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烏克蘭

這陣子若有興趣入戲院,話題之作離不開古天樂斥資數億的科幻鉅製《明日戰記》,以及岑珈其主演、雲集一眾新生代演員的愛情喜劇《緣路山旮旯》。不論是籌備經年的大堆頭,還是得來不易的輕鬆小品,本土電影當然值得額外支持,但如果行有餘力,關懷外面的世界,則更推薦目前正在悄悄進行的歐亞紀錄週(EU Asia Documentary Fest.)。 首度舉辦的歐亞紀錄週,其實前身是專門探討 LGBT 性小眾議題的歐亞彩虹週,但因為今年國際特赦組織撤出香港,由它們發起的人權紀錄片電影節(Human Rights Documentary Film Fest.)就此停辦,合作單位百老匯電影中心繼而決定改辦歐亞紀錄週,其宗旨亦從性別平權進一步延伸到反戰、人權等普世議題。而且,過去一年的香港,許多重要的傳媒機構都相繼結束營運,接收及報導國際訊息的門戶已所剩無幾,電影同時作為一道橋樑,重新拉近香港人與外界的距離。 綜觀今年的歐亞紀錄週,片單包括來自緬甸、中國、阿富汗、烏克蘭等地的紀錄片。其中,來自烏克蘭導演 Mantas Kvedaravicius 的《烏都殘垣》(Mariupolis 2)更是烏俄戰爭爆發以來,首批流出國外的第一手真實影像。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是俄羅斯年初揮兵入侵的其中一個重點目標,於俄軍圍城及不斷轟炸之下,城內死傷慘重,建築物盡成頹垣敗瓦,甚至有戰地醫療團隊形容,他們在馬里烏波爾見證了真正的世界末日。然而,導演則紀錄了漫長的戰爭時期裡,一眾倖存居民於殘垣瓦礫之中的生活狀況。危牆下提心吊膽的煮食日常,甚至找個地方便溺都戰戰兢兢,還有那些無法妥善處理的遍地屍骸,殘留餘溫的彈殼碎屑,投放了數十年人生的家園結果一夜煙滅,導演並非戰地記者,鏡頭不見槍林彈雨的慘烈實況,卻靜默地拍攝了許多遍日出的清晨時光,以及伴隨而來的零星槍火,彷彿正在倒數城裡還剩下多少日子。據外國媒體報導,經過八十多日的戰火蹂躪,烏克蘭守軍最終在五月初全面撒離馬里烏波爾,城內亦已滿目瘡痍,淪為一片廢墟。導演本人就在拍攝過程中遭俄軍俘虜殺害,由未婚妻及剪接師將拍攝片段整理成兩小時的紀錄片,將這一段最後的見證偷偷運出烏克蘭。 約三月初,於圍城轟炸期間,電影紀錄了一眾無家可歸的居民,於教堂改建的臨時避難所裡一起祈禱。他們一邊禱告,感謝上帝賜予食物與安身之所,但諷刺的是,教堂之外卻是從未間斷的炮彈聲。祈禱過後,有人忍不住呼喊,是神的眷顧嗎?是的,如果質疑上帝,不如走出教堂,看一看外面的亂葬崗 —— 還能活著,還有明天,就已經是神蹟。是最後的信仰,也是僅餘的安慰。在馬里烏波爾這個末日城市裡,只剩下哀傷的信徒,以及比鋼鐵堅硬的生還者。 戰事至今仍然持續。或者有人已經淡忘,但仍然有人默默在紀錄、在抗爭,因為一切尚未完結。 歐亞紀錄週 2022: https://bit.ly/3vlzC9s

