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米線
【姐姐變女神】 譚仔姐姐改行日系風格?! 攝影師:給大家看看她們可愛青春的一面
每逢見到譚仔姐姐,對話大概離不開「墨演、生小辣和凍鏈茶」,短短 30 分鐘食飯時間,除了送上米線那一刻,也很少留意她們的一舉一動。譚仔今年踏入 25 周年,攝影師千紅在周年企劃中,以一貫日系攝影風格拍下譚仔姐姐的另一面,並舉行攝影展,希望「藉著這些作品,給大家看看她們可愛青春的一面。」 譚仔在香港彷似無處不在,25 年間,我們由學生變打工仔,由拍拖變結婚(或單身),身邊的人可能來來往往,改變不少,唯有譚仔仔姐姐那股不咸不淡的廣東話口音仍然依舊。 《譚仔.姐.遮》攝影展 日期:2021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 時間:上午8時至晚上10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四樓大堂,免費入場 Photo/ 幸福照相館
【不散之筵席】:餌絲 — 米線外雲南的一道風景
米線不知不覺間成為香港人喜愛的美食,而筆者很想向大家介紹另一種相近的雲南小食 —— 餌絲(餌音:耳)。 有說滇南的米線、滇西的餌絲,二者在雲南的地位相約,但後者在各地卻少見得多。餌絲也是用米製成的,外表不是米線的圓條狀,而是方條狀,米香味比米線濃,口感煙韌,掛湯能力比滑溜溜的米線強。 餌絲原形是一塊圓角方磚,切片就是餌塊、可直接蒸、炒、烤來吃,切成絲就成是餌絲,和米線同樣可乾撈、涼拌、湯煮等。 我和餌絲結緣在四川,金華火腿絲、雞絲、䓤花鋪在上面,濃郁的火腿雞湯濃郁飽滿地包裹著軟綿綿、煙煙韌韌的餌絲,當時覺得這是我吃過質感最特別的粉,餘生要在雲南仔細品嚐它。 經過六年後,我終於嚐到餌塊的純正味道,在劍川沙溪,民宿老闆甘先生把剛買回來的餌塊切得不厚不薄蒸熟給我做早餐,質感如年糕軟熟煙韌,能咬著一端拉扯,因為餌塊本身完全無調味,相比其他做法更能突出濃濃米香,是一種自然美。我用筷子小心翼翼沾上薄薄一層甘先生父母自家製的腐乳,有廣東人腐乳配白飯的幸福飽足感,吃完後登山,深明當地人以餌塊、餌絲作早餐打開一整天的元氣大門的道理。 在沙溪,原塊的餌塊大概只能在趕集(即趁墟)才能買得到,每逢周五早上,跟著零散的背著背簍的人行,就會來到見不到盡頭的上千個攤檔,各種蔬果、務農工具、生活用品一應俱全。賣餌塊的也有不少,老闆選的這家兩口子自己做的,3元人民幣一斤,一塊約9元(1.5公斤),有如背著個小西瓜。 和米線一樣,餌絲、餌塊也是一方水土一方風味。雲南騰沖的餌絲最著名,還有曲靖的蒸餌絲、南詔古都大理魏山的𤆵肉餌絲。湯餌絲一般分大碗六兩、小碗四兩,店家煮好後客人自行按口味放上香蔥、芫茜、辣椒油/粉、花椒油/粉、醬油、醋、咸菜等調味。 至於炒餌塊有一道經典菜式「大救駕」,相傳明末吳三桂領清兵打入昆明,永曆皇帝落難獲當地人以此道炒餌絲接待,受其美味感動而得名。 水稻是雲南的主要作物之一,物資缺乏的時代,米就是每戶的珍貴食材,農曆新年時,家家戶戶挑自己種出來最好的白米,浸泡蒸熟再放在碓中舂爛,揉成長方、橢圓磚狀餌塊,米和水的質素、舂的時間、技術、力度都是決定餌絲軟糯、韌性和米香的關鍵。製成的餌塊會在親友鄰里間相互送贈,那塊雪白的磚簡單樸實,是以耕種的汗水轉化成的祝福,是引以為傲的上佳禮品,家家一樣,又家家不一樣。現今即使在昆明這大城市仍保留過年送餌塊這習俗,只是不再是自家製了的了。 餌絲在現代沒有普及,相信是保質難度相對高有關,隨著科技發展,甚至有「快熟方便餌絲」,但質感、米香就不是一回事了。 ——————- 不散之筵席 —— 喜歡由民間日常菜餚小吃去了解人和社會。小時候別人問我最愛吃甚麼,我都不太懂得回答,彷彿已知道自己在吃貨的生涯中,越吃得多,越覺得自己膚淺。
【輸出香港米線文化】 譚仔三哥「五官刺激之旅」將登陸日本! 日本人超期待 強烈推薦墨演
香港譚仔日常,墨演、懶肉、實小辣,凍鏈茶,即將在 #日本 上演?!譚仔三哥米線近日宣布,日本分店將於明年(2022 年)春天落成,現在已率先開設日本專用社交平台及網站,自稱「香港最受歡迎的米線連鎖店,每日都大排長龍」,並相信自家麻辣、酸辣、蕃茄湯底,加上不同的配料,會帶日本人「踏上五官的刺激之旅。」 正如香港人喜見日本過江龍餐廳,Twitter 上也有不少日本人表示期待譚仔的到來。有曾經來香港吃過的人表示,首選是「生菜、腐皮、墨丸、蕃茄湯」,其次則是「豬肉、韭菜、木耳、酸辣湯」,「回到日本兩年,好想可以於當地吃到。」還有人「強烈推薦墨丸作配料」,並提醒「喜歡辣的可以試試麻辣 10 小湯底,麻辣 5 小對日本人來說,已經很辣了。」明年若可到日本旅行,你又會不會去試一碗「日本三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