對面果個新朋友,更多更多其實係你自己本身。 呢個講又唔易講,聽落亦未必即時理解得嚟嘅作品叫係《千方百計》第二部份:相遇(A Thousand Ways Part Two: AN Encounter),係由美國劇團600 Highwaymen喺疫情期間創作,聚焦喺孤獨同分離,最特別嘅係點樣修補社會上因立場而導致嘅關係分歧。香港版本嘅翻譯同戲劇構作陳泰然就話,喺疫症期間,美國內部除咗隔離,亦都因為各類型政治同價值觀問題增加咗人與人之間嘅距離,「當了解到創作動機,我們認為這種社會分裂不只於美國,而正於世界不同地方發生,亦包括香港。此時正好讓我們回想,這些距離是如何產生,也如何能夠修補。」 相對於傳統劇場,《千方百計》係喺近年新成立嘅獨立文化藝術空間小田工作室發生,創辦人李漢廷指出,小田工作室一直支持主流以外嘅劇場形式同美學探索,「本地劇場脈絡而言,比較實驗性、或受眾群較少的作品,也許難以得到正式場地支持,或文化機構的藝術空間資助,而小田工作室則希望以獨立營運的駐場、創作及展演空間讓所述的作品發生,從而增加本地劇場作品的多樣性。」 呢個作品每次只可以容納兩位參加者,可以想像到名額係極之有限,去到執筆呢刻,聽講正場已經爆晒,再額外加開咗少少場次,如果你有少少心動,或者真係需要千方百計咁去搵飛,祝你好運。
【來一場前往未來的旅行】當邊界不再存在 元宇宙 以科技去昇華藝術
藝術與科技提升人們的生活品味,三者之間的交流在乎於人們可以探索與互動。當人們對元宇宙充滿疑問的時候,我們何不來一場跨地域、跨媒體、跨文化的三跨交流探索之旅呢? K11所策劃的公共藝術項目「未來交響樂」,正正以元宇宙為主題。當中包括由國際和本地藝術家創作的三件藝術品,Don Diablo 的《HΞXAVΞRSΞ》(2022)、Tom Friedman的《Looking Up》 (2022) 和江逸天(Olivier Cong)的《a prelude for the future》(2022),透過創新科技與不同藝術媒介,探索充滿希望的未來。並於K11 MUSEA海濱、星光大道及梳士巴利花園一帶展出。 「未來交響樂」的重點展品《HΞXAVΞRSΞ》大門是由著名荷蘭藝術家 Don Diablo 結合實體(physical)和 數位(digital)的「實體數位」(phygital)作品。 另一道《HΞXAVΞRSΞ》之門雕塑,將同時在上海 K11 首次公開展出。 雕塑內播放的是他透過互聯網,跨地域去不時轉換,對元宇宙的構想所製作成的短片,讓觀眾透過大門窺探他對元宇宙的憧憬。 站立在鬧市中的巨人雕塑《Looking Up》(2022),是美國概念藝術家Tom Friedman結合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AR) 創作的作品,觀眾們可使用智能電話掃描在梳士巴利花園的二維碼,去與作品在不同層面進行互動。 在海濱閒逛時總會伴隨着音樂在旁,而在活動其間每天晚上七時,在星光大道海濱長廊都會播放由香港藝術家江逸天(Olivier…
【合家歡的藝術慶典】人人三日聚 疫情下的藝術交流
我們與家人、朋友的相聚時間在疫情下越見可貴。防疫措施放寬已有一個多月,除了相約吃飯、看電影和逛街外,適逢博物館重開也可以去看看藝術展或參與藝術活動,以不一樣的方式為難得的相聚時光帶來與別不同的體驗。 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為了幫助大家在疫情下捉緊放寬的相聚時光,將在6月17日至6月19日,一連三日舉辦「人人節:在一起」。透過與親友參與不同的表演、導賞團、工作坊及活動,增加大家的藝術交流,從而重新連繫人與人之間相聚的溫暖。當中包括了表演項目「島嶼與樂土」、導賞團「青年聚點:不只「打卡」,還可以看看建築」、工作坊「紀錄一瞬間」及即場參加活動「我的M+圖案」等。 熱愛音樂的人不容錯過表演項目「島嶼與樂土」!