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藝術
【斜槓少女】 19歲去信周恩來求認可異國婚姻 中國時尚文化先鋒 宋懷桂點石成金的一生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限制,政治、經濟或生活條件,選擇以怎樣的態度生存,將決定你會活出一個怎樣的人生。宋懷桂,她生於日本侵華戰亂間的1937年,一直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直至她10歲才回到北平定居,或許從這驚險、充滿跌蕩不安的起點,以寫下她往後在愛情、思想、事業的不凡:與外國留學生相戀並結婚,成為中國第一樁國際婚姻、到保加利亞攻讀油畫、移居巴黎、及後又藉着中國改革開放的契機,將西方藝術和流行文化帶回中國……很多個第一,數之不盡的前無古人事蹟。 宋懷桂女士的故事看似與香港人無關,事實亦不然。策展M+特別展覽《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的M+希克策展人武漠說:「今天能用一個非常時髦的詞『斜槓青年』來形容她。」跟大部分的年輕人一樣,正職以外都在尋找更多可能性。負責宋懷桂展覽時裝部分的M+設計及建築副策展人顧談雅(Tanja Cunz)也認為,宋女士是學習典範:「不用只鑽一條路,利用之前的經驗創造更多新嘗試。」 如果你也正苦惱前路,來看看宋懷桂的一生吧!走着看着思考着,說不定能找到一條新出路。 |為愛,去信總理周恩來 女孩十八一朵花,愛情通常也在這懵懵懂懂的年紀盛放。1954年,宋懷桂入讀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即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結識了來自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保加利亞的留學生萬曼(Maryn Varbanov),雙雙墮入愛河。二人不久去到談婚論嫁的階段,父母無反對,但也不代表能順利成婚。 「他們去註冊結婚,但因為萬曼是外國人而受阻。」武漠分享着這為人津津樂道的愛情故事。當時宋懷桂直接寫信給周恩來總理,以為石沉大海,誰想到收到回信,內容大概是說:「我(周恩來)不覺得跨國婚姻是甚麼大問題,你們可以註冊結婚,但同時希望你不要忘記自己文化的根。」這句話如同嫁妝一般,伴隨這個19歲的女孩嫁到外國。 婚後,宋懷桂隨丈夫回到保加利亞,開始壁掛創作,期間曾移居法國巴黎。在海外生活了20餘年後,夫婦兩人結識了正想開拓中國市場的法國時裝設計師Pierre Cardin,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宋懷桂成為Pierre Cardin品牌的中國首席代表,把西方時尚文化帶到中國。隨後十年中國的前衛和流行文化井噴期,宋懷桂佔一重要席位。 |培訓首批中國模特兒到巴黎出show 在80、90年代的國際模特兒多為法國人,少量為日本人。宋懷桂希望建立屬於中國時尚文化,所以她開始籌組第一批模特兒,「初時模特兒還不是讓人趨之若鶩的職業,在數年後,一切都改變了。」Tanja說,基於這件事從未在這片土地發生,宋懷桂一切從零開始,每一個模特兒,她親自找、親自教,Tanja憶述做資料搜集時與其中一位幸運的女生對話:「這個女生還是學生,有打排球的,宋懷桂主動問她『你想做模特兒嗎?』,便瞞着父母入行了。」其後,因為模特兒的服裝都較貼身,身材盡顯,所以1981年,首個在北京向公眾開放的Pierre Cardin中國時裝秀就遇到難題,「政府甚至要監督表演,宋懷桂還是做到了,還找來香港導演楊凡來幫忙。」後來,宋懷桂更將這批模特兒帶到Pierre Cardin在巴黎的時裝表演天橋上。 宋懷桂引進的時尚文化,不只改變了中國女性的形象,對男性也影響不少。西裝被視為文明的象徵,連政府官員也開始穿西裝,此舉讓不少平民階層也受到啟發,成為新穿着潮流,Tanja說:「中國同時也開始發展紡織製衣業,衣服不只是出口,也會內銷。」 |從巴黎複製文化藝術靈魂Maxim’s 除了時裝,宋懷桂還與Pierre Cardin合作,把法國巴黎著名的高級餐廳Maxim’s de Paris複製,在北京開設分店,成為文化大革命後中國第一間西餐廳。「它不只是一個吃飯的地方,更是一個信息碰撞的地方。」武漠說,海內外導演、演員、音樂人、藝術家、商人和外交官,只要到北京便會出現在Maxim’s,鄧麗君、林青霞、張國榮、阿倫.