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藝術家
【奴才注意】 是貓也是樹熊、長頸鹿、刺蝟、海獅 俄羅斯藝術家成P貓達人 21萬名奴才follow
對於貓奴而言,貓咪是無處不在的。俄羅斯有一位專業貓奴,就把不同主子變成其他動物,而且完全沒有違和感! 貓除了是我們的主子外,還是芸芸眾生:樹熊、長頸鹿、刺蝟、海獅,甚至是法國麵包……創作者是來自俄羅斯的藝術家Koty Vezde,明顯也是個愛貓之人。「貓在網絡世界是無所不在的,例如在俄羅斯,貓比狗更加受歡迎!」Vezde對貓貓偏心「出晒面」,利用P圖技術,把貓貓變成各樣動物及物件,令粉絲為貓痂、為貓狂。 P貓大師的創意靈感「歸功於家中有隻『戲精』貓咪」,牠的搞怪表情令人忍不住瘋狂拍照,要為主子留住 溫度 速度 溫柔和憤怒。誰不知改圖令全球各地的貓奴同樣瘋狂,現在已經有超過21萬名奴才追蹤 @koty_vezde,留意不同貓貓的動態。 有狗奴要為小狗平反,開一個專為小狗P圖的帳戶「挑機」嗎?
【指尖上的藝術品】微型黏土藝術顯細膩工藝 1cm「波兒 」、「悟空 」、「尤達 」傻傻看不清
如果看我不妨矇一點,看藝術品又不如細一點?澳洲一名藝術家Isabel,經常在IG分享微型黏土作品,她的藝術品大部分不超過1cm,如果要用肉眼欣賞,可能看到老花也未看清楚,但只要透過放大鏡,就能細看它們有多精緻。 Isabel 從小就對微型玩具很有興趣。每當家人購買雕塑作裝飾品,她都會偷偷地收藏仔細研究。長大後,更把熱情變成事業,雖然製成品看似簡單,其實需要投放很多心機,根據不同作品的難度和層次,Isabel每次的製作都要花至少1小時,甚至幾天不等。 「崖上的波兒 」、「美少女戰士 」、「悟空 」、「尤達 」等著名卡通漫畫角色,還有各種動物和植物,統統在Isabel的巧手下「縮小」。雖然體積的骰,放在手掌也顯微小,但每處細節絕不馬虎,讓人看得嘆為觀止,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她的IG @supersmallstuff 發掘更多作品! Photo/ @supersmallstuff
【還有三星期準備!】 法國五月招募駐港藝術家聯辦展覽 芭蕾舞、設計、音樂、繪畫、攝影都得!
還有不足三個月就迎來2022年,想捉緊2021年的尾巴,你會選擇做些甚麼呢?有沒有想過自己有能力舉辦展覽或表演,以藝術留住最美一刻? 機會來了!一年一度的法國五月(French May)藝術節正公開招募駐港藝術家,參加2022年聯辦節目。法國五月藝術節這個亞洲大型文化盛事大家應該不陌生,每年法國五月都會舉辦過百場文化活動,令大家在香港也感受到法國的藝術氣息。不過聯辦節目又是甚麼呢? 所謂聯辦節目就是法國五月為協助新晉藝術家有更多被人認識的機會而設立的展覽,因此門檻比重點節目低。只要你是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的藝術家,不論是芭蕾舞、設計、音樂、繪畫、攝影、時裝、生活品味等範疇都可以報名。而獲選的藝術家能夠於明年五月或六月,根據法國五月的主題舉辦展覽或表演,增加知名度。 申請截止日期:10月29日凌晨12時
【創意滿分】 日本藝術家口罩切出奧運場景 田中達也:為日常用品添上生命力