由M+聯同推廣香港新音樂的「搶耳音樂」,邀請兩位擅長營造迷幻氛圍的獨立唱作人Yuki Lovey及CHOR,透過音樂回應M+展覽「香港:此地彼方」。這不只是普通的音樂表演,而是結合延展實境(XR)的音樂錄像來引領觀眾探索理想島嶼與未來樂土。更會由身兼文化學者和作者的米哈主持討論環節,探討表演者如何以音樂表達主題,以及XR技術怎樣加强觀眾的視覺體驗。活動需預先登記,如未能親身出席也可到大台階及M+ YouTube頻道觀賞實時直播! 年輕人玩社交媒體都不忘上載「打卡」照,這早已成為很多人的日常指定動作。但當大家到訪M+打卡時,又有否曾經注意到M+大樓別具一格的建築特色呢?導賞團「青年聚點:不只「打卡」,還可以看看建築」就邀請到建築師吳鐵流聯同「M+青年部」成員,與大家一同探索博物館的「打卡」熱點。他們將引領參加者觀察大樓的物料運用和空間設計,藉此解説建築與光影結合的關係。拿起你的照相機,發掘更多值得捕捉的角度,並欣賞博物館獨一無二的建築特色吧!此後「打卡」不再只是記錄,更多的是觀賞體驗。此活動專為十六至二十四歲的青年而設,大家捉緊機會參加了。 上面的活動都有年齡限制,而互動工作坊「紀錄一瞬間」就適合任何年齡人士了!我們會因為想記住深刻和觸動的時刻而記錄。除了眼睛看到的、指尖碰到的,我們還能從哪裡,發掘到更多值得紀錄下來的事物?工作坊中,大家將與受障攝影師鄭啟文,一同遊歷四周。運用手機的相機鏡頭配搭日常物品作小道具,在「尋常」景物中探索「不尋常」的觀察角度,紀錄當地當刻獨一無二的發現。更能在體驗過工作坊中以受障人士的角度,從殘疾經歷中萌發的創意和觀點角度去攝影,從而對受障人士有不同的新看法。 說到M+就不得不提及「我的M+圖案」,一個無需預約,任何年齡人士都可即場參加的活動。活動由「M+青年部」及Milkxhake設計工作室以博物館的建築結構、內部設計、字型等視覺元素為切入點,將這些元素變化成不同線條、形狀和紋理,透過大家去以不同配搭,去拼貼出參加者心中的「M+圖案」蓋章。從而啟發大家以不同的角度觀看M+的建築設計。蓋章更可即場壓製成襟章,大家就可得到專屬的M+圖案了! 「人人節」的活動包羅萬有,不論任何年紀、能力或來自甚麼背景,你都能找到為你而設的活動。透過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與大家一同從多角度探索習以爲常的事物,啓發每個人從創意中以開放的態度,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人人節:在一起】 日期: Jun17 – Jun19 (星期五至日) 地點:M+ 博物館(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38號) 詳情:https://www.mplus.org.hk/tc/events/community-festival-joining-hands
【尋找束縛和狹隘下的自由】273呎的喘息空間
一個273呎的小空間,看似一目了然,但當你融入其中便會發現當中內藏了19名不同領域藝術家的作品 — 《鯤鵬之變 Change of state 》,是這個生活美學展的主題,寄寓香港人擁有面對不同轉變的勇氣和力量,在各種各樣的束縛和狹隘下,也可以保持自由自在的心態。 以《莊子·逍遙遊》中的鯤鵬寓言為展覽主題,是無隅丈室的主辦人張瀚謙(Chris)的構思。Chris是一位專注於聲音、映像及互動創作的新媒體藝術家,但閒餘時間的他卻熱愛Bonsai日本盆景藝術、「文人賞石」以及各種道家哲學與思想。他透過盆景和名石收藏,配合本地藝術家們各自的工藝,包括工筆畫、陶藝、書法、織物、古道具、金工及金繼等,從而展現日式生活美學及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 一進到Cabinet of Stories先看到的必定是主題《鯤鵬之變 Change of state 》中由本地畫家蔡耀東 (Terence)所繪畫的鯤鵬。