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法國五月
【心念.意象】 內心的多重狀態 高行健新舊作品回顧展
這世代流行着「躺平」、「哲學」或「佛系」的理念,只因年輕人在繁華的社會中,找不到心安的喘息空間,庸庸碌碌的過日子,卻忙得兩頭空。生於1940年的藝術家高行健,曾於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除了文字,也喜愛以獨特的山水畫訴說內心的多重狀態。從其畫作的風格、主題及命名均可見,年輕時的迷茫、沒有方向,至晚年似是看破人生,從畫中隱約透露其前半生從未展現的正面、希望。 如果你的人生也充滿不確定,看看高行健在今年的《心象繪畫》展覽,找到一條路通往心中,走過一條河、一座山,在內觀中尋找真正的自我。 畫中的存在主義 從藝術家高行健的畫作中,每一處風景也非真實存在,全都是無指向性的風景。當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心中可能會有疑問,這是哪裏?這些人是誰?他們在做甚麼?而高行健正正希望透過這些問題,帶領讀者一同思考存在主義。 經過欣賞一系列的畫作後,作品就像是鏡子,看似挖掘藝術家的想法,實際是進行內在的反思,如何處理好內在和外在的自己、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從墨色看狀態 展覽展出藝術家兩個時期的創作,分別是00年至10年代、以及2020年至2022年的作品。從前,高行健的用色較深,而新作則是淺灰一點,在《光明》高掛空中的明月,甚至散發着點點光芒,是前所未有的改變。 此外,藝術家多用「水拓畫」技法,把紙泡在水裏,在不同位置滴上墨水。高行健會因應不同效果來改變浸泡的時間、角度,偶爾他還會在水中加上不同東西,像是洗潔精,來試驗產生的特別反應。由於畫材大多是紙質很薄的宣紙,所以來回沾水的沖洗動作十分講求技術。 《高行健:心象繪畫2023》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 時間:星期一至六早上10時至晚上6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中環擺花街1號一號廣場21樓藝倡畫廊
【哲人未遠】 畢加索逝世50週年 港大美術博物館展出19張晚年玻璃畫作
今年是二十世紀藝術大師巴勃羅 · 畢加索(Pablo Picasso)逝世50週年,他一生以畫作、雕塑、版畫等聞名於世,對藝術的熱情和探索從未停下來。在他晚年70多歲時,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羅傑・馬萊伯・納瓦爾的工作室及玻璃畫「gemmail」,並對這種精巧的藝術表達方式驚嘆不已,便決定挑選50至60幅舊作,並授權讓工作室把它們二次創作。同一幅作品,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達裏,彷如在玻璃的拼砌、堆疊之下得到了新生命,打破了原作的創作風格和色彩,或許是畢加索回望過去的一種豁然。 有別於鑲嵌藝術(馬賽克、Mosaic)是平面創作,玻璃畫會使用單層或堆疊技術,做出顏色的變化,而玻璃碎片亦不像前者般工整。礙於玻璃畫用料易碎,作品本身亦很沉重,故對於展出工作而言屬於相當困難。不過,畢加索的19幅玻璃畫作品目前正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同是法定古蹟的馮平山樓展出,機會難得之餘,環境與作品之間薰陶出更濃厚的藝術氣息。 《自畫像》 這是全埸唯一一張男性肖像畫,並繪於畢加索年輕時,其「藍色時期」(Blue Period)的原作色調為是藍色和綠色,有着沉靜或憂鬱的感覺,而玻璃畫則色彩繽紛,兩者散發着完全不同的感覺。若好奇原作,可掃描畫作介紹上的二維碼。 《撫鴿之女或梯上的農婦》 畫中的主角是畢加索的其中一個情人,她手中有一隻白鴿。因為畢加索父親是美術館館長,也是一位專攻素描鳥類的畫家。畢加索自小被父親訓練,深受其影響,所以經常在畫作中繪畫鴿子。 《坐着的女人或坐在藤椅上的女人》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梳頭的女人或梳頭的裸女》 畫中女生朵拉也是畫家的情人,她本身也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攝影師,與畢加索交往和相處期間,在藝術上給予他很多靈感和刺激,後來亦出現了立體派風格。