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古蹟
【用途多不勝數】 中環前終審法院曾為第一代港督府 178年歷史 英殖時期新古典建築
位於中環炮台里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特色的紅磚及花崗石設計,容易讓人記起它曾作 #終審法院 之用,但在我們未必有印象的歷史中,它其實用途多多,絕不止如此。早在 1843 年,由第一任港任總督砵甸乍爵士授權興建,名為「莊士敦樓」並作為總督臨時官邸,算是「第一代港督府」。其後 50 年之間,擴建至 3 層高,增建了地庫及兩座角樓,曾出租作俄羅斯領事館、滙豐銀行公司宿舍、政府辦公室等多種用途。 屹立香港近乎兩個世紀,早被列為法定古蹟,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的威水史還未數完 —— 1915 年,最早來港傳教的法國教會外方傳道會購入莊士敦樓,並將其改建成現在所見的紅磚外觀,也在西北隅加建了一座圓頂的小教堂,為經典的愛德華時期新古典風格。經過日治時期,建築被日軍佔用作憲兵總部後,成為香港臨時政府總部。1952 年,港府正式以 285 萬元從傳道會購入,並先後用作教育司署、新聞處等部門辦公室。1968 年起,法律相關組織開始進駐,除了維多利亞地方法院、最高法院,最為人熟悉的就是 1997 至 2015 年間用作終審法院。 前終審法院目前由不同機構進駐辦工,例如海牙國際私法會議亞太區域辦事處,雖然建築物並不對外開放,但外圍也極具參觀價值:紀念一、二戰死傷者的和平柱、義勇軍團士兵的墓石、法國外方傳道會會徽、標記改建工程日期的石碑…… 承載著香港殖民、戰爭、宗教、政治、法律等不同歷史。 Photo/ 香港終審法院
【街邊太多人與車】 尖沙咀1937年唐樓 羅馬圓拱、立體浮雕設計 建築歷史學者:在香港沒見過如此精美戰前唐樓
途經尖沙咀,見到柏麗大道和美麗華商場,相隔幾百米之外,原來還有一幢早於 1937 年前建成,至少有 84 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這幢樓高 4 層的戰前直角轉角唐樓座落於 #佐敦 彌敦道 190 號,歷久風霜的外牆仍可見獨特精美的設計,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指,唐樓頂部線條「以充滿幾何性的立體設計交疊而成」,比一般單純的垂直線條更具裝飾藝術風格。而圍欄通花也有別於常見唐樓,沿用了哥德式教堂窗花,騎樓部分還富有新古典主義的羅馬圓拱,加上古典棕葉飾立體浮雕,他形容「印象中在香港並沒有見過如此精美,建築語言如此豐富的戰前唐樓或街屋建築」。 目前本港僅存 6 幢戰前直角轉角唐樓,彌敦道 190 號更是 3 幢有長廊式露台的轉角唐樓之一,自 1970 年代起,由已故商人馬錦燦先生及其家族擁有,早年地鋪上居,後來改為全幢作商業用途,現今地下、 1 、2 樓為商鋪,3 樓空置。可惜的是,早前建築署已批准其整幢拆卸工程的建築圖則,並擬進行拆卸工程,油尖旺區議員就去信古蹟辦、古諮會、建築署及發展局,強調建築具地區性文物價值,期望逃過拆卸危機,得以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