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斷捨離
【找回當初的自己】 90後女生啟發自日本金繼 以刺繡結合運算藝術修補舊物:「舊物記錄了某一段時光的自己。」
這對90後的中學同學,二人性格南轅北轍,像旋風的Cman半刻也無法停下來,這邊廂的她因工作關係已到訪北韓10次,那邊廂又想發展藝術,才剛完成科技向的運算藝術(Computational Art)的碩士學位;而Shirley則不管是說話、做事也慢吞吞的,在大學時期已開始自學研究刺繡,從擺市集開始創立個人品牌「小蓮婆婆」,一針一線的摸索前路。 看起來,她們的友情在事業上應該不會有交集吧?現實就是充滿驚喜,因為一個關於藝術和科技的設計展公開召集,Cman便立即想到自己「最工藝的朋友」Shirley,二人便聚頭合作。她們從網絡及身邊好友收集來一堆舊物,有前男友送的飾物、不能再穿的吊帶裙、有故事的背囊等,結合刺繡和運算藝術進行舊物修補,讓物品能帶着老靈魂、披上新衣裳,陪伴主人再經歷更多的後來,也讓其他人在其中找到所需的勇氣、安慰,動身經歷自己的人生。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設計:Owen (@wai.ho.98) |舊物……是甚麼? 「舊物……真的像是一部分的自己,那個時期的自己。」Cman自言不是一個會斷捨離的人,雖然長時間不在香港,但她的房間還是堆滿了東西。即使每次回家也嘗試整理,卻總是無法捨下,她笑說還有保留小學畫作:「不會再回到那個時候,也不會再畫出那些東西,即使畫出來也不是同一回事。」對她而言,即使拍照留影物品,也無法等同實物,「我要能摸到、見到,是很大意義的。」 關於保留舊物,二人的想法和態度應是難得的共同之處,Shirley說:「舊物記錄了某一段時光的你,或者是你和某一個人或寵物的關係。」即使它隨年月變得破爛、無法修補也好,物品的意義早已昇華,不再只是功能上的意義,而是其承載的一切。這次,她們選擇用刺繡修補舊物,感覺就如令舊物重生,保留了舊意義外,同時提供一個機會讓它創造新的可能,Cman思考一下說:「好像是一直在延續它的故事。」 |10件舊物的故事 目前,Shirley和Cman收集到十來件舊物,挑選條件是物件主人需要分享一個故事。 「有一條民族風長裙,對於那個女孩而言,好像有一種看到愛情的感覺。」Shirley先分享一個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這條裙子的第一個主人是女孩的親戚,因為身高關係,裙子穿起來並沒有很稱身,加上有些破爛,便被丟棄。此時,女孩看到這條裙,她憶述當時第一眼的感受:「這條裙是我的了,我能穿它一輩子。」之後,女孩自己又修補過長裙數次,直至一次在巴士上,其中一邊的吊帶突然斷裂,「當時還沒有穿內衣,赤裸了……5秒。」或許有點尷尬,但更多的是感到不可置信的滑稽,她馬上笑了出發,豁達笑言:「其實整件事幾搞笑的。」帶着能重新穿上長裙的願望,女孩把它交到Shirley手中,Shirley說:「原來有些人對一件物件的感情……是這麼着緊。」 對於Cman來說,最讓她感到深刻的舊物故事是一個Kanken背囊,只因為故事主人公的想法與自己很相近。「物品主人在英國畢業後準備回港,但她很不想面對現實,便決定從歐洲坐火車回來,延續遊學那種在異鄉探索的體驗,歷時一個多月。」若干年後,物品主人決定清洗一下背囊,誰知道圓型的小狐狸標誌掉色了,它看起來更臟了,Cman說:「她覺得這個背囊代表了那個很想冒險、很有好奇心,還有衝勁探索世界的自己。」修補背囊,像是找回那一部分的自己。 |在刺繡加添科技說故事 「我們天馬行空甚麼都想過,最後有點想回到刺繡最原始的那點。」Cman認為,刺繡的起源是為人修補東西,經年累月才發展到較裝飾性、藝術方向的工藝,她分享來自日本「金繼」的啟發:「很喜歡它的哲學,不是要把物品完全復原,反而突出爛了的地方,因為那正是它的故事,也是物品的一部分。」對於專注於刺繡的Shirley而言,這樣的方式又不同於過往:「以前可能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這次主要是舊物主人的故事,可能是抽象一點、感受性一點,選擇線材也會按故事內容。」 而她們的修補,除了用一針一線的編織留下刺繡,還有協助說故事的新科技,Shirley笑言:「我其實從未聽過Cman說的那個技術——conductive thread(導電縫紉線)或conductive fabric(導電布),原來有這麼有趣的東西可以試玩。」原理非常簡單,她們會在繡線與物品中間層加入導電物料,只要人們觸碰該位置使其通電時,便能觸發聲音裝置,讓物品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精神與形態意義 傳統工藝,常常出現在「夕場工業」和「保育」的討論;舊物,也總是被說着保留或捨棄。 「沒有東西是一成不變,時間會一直過去,傳統的東西會跟着時代去改變。」Shirley當初透過研究刺繡時,未有學習傳統手法,也不會繡傳統花鳥圖,她說:「相較於技術性的針步,我反而更着重圖案的感覺和質感。」而加入科技,還能在保留之中加添突破,就如Cman的想法:「這種藝術方式能與不同人合作,有很多可能性,而且這種互動性的作品,或許能算是衝破了大家對某些東西的想像。」 是保留、捨棄或是突破,不同組合能配搭出千千萬萬種可能性。不管是哪一種配搭,或許更多時候,它們背後的精神意義比形態更為重要,快要遺忘的話,找出你最珍視的某一個時期的物品來感受一下;若害怕未來的自己會忘掉當初,給將來的自己留下一件物件吧!
