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拉闊
【余拜仁】:古典音樂的「拉闊音樂會」
Mirror的極速崛起,讓ViuTV全面爆紅,就連屬於Mirror成長史起點的《全民造星》都再度成為人氣節目,其官方網站收看人數排名僅僅低於收視及口碑俱佳的熱播劇集《大叔的愛》,不少過去錯過了目擊鏡仔脫胎換骨、努力向上的觀眾,現在都要與Mirror重新出發、攜手同行;《全民造星》開宗明義要為香港「造星」,重新發掘並培養屬於這片土地的偶像,現時看來,團隊絕對是成功了。對本土人才的追逐,不只是電視行業或流行樂壇獨力處理的事情,也是整個演藝界共同面對的議題;本月初,幸運地把握了難得機會,在葵青劇院看了一場名為《薑家樂》(Gingers’ Tonic)的音樂演出,剛巧亦是由一班年輕而優秀的香港土生土長音樂人策劃及演出,台前幕後一手包辦,希望為觀眾帶來生氣蓬勃的本地音樂景象,觀乎當晚現場氣氛,《薑家樂》的「樂」不只是獨樂樂,絕對是眾樂樂。 後疫情之下,劇場及音樂廳等表演場地都逐步重開,台前幕後的製作力一下子釋放出來,不少行內人士都戲言「全行都在報復性搞騷」,節目既多且密,觀眾難免覺得花多眼亂;然而,競爭如此激烈之下,《薑家樂》仍然一票難求,觀眾反應之熱烈更加成功締造額外加場的佳績。正式進入節目內容之前,或者讀者都會好奇:為何這個音樂演出會有一個相對破格的名字呢?不妨先由Tonic一字講起,除了令人聯想起Gin & Tonic這種經典飲品,這個字在音樂世界中同時解作「主音」,但是到底何以要以「薑」作為「主音」(Gingers’ Tonic)呢?「薑」其實是借用了「本地薑」的含義,泛指一群土生土長的香港音樂人,綜合來說就是「以本地薑為主音」,製作一個屬於香港並且關於香港的演藝節目。 《薑家樂》分為上下半場,其中上半場由身兼作曲、編曲及鋼琴家等不同身分的優秀藝術家張貝芝(Joyce)帶領一行十三人的大樂隊,包括小中大提琴、長笛、色士風、鼓及結他等等,將一首首觀眾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大師作品改編成為各式爵士樂風,當中包括蕭邦的《幻想即興曲作品六十六》、莫扎特的《沃夫岡的交響曲》,以及德伏扎克的《第九交響曲,第二樂章》等等,全部都是由Joyce親自重新編曲,經典中見創新,現場觀眾反應熱烈。 身為《薑家樂》聯合策劃之一,Joyce形容上半場的構思及安排,是一次「拉闊音樂之旅」,對於觀眾而言,可從不同層次切入及欣賞,「好想鼓勵大家聽多啲唔同嘢,要去用心聽先聽到,觀眾至少識得本身首歌,進而再去感受一下(經典版及變奏版)唔同嘅位,再叻啲嘅就去聽出我喺編曲嘅心思」;除了受眾之外,拉闊的同樣包括演者的音樂涉獵,「今次的樂手,既有本身拉開樂團的、也有在學校做老師的,今次唔多唔少都會令到大家聽多啲不同類型音樂,對專業人士都係一種build up。」 表演藝術界近年經常探討有關觀眾拓展等議題,包括古典音樂及傳統戲曲業界都關心如何接觸及吸引新一代的觀眾,「活化」成為其中一個關鍵詞彙,今次Joyce的「拉闊音樂之旅」也許正是一個有關「以老帶新」、「新舊交融」的良好示範,她甚至正在構想進一步的發展,包括在演出後透過QR Code等數碼工具,讓觀眾收聽到樂曲樂章的不同版本,以及她本人在改編期間汲取的不同文化養份,為過去一直強調現場感及實時性的演藝節目提供有趣延伸、多加一種層次,令人相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