狄龍、前法國總統希拉克等也是坐上賓,促成不少跨國交流和合作。 雖然宋懷桂此時在文化圈子的地位很高,但她依然保有親切和藹的性格,武漠為了資料搜集,曾採訪中國第一代的搖滾樂明星崔健,他憶述:「那時候經常去Maxim’s演出、參加派對和宋小紅(宋懷桂女兒)一起玩,宋女士不像是一個長輩,反而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朋友。」宋懷桂的平輩、合作伙伴或子女紛紛表示,宋女士在面對困難時總是默默等待合適的時機,找出最佳方法處理,而不是抱怨。 Tanja指,在1989年Maxim’s需要停業半年。在餐廳重開的那天,宋懷桂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時尚活動:「她是一個總能找到出路的人。」 |歸來仍是少年 有時候,即使在條件苛刻的環境裏,只要勇於突破和開創,總能夠走出不一樣的路。Tanja說:「宋懷桂把東西方藝術融匯得非常好,沒有失衡。」宋懷桂不遺餘力,以唐、宋、元、明和清為主題,設計了「五朝霓裳」,並在世界各地舉行時裝表演,分享其文化的根源。「私下,她會穿著京劇服裝舉辦化裝舞會。」時尚還是一種個人、性格和一個群體的表達工具,宋懷桂也確切做到了。 如果你有被宋懷桂的故事觸動,那一定要參觀M+特別展覽「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展覽分成五個部分,從6000多個檔案資料中整理出320多個展品,展出宋女士的生活照、衣服、其創作的藝術品及當時的雜誌報,讓觀眾能從實物資訊中感受她的一生。此外,展廳內更特別還原Maxim’s餐廳,觀眾能隨便坐下閱讀資料、使用觸控螢幕查看名人照,彷如回到餐廳的那些年,感受周遭星光熠熠的文藝氣氛。 或許少女時代的宋懷桂,從未想像過自己會走到那麼遠,引領到她無法想像的未來,只是憑着一股熱情和勇氣,做喜歡的事。對人生感到迷茫的話,就來走一圈尋找些啟發吧! 「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 日期:即日至2024年4月14日 地點:M+西展廳…
【與紅色高跟鞋的緣份】00後「哥迷」因張國榮打開新世界 鍾情經典明星不老餅 「過咗廿年,哥哥價值並未消逝」
這些年,「後榮迷」已經成為文化現象,意思是張國榮離世後,「哥迷」數目依然不斷增加。「WindOfLeslie」版主Ellie是一個標準的「後榮迷」。2004年出生的她,可說是「人肉哥哥資料機」。日前與她一起參觀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凡是與張國榮有關的,她都能滔滔不絕。而最令她情迷的正是展覽其中一項精選展品 — Leslie的那雙紅色高跟鞋。 現年18歲的Ellie,小時候聽着爸爸播80年代廣東歌,張國榮、梅艷芳、羅文,「唔同歌星都有,最深印象係哥哥嘅《風繼續吹》同《不羈的風》。」音樂讓她認識了張國榮,而真正愛上哥哥,是早年參觀一個與性別流動有關的展覽,看到了一雙哥哥曾穿着綵排的紅色高跟鞋,剎那感受到那種打破性別框框的中性魅力,「番去再搵番啲電影嚟睇,好似《霸王別姬》同《春光乍洩》,了解咗唔同舞台形象意念,咁就覺得『wow!』打開咗新世界。」 來自張國榮的文化啟蒙 今次的「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精選展品除了曾經和哥哥一起踏上《跨越97》演唱會舞台的紅色高跟鞋,還有他在《熱・情演唱會》穿過的貝殼裙褲。回想過去接觸到張國榮的這些形象時,Ellie直言:「對我來講係一個文化啟蒙,唔會喺學校學到,唔會同你講男人可以着裙。」她補充,「唔係一啲淨係喺電視機,淨係喺街上面睇到嘅嘢,而且二十年後望番都唔會好老土,呢個人好犀利!」 隨着對哥哥的不斷了解,Ellie越來越被他吸引。例如他歌影視生涯前、中期,略帶反叛的氣質,「嗰陣文化圈流行白馬王子形象,咁偏偏佢出現,有人話佢係東方占士甸,我覺得係幾有意思,好代表到嗰個年代,多元萌芽嘅階段。」當然亦有他為人津津樂道的性格,「佢係好感恩嘅人,無時無刻都好錫fans,好少聽到張國榮壞話。」 喜歡張國榮就是要dig deep into it 作為其中一位「後榮迷」,Ellie表示家人從沒反對自己喜歡張國榮,反倒是一些朋友會覺得她有點奇怪,例如,有人會覺得她鍾情80年代的明星:「嘩,好老餅!」也有人會問:「點解你會鍾意一個過咗身嘅人?」 「張國榮過咗(身)廿年之後,大家都仲去celebrate(讚頌)佢,咁佢係有存在嘅價值。」