在鯤鵬寓言中,鯤是一隻住在北海的大魚,可以化成大鵬,飛往南海。北海代表欲望和動力,而南海就代表心靈智慧和自然天道。鯤鵬飛往南海的遷徙過程,便代表以心靈智慧駕馭欲望意志,使人心回歸道心。而Terence 筆下的鯤鵬手中拿著小屋,是因為得知展覽主題中鯤轉變成鵬,以及由北冥飛到南冥的過程,讓他聯想起自己那些即將要移民的朋友。希望透過此畫,祝願離開的朋友鵬程萬里,前程似錦。 另一個直接對應展覽主題的作品便是香港書法家陳靄凝提筆,以粗豪的筆觸所寫出《逍遙遊》中的「怒而飛」及「無己、無功、無名」。其作品由傳統書法與現代的拼貼及街頭塗鴉結合而成。《無待》系列的三個小掛軸中「無功」就與拼貼融合,而「無己」就與街頭塗鴉融合而成。當中「無名」與「無己」都欠缺姓名印從而去緊扣出「無」的概念。另一作品「怒而飛」,創作者以文字所寫的力道、「飛」字最後一筆穿過綾布至底、倒掛的掛軸和拼貼的層次來表達出如同人生百態般的隨機性與破壞性。 接下來便是展覽中佔比最多,超過50件的Bonsai日本盆景藝術以及各種名石。盆景起源於中國,是流傳至日本後才稱之為「盆栽」。在是次展覽中「盆」是由不同陶藝藝術家所創作,而「栽」就由Chris去種植至其中。展覽中的植栽多為三河黑松,亦有菖蒲,當中就有日本最小型的品種 — 婵小川。其中一盆「盆栽」是由葉皓賢以正在逃走的植物為題所創作的盆,配合指向同一方向的懸崖型的三河黑松而成。而名石是由於Chris很喜歡「文人賞石」這項活動,而現時石的市價十分昂貴,而Chris有認識石農,所以希望可以透露今次展覽去令大家更易接觸到石頭的藝術。每一塊名石Chris都為它度身訂造了合乎其石形的座,可見Chris對每一塊名石都如珠如寳。 展覽中所強調「徙」、改變,亦有一種「自適其性」的感悟。第一種變,是從不同作品中,藝術家們各自面對不同的變異,如社會狀況的變化、親友的移遷,甚至到自身心態的轉變都可以從其作品中一一體驗。第二種變是由一開始的15名參展藝術家到現在的19名藝術,然而參展數目還在持續增加中。不單止為了呼應主題,同時也希望透過是次展覽讓大家認識更多香港藝術家。第三種變便是由於每一件作品都可出售,故此Chris與陶瓷藝術家都會定期放置新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展覽中的作品都會一直轉變,一直看到不同的「鯤鵬之變」。 《鯤鵬之變 Change of state 》,是無隅丈室與Cabinet of Stories聯同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包括陳靄凝 Chan Oi…
【余拜仁】:玩轉「加碼」重開的M+
千呼萬喚之下,政府終於落實放寬防疫政策嘅各種細節,同時各大機構都磨拳擦掌要喺421再同大家見面,其中閉館前人山人海嘅視覺文化博物館M+都準備好以「全新」面貌亮相,大家除咗可以繼續去到好有建築特色嘅M+大樓打卡留念,逛逛大小展館一睹嚟自世界各地嘅頂尖藝術品,M+嚟緊仲會首度開放埋北天台花園嘅新展區,展示國際知名跨文化代表人物野口勇嘅創作:同一般放喺美術館同畫廊嘅繪畫、珠寶、家俱、照片等等靜態作品唔同,M+團隊話今次呢批置身喺天台花園嘅「遊玩雕塑」係好鼓勵大家落手落腳去玩,爬上爬落又得、走嚟走去又得,過程中大家有機會結合身體運動、觀察力同想像力,思考多啲人同附近環境嘅關係,非常好玩。 日裔美籍藝術家野口勇涉獵多元藝術創作,跨越包括雕塑同設計等唔同創作領域,藝術界一種流行嘅講法係,佢嘅藝術成就在於成功融合到睇落係對立嘅唔同元素:東方同西方;新同舊;暴力同和平等等,而且佢對公共花園同景觀雕塑有好大嘅影響,而野口勇其實都唔係第一次喺M+呢個場域出現,早喺2018年,M+展亭就舉行過「對位變奏:野口勇之於傅丹」展覽;至於今次名為「M+遊戲地景」嘅項目,坐落喺M+大樓三樓過去從未開放嘅北天台花園區,係M+同紐約野口勇博物館合作嘅成果,整個設計都係受到野口勇嘅啟發,回應緊佢嘅創作焦點:致力探索雕塑喺社會環境嘅實用潛力,於是「遊戲地景」作品嘅創作靈感全都嚟自大自然同人類歷史事件嘅不同形態,觀眾並唔係被動地、有距離地靜態觀賞,反而可以無拘無束地同大小雕塑自由互動。 