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余拜仁
【 余拜仁】:鄧不利多與他的俏郎君
421復常日千呼萬喚下終於嚟到,大家即時book gym、book yoga、訂枱食晚市飯,同埋買飛入場睇戲等等,尋晚市面所見,可能始終都係閒日關係,夜晚都唔算係超級地人山人海,不過呢個城市都總算迎來番應有生氣(當然本身我城都係好多嘢令人生氣),總算有番件細細哋嘅好事;其中睇咗幾個月手機同平板嘅細mon,唔少人都第一時間衝入戲院回味下大銀幕嘅魔力,《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怪獸》)就係當中大熱,一方面作品系出「哈利波特系列」,過去累積咗一大班哈粉,另一方面「怪獸系列」自己都已經到咗第三集,頭兩集嘅人同事都鋪陳得七七八八,影迷都相信嚟到呢集會有啲突破推進,而且不能否認,英雄片也好、魔法片也好,爆谷電影通常都有佢嘅成功方程式,不但四平八穩,而且應有盡有,有種「差極都有個譜」嘅信心保證。 套戲尋日先上,相信普遍讀者都未入場,而且本人都好怕俾人劇透,所以以下部份係會全力避免講到劇情。上面話《怪獸》係爆谷電影,當中並無貶意,事實上不論電影類型,要喺個別範疇入面將作品拍得細緻、拍得精彩,本身都係一種技藝、一種成就:去到第三集,作品已經累積咗好多人同事去發揮,好似本身嘅主人翁奇獸飼育師紐特(Eddie Redmayne飾)同佢嘅一班寶貝、今集成為咗標題人物嘅鄧不利多(Jude Law飾),以及同佢愛恨交織、相生相剋嘅葛林戴華德(Mads Mikkelsen飾)等等,再加埋其他二三線嘅supporting角色,要講嘅嘢實在好多,而且呢類續集作品仲要照顧番之前無入場,或者入完場都唔記得咁多嘅影迷,都係好考功力。 團隊今次喺講故事技巧方面都算幾成熟,用咗套戲大約頭20分鐘同大家一齊梳理番怪獸世界嘅脈絡,定好個調然後一層一層醞釀同發展,於是乎《怪獸》嘅人物建立係相對深刻,對比起純粹打到啲嘢爛晒嘅官能刺激場面,觀眾就會搵到多啲嘢睇,有人會叫呢啲做「戲味」,想要得到嘅話同時就要一啲耐性。 第三集嘅焦點係「鄧不利多的秘密」,到咩有咩咁神秘呢?相信廣大讀者同戲迷都已經從各大媒體報道同消息中知道得一清二楚,一言以蔽之:愛。「怪獸系列」從來都係愛心滿瀉嘅,包括人類同大自然之間,麻瓜同魔法師之間,以至本我同自我之間等等;去到今集,主人翁就要喺逝去感情之中抽身,為著更大嘅信念去行自己嘅路,畢竟「有一些價值是比愛恨大」,就算係過去走得再近嘅同路人都好,「要補這個深溝,憑著愛不足夠」,任你能力(魔法?)再大,都係徒嘆奈何:「為所愛認命,或為所信分開,如沒法可兼有」(《俏郎君》歌詞)。環顧番呢個時代,呢種愛與信之間嘅鬥爭角力,其實都係屢見不鮮,身為麻瓜嘅你同我,又會點樣取捨呢?