畫家的一生曾經歷了多場戰爭,包括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而在這三幅作品,可以看到朵拉的樣子、身體逐漸變得扭曲和抽象,也是畢加索把對戰鬥的恐懼、憤怒和壓抑投射於當中。 《女人半身像(亞維儂的姑娘畫像習作)》 作品為《亞維儂的姑娘》的一小部分,畢加索在繪畫這畫作時,已受到非洲藝術、部落面具影響,開始進入非洲時期(野人時期、African Period),人物眼神空洞、臉尖等比較生硬的圖形。 《鴿子靜物畫》 這張畫的背景繪以紅色、黃色等帶有西班牙感覺的色彩,而畫中的鴿子就像正掉下去,其中一隻翅膀感覺形狀十分平滑,與其說是翅膀,更像一隻金屬戰機機翼。倒轉的白鴿,感覺像是描繪一架在戰火中正墜毀的戰機。 《豬籠草與蕃茄盆栽》 作品繪於民軍解放巴黎時期,戰爭終於有望結束。畢加索透過茁莊成長的蕃茄,寄意人民生活回到正常,所有農作物也能產出,有食物供應。 《巴勃羅.畢加索:玻璃畫像》 日期:即日至8月27日 時間:星期二至六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 下午1時至6時; 星期一、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馮平山樓1/F及2/F
【第三度空間】 致敬文藝復興大師 四大象徵人類存在證明 《記憶的微光:齊亞德.達盧勒作品展》
這幾年間,人們多了機會走近自然,感受天地萬物。走在山石之上,徜徉在海洋水流之時,你有突然感嘆人、自然、宇宙的神奇與奧秘嗎?法籍敘利亞藝術家齊亞德.達盧勒(Ziad Dalloul),喜歡以畫作來探索人與自然間的微妙關係,以其常用的象徵物 — 床、椅子、桌子和窗簾,代表着連繫。 「我的繪畫是第三度空間,它是一座島嶼或橋樑,連接兩種光線、兩種色彩、兩種觀念和兩種文化。」 在Ziad Dalloul的畫作中,常以日常物品留下人類生活的痕跡,表示存在。床是生與死之處;椅子是承載人休息和工作之物,冥想、知識和神聖的孕育地;桌子是共享和歡慶的空間;窗簾則是私密與公共之間,內與外、可見與不可見之間的窗戶與通道。有些畫作,一些靜物的形態會被改變形態,與自然之物融合,便是藝術家希望以畫作來探索人與自然間的微妙關係。 《最後的晚餐之二》(The Last Supper II) 自16世紀開始,宗教畫作已出現三聯作作品,即三張畫組成一張大畫,兩側的畫可以對摺收起,而Ziad Dalloul的《最後的晚餐之二》便是採用了這種體裁而繪成。作品之中,藝術家把物品畫至與實物近乎1:1大小,希望能提供一個沉浸式體驗於觀眾,進入畫作成為座上客,感受當中的世界。 作品的名字或會讓人聯想起達文西,而Ziad Dalloul畫中同樣有13隻碗,像是耶穌與12門徒。雖然如此,但畫中只有生活的痕跡,卻未見半點人煙。細看之下,還可能感到有點奇怪。餐桌與椅子都屬於室內物件,卻置於戶外,感覺物件與場景有點紊亂,其實都是藝術家的巧思。左上方有一扇窗,而窗門正正是內部與外在世界的聯繫,Ziad Dalloul希望能打破隔膜,呈現一個兩個空間共存的第三世界。 他認為,人在宇宙之中就如微塵,而宇宙的時間是永恆的,食物與窗也只是人類曾活着的證明。 《窗前的檸檬》(Lemon in front of a Window) 與其他作品不同,這是展覽中唯二的紙本畫作。在畫作的右上方,能看到銀白色反光的顏料,是藝術家用以突出和表達光的形態。對於光影變化,Ziad Dalloul對莫內(Monet)的畫作亦甚有研究,故其作品之中也可找到一點他的影子。 此外,由於Ziad Dalloul擅長版畫創作,其畫作中也能略見一二。藝術家的不少作品中,會用顏料繪出仿如版畫印刷的效果。 《春之祭》(The Rite of…
【法國五月】 《凱倫安及德布西弦樂四重奏》古典與流行碰撞 音樂中遇見生命最美的風景
「生命中種種相遇說明,反璞歸真,讓我們看見最美好的風景。」——《品格論》法國哲學家拉布呂耶爾 古典樂讓普遍的人感覺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流行樂又被部分人略嫌俗氣。這樣的感覺,讓他們錯過了彼此,法國五月主辦的《凱倫安及德布西弦樂四重奏》,由國際知名的荷蘭藉創作女歌手及作曲家凱倫安(Keren Ann)及古典樂團德布西弦樂四重奏 (Debussy String Quartet)合作,把電結他柔和質樸的旋律融入層次豐富的弦樂之中,重新編曲凱倫安的經典作品《Not Going Anywhere》、《Strange Weather》及《Jardin d’Hiver》,讓人們在盛夏中、音樂裏一起再次遇見或錯過,尋找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凱倫安與德布西弦樂四重奏 在這次演奏會擔任主唱、結他及鋼琴演奏的凱倫安,她出生於以色列,11歲以前居住在荷蘭,之後舉家移居至法國,但她一直保留荷蘭國藉。