須知道,想去M+嘅朋友未必每一個都係狂A熱藝術愛好者,純粹湊下新地標開幕嘅熱鬧又未定、主力行下鄰近海濱公園吸下新鮮空氣又可以,M+團隊都深明此道,於是除咗藝術向嘅東西,佢哋都準備好全新嘅飲食同購物熱點俾大家,嚟自首爾嘅米芝蓮二星高級韓國創意料理Mosu首間海外分店將會落戶M+,ADD+則會提供全日餐飲,由香港經典美食到全球創新料理都有,而且兩間全新餐廳分別坐擁天台花園同海濱長廊等靚景;另外懷舊風味十足嘅美樂士多會以期間限定店嘅形式登陸M+本店,受到舊香港嘅氣氛同情懷啟發,美樂士多帶領大家回到1980年代,透過美味零食同精緻擺設喚起種種回憶,當我哋近年成日慨嘆我城黃金時代已經逝去,或者現實上一切都真係不能回頭,至少情懷上都可以有少少填補,稍作緬懷。 就算之前有機會去過M+嘅朋友,421開始都會有全新藝術、飲食同購物體驗,以復常重開嚟計,M+團隊都算相當有誠意。
【下架商品】 用梵高左耳擦膠能感受正能量?! 英國博物館:掌握事情在手 網民:輕視精神病人痛苦
公關災難一般不分名店或小店,不過美術館也發生這種災難又真的是較為罕見。說的是位於英國倫敦的科陶德美術館,日前以梵高作品為題舉辦畫展,竟然出售梵高左耳造型擦膠。 這位已故藝術家生前因受精神病折磨而割耳自殘,最終自殺,是美術史上一大悲劇。美術館以梵高割耳為題推出周邊產品,更在擦膠包裝上寫上「我們都會犯錯,應該像梵谷一樣把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拿起你的橡皮擦,把有問題的部分切斷。」博物館或許出於善意,但不少網民並不受落,批評館方麻木不仁,輕視了精神病所帶來的痛苦,認為這種黑色幽默並不恰當。 除了左耳造型擦膠外,館方同時推出梵谷向日葵主題的香皂及情緒急救包,寫上「享受泡泡是受精神病折磨藝術家的理想選擇」,引起外界評擊,認為是冒犯精神疾病患者的說話。在這些商品引起迥響後,美術館已把商品一一下架,並發聲明指非常重視心理健康,「無意透過商品對精神疾病等表達不屑或是輕視的態度,決定不再販售相關商品。」 雖然商品被很多人視作商業主義影響現代藝術的例子,不過也有網民支持美術館,認為是出於好意,打算引起大眾關注精神疾病。
【舊事新貌】 山頂纜車、勵德邨、獅子山出漫畫?! 炮台山富利來畫展Pop Up記錄香港地
畫香港地都可以畫出書?無錯!香港畫家張君豪 @cheung_kwanho 最新推出《香港景搜》畫集第三部曲,把香港舊有的建築物及風景漫畫化。 張君豪早前推出《景搜 • 屋邨》及《港漫景搜》,以一筆一劃說香港故事,書中收藏了畫家多年來的本地街景畫作。其中《景搜 • 屋邨》中以「屋邨」為單元,記錄多個公共屋邨及有關屋邨的特色,如茶餐廳、冬菇亭及滑梯等……令不少已在本地逐漸被淘汰的景色活現眼前。而今次新推出的《香港景搜》就加入了更多香港地標,例如山頂纜車、勵德邨、獅子山、萬佛寺等…… 新書POP UP及真跡作品展將會在曾被稱為「十大死場之一」的富利來商場舉行,商場現已成功活化,成為新一代文青好去處。《香港景搜》亦輯錄了炮台山這個舊「死場」的面貌,份外有意義。發佈會的書均會附上畫家親筆簽名,及富利來限定店專屬贈品,店内亦有親筆繪畫原稿作品公開售賣及展示,而總銷售額及收益的10%用作慈善用途。有興趣收藏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香港景搜畫集》POP UP 日期:即日至3月2日 時間:15:00 – 20:00 地址:炮台山京華道9-27號富利來商場1樓
【余拜仁】:一百萬元題目:疫下生活「有咩好做」?