【余拜仁】:玩轉「加碼」重開的M+
千呼萬喚之下,政府終於落實放寬防疫政策嘅各種細節,同時各大機構都磨拳擦掌要喺421再同大家見面,其中閉館前人山人海嘅視覺文化博物館M+都準備好以「全新」面貌亮相,大家除咗可以繼續去到好有建築特色嘅M+大樓打卡留念,逛逛大小展館一睹嚟自世界各地嘅頂尖藝術品,M+嚟緊仲會首度開放埋北天台花園嘅新展區,展示國際知名跨文化代表人物野口勇嘅創作:同一般放喺美術館同畫廊嘅繪畫、珠寶、家俱、照片等等靜態作品唔同,M+團隊話今次呢批置身喺天台花園嘅「遊玩雕塑」係好鼓勵大家落手落腳去玩,爬上爬落又得、走嚟走去又得,過程中大家有機會結合身體運動、觀察力同想像力,思考多啲人同附近環境嘅關係,非常好玩。 日裔美籍藝術家野口勇涉獵多元藝術創作,跨越包括雕塑同設計等唔同創作領域,藝術界一種流行嘅講法係,佢嘅藝術成就在於成功融合到睇落係對立嘅唔同元素:東方同西方;新同舊;暴力同和平等等,而且佢對公共花園同景觀雕塑有好大嘅影響,而野口勇其實都唔係第一次喺M+呢個場域出現,早喺2018年,M+展亭就舉行過「對位變奏:野口勇之於傅丹」展覽;至於今次名為「M+遊戲地景」嘅項目,坐落喺M+大樓三樓過去從未開放嘅北天台花園區,係M+同紐約野口勇博物館合作嘅成果,整個設計都係受到野口勇嘅啟發,回應緊佢嘅創作焦點:致力探索雕塑喺社會環境嘅實用潛力,於是「遊戲地景」作品嘅創作靈感全都嚟自大自然同人類歷史事件嘅不同形態,觀眾並唔係被動地、有距離地靜態觀賞,反而可以無拘無束地同大小雕塑自由互動。 須知道,想去M+嘅朋友未必每一個都係狂A熱藝術愛好者,純粹湊下新地標開幕嘅熱鬧又未定、主力行下鄰近海濱公園吸下新鮮空氣又可以,M+團隊都深明此道,於是除咗藝術向嘅東西,佢哋都準備好全新嘅飲食同購物熱點俾大家,嚟自首爾嘅米芝蓮二星高級韓國創意料理Mosu首間海外分店將會落戶M+,ADD+則會提供全日餐飲,由香港經典美食到全球創新料理都有,而且兩間全新餐廳分別坐擁天台花園同海濱長廊等靚景;另外懷舊風味十足嘅美樂士多會以期間限定店嘅形式登陸M+本店,受到舊香港嘅氣氛同情懷啟發,美樂士多帶領大家回到1980年代,透過美味零食同精緻擺設喚起種種回憶,當我哋近年成日慨嘆我城黃金時代已經逝去,或者現實上一切都真係不能回頭,至少情懷上都可以有少少填補,稍作緬懷。 就算之前有機會去過M+嘅朋友,421開始都會有全新藝術、飲食同購物體驗,以復常重開嚟計,M+團隊都算相當有誠意。
【余拜仁】:報復式睇騷 一蚊雞就得?
距離421復常大日子仲有不足兩個星期,社會大眾都正蠢蠢欲動,堂食、做Gym、睇戲、做Facial等等都紛紛寫入報復日程,同時各行各業亦都磨拳擦掌,希望乘住呢股浪潮,可以收復番少少之前由抗疫苦行造成嘅慘重失地,其中受到劇場同音樂廳長期閂門影響嘅表演藝術界,都準備就緒要將一大堆優質嘅現場演出帶俾觀眾,等大家唔駛再日日夜夜望住個Mon,睇節目到眼又乾腰又痛,但係呢,觀眾時間係得咁多,要報復嘅項目就多如天上繁星,點樣喺云云眾生中脫穎而出,成功爭取到注意、點燃到興趣,以至觸發到買飛入場衝動,成為咗大大小小製作團隊嘅頭等挑戰,其中份屬香港旗艦舞蹈團嘅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就首先出招,推出名為「一齊信」門票優惠,以低至$1嘅價錢就可以入場睇到由香港同台灣兩地業界共同製作嘅「探戈歌劇 X 現代舞」:《再生瑪莉亞》。 須知道,坊間人人都視421為復活節(唔係帶有宗教意味,學校有假放、小朋友有朱古力蛋食果個),但係其實係咪真。恢復正常生活,以至復常嘅實際時間表同路線圖到底係點,依家都仲係霧裡看花,所以其實表演場地係咪同幾時加點樣重開,完全真係言之尚早;如是者,觀眾依家買飛嘅話,某程度上都係講個「信」字:信政府真係如期開番表演場地,相關演出就可以現場上演,CCDC亦都深明此道,一方面製作團隊已經如箭在弦、只欠東風,只要有場就可以做,另一方面票務團隊就同觀眾一齊集氣,倘若大家面對咁多未知數都仍然決定買飛,舞團都相當識做地提供番近乎半價嘅超大額折扣。 