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廣告
【To睇or not to睇】Netflix有廣告你仲睇唔睇?! 網民:不可接受 vs 無可厚非
過去幾個月的抗疫日子,Netflix、Disney+等網上串流平台,相信已經成為包括小編在內,不少人在家中的一大娛樂。不過,最近傳出Netflix有機會推出「廣告plan」,引起網民瘋狂討論。 Netflix最新的財務報告顯示,其2022年首季的用戶數量,比去年第四季的用戶數量下降約20萬,而本年第二季的用戶數量,預測會再下降200萬。財務報告公開後,Netflix服價重挫35%,於2017年聲言不會有廣告的CEO Reed Hastings自打嘴巴,表示不排除會推出「廣告plan」,用戶或可以用較低價錢訂閱Netflix,但就要忍受廣告。 網民看法兩極,有些人表示有廣告絕對不可接受,力數Netflix弊病,認為應透過改善內容質素來增加用戶數量。但亦有人認為如果月費下調,插入廣告亦無可厚非。 你又是否Netflix忠實用戶?能夠接受「廣告plan」的出現嗎? Photo: NETFLIX
【保障私隱?】 Facebook拒再就用戶政治取向派廣告 種族、民族、宗教等幾千關鍵字將被刪
你曾否聽過一個都市傳說?傳聞每一部手機都有竊聽功能,只要你說出想買的物件,隨即會在Facebook廣告看見「加入購物車」字樣……不用怕!這只是Facebook因應你喜好派廣告的,不過未來可能不會再出現這個情況? Facebook宣布明年1月19日起,不會再就用戶的政治色彩派廣告,並會刪除種族、民族、宗教、性取向等數千個關鍵字,以防鎖定目標客戶群的服務受到濫用。廣告商可以改為用一些普通的關鍵字類別,例如時裝、年齡、性別等落廣告。 以往 Facebook 會獲取用家對特定理念、組織或公眾人物表現感興趣的資料,再把相關的議題化為「落廣告神器」。廣告商可因此受惠,輕鬆鎖定目標客戶群。 Facebook母公司 Meta表示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移除選項會對商業公司、機構帶來負面影響。你又認為這個變化會否令你「買少咗野嘢」呢?
【紅眼】:麥兜與臘腸
在香港,最殘忍的食物,今後應該難以超越榮華臘腸。 榮華臘腸 crossover 麥兜的廣告片段一出,短短幾十秒鐘,已在網絡上引來一片悲鳴。作為香港知名漫畫吉祥物的麥兜,長大之後的人生奮鬥目標,居然是變成榮華的招牌臘腸。 曾幾何時,確實有個家傳戶曉的小學生爛 gag,說煲仔飯很殘忍。構思這條絕世好橋的廣告人或許受到這個煲仔飯爛 gag 啟發,狠起上來,真是煲了麥兜這隻豬仔。廣告換來鋪天蓋地的痛斥,說榮華臘腸變態,說麥兜「親生父母」麥家碧和謝立文發錢寒,當然亦有部分人盛讚「識玩」,夠黑暗和嘩眾取寵。就廣告而言,逆向行銷無疑是成功的,至少我從未如此深刻記住一個關於榮華、或者臘腸的廣告,都幾肯定在有生之年,往後只要夾起臘腸,是不是榮華臘腸都好,就會想起麥兜。 又或者,往後見到麥兜,拍成電影又好,無無謂謂的香港情懷又好,都會想起他的最後命運,其實是一條臘腸。 廣告雖然歹毒凶殘,但除了粉碎童話,蒸熟了膾炙人口的香港吉祥物之外,其實倒沒有什麼錯。錯在它可能太直接,真的「畫到出腸」。年輕時的你,懷著志向追求理想,走出世界闖一闖,但到頭來,現實世界將你(和你的情人)拉回來一起變成臘腸,做樓奴、社畜、窮忙族,做勞動機器一直做到退休。臘腸的隱喻,香港人都心照不宣。 但世界就是那麼殘酷,春田花花幼稚園的快樂時光都是騙你的,長大之後你就會被資本社會搾取勞動價值,香港運動員是臘鴨,你是臘鴨,我是臘腸,或者麥兜曾經代表著無憂無慮,天天一起歌唱的,昔日的香港人。而未來的我們,是臘腸,其實挺貼切。 網絡上許多劣評都怪責麥兜的原作者麥家碧和謝立文,他們是否等錢洗,為何那麼忍心將麥兜「賣」到榮華工場做臘腸。但從麥兜走紅開始,廿多年來,牠已被「賣」到不同商家幾百遍,撇除商業收入,這個臘腸廣告倒有可能比起過去很多借用麥兜賣萌、賣香港風味的商品「更麥兜」。只因麥兜的故事從不直接,但它本身同樣是黑暗童話,從不是真心歌頌世界和平,生活美好。那些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只是一群尚未成年的幼稚園動物們,用牠們的視點所看到的城市假象。麥兜雖則天生較蠢,但不是日日歡天喜慶,對現實世界毫不警覺。在〈麥兜與雞〉他便唱過「現實就似一隻鴨/我最想吃雞,我最終變臘鴨」,因此,麥兜是從小知道,現實將會令自己變成臘鴨。只是沒想過,原來不是臘鴨,是臘腸。 而且,認真一想,被絞碎擠成臘腸的坎坷命運,對麥兜不只殘酷,還會很痛。因為麥兜是一隻從小貪吃,好像什麼都喜歡吃的公豬。所以,成為臘腸之前,按道理還要拿去閹一閹。由於公豬有異味,豬農為了令豬肉變得更美味,都會在成年前將公豬去勢。閹過的豬才是肉豬,牠們的肉才會被製成臘腸。 想起麥兜在《菠蘿油王子》有一首片尾曲〈教我如何去小便〉,原曲為經典老歌〈Historia de un Amor〉。「爸爸帶我去小便/仲教我要怎樣小便/如何咪滴濕笪地」,原來爸爸都知道,麥兜沒多久就會被人拿去閹,準備成為一條臘腸。閹過的豬,連小便都有困難,爸爸心裡不忍,早就偷偷帶牠看著海浪小便,教牠如何咪滴濕笪地。父親的愛,居然是這個用意。 是我過份解讀,但其實沉醉在麥兜作為香港象徵,或麥兜變成臘腸意味著香港前途一鑊熟的傷痛,都是一些過度的解讀。麥兜從 90 年代已是「中外馳名」的商品化符號,既是香港旅遊業的吉祥物,也可以被榮華臘腸加工消費,與漫畫角色的命運無關。牠已被閹割了許多年,但不是變成臘腸,而是從文本創作被打包入罐,成為一個不斷複製的商業品牌。做完臘腸之後,明年又可以復活做中國隊長,或擔任大灣區宣傳大使,帶麥太返去買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