香港人嘅抗疫旅程唔只令人疲勞,直情近乎讓人產生嚴重抗體,唔少人都覺得一邊被要求做好多嘢,另一邊成套所謂防疫策略又有好多問題,例如一啲地方明明都無咩感染個案又要長期閂門,有啲明顯有問題嘅環節又會離奇放生,甚至連載口罩呢啲防疫基本動作都可以滲雜埋因為要「表達感受」而獲特權豁免;當自己一直努力做咗好多嘢,最終都係「得個桔」(意外地配合咗農曆新年嘅氣氛),呢種徒勞而無功嘅感覺對好多人嚟講都係極其痛苦,再者就係生活秩序完完全全被打亂,身邊人都不斷去問「疫下生活有咩好做?」娛樂、運動等樣樣都唔得,當生活只係剩番返工放工(更甚者係工都隨時無得返,被禁足、被隔離,連生計都成問題),城內中人真係明明無染疫都隨時屈到病。 講起「有咩好做」呢個話題,諗起近日咁啱有機會參與到一個非常有趣,同時又好啱喺當下呢個無嘢好做環境發生嘅活動:《活在田內盡是生命 唔俾時間我做Research點嘔個show俾你》,齋聽個名已經好唔尋常,甚至唔完全準確知道到底個活動係想搞咩;呢個活動係由本地獨立藝文空間小田工作室聯同自由身藝術家張利雄聯合策劃嘅,想用更多方法同形式去展現出有關「創作」嘅唔同面向,其中一個單元就叫做「藝術家的另類生活」。對唔少人嚟講,「藝術家」從來都係一種好神秘嘅物種,唔少人都會好奇,除咗創作同演出,佢哋平時又係「有咩好做」嘅呢?再者,成日都聽到有句老話叫做「創作源自生活」,藝術家嘅生活到底又係點嘅呢?點樣影響到佢哋創作呢?呢啲問題都會喺呢個單元一一出現。 「藝術家的另類生活」呢個單元再分拆成好幾個單位,包括「[理想]刺身」、「Coffee or Me」、「我想Hack落個掣度」同埋「焉知魚之樂」:一班香港嘅編舞、舞者、媒體藝術家、演員同平面設計師黃杜茹、張嘉怡、鄭雅茵同張利雄齊集喺小田工作室,呈現咗佢哋日常生活嘅另一種身分、另一個面向:有人將佢由台灣留學至回流香港畫過嘅畫重新策展、有人分享手刺紋身技藝,以至即場為有緣人「刺身」、有人調泡手沖咖啡並示範拉花竅門、有人展示各類親手製作玩意玩具、有人為魚缸造景並進而建構平衡生態等等。 不得不講嘅係,香港嘅藝術家唔少都真係非常多才多藝,除咗藝術創作嘅本業,仲有好多其他嘅鑽研同挖掘,喺今次「藝術家的另類生活」之中,參與者就有機會用睇演出節目以外嘅方法進入佢哋嘅世界,了解佢哋喺生活上同生命中嘅更多唔同範疇,包括價值觀同成長背景等等,同時上面所講嘅每一樣技藝、手法,以至成品,又都同佢哋本身嘅創作實踐有著微妙嘅影響同連繫,於是乎參與者就有機會去用一個「全人」角度接觸同了解到一班相當有趣同有意思嘅藝術家。 喺眼前無咩好做嘅日子,我哋都不妨把握機會停一停、諗一諗自己「到底有咩好做」,以至「有咩真係想做」,等到日後時間一到(極希望係不久嘅將來),就可以立即全情投入「你想」嘅生活,做到不白過(依家)同不枉過(將來)。
【結合傳統與現代】 11本地藝術家手繪瓷器賀新春 白瓷、八寶盒、賀瓷「以港彩為節日添氣氛」
「廣彩」盛載超過 300 年歷史,畫師在瓷器上親手落筆畫出不同經典花紋和圖案,。而這種傳統美學傳到香港後,漸漸演變成「港彩」,結合以往技術和現代元素,繼續發揚光大。11 位,年齡由 20 多至 60 多歲的本地藝術家參與的「賀 ‧ 瓷 — 港彩聯展」,將於星期六( 22 日)開幕,並在上環展出各種手繪瓷器,突顯出「港彩多元文化的表現方式」,讓公眾欣賞「有温馨香港風俗又有搞笑回憶殺」的作品。 臨近農曆新年,藝術家們的一些作品也非常應節,其中廖綺玲 Betty 的「八寶盒」寓意 8 件吉祥珍寶,各件手繪上細緻花紋,希望帶來祝福,「祝願大家幸福、吉祥、富裕、事事如願。」另一件「賀瓷」則猶如百家布,拼湊願望與祝福,傳統港彩紋飾為主,展現出,熱鬧喜慶,年味濃郁的感覺。 新年將至,不妨親身到場欣賞,一起感受「港彩」帶來的節日氣氛。 「賀 ‧ 瓷 — 港彩聯展」 日期:2022 年 1 月…
