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菲力浦‧畢斯雷

近年科技的發展帶給藝術創作不少新衝擊,像是結合動畫、音樂來復刻大師級作品的沉浸式展覽、數位修復版本經典電影或是人工智能AI創作等,讓創作方式、工具和題材也出現層出不窮的變化,令藝術也出現新生態。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 Gallery舉行的「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中,兩位香港藝術家鮑藹倫和林欣傑,以及四個國際藝術單位包括日本音樂傳奇大師坂本龍一、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意大利藝術團隊fuse*及生活建築團隊/菲力浦‧畢斯雷,他們的作品融合了科技和藝術概念來回應當下和未來、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虛擬與現實的關係,如果喜歡從藝術作品中引發思考,或許你很適合走一趟與藝術家的作品進行意識討論。此外,若無法到場,亦可以選擇在網上看虛擬展出,體驗另一種方式來欣賞展覽。 香港藝術家鮑藹倫的作品《靈基因》以香港發現第一株洋紫荊作為故事主題,整個作品裝置把洋紫荊的基因轉化成聲音,讓觀眾進入沉浸式體驗之中,嘗試從DNA的聲音感受生物更深層次的訊息,聽聽它的說話? 另一位香港藝術家林欣傑的作品《天屏地園》,藝術家把常見於室內的垂直農法技術LED光譜植物種植法應用於作品之中。人類作為群體和社會性動物,天性便喜歡「八卦」身邊和社會的大小事;而植物則生來就需要光線來進行光合作用,來維持生命,藝術家以科技、人及自然的共生關係作出發點,用電腦學習和分析24小時新聞直播的動態和顏色的光譜,把數據傳送至《天屏地園》上的「天空」電視螢幕,讓它同時成為人們和自然的養分。 日本音樂傳奇大師坂本龍一和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共同創作了《感應流 2022.不可視.不可聽》,這是一個數據視效化裝置,把生活中不可見的各種電磁波數據化為聲音與頻率圖。在裝置中,除了可以觀察環境中的電磁波外,觀眾亦可以用控制器來改變波長頻率,以感受電磁波的變化,並與作品進行互動,感受虛擬與現實。 來自意大利藝術團隊fuse*的《人工植物學》是一個持續進行的作品,在攝影出現之前,人們只能單靠植物學插圖來記錄不同種類的植物,而在作品《人工植物學》,它從公共領域收集了不同流派中重量級藝術家繪畫的植物插圖,再通過機器學習系統GAN(生成對抗網路),創造出跟原本插畫極相像的新人工圖像。藝術團隊希望透過作品重新定義顏色、形狀、細節和紋理之間的關係,並期望能創立新物種、類別和形態的可能性。 最後介紹的作品《樹叢》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菲力浦‧畢斯雷、生活建築系統團隊(Living Architecture Systems Group)及多個合作伙伴共同創作,作品曾於2021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出。在《樹叢》中,創作者們建構了一個改革世界的願景,希望在未來的建築路上尋找動植物及惰性物質的共生理念,整個裝置以影像、音效及整個環境連動,嘗試引領觀眾感受世界的變化,一起探索生活的可能性。 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2日(逢星期二休館) 時間:10am至8pm 地點:將軍澳景嶺路3號– HKDI Gallery 詳情:http://bitly.ws/yCmI

fuse*   坂本龍一   林欣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