Ellie舉例:「我哋依家睇緊嘅好多哲學理論,好多好犀利嘅人,佢哋死咗好耐,我哋依家重睇緊,證明有啲嘢,佢需要存在,或者有存在嘅價值。」 而作為生於2023年香港的「後榮迷」,身邊免不了有男團粉絲。Ellie表示,喜歡一位已離世的明星,「唯一唔同係,唔似追偶像,有新歌,有廣告活動,有演唱會,可以一齊參與。」她補充,「個感覺,唔係去keep住啲嘢好新,而係要喺一堆現有嘅嘢,dig deep into it,個process係向下去挖掘,多過你要跟住artist schedule去做啲咩。」 製造了解和欣賞的契機 Ellie認為,張國榮的前衛和藝術成就,讓他的價值並未因時間而流逝。她說,年輕人對一些經典事物不感興趣,並非覺得老土,反而更多情況是欠缺一個契機,去了解該些事物的價值,「呢啲嘢唔再新,好難有新聞,好難突然上YouTube熱門,就算突然間有首新歌,我哋都唔會見到張國榮重新出來喺個台演繹首歌。」除了把一些資料數碼化,希望透過互聯網令更多人認識張國榮,也希望能為哥哥策展,「張國榮涉獵過嘅嘢太多,好似今次展覽咁,可以親身見到佢嘅衫、唱片封套,咁係最實在!」 對話尾聲,問了Ellie一個問題: 「如果有機會向哥哥講一句說話,你會講乜?」 她說: 「你做緊嘅嘢係好犀利好厲害,請你繼續去鍾意你自己,去做呢啲咁有價值嘅事」 你又會對哥哥說些甚麼呢?
【????】本地導演藝術家Mr. Tripleton紙幣塗鴉疑問世界 人生需要「為甚麼」打開未知大門
曾幾何時,我們對世界有無限的好奇心,嘴邊的問題足以湊出一本《十萬個為甚麼》,甚麼時候開始把疑問都收起,最終麻木沒有問題,對一切也沒有感覺呢?跨媒介藝術家Mr. Tripleton以美金創作,每張紙幣上也有一個曝怒的小朋友,代表着某一段時期憤世嫉俗的自己,再以塗鴉的方式寫上一些單字,刺激觀眾打開一扇又一扇未知的大門,找回那個「點解、點解、點解」的自己。 文:Hoiyan|攝:Mak 失去自己掉入負面泥沼 疫情的那段時間,剛巧是Mr. Tripleton的人生低潮期,那時候讓他想不通的問題多如繁星,困在煩惱之中的他甚至遇上嚴重車禍。「人生嘅位置,同你真正嘅能力唔一定成正比。」他說,10年前的做創作,最重要是自己滿意作品,別人不懂欣賞也不要緊,戴着面具的他沒有洩露一點感情道:「依家我已經冇咗自己。」Mr. Tripleton曾狠狽的掉進萬劫不服的泥沼之中,跌過、痛過,也曾接近死亡,最終也成功爬出負面情緒的潭,把當時對世界所有的不滿也變成一道又一道問題,用畫筆叛逆的好奇問世界,也會憤怒的質問世界。 不是征服知識 是要打開大門 那段時間,Mr. Tripleton在美國夏威夷養病。因為當地文化需要打賞小費,所以每次也會留下一張$1紙幣,他便想:「不如畫啲嘢落去。」喜歡思考的他隨即便出現數十個想法,從這樣的行動會否令紙幣更有紀念價值,直至$1到底是甚麼,Mr. Tripleton說:「喺呢一張紙,我哋有無窮嘅信任,係咩令到我哋相信佢係$1呢?」可能你會說,在錢上塗鴉不是違法嗎?他解釋:「如果係devalue個錢就係illegal,如果我add value咁就冇事。」 就這樣開始了他的創作之路,他甚至會在新年利是錢上寫上單字給小朋友,他分享一年寫了「quantum」(量子):「佢唔會明㗎喇,但可以早啲開咗度門,重點唔係要征服某一個knowledge。」重要的是多讓自己思考,對所有事物也充滿疑問,即使是自己相信的事,因為人是不能放棄思考的。 過程先重要 點解一定要有答案? Mr. Tripleton每一幅作品也有一條問題,那些問題是否屬於自己的反思呢?他回答:「我係問所有人,所有嘢都要一切進步、一齊好。」如果細心看作品,前後都有單字,筆者隨時拿起一張看看,分別是「CAN DREAMS BE REAL?」和「ONE ONLY」,便問道:「剩係得一個夢想可以實現,因為要專注一件事?」Mr. Tripleton則說只是一個組合,實際的意思如何,就要靠觀眾自己參透。 除此之外,還有Batman系列、老虎機等畫作。那麼,你有找到問題的答案嗎?「過程先重要,點解一定要有答案。」Mr. Tripleton續問,不如你解釋一下怎樣玩老虎機,正當筆者欲嘗試回答時,你說:「玩好過啦,你玩一下就知,係咪?」然而,這也是他做展覽的原因。下一次,捉緊機會,當Mr. Tripleton開展時,便去找回那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自己。
【有聽沒有懂】插畫家水水畫展《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 溝通難題不只源自別人 更大原因是自己的「以為」?