咪住!標題寫到明「一蚊雞睇騷」,依家又話半價優惠,即係個騷本身賣緊兩蚊飛?非也非也。話說呢個「一齊信」門票優惠仲係連埋一個限時捐款一齊做嘅:原價 $550嘅飛,只要捐款 $297俾舞團,觀眾就可以用優惠價 $3買到,原價 $320嘅飛賣$2(捐助額係$198),最後一蚊雞門票原價就係$180(捐助額係$99)。不過,呢個「不要問,只要信」嘅活動,都有一啲細節需要留意,就係優惠期絕對有限,當政府一宣佈重新開放表演場地,舞團就會立即截飛,於是乎信者就得平飛,蘇州過後就無艇搭;相反,一旦節目因為疫情關係而無法如期演出,舞團就會退番門票票價,觀眾就會獲得一個無償捐助嘅體會,引用舞團嘅話語:「機會,是留給有信念的人。」 講咗咁耐,都只係講到呢個幾有玩味,又好貼合當下時代嘅市務策略,至於《再生瑪莉亞》到底係啲咩?呢個係咪好多人都認識嘅果個馬莉亞?乜嘢係「探戈歌劇 X 現代舞」?以至到香港同台灣「共同製作」又係咩玩法等等,我哋再搵機會去講。
【余拜仁】:走入Netflix 學下人哋點樣成功
香港嘅防疫戰似乎終於見到曙光,全民嘅生活亦都有望慢慢復常(希望唔會變成另一傳聞),疫下生活中,唔少人都花咗頗多時間喺各大串流平台上面,大量優質節目陪伴住大家走過唔短嘅疫下時光,當中Netflix一定榜上有名,《怪奇物語》、《紙房子》、《后翼棄兵》、《魷魚遊戲》、《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同埋《華燈初上》等等,隨隨便便都數到一大堆叫好叫座、風靡一時嘅影視作品;睇番少少歷史,Netflix係喺1997年8月底成立,年齡上比起「新香港」輕少少,成立之初似乎都不過係一間DVD出租初創企業,20多年嘅時間話短又唔短、話長都唔長, 當有啲嘢極速腐化腐敗腐爛到渣都無得剩嘅同時,Netflix就爭氣地成為咗全球最大嘅電視同電影製片商之一,佢嘅使用者數量更加超越晒美國所有有線電影頻道嘅總和,到底背後有咩成功之道呢? 除咗睇Netflix嘅影視作品之外,如果仲想了解多啲後面果班人點樣做到咁多好嘢出嚟,以至係好奇呢班其實係咩嘢人,同埋每日返工又喺度做啲咩等等,有一本書係必須介紹俾大家—《零規則》(No Rules Rules: Netflix and the Culture of Reinvention),唔知點解,華文世界嘅譯名係比較輕減嘅,某程度上英文原名又係比較一目了然;呢本著作依家被譽為管理學世界嘅新經典,除咗頭先列舉嘅問題,佢亦都深入地揭示咗好多Netflix內部嘅獨有文化,成為咗全球大小企業機構管理層嘅參考天書,所以喺華語閱讀圈入面,佢係有一句都幾具體嘅市場銷售Tagline:「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成日都話,對人對事都好,唔好剩係掛住睇Content而忽略咗Context,所以真係去講本書入面啲內容有幾正之前,好值得了解下呢本書係點樣寫成:話說《零規則》嘅作者之一就係Netflix創辦人Reed Hastings,佢邀請咗嚟自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titut Européen d’Administration des Affaires)嘅教授Erin Meyer合作,Erin親自前往世界各地嘅Netflix 辦公室辦事處、觀察唔同部門同員工嘅運作,再同佢哋做訪問,加上佢同Reed嘅對談,同埋自身嘅研究,養份極多,唔單只全部都係第一手資料同訊息(Primary materials),同時間涵蓋嘅深度同闊度都係非常充足,喺不停嘅情景同環境切換之中,甚至可以令讀者有種錯覺:我依家就置身喺Netflix之中,聽緊同事同老細分享我哋嘅成功之道。 最後,想同廣大讀者嚟個互動,講起Netflix管理學,Reed有一句不斷被重覆引用嘅金句,都係相當提綱挈領:「就算沒有服裝規定,也不會有人裸體上班」,你哋從中得到咗乜嘢啟示呢?