在IG擁有300萬粉絲的藝術家田中達也(Tatsuya Tanaka),堅持在《Miniature Calender》日曆上,每天上載一張微型攝影作品,長達將近10年。最近,為了配合在東京奧運開幕,他在開幕當天上載了運用疫情用品-口罩作背景,以「防疫下觀戰」為題,創作了4張在奧運比賽下的情況:游泳、排球、跑步和跳高,令人一目了然到作品的意思,配合疫情為題的奧運場景,創意十足! 微型攝影師田中達也曾在2018年在尖沙咀海港城舉行作品展。他會運用不同日常生活用品與食材作背景以及題材,做出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作品,也有時會依「季節」、「特定節日」作題材。將物品看成「虛擬」的景象,為不同物件添上生命力,令人會心微笑。例如,西蘭花森林,牙刷的毛為沐浴花灑的水流,梳齒為海中的珊瑚和麻雀為箭靶等等。田中達也會把日常物品反覆聯想,並且會在大型雜貨店觀察和蒐集背景。 Photo/ @tanaka_tatsuya
【余拜仁】:藝術家都是這樣長大的
在前文《未完成作品的觀賞價值》中,我們檢視了「階段性展演」對藝術家及其作品,以至整個演藝業界的作用及意義;最近數周,除了由不加鎖舞踊館舉辦的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2021第二階段展演及分享——「I am only my body?」,呈現了兩位新晉編舞張利雄及黃寶娜的作品,西九文化區的音樂及舞蹈團隊亦都進行了今個年度的「舞·樂互碰」階段展演,分別撮合了同時具備中國舞及當代舞訓練於一身的編舞毛維與精通多種民族樂器的街頭音樂人黑鬼,以及集編舞、舞者及攝影師等多重身分的曾景輝與post-punk樂隊David Boring的低音結他手Jonathan Yang及主音Laujan,看看音樂與舞蹈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演語彙如何互相刺激,並滋養出更多養份。 「舞·樂互碰」,顧名思義,就是以舞蹈與音樂為主題:須知道,舞蹈與音樂之間有著微妙關係,樂曲節奏往往直接影響了舞蹈編排,可是在香港的演藝圈,不同創作風格的編舞與各種音樂類型的作曲人合作機會一直不多,較為常見做法則是以現成作品去為舞蹈配樂。「舞·樂互碰」則是以創作及研究為主的平台,容許編舞及作曲人在相對充裕的時間及空間下進行各種實驗,以合作伙伴關係去探索創新創作方法,首屆活動早於2016年已經登場,至今累積了數年的經驗,既擴闊了實驗平台的可能,又促成了各有特色的作品,一舉兩得。 2016年,首屆活動成功配對四對編舞及作曲人,在沒有製作期限前提下,他們在一個星期之內可以嘗試各種合作方式,最終編舞江上悠及胡頌威聯同獨立作曲人Mike Orange合力創作香港芭蕾舞團作品《卡門》;2018年,西九團隊再接再勵,除了延續實驗精神外,創作人的創作時間亦進一步延長至八個月,並進一步理順音樂與舞蹈之間的互碰,由零開始製作一場正式演出,具體工作包括培養意念、調整剪裁,以至階段展演等等,成果甚為豐碩,而其他曾經參與的本地藝術家還包括編舞馬師雅、李偉能,以及作曲人李穎姍、余林橞,以及劉曉江等等,維度甚廣。 人才永遠是發展的基石,社會經濟如是,文化藝術亦都一樣。西九文化區是本港文化藝術展遠發展的重鎮,歷經多年來的風風雨雨、跌跌撞撞,近年終於進入軌道,包括自由空間(即「舞·樂互碰」的主要場地)等表演場所逐步投入服務,而在硬件發展以外,軟件配套亦是非常重要,其中藝術家的培育則絕對是不可或缺,「舞·樂互碰」實屬當中一個指標項目,透過提供自由的空間、豐厚的資源,對症下藥應對行業多年來面對的老、大、難問題,讓藝術家一步一步成長,繼而壯大整個行業發展,相關團隊的視野著實令人非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