「唔係咁呀!你都唔明我!」溝通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好好的表達清楚想法已經是一門高深學問。然而,理解別人也不是想像中簡單,「將心比心」四個大字只能盡力而為,試問沒有真實經歷過,又如何感受別人的感受呢?本地插畫家水水以《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6件作品,包括5張畫作及1個石塑黏土裝置,每一件作品也有一個無法溝通的故事。 若果你也徘徊在溝通困難之中,感到社交疲勞,想找一個地方靜下來歇息一下,那不妨去Whatever. Coffee看一看這個畫展,從中尋找一點理解和安慰。 《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是水水第一幅創作的畫,躺在小水池中的是她自己,坐在池邊的是她朋友,而池中的水則是家中出現的變故。整個人沉浸在事件中的水水非常難受,朋友嘗試努力安慰,卻無從入手,身處的位置不同讓關心的話與水水表達的內容完全無法重疊。 「其實可以嘗試躺下去,或讓身體更多部分浸進池中,拉近彼此的世界。」水水說,或許對於身在其中的她,其他人的盡力諒解比虛無縹緲的安慰更重要吧。 《I can’t hear you》說的是人們總在努力表達自己,把聲音放大、長篇大論的說個不停,卻沒有想到對方把話聽進心裏,水水舉例:「有些人喜歡寫萬言訊息,但收到的人可能覺得很沉重,不想看。」就如畫中一樣,一方拿着大聲公想要把自己的話清楚告訴另一方,卻沒有留意到大聲公的嘈吵音質,也沒有留意到自己的位置站得太前,直接把大聲公堵在另一方的肚子,片言隻字也無法聽到。 偶爾我們總想一個人躲起來,好好的享受獨處的時光,在《Isolation》這幅畫中,每一間小屋也是一個人的小天地,視乎自己的狀態可能是沒有窗、關上門、偷看着外面的世界等。不過,身在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實在難以完全斷掉與別人的聯繫,最低限度也會傳傳訊息,這就是地上的路,正在看畫的你又是哪一種狀態呢?有趣的是,若你是親身前往看畫,會發現畫作被封在框框之中,那是因為你也是躲在自己的小屋偷看外面的世界。 《Inside》是整個系列的作品中,水水投放了最多感情創作,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張畫。畫中的她把自己收在一副骸骨之中,她解釋:「那是男人的的肋骨。」水水爸爸的辭世並沒有留下遺書給她,讓她完全無法釋懷,也想不通父親此舉的原因,但生死相隔已成事實,她說:「即使我鑽入骨,也無法聽到他的話。」這是無法再溝通的痛。 水水在創作的《對峙》有兩個版本,分別是影片及光柵版畫,原因是她想更動感的表現人們在爭吵時的自我意識膨脹,水水解釋:「靈感來源是我和我媽,她有自己的價值觀、主張,不會聽我的話。」所以,在不同角度看畫作時,便可以看到雙方來勢洶洶的向對方衝襲,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強硬的套在對方身上。大多時候,雙方各持己見時,其實也不見得非得要得到一個共識,互相尊重也很重要。 最後一件作品《以為》是黏土雕塑,兩隻「水水」一隻藍色,另一隻黃色,看起來大致上是相同的。水水說:「藍色那隻是我的本體,拿起來是比較重的,而且它的背後有一印記,黃色是沒有的。」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一個模樣,卻總會看漏了一些自己的特質或缺點。 可能我們常以為的溝通問題常來自於別人,但其實很多人也忘記要好好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才能真正的放鬆和治癒心靈。 插畫家水水從小已很喜歡創作,雖然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情緒問題已無法提起畫筆,不過正因為如此,也為她留下一粒種子,在日後創作「動力神社」及投射自己的角色「水水」,她指:「水水的身型會隨着自己的心情狀態有變化,傷心時它會扁瘦一點,開心的話則會胖胖的。」最初,有創作這個品牌和角色是有一個故事的:水水在外太空時,因為衣服失去動力,所以只能飄浮於宇宙,它突然看到一座神社,連接後便得到動力,最後更成功降落在一個星球,她相信:「動力可以無中生有,現在沒有動力不要緊,休息過後的某一刻可能便會找到讓你充滿動力的事物,重新出發。」 文:Hoiyan|攝:Vincent Wong 《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 日期:即日至3月31日 時間:上午11時至傍晚6時(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Whatever. Coffee(深水埗大南街172號B地舖)