多才多藝的她,是一位全方向的歌手,作詞、作曲、監製及錄音工程,她都能包辦一切。目前,凱倫安已發行了8張專輯,初期作品以法文錄製,自第3張專輯開始加入英文歌曲,不少作品曾被電視劇、電影及廣告使用。除此之外,她曾為 Henri Salvador、Sophie Hunter 和 Emmanuelle Seigner 等知名藝術家作曲、設計和製作音樂。 而德布西弦樂四重奏樂團已組成30多年,曾於1993 年獲埃維昂國際弦樂四重奏大賽 (Evian International String Quartet Competition) 一等獎、1996 年獲法國音樂勝利獎 (Victoire de…
多元舞蹈 法國五月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 現代舞、芭蕾舞、爵士舞、街舞 跳至5月21日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的官方公布,正式為世紀疫情劃上句號;世界全面復常之際,文化藝術圈子都頓時熱鬧起來,受到藝術家和藝團創作力大反彈的帶動,大小規模、不同類型的節目多如恆河之沙,重返闊別多時的劇院劇場,觀眾難免覺得眼花繚亂,甚至面臨選擇困難,如是者,不妨記著一個名字:Dance Reflections藝術節—一項既國際又在地的藝術盛事,結合了現場演出、電影放映、藝術研究、工作坊、分享會等等多元形式,付費免費兩者皆有,穿梭於傳統場地和嶄新空間,成就出一道又一道的美麗風景。 對於香港觀眾來說,Dance Reflections可能仍然是較陌生的名字,但在世界藝壇之上,這個平台默默地在做很多有關創作、傳承及教育等工作,大力支持現代和當代舞藝術家和藝團,創作足印遍佈全球。2020年起,Dance Reflections於世界各地大力推動舞蹈文化發展,2022年在倫敦首辦藝術節,今年則與法國五月藝術節合作將整個舞蹈盛會移師香港舉行,一連三個周末在港九新界各處呈獻一系列精彩活動,一方面奠定了這個亞洲國際都會在世界藝術發展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為香港觀眾帶來了看盡大師風采的寶貴機會。 今次來港參與的七個藝術單位皆是國際藝壇上赫赫有名的名字,包括Christian Rizzo、Alessandro Sciarroni,以及Gisèle Vienne等等,其中揭幕之作《Crowd》正是出自Gisèle Vienne之手,聚焦於個體之間的互動如何受到慾望和權力等等影響,創作團隊將舞台化成沙灘,男女老幼齊齊狂情狂歌起舞,音樂上不但節拍強勁,而且聲量巨大,觀眾彷彿一同來到派對現場,然而群眾動態卻是極其緩慢,與一般影視作品中的派對模樣毫不相似:在一種甚至慢於公園太極的肢體節奏中,觀眾不但沒有感到沉悶,而且觀看得更加仔細、想像得更加遼闊,實在有賴於劇場內時間流逝的種種扭曲。首演當晚所見,不論是主創人員的巧思妙想,抑或是演出者對肢體的精準控制,都讓現場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完場時紛紛報以雷動掌聲。 緊接登場還有很多豐富而多彩的舞蹈節目,Ola Maciejewska會與西方舞蹈傳奇人物Loie Fuller開展一段跨時空對話,前者一方面將後者經典舞作《Serpentine Dance》帶到博物館場域重現於觀眾眼前,《Loïe Fuller: Research》運用上獨特方式窺看舞蹈歷史的發展、傳承及演化,另一方面Ola Maciejewska再以《Serpentine Dance》為題創作出《Bomby x Mori》,在劇院環境中直面這位充滿爭議性的人物,探視其自身矛盾和內心呼聲,一套作品看盡兩位巨擘的創作點滴。 就算對舞蹈大師認識有限,對舞蹈歷史或許都不太好奇,今次藝術節仍有很多其他不同類型節目可供選擇,Alessandro Sciarroni在意大利民俗舞中汲取靈感創作出《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單看作品名稱已經非常浪漫,讓人富有想像空間,該種傳統舞蹈可以追溯至1900年代初,本身是與求愛有關,經歷了高低起伏的發展階段而幾乎失傳,除了雙人舞演出,Alessandro Sciarroni更特別設計了一系列工作坊,讓公眾人士親身體驗這種曾經廣受歡迎的民間傳統,不但有趣好玩,而且甚有意義。 疫情時代,不少人都多加思考人類和環境的種種相處及互動,以至往後採取怎樣的生活態度,Rachid Ouramdane集結了一眾擅長空中藝術的創作人和極限運動員,在戶外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緊張刺激的現場演出《Les…