【余拜仁】:香港人的鬥爭DNA
香港進入戰時狀態良久,唔少人都已經麻木晒,就算收到防空警報級別嘅通知,相信都可以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一旦睇完發現係原來只係通報緊啲瑣碎無聊之事,更加係一笑置之;有一晚正當全城都討論緊「何謂緊急?」之時,朋友部iPad就傳嚟一陣一陣鬧交聲,你一言我一語,好奇伸個頭過去望下,貌似見到一家人圍住飯枱喋喋不休、爭拗不斷,不禁問咗句:「呢啲戲好睇咩?」引來對方熱烈地介紹呢套當下熱播中嘅劇集:《家族榮耀》。 顧名思義,《家族榮耀》係圍繞住一個首富級嘅家族,白手興家嘅大老爺因年事漸高而慢慢退落嚟,將家族生意交俾三個親生仔,利益當前,三人就算不至於各懷鬼胎,至少都係各有盤算,加上三人各有妻房,為咗老公嘅前途也好,為咗個人利益都好,三人在明在暗不斷角力,可以話係為名為利,男人有男人鬥、女人有女人鬥;聽到呢度,相信部份讀者都會覺得劇情相當熟口熟面,其實早至90年代嘅《天地豪情》到千禧年代嘅《溏心風暴》,同《家族榮耀》都一樣係以家族情仇為主軸嘅鬥爭劇。 一直以來,「鬥爭劇」都係大台嘅首本名曲,例如上面提到嘅《天地豪情》,由金牌監製戚其義主理,團隊包括鮑偉聰及周旭明等知名編劇,幕後之外,台前同樣星光熠熠,黃日華、羅嘉良、張家輝、陳錦鴻、蔡少芬、周海媚、宣萱、郭藹明四生四旦領銜主演,劇集一出街,收視已經高企,結局篇更加錄得平均高達42點收視,即係相等於252萬觀眾人數,成為當年茶餘飯後嘅熱話;近代少少嘅《溏心風暴》,讀者嘅印象可能更為深刻,除咗爆出一系列嘅金句:「呢度唔係法庭,唔需要證據,我雙眼就係證據」同「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我睇得出」等等,該劇同樣成為當年收視總冠軍,大結局最高收視達到48點,大約相等於311萬觀眾,以當時香港大約700萬人口嚟計,四成半嘅市民一齊留喺電視機面前追劇,今日睇番都覺得係相當震撼嘅數字。 時隔幾年,又一套鬥爭劇爆出,雖然劇集早於今年1月喺香港同內地兩地嘅影視平台優酷同myTV SUPER上架播出,即係話好多劇迷都已經先睹為快,但都無損佢嘅收視成績,當然呢個世代已經無咩可能再有劇集可以衝到三四十點嘅收視,《家族榮耀》以數字計都係大約廿五廿六點,但都已經好接近大台舊年嘅最高收視劇集;過去幾年,成個香港社會嘅轉變都好大,不論係民智民風都好,但係至少從觀影口味嚟講,香港人仍然係好鍾情於鬥爭,或者更加準確嚟計,係鍾意睇人哋鬥爭。
【余拜仁】:戰時香港下的一點暖
喺剛過去呢個凍到痴線嘅星期,成個世界都好似真係痴咗線咁:遠在國際,有強國聲稱為咗維持「自古以嚟」嘅領土完整,以大壓細,發兵攻打鄰國;近在眼前,我城繼續堅持採取同國際朋友背道而馳嘅抗疫方向,基本上「打針才是皇道」,否則堂食醫肚完全唔得、落街買嘢愈嚟愈難,甚至一度以為就連路經商場返工返屋企都唔畀,至於已經閂晒門嘅Gym、戲院、劇場同髮型屋等等,更加唔駛諗住(短期內)有得重開(最新講法係至少去到四月中都係維持依家咁嘅安排);有時留意下唔同圈子同社群傾開相關施政嘅時候,大家都係搖頭重嘆,之但係,喺電視或者網絡上嘅新聞都可以見到,別國人民面對住嘅係連天炮火,掙扎緊嘅係生死相搏,相比之下,雖然我哋呢邊嘅施政失誤都會令人痛心疾首,但又真係唔可以輕率地同國際社會嘅「打仗」禍患相提並論。 今個星期除咗有防疫新規例實施之外,我城另一個引起大家高度關注嘅課題就係「政府派幾多錢?」