【童心萬花筒】韓國當代藝術家Artnom畫展《Childhood Heart》 用色彩與對比拯救你內心的小孩
隨着年紀的增長,你有沒有發現自己逐漸失去想像的魔法?小時候,我們喜歡淋雨踩水氹、通宵玩樂接早課也沒有在怕,但從甚麼時候開始會怕感冒、害怕沒有精神上班,可能萌生這個想法的那一刻,就是我們開始失去童心的時候。韓國當代藝術家Artnom喜歡以原色、強烈對比、活潑的風格創作,並在二次創作中探討流行藝術及文化,從其畫風中完全無法想像畫家本人已年過半百,只因畫中角色的表情動作、色彩場景都充滿童趣、搞怪和不怕搞砸事情的童心。 藝術神奇的是它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心,若想重新感受青春的莽撞找回自己的童心,不如一起走進Artnom的藝術萬花筒,從他的畫展《Childhood Heart》感受世界! 「我的創作主要是真誠表達自己喜歡的東西。」對比起說一個特定的信息,Artnom更喜歡透過畫中角色來表達不同面向的自己。同時,因為藝術家的童年深受宮崎駿的動畫影響,讓他很重視生命、重生和保有一顆純真的心的想法,而這些都能在畫家喜歡的色彩、圖案如彩虹、心心及快樂的表情中反映。然而,Artnom對社會規範的疑問與質疑則體現於其選用的強烈對比色彩之中。 Artnom《Childhood Heart》 日期:即日至3月1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8時 地點:尖沙咀海港城海運大廈L3 OT308A
虛擬實驗劇場《山海二零四玖》 虛實結合 新生代演員誤闖2049
《山海二零四玖》講述蚩尤一族戰敗黃帝後的世界,有人選擇忘記一切重新出發,有人希望捲土重來,他們欲尋覓絕地崑崙山另創新天地,過程中卻誤闖到-2049年的香港,經歷著意想不到的事情,從中找尋答案。 這套劇的一大賣點是打破傳統表演方式,結合虛擬實景體驗,透過虛擬世界與現實空間如平衡時空般的相互呼應,探討現實與虛擬的關係。演員方面,由一眾新生代面孔擔綱,夥拍《仔仔一堂》的陳昊霆參與演出。 劇目創作團隊亦有不同界別知名人士參與其中,導演陳家蔚是非牟利藝術團體「一與異作邦」創辦人,過往曾製作《轉念之間》、《溯回從之》、《尋找大象 》- 社區聲音地圖集等項目;美術指導洪忠傑為知名藝術家,研習中國書法、篆刻等東方媒介;編劇則由曾獲多個文學獎項的《藝文青》總編輯紅眼擔任。 紅眼表示,傳統劇場體驗,演出者和觀眾總是保持某個距離,今次是一個VR電影與實驗劇場互相結合的新嘗試,希望觀眾會感受到自己參與其中,「無論劇本或是整個創作團隊,我們都秉持某些信念,希望作品能夠觀照社會現實的一些面向,因此也更希望觀眾/參與者明白,當你參與其中,就已經是這個故事、歷史的一部份。」 劇場將於2023年1月31日至2月5日假葵青劇院演藝廳公演,共開十場。 劇目:《山海二零四玖》“Our Mountains & Seas 2049” 場次: 31.1-3.2.2023 (Tue-Fri) 8pm 3.2.2023 (Fri) 4pm 4.2.2023 (Sat) 7:30pm 4-5.2.2023 (Sat-Sun) 11:30am, 3:30pm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Black Box Theatre,…
OASIS|余拜仁:舞蹈木人巷:dance-to-be的哲學