【法國藝文遊】法國五月30周年藝文界盛典!林嘉欣聲音導航單車遊凡爾賽宮
在法國尚有國王的時代,凡爾賽宮是權力的代表,甚至成為實際意義上的首都。宮殿內,有藝術品的收藏庫、劇場、辯論場、花園等場所,以巴洛克建築風格配上風格甜美的洛哥哥裝飾,在皇室被廢除後便改建為博物館。假如不用飛越一萬公里便可感受這股法國獨有的文藝氣息,更全程有林嘉欣甜美聲音導航,你說有多好呢!由法國五月藝術節主辦,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虛擬凡爾賽宮之旅》,不單能夠滿足上述願望,還能讓你坐上單車遊走凡爾賽宮的花園,這可是親身到法國也無法體驗的旅行方式。今年的French May,還有不少幾具吸引力項目,讓我們立即搶先看吧!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相信你一定有聽過這句話吧?但這名句其實並不是甚麼新潮語,而是已經歷數百年的名句,它是由17世紀法國詩人拉封丹所編作、被譽為世界三大寓言之一的《拉封丹寓言》中所節錄的句子。拉封丹十分擅長用動物比喻作人,把深奧的道理變成簡單顯淺又具文學性的小故事,藉此抨擊社會的不公義和人性醜惡,可說是經典的法國文學,以至影響世界深遠的作品。 然而,在今年5月寓言故事中的動物衝出書本,把大館的檢閱廣場變成寓言狂想世界,令大家能以更平易近人 的方式入口經典文學作品,同時認識有趣的法國文化。 或是,若果你會留意世界發生的事,那麼必然知道近年各地爆發的戰亂,不少建築、藝術文化也在炮火中化成塵土,而人們又應該從何入手進行保育呢?而流行時尚文化方面,很多高級訂製服裝或時尚品牌也誕生於法國,其中agnès b.的創辦人設計師Agnès Troublé便是生於凡爾賽,你又會想了解更多關於法國時裝和攝影文化嗎?再不然,如果你是一個純純正正的文藝人,喜歡欣賞樂器演奏會、畫作及裝置藝術,法國五月也總有一個節目是你的茶,滿足你的藝術品味! 今年是法國五月藝術節30周年,大會以「藝術聯動」作為主題,將呈獻不同類型的活動和節目,除了以上提及的活動外,還有舞蹈節目《群眾》、《通道》、《蠶蟲》等;古典及多元化音樂則有鋼琴二重奏音樂會牛牛及提奧.夫先納黑的《雙鋼琴的和諧》、由香港管弘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及世界各地知名音樂人的演出;此外,亦有不同的藝術座談會,像港法劇場交流計劃《讓鏡子說》、《大館對談 — 烽煙下的文化遺產》及《與agnès b.歌頌法國時裝與攝影》等,讓藝術更能普及於生活之中,讓觀眾能以輕鬆的心態接近和欣賞法國的藝文,在繁忙擁擠的香港學習享受和品味生活。 虛擬凡爾賽宮之旅 日期:4月19日至7月9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館3-5 門票:標準票$10;團體票$7;優惠票$5 (博物館通行證持有人可於有效期內免費參觀此專題展覽) 拉封丹寓言 日期:5月6日至14日 地點:大館檢閱廣場 門票:免費入場 大館對談 — 烽煙下的文化遺產 日期:5月8日 時間:晚上7時 地點:大館賽馬會立方 門票:登記後免費入場 與agnès b歌頌法國時裝與攝影…
【還有三星期準備!】 法國五月招募駐港藝術家聯辦展覽 芭蕾舞、設計、音樂、繪畫、攝影都得!
還有不足三個月就迎來2022年,想捉緊2021年的尾巴,你會選擇做些甚麼呢?有沒有想過自己有能力舉辦展覽或表演,以藝術留住最美一刻? 機會來了!一年一度的法國五月(French May)藝術節正公開招募駐港藝術家,參加2022年聯辦節目。法國五月藝術節這個亞洲大型文化盛事大家應該不陌生,每年法國五月都會舉辦過百場文化活動,令大家在香港也感受到法國的藝術氣息。不過聯辦節目又是甚麼呢? 所謂聯辦節目就是法國五月為協助新晉藝術家有更多被人認識的機會而設立的展覽,因此門檻比重點節目低。只要你是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的藝術家,不論是芭蕾舞、設計、音樂、繪畫、攝影、時裝、生活品味等範疇都可以報名。而獲選的藝術家能夠於明年五月或六月,根據法國五月的主題舉辦展覽或表演,增加知名度。 申請截止日期:10月29日凌晨1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