烏克蘭   烏都殘垣   紅眼   

烏克蘭被戰火蹂躪已經超過40天,雖然之前圍攻基輔的俄羅斯軍隊已經撤離,但戰事仍然持續。位於基輔市中心西北面的布查鎮,住了三萬多人,布查鎮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久後便被俄羅斯軍隊佔領,直接上月底烏克蘭才將此地收復。可是,布基鎮已經變成如人間煉獄一般的地方,烏克蘭官方及一些記者發布布查鎮的情況後,震撼了所有人。鎮內遍佈兒童在內的屍體,大部分都傷痕累累,甚至有些雙手被捆綁,屍體不單在街上出現,甚至也出現在住宅裡,官方指,至少有300人在布查鎮被俄軍殺害。   對此,俄羅斯矢口否認犯下殺害平民的罪行,更指是西方勢力造謠,以及這些都是演員,根本不是屍體。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布查鎮的屍體是俄羅斯軍隊撤離後才出現,更指是被「策劃」出來的。但《紐約時報》早前公布的衛星圖像顯示,這些屍體在俄軍離開前的兩星期已經出現,及後英國BBC都證實了這張衛星圖像的真確。   德國《明鏡週刊》近日發布了獨家報導,指德國聯邦情報局手中掌握到俄羅斯軍方的無線電通訊記錄,記錄中多次出現與布查鎮有關的對話,甚至內容牽涉到刻意屠殺平民,包括俄羅斯士兵在開槍前討論了他們如何審問烏克蘭士兵和平民,報導指目的是營造恐怖及威嚇的戰略效果。情報更加指出,這次的殘忍虐殺可能與普京關係密切的僱傭兵集團有關。   一些倖存的人,將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說出來。BBC訪問了當地的一位14歲少年,3月中時他和父親踏單車出外,希望拿一些緊急物資,之後他和父親被俄軍攔截,雖然表示自己沒有武器及危險物品,但依然被槍擊。這位少年僥倖活下來,可是他的爸爸就傷重身亡。   一些親俄羅斯的社交媒體已經開始流傳影片,例如指片中有屍體的手臂在動,俄羅斯駐加拿大大使館在官方推特帳號上也發佈了這段影片,指控烏克蘭造假。後來,BBC放大分析後發現,所謂「移動的屍體手臂」,實際上是車輛經過時,擋風玻璃右下角的一個標記。我早前寫有關布查鎮慘劇的時候,也有一些人留言,放上影片及報導指當中有屍體竟然可以吸煙,後來我上網查證,發現早有媒體就此查證,影片是俄羅斯一位歌手的MV拍攝花絮。網絡世界之大,有人誤信假新聞,有人則將之利用,散播假新聞。   烏克蘭當局指,這些屍體只是冰山一角,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平民被害及住宅被轟炸,導致生靈塗炭。馬里烏波爾市長4月6日表示,市內有九成以上基建都被俄軍摧毁了,當中有最少四成無法修復,該市被圍困一個月以來,相信已有5000名平民死亡,包括210名兒童。  

戰火之下,人民無處可逃,面對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可能,甚至要帶著小孩逃離,與留下戰鬥的丈夫道別。能夠逃離戰區的人,有些帶著自己的貓狗,但有些流浪動物卻遭受不幸。   烏克蘭有動物收容所遭砲火攻擊,多隻動物死亡,逃過一死的,也有些受了重傷。連日來也有新聞報道,烏克蘭不少市民因為自己家中的毛孩子撤離不了,或放心不下動物收容所及流浪貓狗會捱餓,決定留下來照顧動物。其中26歲的義工Anastasiia Yalanskaya為收容所的貓狗送上糧食,之後遭到俄羅斯軍隊的襲擊,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Anastasiia的車被發現時,車上的三人都已經離世。已被擊斃。而且,她的遺體破碎得無法辨識,只能靠駕駛執照及身上的刺青認出是她。Anastasiia的丈夫曾經提出過不如逃到其他國家,但她卻放心不下動物,最後決定留下來。     早前,《美聯社》記者曾經拍下基輔動物園的管理員,安撫園區大象的照片,令人動容。原來大象Horas是烏克蘭首都圈最後一頭大象。根據報導,Horas是一頭17歲的亞洲象,在柏林動物園出生, 2012年才交換到了基輔動物園。戰爭之下,園區人員仍然想盡辦法去保護園區動物,例如基輔動物園將一些動物緊急撤離到波蘭邊境,他們將動物放上卡車。他們的目的地是波蘭波茲南動物園,波茲南動物園也會派出接應的隊伍,誰知到動物們遲遲未出現。原來他們在路上的公路被俄軍包圍,但幸好是在眾人的協助下,找到一條「較安全」的路線。動物園更聯絡到烏克蘭軍方,由軍方保護載著動物的卡車,到達邊境,也算是危難中的一點好消息。     另一邊廂,烏克蘭歷史悠久,當中不乏具價值的博物館藏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烏克蘭伊萬科夫博物館受到攻擊,引起全球藝術家關注。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著名的20世紀畫家普里馬琴科(Maria Prymachenko)的家鄉,正是伊萬科夫。伊萬科夫博物館收藏普里馬琴科約25幅畫作,博物館受襲擊引起了國際關注。幸而,普里馬琴科80年代的畫作──和平鴿展翅並未受到破壞。美國更有城市將和平鴿展翅變成街頭藝術,希望宣扮反戰訊息。     烏克蘭的博物館人員,加緊將展品收到紙箱內。位於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市國家博物館,是烏克蘭國內最大的藝術博物館,裡面展出很多12~18世紀的藝術收藏品,包括宗教藝術品及珍貴的手稿等等。工作人員將這些具意義的展品一一收起,準備移到博物館的地下空間放好。1905年立的利沃夫市國家博物館,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如今面對俄羅斯的攻擊,他們希望博物館能安全過渡,因為日後人民還要透過一件件館藏去認識自己的國家,認識自己的根源。正因為烏克蘭歷史悠久,也擁有七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當中包括教堂及東正院修道院等等。如今烏克蘭受襲的地方變得滿目瘡痍,只望戰火早日結束,令烏克蘭的人﹑動物萬物都能平安。 Photo/ AP