近日全球嘅目光當然都係聚焦喺世界盃,由足球場上嘅競技、主辦國對軟件硬件嘅投資,以至係文化風俗上嘅宜忌等等,都引起咗世界嘅關注;喺香港,今屆嘅熱潮好似嚟得有啲慢,不過隨住愈嚟愈多賽事開打,商場、酒吧同食肆都開始見到愈嚟愈多睇波人潮,同時喺運動世界以外,其他宇宙都無停擺,仍然多姿多彩地運作中,其中文化藝術方面,新視野藝術節一口氣搬演咗AI+人類合演歌劇等等大小製作,部份更有海外藝術家參與其中,實屬封關以嚟少有嘅文化盛事,另外本地藝團都好活躍,當中Unlock Dancing Plaza(Unlock)就為創作研究計劃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dance-to-be)舉行公開提案徵集,喺云云活動入面寧寧舍舍留意到佢,完完全全係因為個項目名,「Body Lab」應該就係指向緊同身體有關嘅實驗,咁點解「dance」係「to be」呢? 嚟緊嘅dance-to-be已經係第四屆,根據新任藝術總監李偉能(Joseph)嘅闡釋,平台嘅成立目的係想掙脫行業內「以製作為目標」嘅普遍枷鎖,容許創作人同團隊有大啲同多啲嘅空間去諗去傾去做心目中真正想試嘅創作模式,以至反思一下「創作」嘅更多其他可能;過程中,Unlock除咗會提供排練場地嘅支援、創作人嘅薪酬,以及製作所需嘅若干經費,特色之一就係設有創作顧問,佢哋本身有豐富嘅創作經驗,過程中會同團隊一齊行一齊探索,用同儕嘅角度去經歷同分享,而唔係以在上位者嘅角色去帶領或者指導團隊,平台亦唔會硬性規定參與創作人必須完成舞台製作,故此最終產出既可以係「dance」,亦可以係「dance-to-be」,為未來嘅創作打下更紥實嘅基礎。 好似過去咗嘅第三屆dance-to-be,本身係DJ同街舞舞者嘅孫楠將Unlock嘅Studio變成一個大型Party,有嘢飲、有舞跳、有騷睇,仲有DJ現場打碟,新舊朋友可以聯誼聚頭,當演者同觀者同處一個空間一齊Chill,甚至一齊跳,兩者傳統上嘅界線一下子就模糊咗,團隊想探索嘅正正就係「參與者喺表演場域中嘅主體經驗,以各種感官元素去帶領觀眾遊走於觀看同參與舞蹈嘅邊界。」 不論係Unlock本身,以至係dance-to-be呢個平台,「開放」同「多元」一直都係關鍵字,Unlock一方面盡力為創作人度身訂造適合佢哋嘅模式,另一方面都會累積過去同參與團體合作嘅經驗,適時地推動dance-to-be嘅進化,Joseph舉例指今年係首次進行公開提案徵集,更加清晰咁確立平台嘅美學定位,同時又同舞團另一核心項目公開研習周(Open Research Week)連繫起嚟,「有時就咁就叫藝術家去開展創作,可能都有唔少局限同挑戰,喺研習周入面,我哋會免費提供一連兩星期嘅密集研習機會,等佢哋認識多啲唔同嘅藝術家、美學、創作方法同方向,好似返學咁嘅養份累積,期望喺藝術探索方面會有多啲支撐。」創作人同佢嘅作品要上得台見得人,之前係要經過好多階段,dance-to-be正正就係一個沉澱同打磨平台,實在期待見到愈嚟愈多有趣嘅人同事會喺當中發生。
【不忘初衷】商業藝術的必需妥協 插畫家JasonTommy:「要知道做商業的原因。」
五年前,一家廣告公司的殞落,造就了香港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IG@jason_tommy)的誕生,雖然今天的他長了些肥肉、又束了鬍子,但目標卻如同當年清秀的小伙子一樣不曾改變:「用畫征服世界,每個地方也留下自己的汗毛。」以Doodle為創作風格,加入複雜的主題元素,配以他喜歡的黑白色來作畫說故事,也會為了商業作品而讓步加上繽紛色彩,難道改變不了世界就只能妥協?JasonTommy靜默了一秒,再說:「要知道做這麼多商業案子是為了甚麼。」果然,最重要的還是初衷啊!你還記得嗎? 走進商業世界的妥協 每一個插畫家打定主意全職創作,即代表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過上刻苦的日子,無了期的等待伯樂出現,之後仍有千百個考驗和現實打擊靜候着。JasonTommy分享,他的第一個商案是在市集擺攤時遇上媒體公司邀請合作,坦言當時生疏的自己十分緊張:「有壓力,而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同於自由創作,他指商業合作有時間限制,亦沒有大把時間讓藝術家慢慢修改或微調。此外,JasonTommy認為,在商業合作中建立個人風格亦十分重要,否則和客戶討論時只能盡量配合對方要求。 香港文創界中,JasonTommy接到的商案和合作案數量算得上很不錯,他笑言可能是自己好相處,同時從前在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亦有幫助,不過對於創作來說則是有好有壞:「可能會失去某部份的執着。」色彩正是最好的例子,JasonTommy認為黑白是最基本的色彩,同時已能表達到最仔細的內容,初時他對客戶的上色要求並不理解,亦不斷勸說對方:「最後也是失敗,而且客戶也不無道理,因為從作品的點擊率去看,的確是有顏色的作品更好。」