話說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中出台,喺政府抗疫不力、社會民不聊生嘅背景下,大家都期望當局可以大力紓解民困,今次財爺都算不負眾望,決定加碼再推消費券,金額達到一萬蚊,基本上呢手牌都係贏得唔錯嘅民望,事關唔少人都一直覺得稅就年年交係咁交,與其都唔知啲花咗喺邊,不如市民人人有份派咗佢實際;而喺消費券以外,如果仔細啲去睇,今次政府其實都真係算有所作用,除咗近乎年年一樣咁向唔同現有基金同撥款計劃加碼注資,用舊瓶裝下新酒,喺唔同政策範疇之下都有全新舉措。 好似一石激起千重浪嘅「禁追租令」,原意就係想減輕租戶喺一段指定時間內嘅租務負擔,業主們先請你哋耐心啲,與人為善一陣,同租戶們一齊共度時艱,雖則當局似乎未有考慮太多業主其實都唔一定係大商家,好多人原本都係靠份微薄租金過活,你唔畀佢追租時,其實佢自己都會成為苦主,呢啲問題就要等後知後覺嘅官員們再搵方法拆解;類似嘅政策新猷仲有唔少,身為文化藝術界嘅一員,Budget公佈當日就同一眾同行坐定定線上等,睇下當局有咩妙計奇招支持下完全冰封嘅行業,結果都好好彩地聽到一個新點子—香港演藝博覽會。 當局計劃撥款四千二百萬喺未來兩年內舉辦第一屆香港演藝博覽會,根據官方嘅解釋,活動係專為表演藝術界而設立嘅「大型藝術市集」,提供包括展覽推介、座談、專題討論、表演同交易等唔同活動,展示香港本地、中國內地,同埋世界各外地頂尖表演藝術家同團體嘅作品,目的係幫助中港兩地傑出嘅表演藝術走向國際,同時又促進佢哋同外地優秀同業嘅交流云云;其實類似嘅活動喺國際上都非常盛行,精神層面上就係向外界展示一個地方嘅文化實力,睇下有咩獨特嘅創作同表達,實際層面就係畀行家們做下Networking同生意交易,活動本質無咩問題,關鍵之處反而係具體操作,重中之重包括:邊個創作人同藝術團體先至代表到「香港演藝」?
【余拜仁】:Netflix大戰Disney+ 誰可笑到最後?
朋友A:「喂,你哋有無睇喺Tinder呃人嗰個男人?」朋友B:「梗係有啦,好誇張囉,騙徒真係無處不在!」朋友C:「無喎,我仲追緊我個Marvel Universe,要準備好迎接Doctor Strange 5月嚟囉。」朋友B:「成個宇宙咁多嘢,咪要睇好耐先睇得晒?」朋友C:「依家仲有其他嘢好做咩?」朋友A:「咪係,唔係睇呢套都係睇另一套嘅姐。」的而且確,喺「抗疫壓倒一切」嘅香港,市民嘅生活已經遭到輾碎壓毀,除咗返工係雷打不動之外,其他運動同娛樂等有益身心嘅嘢都已經完全停擺,早前甚至有啲網聞話喺街拉低口罩食啖飯都有機會被控,於是乎大家僅有嘅生活就係返屋企攤上床煲劇睇戲,仲要記住唔好多過兩個跨家庭嘅劇迷影迷,咁先可以確保人無事。 網絡影視平台眾多,而喺香港市場嚟講,滲透率同討論度當數Netflix同Disney+最高,前者可以話係行業嘅先驅,不但開創咗一種全新娛樂模式,而且喺短短數年間已經出產製作出一齣又一齣嘅優秀作品,傳誦一時,後者雖然輩份上屬於後起之秀,但係憑藉住其背後母企喺影視同娛樂嘅雄厚實力,一眨眼已經成為咗一方霸者,直接威脅住Netflix嘅皇者地位;不論係娛樂圈,抑或係財經界,大家都喺度議論紛紛,到底呢場網絡影視大戰會係鹿死誰手呢?針對前者嚟講,牽涉到嘅係佢哋點樣投放資源謀求合作,例如同邊個平台合製會有多啲「錢景」?針對後者嚟講,影響到嘅係佢哋點樣部署投資賺取利益,須知道Netflix同Disney+已經成為行業入面不能忽略嘅兩大企業,股價升跌已經唔完全係兩間個別公司自己嘅事,亦牽動住天下間萬千投資者嘅「錢途」。 縱然全球各地嘅防疫政策都有鬆綁趨勢,同時受到疫情再起嘅影響,唔少外出活動都會取消,被譽為抗疫首選嘅網上串流平台,發展前景仍然被看高一線,兩大龍頭早前先後公佈業績,中間就有唔少值得仔細鑽研嘅地方:Netflix 1月中下旬公佈第四季業績 ,一方面當季每股盈利超於預期,另一方面企業利潤率就較去年同期下降,更加令人關注嘅係公司預期今年第一季嘅新增訂閱人數只係得250萬,不但低過舊年同期嘅388萬,甚至不及分析師預測580萬嘅一半,就連管理層都首度承認,同業競爭加劇可能影響到公司嘅成長,股價隨即應聲下跌;另一邊廂,Disney+本月中公佈成績,訂閱量卻超出預期,單季就增加咗接近1,200萬,總訂閱量達到接近1.3億,管理層更加預期訂戶人數去到2024年將會有望增加一倍到2.6億。 