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古跡

你有想過腳下正踩着的石屎地下藏了甚麼嗎?地底數十米之下,可能是隧道、鐵路軌道或各種氣體的管道。數百米之下,又會否有地底人生活呢?而他們,可能就靜悄悄的生活在你腳下。在找到他們的足跡以前,繼續保持好奇心,一起走上石峽尾窩仔山,再在山上鑽進地底,一窺在這座在戰前1904年建成,1970年便停用的前深水埗配水庫。 |地下之城 穿過鐵絲網欄,顯示場內人數的電子板數字加一,便直直的走上樓梯。如果你是這樣走的話,便立即錯過了第一個配水庫的遺跡,慢動作回放至樓梯前,眼神往左一瞥,便發現在小山坡下一扇以磚塊堆砌而成的半圓,那是水管原進出水庫的隧道口。因為配水庫的停用,便以石塊封堵隧道口。 走上樓梯後,一片平地,不遠處看見加建了三角玻璃屋頂,以及在凹陷處外圍增建了玻璃圍欄,還有像極了臨時工地處的銀白色樓梯和支撐鋼筋,下面真有古羅馬拱門建築設計的配水庫建築嗎? |九龍第二古老蓄水池 拾級而下,映入眼前的是超乎想像的宏偉,石柱與圓拱門的設計、歐式砌法的紅磚,不禁讓人以為穿過隨意門,到達歐洲某個古遺跡。前深水埗配水庫,是本地第一個圓形地下配水庫,而配水庫的形狀,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精密計算。圓形設計能節省興建牆身的成本,取代鋼筋,以重力形式靠混凝土自身重量抵擋水壓。 聽着網上的導賞,得知這座配水庫採用調節缸模式運作。食水在輸送前,需先經過沙濾池過濾,而大部分已過濾的食水會透過沙濾池、配水庫之間的喉管送出。若沙濾池儲水量較配水庫高時,則會把食水先輸送到後者儲存,當沙濾池關閉或用水量大增,配水配的儲水就能直接輸送出去,便能調節供水量。 運作方式聽起來複雜,加上它的歷史悠久,看起來非常古典的建築風格,更顯得不可思議,這可是戰前、老香港的生活痕跡,能夠好好保存至今並重見天日,實在是人們的福氣。 |守護我們的歷史 根據新聞報道,2021年2月時已有地盤工程,準備清拆配水庫,幸被一位在主教山運動了10多年的街坊芳姐發現。最初,她只是喚來朋友一起偷偷進內,打算與前配水庫拍照留念,但越發感到可惜,便希望能阻止工程。只是,芳姐和友人的聲音,被奮力發動的鑽挖機聲遮蓋,此時她便走到鑽挖機前,徒手拉住零件,才成功阻止清拆。 最後,芳姐在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很開心:「一個小小舉動,成功爭取!」所謂的一小步,已經是成功留下一個重要文物的關鍵,最後深水埗配水庫在同年6月,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