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大閘蟹
【肥饕】:蟹粉蟹黃蟹膏別傻傻分不清
秋意漸濃,又是一期一會的嚐蟹最佳季節。常言道:「欲嘗海上鮮,莫惜腰間錢。」買大閘蟹亦無例外,今年大閘蟹豐收,價錢比以往更實惠,但買蟹切勿貪平。坊間有商人推出280元八隻大閘蟹套餐,細看下原來每隻僅2.5両,真正「蟹痴」應該不會愛吃這些BB大閘蟹。 大閘蟹除了要「夠斤両」,清晰產地亦非常重要。近年網購風氣盛行,不少IG店都標榜售賣「爆膏」大閘蟹,但對大閘蟹來源地卻隻字不提,有些只籠統說「江蘇大閘蟹」,那跟你在超市雪櫃看見招牌寫上「日本吞拿魚」無異。如果店家對自己入貨水準有信心,一定標明來源。 然而,大閘蟹生意利錢實在太高,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連防偽標籤、鐳射認證也可偽造,所以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網店,如果店舖沒有自設門市,又或者只是臨時開舖的,購買時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就算有門市,最佳做法是查問有否牌照。因為食環署規定,在港出售大閘蟹必須取得「介貝類水產動物(大閘蟹)售賣許可證」,如果店家說不清楚,大家亦可上網自行查看。根據官方紀錄,現時只批出129個牌照,坊間的無牌大閘蟹有多猖獗,看官自行判斷。 好了,找到食得安心的大閘蟹,也要學懂辨識、品嚐之道,切勿傻傻的放進口也不知道是什麼。逢蟹季殺到,除原隻大閘蟹出售外,不少商家都推出多種大閘蟹副產品,當中最多人混淆莫過於蟹黃、蟹膏。黃澄澄豐腴軟滑的蟹黃,其實泛指大閘蟹的消化腺,用一般人術語即肝胰臟。而蟹膏則有兩種,結實呈顆粒狀的「紅膏」是卵巢,當然是母蟹獨有,味甘帶蛋黃香。至於公蟹那白色軟糯黏口的稱之為「白膏」,同樣都是蟹生殖腺,不過公乸有別,所以呈乳白色狀。看到這裡,到底「要公定要乸」,相信你心中已有答案。 至於最令人趨之若鶩的蟹粉,通常是指將蟹黃、蟹膏炒香至出蟹油,再加入蟹肉提鮮,並以薑末闢腥。對不善拆蟹的人來說,蟹粉絕對是一大福音,但咀饞的上海人就嫌這部福音未夠神聖,研發出沒有蟹肉,只有純蟹膏、蟹黃的「禿黃油」,「禿」 是上海話「最頂級」之意。筆者早年在上環成隆行曾購入一罐「禿黃油」,一開蓋已蟹香撲鼻,添數匙來撈麵,人生一大樂事。 坊間可原樽購買的蟹粉,若可存放多月,大多數都添加防腐劑。如果要品嚐到即日新鮮生拆蟹粉,最佳方法還是去有信譽、而且客流量極高的中菜廳。試想想,一隻大閘蟹通常頂多只拆到一至兩両蟹黃蟹膏,若餐廳不是大量入貨,很難製作到多款蟹粉菜式,用的十居其九是雪藏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