喺市場銷售嘅世界,「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一直都被奉為經典,有趣嘅係,Netflix同Disney+都係當中嘅代表人物,前者近年完全係密密做、無停手,並且異常積極地同世界各地創作團隊合作,包括熱爆全球嘅《魷魚遊戲》同埋華語佳作《華燈初上》等等,Disney+更加唔駛講,單單係一個Marvel電影宇宙,長年累月累積咗極多狂迷,而且主線副線仲有極大發展空間;既然大家都有優質內容在手,何以兩者嘅發展似有一升一跌勢頭?純粹係因為發展階段嘅差異?定係中間仲牽涉到影響更加深遠嘅發展策略問題?下回待續。
【余拜仁】:大台不要臉,永不夠青春?
防疫措施再再再度收得不能再緊之下,電視娛樂似乎成為咗不少人僅有的慰藉,傳統電視台也好、串流平台也好,節目的傳誦度及受關注程度都有直線提高:ViuTV的《IT狗》成為了不少Social Media平台的討論焦點,備受年輕一輩的追捧,劇中多番戲謔對手的「大台理論」惹起了關注,同一時期TVB的《青春不要臉》雖然較少在Facebook同連登獲得正面評價,但係收視成績亦係不錯,特別是劇集以一眾電視巨星發跡史為藍本,重現大量如梁朝偉、劉德華及周星馳等人上位經過,對於不少由細到大都睇大台的成熟觀眾來講,猶如一趟回復青春的時光旅程。 大台不得網民歡心可以話係「單眼佬都知」的鐵一般事實,於是就算節目在現實世界中的收視數字尚可,網絡世界中都仍然係負評處處,其中《青春不要臉》就被評為劇情老土同販賣回憶,仲話劇名「不要臉」改得貼切、符合台格云云;單單去點評個別劇集的劇情係咪老土或者意義不大,更加引起到興趣的反而係大台先前陸續引入多位高層,立心圖強要行年輕化之路,事隔一排,到底佢哋係咪有向「青春」行前了一小/大步呢? 參考製作生態,劇集拍攝需時,要改革都難以一時三刻見到成效,同時大台早前公佈的一系列大計,主要都係以綜藝節目為本,於是即管睇睇相關成績又係點樣:昨晚開筆之際剛好睇到一個全新綜藝節目《不可能任務》,性質上係類近真人騷,一班普遍年資尚淺的藝人擔大旗,在有限時間去學習點樣做龍虎武師;單以首集來看,藝人演出都好四平八穩,真人騷通常需要的「愛與成長」元素都應有盡有,包括排除萬難克服心魔等等,稍有驚喜的反而係一眾導師,其中總指揮林迪安係國際級人馬,擔任過包括《Matrix》同《蜘蛛俠2》等大片的武術指導,他連同其他幾位年資至少二三十年的同行聚首一堂,一手一腳咁去傳授多年心得同技藝,誠意可嘉。 《不可能任務》勾起了對早前另一綜藝節目《好聲好戲》的印象,當時一批知名度更高的藝人以新手身分學習配音,除了學員的心路歷程,節目同時揭示了配音行業不為人知的一面,包括從業員如何努力下苦功、經歷什麼苦與樂等等;對比邀請不同名廚教人煮餸,以及互相競技,甚至男神女神走入廚房,七手八腳煮餐便飯,《不可能任務》同《好聲好戲》都係向前行了一步,要新鮮度有新鮮度,至少針對一眾可能仍然以大台為主要娛樂途徑的觀眾而言,須知道並不是所有家庭觀眾都有網民的識見,有機會涉獵全球不同平台的節目;要意義有意義,在昨晚首集的《不可能任務》,一眾導師的說話令人尤其深刻,表明今次參與就係本住薪火相傳的心,希望為行業出一分力,不僅僅有益於相關節目的製作,這種精神對整個影視行業其實都是非常重要。 如果因人廢言會令人偏執、封閉,因台而廢節目同樣會收窄大家的眼光同視野,一個機構若有不是,當然可以抨擊、指正,同時一旦對方時有好的作品,係咪或者都值得有較公道的評價?
