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伊朗式審判

香港人常撇不掉寒酸的優越感,譬如近年三不五時便爭相報道香港的全球某某排名大幅下跌,而且跌到跟什麼城市/國家同一水平,這種講法既代表了香港今非昔比,同時又像自我安慰,以前香港總是高人一等,而那什麼城市/國家則一直處於落後位置。但是,無論新聞自由、生產總值排名都遠遠跑輸香港的伊朗,卻在諸多社會打壓與拍攝技術限制之下,可能擁有全世界最熱愛電影、最出色的電影人。 剛在香港上映的《伊朗式審判》(Ballad of a White Cow),便借一宗法庭冤案,揭露了許多藏在伊朗根深蒂固的社會狀況。故事講述女主角 Mina 於丈夫被判死刑後成為寡婦,與女兒受盡鄰舍冷眼後才知悉,原來法官被假證供誤導,連累丈夫含冤枉死。政府自然不肯認錯,只願意賠錢補償,但就算 Mina 同意,索償過程起碼都要好幾年,同時又要面對另一單官司:丈夫的家人認定單親媽媽無力謀生,決定對簿公堂,想要討回女兒的撫養權。 就在這個時候,當日犯下大錯簽了死刑文件的法官 Reza,由於內疚及希望贖罪,便突然冒認是其丈夫的舊友來找 Mina,無微不至盡力照顧這對母女。一方面,陌生男子與寡婦共處一室,於兩性關係保守的伊朗難免惹來閒話,而 Reza 的兒子又因為服兵役時陣亡,Reza 認為是上帝的懲罰,開始質疑社會有否資格以死刑懲治犯人。不知底細的 Mina 則認為與 Reza 同是天涯淪落人,也對他漸生情愫,最終反被丈夫的親人怒斥不貞,對殺夫仇人投懷送抱。無論是為了贖罪,還是為了討回公道,置身於人吃人的宗教傳統和極權社會中,結果都找不到真正解脫的出路,只能選擇沉默與逃逸。 這是一個關於公義與復仇的故事,但公義與復仇,在伊朗這個宗教國家裡,其實是一整套社會制度都與信仰捆綁在一起,譬如法院拒絕承認自己判錯案件,是因為奉神之名,「很多人一齊犯錯,代表了這是神的意思」。外人聽來,這是一種荒謬卸責的說法,但其實是有典故。電影取名 Ballad of a White Cow(白牛歌謠)及引用《可蘭經》著名的「黃牛篇」作開場白:摩西跟他的子民說,真主命令你宰殺那一頭牛。他們說,你是開玩笑吧?這段描述,正是法院殺錯良民之後自圓其說的最大理據。沒人願意把完好無缺的牛殺死,但最終把牛殺死,是因為那是真主的命令,大家是出於信奉真主而殺牛,而真主就是他們的公義。同樣地,所謂的仇恨亦不是出於個人憤怒,而是《可蘭經》與伊斯蘭教法自古所傳達的「以眼還眼」信條,換句話說,殺了無辜的人還是殺人復仇,殺對與錯,都不是你的選擇,而是上帝的。在這樣一個「委過於神」的司法制度裡,公義是否真正存在?又是否必須復仇填命、血債血償?但在 Mina 心裡,無論是遲來的公義,還是過時的信仰,其實都無法補償已失去的一切。 香港將片名譯作《伊朗式審判》頗為對題,但無疑讓人誤會了這是繼《伊朗式分居》、《伊朗式遷居》和《伊朗式英雄》後伊朗名導 Asghar…

伊朗式審判   紅眼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