一夜之間,俄羅斯總統普京以炮火震撼了全世界。然而,接下來的 48 小時,世事不像普京所料,卻讓一名前烏克蘭電視藝人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成為了全世界最偉大的喜劇演員。 普京於俄國執掌大權超過廿年,兼且是前蘇聯國安機關 KGB 出身,或許從未將上任烏克蘭總統不夠三年的澤連斯基放在眼裡。烏俄戰事爆發之前,不少人認定普京不會真的出兵,而更多人認定萬一開戰,烏克蘭根本不堪一擊。澤連斯基一直被視為玩票性質、人氣大於實際能力的政治小丑。難免關乎澤連斯基的小諧星身世。他本身就是因為前幾年主演處境電視劇《人民公僕》,於劇中誤打誤撞由一名憤世教師變成清廉打貪的總統,結果人氣急升、戲假成真,處境劇成為政治預言,澤連斯基挾著民粹創黨參選。劇集由他的妻子歐蓮娜 (Olena Zelenska)編劇,但相信連他的妻子都沒想到,丈夫會真的成為現實世界的烏克蘭總統。普京大抵都沒想過,他的對手並非政壇戲子,基輔沒有一夜之間就被攻陷,烏克蘭至今還未投降亡國,澤連斯基亦拒絕了美國營救,沒有選擇逃亡,反而憑著留下來的勇氣震撼了全世界。 烏克蘭的全面戰爭令人沮喪不安,像某種移情作用,我們開始對死守國土的澤連斯基另眼相看。翻查資料,作為喜劇演員的澤連斯基,除了演過《人民公僕》的歷史科教師,剛好於十年前演過一部偽歷史搞笑片《Rzhevsky Versus Napoleon》(好像就譯作《拿破崙難過美人關》),倒不曉得當年是否真的有在香港什麼地方上映過。故事講述拿破崙稱帝,雄霸歐洲之後,俄法兩國繼而開戰,俄羅斯明白拿破崙大軍壓境,難以力敵,唯一弱點是他風流好色(片中還要行房激烈到令比薩斜塔都傾斜),於是想出一招美人計,還要找來俄國最風流的美男子假扮女人,設法迷住拿破崙。撇除性別意識的政治不正確,明顯是嘲笑法國皇帝既鹹濕又愚蠢。這段半真半假的故事,說不定是個家傳戶曉的俄羅斯笑話,而現實中拿破崙確是慘敗於莫斯科,他本來恃著兵貴神速,打算直取首都,迫使沙皇投降,結果剛好相反,俄法戰爭變成長期消耗戰,最終拿破崙損兵大敗。 如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再看這段關於拿破崙的嘲諷喜劇,不得不說歷史真是一把回力鏢。而在 2012 年扮矮搞笑演出大獨裁者拿破崙,揮兵殺入莫斯科的澤連斯基,大概從未想像過自己的演員生涯於十年之間遭逢巨變,如今還要抵擋另一個來自莫斯科的大獨裁者。 曾以烏克蘭東部親俄分離地區頓巴斯為題材,拍攝黑色喜劇《瘋狂的邊境》(Donbass)的烏克蘭導演 Sergei Loznitsa,日前在波蘭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同樣談起澤連斯基這個臨危見真章的喜劇演員。危難之中,烏克蘭人的黑色幽默特別讓人難忘,像 Loznitsa 提到,西方政客多年來都明顯低估了普京,或是被其演技蓋過了政治野心,然而,普京同樣低估了澤連斯基,而且忘記了歷史的教訓。 「也許這是俄羅斯帝國的宿命,總會半途殺出一個演員把它粉碎。第一次是列根(Ronald Reagan),現在是澤連斯基。」Loznitsa 好像是第一個將列根和澤連斯基相提並論的人,而且意味深遠。列根是有史以來唯一演員出身的美國總統,表面看來只是一個態度溫和、殺傷力不大的政治明星,往後卻被視為導致 1991 年蘇聯瓦解的幕後主腦。