【余拜仁】:一百萬元題目:疫下生活「有咩好做」?
香港人嘅抗疫旅程唔只令人疲勞,直情近乎讓人產生嚴重抗體,唔少人都覺得一邊被要求做好多嘢,另一邊成套所謂防疫策略又有好多問題,例如一啲地方明明都無咩感染個案又要長期閂門,有啲明顯有問題嘅環節又會離奇放生,甚至連載口罩呢啲防疫基本動作都可以滲雜埋因為要「表達感受」而獲特權豁免;當自己一直努力做咗好多嘢,最終都係「得個桔」(意外地配合咗農曆新年嘅氣氛),呢種徒勞而無功嘅感覺對好多人嚟講都係極其痛苦,再者就係生活秩序完完全全被打亂,身邊人都不斷去問「疫下生活有咩好做?」娛樂、運動等樣樣都唔得,當生活只係剩番返工放工(更甚者係工都隨時無得返,被禁足、被隔離,連生計都成問題),城內中人真係明明無染疫都隨時屈到病。 講起「有咩好做」呢個話題,諗起近日咁啱有機會參與到一個非常有趣,同時又好啱喺當下呢個無嘢好做環境發生嘅活動:《活在田內盡是生命 唔俾時間我做Research點嘔個show俾你》,齋聽個名已經好唔尋常,甚至唔完全準確知道到底個活動係想搞咩;呢個活動係由本地獨立藝文空間小田工作室聯同自由身藝術家張利雄聯合策劃嘅,想用更多方法同形式去展現出有關「創作」嘅唔同面向,其中一個單元就叫做「藝術家的另類生活」。對唔少人嚟講,「藝術家」從來都係一種好神秘嘅物種,唔少人都會好奇,除咗創作同演出,佢哋平時又係「有咩好做」嘅呢?再者,成日都聽到有句老話叫做「創作源自生活」,藝術家嘅生活到底又係點嘅呢?點樣影響到佢哋創作呢?呢啲問題都會喺呢個單元一一出現。 「藝術家的另類生活」呢個單元再分拆成好幾個單位,包括「[理想]刺身」、「Coffee or Me」、「我想Hack落個掣度」同埋「焉知魚之樂」:一班香港嘅編舞、舞者、媒體藝術家、演員同平面設計師黃杜茹、張嘉怡、鄭雅茵同張利雄齊集喺小田工作室,呈現咗佢哋日常生活嘅另一種身分、另一個面向:有人將佢由台灣留學至回流香港畫過嘅畫重新策展、有人分享手刺紋身技藝,以至即場為有緣人「刺身」、有人調泡手沖咖啡並示範拉花竅門、有人展示各類親手製作玩意玩具、有人為魚缸造景並進而建構平衡生態等等。 不得不講嘅係,香港嘅藝術家唔少都真係非常多才多藝,除咗藝術創作嘅本業,仲有好多其他嘅鑽研同挖掘,喺今次「藝術家的另類生活」之中,參與者就有機會用睇演出節目以外嘅方法進入佢哋嘅世界,了解佢哋喺生活上同生命中嘅更多唔同範疇,包括價值觀同成長背景等等,同時上面所講嘅每一樣技藝、手法,以至成品,又都同佢哋本身嘅創作實踐有著微妙嘅影響同連繫,於是乎參與者就有機會去用一個「全人」角度接觸同了解到一班相當有趣同有意思嘅藝術家。 喺眼前無咩好做嘅日子,我哋都不妨把握機會停一停、諗一諗自己「到底有咩好做」,以至「有咩真係想做」,等到日後時間一到(極希望係不久嘅將來),就可以立即全情投入「你想」嘅生活,做到不白過(依家)同不枉過(將來)。
【余拜仁】:疫下發現:磨劍二十年的鄧麗欣