最後,他自己也受到影響,偶爾也會為非商業作品局部上色:「全部上色就好像無法呼吸,始終畫畫也需要抖氣的空間。」 一個人的成功 VS 交流的快樂 有人說,藝術家都是孤獨的。不過,JasonTommy卻是一個例外,他開玩笑道:「我好怕要自己孭飛(承擔責任)。」第一次接到畫酒吧閘的邀請,也是他至今最滿意的作品,當時他向客戶提議多找幾位藝術家一起「Jam」:「一個人做好孤獨,畫得多漂亮也好,和別人分享也是純粹自己的作品。」有些人追求個人的成功,而Jason Tommy則更享受創作時彼此交流的樂趣,正如在訪問當天他為一間本港知名人才顧問公司KOS會議室塗鴉,作品以充滿樂趣的求職過程作為主題,而JasonTommy亦有帶同朋友Billy(IG@artlab852)為畫作噴色。 不過,這樣的合作不會擔心自己的風格會被影響嗎?JasonTommy說:「我的畫是Doddle(密鋪塗鴉),某程度亦可當作是禪繞畫。」創作時會分開一格格的處理,所以即使有不同藝術家參與,整體來說仍然是屬於「JasonTommy」的作品。 +;![].迷失在.* 這場﹍×°商業藝術遊戲°°°×.﹏\ 「在香港,藝術大多轉化作一場商業遊戲。」JasonTommy在2013年於IG的帖文寫道,九年後已完全踏進商業藝術圈子裏的他,想法依然沒有改變,他說:「香港是一個很尊重藝術的地方嗎?人才有很多,但有沒有被尊重?」不管是奧運劍擊金牌運動員張家朗,抑或是國際數碼藝術比賽冠軍的插畫家Mankee,也是因為「結果論」才獲得曝光和應有的掌聲,JasonTommy坦言是香港人對體育、文創的認受程度不夠深:「始終香港是一個商業行頭的地方,藝術真的不能做一輩子。」 對比初入行時,JasonTommy認為目前香港的文創市場雖然百花齊放,但實際卻是處於萎縮狀態:「在市集賣水晶並不是文創、其他創作又是否原創?」文創應是藝術家以創作和原創去交流和互相認識,然而他覺得很多人用市集改變了文創應有的定義。身在其中,每個人也應有責任去嘗試改變它,JasonTommy為了商業而選擇妥協了部份的自己,只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支持自己同行。」他希望未來能和朋友一起成立一個機構,保障插畫家的權益和福利:「可以令整個制度和玩法變得更好。」 隨遇而安的征服世界 JasonTommy的全職插畫家生涯已經第五年,即使是喜愛的事,不斷重覆發生也難免不「滑牙」。為了保住團火,他會參加比賽來進行探索,證明自己的同時也避免自視過高:「可能在舒適圈內感覺很成功,但外面世界很大,老師傅、厲害的人有很多,也希望找回讓自己繼續畫下去的感覺。」 他確信自己不會一輩子畫畫,他想過學紋身、甚至是棟篤笑,不斷尋找更多創作的可能性去重新演繹自己的作品和想法。「Go with the Flow」是JasonTommy的人生哲學,有着目標卻不會強行達到,已在香港、台灣及韓國留下墨水的他,來年目標是進攻歐洲,以創作來征服世界。 後記: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的二三事 JasonTommy小時候叫Tommy,後來因為動畫《湯姆歷險記》的主角Tommy是一個書呆子,就改名為Jason。不久以後,他發現名字太「公廁」,便決定把兩個名字併起來用,他滿意道:「有少少法國的詩意,又有少少藝術家的脾氣。」因為名字不錯聽,便一直用至現在。 中文名字「小塗蛙」則是人在江湖必先入鄉隨俗,他解釋以前在台灣工作,需要一個中文藝名代表自己:「畫畫在台灣叫『塗一些東西』,而我的頭像是青蛙,結合兩者便是小塗蛙,好似比較Kawaii。」 文:Hoiyan 攝:Hoiyan|酒吧閘照片為受訪者提供
【一碗一畫 一場修行】又一山人 自然ₒ 共話ₒ 反思大自然的施和受
一隻小飯碗,不僅能與大自然對話,還可以跟萬里之外的人神交;在日光之下,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總能夠發現陌生的細節。香港藝術家又一山人(黃炳培)帶我們走進他《自然ₒ 共話ₒ 》的創作國度裏。 // 碗裏頭的可往肚裏吃,可以栽出生命 // 坐落在日本新潟縣津南町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裏,一個一個盛載着綠色生命的「碗」景,是又一山人題為《一碗生命》的創作。這些日常家用的飯碗,全都是津南町的居民跟香港朋友互相送贈的,裏面裝的不是米飯,而是由兩地人民所栽種的植物,反思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施與受。