上次的文章說到,俄羅斯大部分人都反對政府入侵烏克蘭,於是他們在社交平台上發起不要戰爭等hashtag,更加有很多勇敢的人,不理會俄羅斯當局警告,決定走上街頭示威。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事實上長久都被認為,有種難以解釋的關係。烏克蘭是俄羅斯的鄰國,歷史上從基輔羅斯到蘇聯,兩者關係密切,但真的如普京所講,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歷史來說,公元882年,維京人用基輔作為中心建立基輔羅斯(Kievan Rus),基輔羅斯普遍被視為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的祖先。後來因內部鬥爭,烏克蘭被其他大公國瓜分,有些羅斯人逃到莫斯科。之後莫斯科取得自治權,並取代基輔。他們建立莫斯科大公國,十五世紀之後就推翻蒙古的勢力,之後成為被認為是現在的俄羅斯。一般都認為,基輔羅斯以基輔為中心,後來的莫斯科大公國,已經不是當初的基輔,所以烏克蘭屬於俄羅斯之談就不成立。而事實上,俄烏的恩怨多得很。   民生一點來說,大家最熟悉羅宋湯,資料記載來自烏克蘭,俄式和烏克蘭羅宋湯之爭持續多時,特別是克里米亞事件後,也曾引起一場羅宋湯之爭。俄羅斯外交部2019年在官方Twitter上說,永恆而經典的名菜羅宋湯是俄國最著名、最受歡迎的菜式之一,是傳統美食的象徵。立場引起烏克蘭民眾的怒氣,當時烏克蘭人不禁說,偷了他們土地還不夠,竟然還想偷走烏克蘭的羅宋湯。   烏克蘭的傷痛,也包括1932年烏克蘭大飢荒。試想像,烏克蘭的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種植農作物,竟會發生飢餓。這涉及的歷史太多,只能略說,20年代,為了讓工人負擔得起,蘇聯糧食定價比較低,但農民就因為利潤並不太可觀,每每不急於出售糧食。史大林認為是富農在從中作梗,於是要打擊他們,他推行的共產主義公有化,強行推動農業集體化,大量蘇聯人員到農村,一些烏克蘭富農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再迫底層農民入集體農莊,但因為入社的人數大增,但事實上當時的工業水平未足夠,根本沒有足夠的機械及化肥,因此也無助糧食產出。這種強行向烏克蘭農民徵糧,甚至沒收農民的儲糧,結果幾百萬人死於這場人為的大饑荒。還有80 年代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事件,當年蘇聯政府隱瞞真相,令很多人死於災難,甚至災難的後遺症至今仍未散去。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事件大家仍歷歷在目。這個時期,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可說是徹底破裂。但以上種種,都與政治有關。那麼民間又如何?部分年長俄羅斯人因為缺乏接收資訊的渠道,消息來源主要來自俄羅斯官方媒體,令他們相信俄羅斯的行動,也相信烏克蘭2013年的運動,是受西方影。但年輕的俄羅斯人就並不完全一樣,他們從網上吸收的資訊較多,所想的也自然不同。   有人說,俄羅斯人幾乎都會有朋友或親戚在烏克蘭。我認識的好幾位俄羅斯朋友,都有親戚住在烏克蘭,而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是俄烏混血兒。他對於這種局面感到非常懊惱,每天都與在基輔的舅舅聯絡,最初第一天聯絡不上,心急如焚,每天看著新聞又無法知道完全,令他與媽媽擔心不已。的確,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結婚很常見,主要是兩者的文化比較相近,對於某些俄羅斯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與烏克蘭人是一樣的,從基輔羅斯而來,雖然有烏克蘭語,但上一輩特別是蘇聯生活過的人,都會說俄語,莫說飲食文化之相似。他們因為基輔羅斯及蘇聯的歷史,總有些人覺得他們是一家,但有俄羅斯人也會認為烏克蘭人有自己的歷史﹑語言,他們認為極其量只可說是相似,又怎會一樣了?甚至有俄羅斯人說,「難道說都是斯拉夫人就一樣嗎?」   社交平台上也出現過一些帖文,大家貼出自己和另一半的護照,一位是俄羅斯人,另一位則是烏克蘭人,可見兩國通婚的人實在不少。如今戰火連連,烏克蘭人在水深火熱中,俄羅斯各個城市繼續有示威蔓延,我有朋友也走到街頭,他說自己很害怕,因為警察帶走了很多人,他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但想起在基輔的朋友和親戚,還是走出來了。這次的信號很清晰,就是No War。  

普京   烏克蘭   羅素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