【執屋是好東西】年廿八洗邋遢5大最難斷捨離物品 斷捨離達人阿橙分享執屋改運:「有客執完屋好快就有拖拍!」
執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件苦差事,但「年廿八洗邋遢」,這一天讓人感覺有滿滿的儀式感,想嘗試提起勁整理一下家中的髒亂。然而,在執行時卻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早執早享受」,先給大家一點甜頭,在聽雜物諮詢師阿橙的建議之前,不如讓她告訴大家如何「執屋改運」? 「有個客想拍拖,我說屋企這麼亂,有對象也很趕客吧!」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或者真的有魔法,因為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阿橙說:「執屋後,很快他便拍拖、結婚了。」有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2023年的脫單明燈便是執屋! 斷捨離不用丟棄所有東西! 「如果一年364天也是亂,大家還是先斷捨離別人的目光,不要整理了!」阿橙開玩笑道,如果家中長輩願意,相信很多人早已斷捨離了世俗想法。廢話少說,開始執屋吧!阿橙說,斷捨離的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和脫離對物品的執着:「我們追求的是不多不少也不缺,最重要是物品用起來舒適和適用,還有要喜歡。」很多人混淆了斷捨離和極簡主義,以廚具「煲」作為例子,前者是若有空間,用家可以擁有數個煲作不同用途,但極簡主義則只能有一個,阿橙一句便解開了很多人的擔心:「放心吧,我不會迫人捨離物品的。」 除此之外,斷捨離追求還有空間和物品以外的事情,例如是時間、金錢等,讓大家在有限的資源內提早生活品質,好好的享受人生。 難捨棄不代表要捨棄 對於很多人來說,回憶類物品是最難捨離的,因為很多東西背後的意義更勝於其本身的價值,阿橙以經驗作出排序:「最難捨棄是相,其實大家不是移民到火星,也可以不用整理。」第二是小朋友的勞作、手冊;第三是信件、聖誕卡;第四是家人和朋友送的不合心水禮物;最後一名是結婚油畫相,阿橙解釋:「雖然是最難捨棄的物品,但老話一句,我不相信家中連一本手冊的位置也沒有,所以不一定要捨棄的。」 新年BB班斷捨離 「入門執屋應先由最簡單、最常用的小範圍開始。」阿橙舉例,可能先收執玄關、書檯,把沒有用的信件或報紙雜誌先清掉,或是把雪櫃裏過期的食品都丟棄,這樣才可以收拾出動力和滿足感:「不要想一天能整理全屋,大家平時既不會也不喜歡收拾,為甚麼要張羅這麼大工程呢?」對於各位新年Deadline fighter,阿橙建議梳化不要放太多公仔和抱枕,雪櫃也不要貼過多磁石、通告、勞作和優惠券:「還有地下不要有東西,這些都會讓環境看起來很亂。」 然而,對於滿屋都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雜物,相信很多人也無法下判定到底應不應該捨棄,阿橙說:「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屋企是否有很多相同或功能類似的物品。」如果家中有數個釘書機,便選擇使用最舒服和喜歡的一、兩個,其他則可以處理掉。而第二個問題是若果它損壞了,是否願意花時間、花心機和金錢去維修,或是再購買一個相同的產品?若然會,你便可以留下這件真心喜愛的物品了。 執屋改運 阿橙成立「執屋JuppUk」至今剛好7年,在這段不長也不短的日子收拾了數不清多少間屋,阿橙說:「可以感受到客人的生活質素是即時提升,但有些好的影響是更久的。」