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鍾芯豫】:地球日有段故  哈佛帥哥退學搞環境運動

“Happy Earth Month!” 踏入四月,郵箱和網絡充斥著地球日相關的宣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即將來臨,這個全球最大規模的環境節日每年吸引192國家的10 億民眾響應。地球日網絡會舉辦各種教育和倡議項目,動員民眾實踐綠色低碳生活,為解決漸趨嚴重的氣候和生態危機持續注入動力。

每年地球日的主題各異,去年為「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強調生態保育的關鍵作用。今年的主題則是「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鼓勵個人除了日常遵循綠色生活習慣外,宜將金錢花在重視環保的公司上,透過消費模式改變未來,帶動循環和低碳經濟。

地球日特別重視從下而上(bottom-up)凝聚的民間力量,原因是節日起源於美國的草根運動。早於七十年代,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 · 尼爾森(Gaylord Nelson)深信環境議題應在國內獲得更高政治關注。隨著越來越多環境問題影響民眾的生活素質,例如1969年加州聖塔芭芭拉的嚴重漏油事故、匹茲堡空氣污染惡劣、禿鷹等鳥類瀕臨滅絕,尼爾森認為時機成熟,計劃在校園策畫以環境保護為題的草根運動。

當年25歲的哈佛大學生丹尼斯 · 海斯(Denis Hayes)從尼爾森口中初次接觸環境保護。海斯覺得既然議題沒有太多人關注,他可以試著成為哈佛的推動者。首次面見尼爾森,海斯隨即被他的理念打動。憑著一股青年的幹勁,海斯從哈佛退學,毅然搬到華盛頓協助統籌1970 年 4 月 22 日第一個「地球日」,喚起普羅大眾對環保的關注。

第一個地球日成功啟蒙民眾連結環境和生活質素,明瞭環境保護是維繫許多基本生存的要素。當年美國橫跨東西兩岸舉辦了多場遊行示威和演講會,累積2000 萬人參加不同抗議活動,為可持續未來發聲。這與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透過微小的力量匯聚全球幾十萬青年參與氣候行動不謀而合。今天的海斯已成為非牟利環境組織Bullitt Foundation 的CEO,繼續為環保貢獻。

說到 “Invest in Our Planet”,我們該如何善用自己的收入,塑造更美好的世界?‎德勤一項2021年度消費者統計指出,45% 的Z世代受訪者會基於環境或道德問題而停止購買某些品牌,其他年齡層也有28%人會這樣做。消費者最看重的五個可持續品牌原則包括:減少浪費、減少碳足跡、提供可持續包裝、致力於道德工作和尊重人權。每一個消費者都有權利用我們的荷包投票,譬如用消費券支持對環境和員工友善的公司。眾人的力量會為產業鏈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大家不妨在 https://greenwash.com/ 網站輸入你打算購買的品牌,看看他們有沒有「漂綠」的嫌疑。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行動家,每一分鐘都是改變世界的機會。」你未必是夠薑退學的哈佛帥哥,但你可以很帥地對著不環保、不道德的品牌,說一句:「我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