【余拜仁】:生活苦無趣味 疫下戾氣難消
防疫政策不但收緊,而且延長,重過「正常生活」的願望,農曆年前都肯定無法實現,相關影響下,不但很多打工仔及老闆生計受損,而且普羅大眾就連日常做做運動,或者娛樂一下的機會都遭剝奪,戾氣累氣之大,絕對可想而言;日前一眾藝文朋友聚首,一邊數算著多少精彩節目尚未出生已經夭折,慨嘆不少心機都白費了,但都還未算是最慘,畢竟日後都可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更慘的是活動發生中途遇上嚴厲防疫措施的實施,一方面主辦單位不得不予以配合,立即取消餘下安排,另一方面有關資源已經消耗,不論人力或是物力,日後亦未必能夠續辦相關節目活動,累積下來的成果難免大把折扣,不了了之,徒嘆奈何。 其中一個因為疫情而無疾而終的藝文活動要數不加鎖舞踊館(Unlock )本月舉辦的「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旨在透過工作坊、展演、講座及放映等各類型的活動,深入參考不同表演藝術形式、門派、界別的訓練體制,察看並鑽研當中美學的異同,同時,團隊亦希望在演出及製作等慣常方式以外,開放創作過程讓大眾走近及參與;其實Unlock一向重視「跨界」,早於2015年就成立Unlock Body Lab,開始以舞蹈為主軸進行不同跨媒界協作,包括舉辦各種工作坊、階段性展演及駐場計劃,尋找關於創作路徑的更多可能性,一方面鼓勵藝術家尋求突破,另一方面嘗試尋找更有機的方式去和大眾交流。 「跨界」一說近年在當代藝術世界相當盛行,以不同藝術界別的協作,或者採用如影像、裝置、戲劇、舞蹈、音樂等多元媒介,透過美學的碰撞置換思維角度,從而產生全新藝術觀點,情況有點像Fusion Food,匯合不同口味及風格的目的就是為了達致嶄新體驗,但是若果對食材本身欠缺根本了解,純粹一味追求噱頭或花俏,Fusion最終難免會變得「九唔搭八」,簡而言之,要「跨界」,必先了解不同藝術媒界的創作語言,並且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樑,而「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正正希望做到這點,它包涵一系列不同活動及節目,其中一個是與「樂譜」相關:當「樂譜」作為音樂創作中連接作曲家與樂手的重要媒介,令無形的音符具像化並得以紀錄及流傳,同時當代音樂的作曲家早已探索傳統五線譜以外的樂譜編寫,包括以事件、動作以至舞台調度作為整體表演的書寫方式。不妨想想,若將「樂譜」的概念放置於當代舞蹈或劇場創作之中,又有什麼探索的空間呢?「書寫動態:音樂、動作及編排標記法」研習工作坊就由藝術及音樂藝術家共同帶領,嘗試為以上提出的疑問展開層層討論。 一個業界或是一個範疇得以向前推進,關鍵之一就是思考及嘗試,「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正是結合了這兩種精神及力量,可惜今年的安排及節奏遭打斷了,期待不久將來可在我城見到如此富有趣味及意義的活動再次舉行;另一方面,期望我城生活秩序盡快恢復,不論是文藝或是體育活動都可以盡快重新上馬,讓大家都重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