嚴厲防疫日子既漫且長,恢復正常生活遙遙無期,這邊廂Fitness Centre唔開、Yoga Centre唔開,以至籃足手排等所有室內室外場所都唔開之下,運動之路狠狠被封;那邊廂,劇場、音樂廳、博物館、卡拉OK、戲院全體關門,話劇、音樂會、大戲、展覽、唱K、睇戲全部唔得,娛樂之路通通不通。除咗返工放工,逼巴士逼鐵路,或者大家都只能夠宅在家宅在房宅在床,形勢使然,近年陷入戰國時代的線上影視平台,包括國際級代表Disney+、Netflix及HBO GO,以及本地薑代表hmvod、ViuTV及myTV等等,似乎就成為了大眾的抗疫良伴,經典節目重溫也好、全新上線系列都好,實實在在陪伴了你我一段又一段的疫下時光。 上述平台各擅勝場、各有賣點,當中不能忽略的一定是ViuTV,一來是他們自家製的男子組合Mirror,其風潮以龍捲風級威力將香港掃完再掃,鏡粉多如恒河之沙,簡直是「梗有一位喺左近」,二來可能比較少人留意到的是,經過年月累積,其本土原創電視劇的製作都不少,最近期的代表作當然要數貼地、絕核、爆笑的《IT狗》,之前的大熱作品仲有「瑪嘉烈與大衛系列」、《大叔的愛》、《教束》及《二月廿九》等等,話題性、收視、口碑及傳誦度樣樣都有。這樣子逛開ViuTv,真正揀選了陪同抗疫的並不是上述任何一齣,相反就是《男排女將》,劇如其名是一套以排球運動為主題的作品,可能係出於一種「當自己無波打,睇下人哋打都叫好過無」的心理慰藉,仲有一個好奇位是主要演員都來自Mirror,都想睇睇他們離開舞台、走入鏡頭的表現,作品本身則聚焦在一班熱愛排球的年輕人如何走過高山低谷、同行互勉,劇情聽落的確有些傳統,然而睇下睇下原來都有一定的追看性。 話說「男排」是由一眾鏡仔擔綱演出,Ian、Anson Lo、Edan、Jer同Tiger等等精銳盡出,加上由演出經驗稍多的顧定軒(Zeno)擔當男主角,不過,全劇最好睇的卻是「女將」鄧麗欣(Stephy),其角色前港隊成員蔣家瑜由一開始自絕於排球世界、寧死不肯擔任男排們的教練,到一步步受到男排們的感染、重新拾起放棄已久的排球,並同時面對著「每日返住工卻又唔太想做嘢」的生活糾結,欲迎還拒、進退不得,讀到這段文字描述,或者有讀者會覺得「咪都係一般大路角色姐」,然而,一個優秀的演員正正有能力將尋常的人物演出深度和高度來,簡單如「我咪話咗我唔會教你哋」的一場戲,在堅決拒絕的語氣及言辭之間,眼神卻閃出絲絲點點的掙扎,以至整套身體語言都彌漫著一種言不由衷,觀眾都仿佛看到一幕一幕舊事在其心中角力拉扯,卻又不明所以,追看性就開始醞釀了。以上例子其實俯拾皆是,坦白講,在一眾青蔥少年中,Stephy基本上就是劇力所在:有她,不但個別場面自然好看起來,而且就連對手就會受到帶動,改善發揮,尤如遊戲世界中的「神隊友Carry」。 數數手指,由從前的女子組合Cookies計起,2022年剛好是Stephy出道的二十周年,除了已經成為流行經典的第三者金曲《電燈膽》之外,近年她在影壇亦做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包括在2018年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最佳女主角等等;趁著這段疫下無事可幹的淒涼日子,為大家揀選了多齣成績優異的本土電影:《空手道》、《藍天白雲》及《金都》,一齊好好欣賞一下這位土生土長女演員的成長與蛻變—鄧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