曾有客人想拍拖,真的在執屋後短時間內找到愛侶,後來更順利結婚;亦有客人想執好屋便生小朋友,把雜物房變成嬰兒房:「我跟她說要改口,你叫它雜物房,它永遠只會是雜物房。」收拾整齊後,很快客人便順利懷孕。 「執屋真是好東西。」阿橙說環境整潔衛生會令整個氣場變好,給別人的印象也會更好,而且當家裏變得整齊,既能節省時間尋找物品、打掃和花錢買重覆的東西,換來的時間和空間可以投資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最後得益的是自己的情緒、人際關係。」 後記:關於阿橙 阿橙在2007年讀了英國作家Sue Kay的《雜物再見啦!》,後來閱讀了山下英子的《斷捨離》,慢慢從收拾自己、朋友的家累積出經驗和心得,便希望以此為事業:「因為連我這麼不願意掉東西的人也做到,我相信大家也可以。」她先後到英國、美國及日本進修整理和收拾的課程,取得了美國 BCPO® Certified Professional Organizer、日本JALO 1級認證生活規劃顧問及二級認證講師的資格,更成立了香港專業整理收納協會(HAPO)。
【肥饕】:大班樓成功全靠「斷捨離」
葉一南創辦的大班樓,十二年來一直瑟縮在上環九如坊靜寂轉角,沒有華麗裝潢卻有宏大願景,默默鑽研粵菜奧妙,圖打破傳統框框。今年是大班樓豐收一年,以往一直是「亞洲50大餐廳」常客的他,今年再上一層樓,打入「世界最佳50家餐廳」之餘,更位列第十位,是唯一一間入榜粵菜,究竟這間餐廳有何過人之處? 傳統上,「上湯」是每間粵菜酒家靈魂,由老雞、排骨、火腿、赤肉熬製而成的金黃色鮮味高湯,負責替每道菜提鮮入味。但大班樓開張時,堅持粵菜真味,故葉一南就大膽下令,禁用上湯這個粵菜之本,避免做出來的菜色,味道千篇一律。 放棄以上湯入饌,但不等於不追求鮮味,只是大班樓廚師需要多動腦筋。開業至今的招牌菜「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你以為選用大花蟹配上雞油花雕就鮮味十足?但大班樓就是不滿足,嫌蟹鮮味道單一,要混入烹調過的蜆汁令菜色鮮上加鮮。陳村粉索盡精華,令人一試難忘。 又例如一道簡單的粉絲蒸蟶子,基本上每個海鮮酒家也懂做,但大班樓就不甘於此,放棄「蒜蓉蒸」的做法,改配上20年陳鹹檸蒸之,以鹹酸味突顯蟶子鮮甜味,就像喝鹹檸七時產生的化學作用。另一道長擺餐牌的凍鹵水花椒小吊桶,是不少老饕至愛。秘訣在於那自家調配的秘製鹵水,甜辣互相輝映,餐廳只為一款餐前小食便專設一款鹵水。餐廳其實如同半個飲食實驗室,調味料講究得,蔥油、蒜油、辣油、雞油、蝦油都是自家煉製。鹽就總不能自己生曬,但也採購好幾種,用來放湯、炒菜也有不同。 精益求精永是大班樓其中一項格言,即使招牌菜如何大受歡迎,葉一南還是愛鑽研新菜色,永不停步。2020年他就推出新菜色-叉燒。COME ON,叉燒都可是新菜?不是吧。答案當然是不簡單,大班樓用上本地豬,脢頭肉頭一段部位(故又稱一刀叉燒),貪其肉質肥美軟腍,而且經炭火猛燒,上桌時炭香撲鼻,非普通叉燒可媲美。筆者聞說不少嘴饞的城中富貴,有時訂不到大班樓枱,唯有叫司機買斬料回家慢慢嘆。 粵菜發展多年來,其實衍生出不少陋習,不少大廚愛用雞粉、味精調味,這些在大班樓都是一律禁止的,而且醃肉不用梳打粉、食材永不「啤水」, 所以你在餐廳上,找不到晶瑩剔透的玻璃蝦球。因為蝦球經過長時間「啤水」才可以使色澤通透,但同時使蝦味盡失。所以,如果說大班樓憑什麼可以在芸芸粵菜餐廳中脫穎而出,我會說大班樓的成功,在於其「斷捨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