在這疫下困難的時刻裏,發揮着療癒人心的力量。 // 我看見 所以我相信 我相信 因此我看見 // 《神畫》是另一組創作的主題。「我關注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一切,甚至是非常熟悉的面孔、地點和事物,因為每一次、每一剎那都是不同的。」又一山人邀請當地的工作坊參加者以大自然為素材,利用一塊塊看似平平無奇的白板,在日光的映照下,把大地之美裝裱起來,同時也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敬重、欣賞和感恩。 // 津南 X 香港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三年計劃,是藝術推廣辦事處在津南町政府的支持下,於2018年與大地藝術祭實行委員會及NPO法人越後妻有里山協働機構合作,在當地的村落 —— 逆卷集落建立了香港部屋,作為駐留、交流和展示等平台,藉藝術推動香港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今年參展的又一山人,是由香港及日本評選委員會於2020年公開徵集的作品提案中選出的。 又一山人《自然ₒ 共話ₒ 》 展覽日期:即日至2022年11月13日(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部屋 地址:日本新潟縣中魚沼郡津南町大字上鄉宮野原 29…
OASIS|余拜仁:後疫情的文化交流
喺香港仲係緩緩地開關、慢慢地解封嘅同時,亞洲區內唔少嘅鄰居幾乎都已經回復正常生活,好似喺南韓嘅首爾同釜山,呢排仲陸續主辦一個接一個嘅文化藝術盛事,包括首爾表演藝術博覽會(Performing Arts Market in Seoul, PAMS)、釜山國際舞蹈博覽會(Busan International Dance Market, BIDAM)同埋釜山國際電影節(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等等,世界各地嘅行家同業都聚首一堂,除咗訴說近況,更多嘅係業務交流,唔少未來合作都係喺呢啲場域孕育出嚟;睇番呢幾個行業盛會,當中只有電影節係有比較多嘅香港元素,至於包括PAMS同BIDAM,香港代表嘅參與少之又少,較為可惜。 香港觀眾對釜山影展應該唔會感到太過陌生,呢個國際電影節今年已經去到第27屆,屬於亞洲區內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地位最顯赫嘅影業盛事,所頒發嘅獎項素來都有指標性,其中今屆嘅「亞洲電影人獎」由香港知名演員梁朝偉獲得,電影節更一口氣放映咗佢多套經典名作,包括《無間道》、《東成西就》同《春光乍洩》等等,據知整個名單都係由佢本人親自決定,選片維度十分廣闊,盡顯不同演技類型;除咗梁朝偉之外,包括梁詠琪、岑珈其同凌文龍等等香港演員,今年亦憑不同作品入圍影展中嘅頒獎典禮,因此香港影人喺今屆釜山影展嘅能見度都算係唔錯嘅。 相反,喺PAMS同BIDAM入面,嚟自香港表演藝術界嘅代表就真係寥寥可數,其中城市當代舞蹈團(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CCDC)策劃咗名為「HOTPOT: CHINA」嘅舞蹈平台,呈獻三個風格各異嘅舞蹈作品,兩個創作團隊嚟自香港,餘下就係中國內地團隊嘅創作,另外不加鎖舞踊館(Unlock Dancing Plaza, Unlock)則獲邀出席PAMS嘅專案推介會同圓桌討論,基本上已經總結咗香港藝團嘅參與;由於過去兩三年都無機會出外交流,Unlock決定把握機會見多啲區內行家,除了轉往釜山出席BIDAM嘅連串活動,舞團行政總監李漢廷(Michael)其後更加到訪新加坡,拜會咗當地表演場地代表、獨立編舞舞者,同埋演出製作人等等。 Michael坦言,過去對亞洲鄰近地區合作伙伴嘅認識唔算太深,近年受到疫情嘅嚴重影響,跨地域文化交流亦難以透過實體形式進行,適值世界各地嘅出入境政策都陸續放寬,唔少跨國合作都已經密鑼緊鼓籌備當中,例如佢喺今次旅程就有機會欣賞到一個由亞洲多區創作人共製嘅舞作,故此希望盡快重啟同區內伙伴嘅連繫,揭開後疫情時代文化交流嘅全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