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的紅】:「古拉格孩子」的悲哀與盼望
上月底,一群「古拉格孩子」(Children of the Gulag)向俄羅斯最高法院提出針對國家杜馬的集體訴訟。「古拉格」,是一個承載著蘇聯駭人歷史的名字,它的起源是1919年蘇聯有法令啟動了強迫勞改制度,30年代則由秘密警察總局建立了古拉格。
「古拉格孩子」是古拉格囚犯的子女,有些甚至在勞改營中出生,不過很多都是一出生就被帶到孤兒院。莫斯科古拉格博物館館長羅曼諾夫說,這些古拉格孩子現在大多已經超過70歲,早已經不是「孩子」了,目前俄羅斯只剩下大約 1,500 人還活著。歷史上,1991 年通過了《政治壓迫受害者康復法》,法例承認這些兒童是受害者,他們有權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並最終授予他們返回出生地的權利。 2019年,俄國憲法法院裁決,命令政府實現為「古拉格孩子」提供經濟方式的幫助,讓這群人搬回父母被史大林驅逐前居住的城市。有些例子是,蘇聯解體後,政府承諾會在他們的家鄉安排住房,但等待超過三十年,始終未能成真。
其中有名婦女因為父親被捕後,她也被驅逐出莫斯科,流亡在摩爾多瓦蘇維埃共和國,後來賣掉家庭公寓後回到了俄羅斯。她用這筆錢,在距離首都莫斯科 5 小時車程的地區,買了一間小屋,和兩個女兒住在那裡,每月領得退休金 220 美元,小屋沒有熱水,冬天只能燒木頭取暖。就在2019年憲法法院裁定她們有資格在莫斯科獲得住房,但因為官僚制度及其他問題,申請仍然未有回音。
史大林時代的古拉格勞改營,很多人活著進去,卻沒有命活著走出來。1973年,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的作品——《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面世,人們對「古拉格」才有了概念,才知道那是一個如何的無間地獄。書名中的「群島」並非指真實的島,而是指各個勞改營及其制度,作者索忍尼辛參與過戰爭,立過功得過獎,後來因為與朋友的通信之中,批評了史大林,結果被判勞改。看這部作品,需要強大的心臟,否則每讀都覺得心臟負荷不了,快將窒息。勞改營中曾經存在過的人,苟延殘喘的活著,依稀記得他寫過一位鋼琴家寫了一曲,但琴譜被撕掉了,因為音樂過分沉重。不少人評論這書到底多少真實,多少虛構。
事實上,資料顯示,有人能從古拉格獲釋,不過大部份前囚犯都無權居住在都市地區,必須在至少 100 公里外定居,而且找工作也很艱難。不少人希望回到自己出生的城市,但因為沒工作沒錢,負擔不起回家費用的人,就只能在勞改營附近定居。有些人即使幸運地離開勞改營,也一輩子蒙受著陰影,有婦女到成年後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出生地方,不過因為過去的悲痛經歷,她至結婚後都沒有告訴丈夫,自己曾經在古拉格營。那麼再幸運的一群,有足夠資金回到出生地,但卻發現早已人面全非,自己住的地方被沒收,甚至已經重新分配給別人。
史大林死後,由赫魯曉夫繼任,他宣布特赦古拉格囚犯。對於古拉格的真實一面,其實未算完全揭開,不過根據一些歷史說法,30至40年代,古拉格裡面有超過五十萬人死亡。古拉格遺下的傷痛永遠無法抹去,如今,古拉格亡者遺下的子女,又能否在生命終結前,得到一個回家的答覆?
相關文章
【羅素的紅】:防疫放寬令阿塞拜疆外賣員減薪
早前的疫情,世界各地不少餐廳因為社交距離措施要暫停營業,大家亦因為防疫等理由減少了在外用餐,這使外賣送餐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中亞國家阿塞拜疆亦不例外。 2020年,亞塞拜疆首都巴庫有大約65%人使用線上外賣服務,巴庫最受歡迎的送餐公司Wolt在該年賺到更多利潤,全球收入增長了兩倍。送餐員每天可以賺到大約677,每天的第100張單更可得到161港元的獎金。 但隨著全球的防疫政策改變,阿塞拜疆亦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人們重新出動到雜貨店及餐館,可以預想的是外賣服務生意減少,送餐員接到的訂單數量亦大不如前。因此,Wolt外賣平台將司機的工資降低,這引發司機的不滿,甚至於四月時發動了罷工,參加的人數不算多,但最後都逼使公司提高繁忙時間司機的工資,但依然比疫情嚴重時低。 事實上,快遞及外賣司機這種自由身工種有很多好處,包括可以靈活地安排時間,能者多勞,也能賺取更多錢。但他們並沒有最低工資﹑醫保及假期等保障,Wolt的司機甚至要自己購買保險。根據報導,不少阿塞拜疆司機指,這種自由身工作背後更多是無合同工作﹑拖延支持薪金及強迫加班等問題的代名詞。2018年,國會起草新勞動法典,當時有另一個勞工團體提出過一些建議,最後並沒有通過。不少人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議員都代表企業,或與大企業有利益關係。 事實上,2015 年的阿塞拜疆議會都通過了一項法律,根據該法律,國家勞動監察局不會再主動調查企業,會建基於工人的投訴再作調查。但是,僱員往往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對剝削視而不見,更遑論是上報當局。工人絕對可以起訴他們的違規的僱主,但可以想像,特別是基層的僱員,最怕「手停口停」。因此,工人通常都不會到法庭,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的投訴會得到公正的調查,再加上沒有財力聘請律師,以致大多數侵犯勞工權利的行為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僱主繼續剝削勞工,不斷循環。 一開始提到的Wolt罷工,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參與?有參與罷工的司機表示,雖然大家都抱怨外賣平台削減工資,但另一方面卻拒絕加入罷工為自己權益發聲。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自己參與罷工,其他上班的人就會賺到自己賺不到的錢。
【羅素的紅】:土庫曼女性權利進一步收窄
土庫曼斯坦3月完成總統大選,新任總統瑟達別迪穆罕默多夫是上任總統的兒子,土庫曼是中亞地區中較為獨裁的國家,雖然仍然有其他候選人,但總統之位最後會落在前總統兒子手中,是大家意料之內。本來外界分析指,小別迪穆罕默多夫會走較為開放及溫和的路線。 然而,近日多個媒體報導,土庫曼斯坦收緊女性的權利,4月開始禁止她們染髮﹑植假眼睫毛及用延長指甲等美容服務。「新法令」下男司機不得接載女性乘客,即使是家庭成員的座駕,女性也不能坐在前排位置,因為這是違背民族傳統的做法,一旦被發現就可能會面臨2,000美元的罰款。 根據一位土庫曼記者表示,這個非正式禁令於4月出台,在此前警方已經禁止女性的美容活動,新禁令更加阻止的士司機接載女性。匪夷所思的是,根據多名土庫曼記者所說,這項禁令是非正式的,因此沒有官方宣布,但民間卻在執行。警方會在街上截查植了假眼睫毛及美甲的婦女,並罰款140美元。 其實,土庫曼女性的權益一直都受到政府限制,2018年當局停止向女性發放新的駕駛執照,亦不為她們更新執照,因為警方認為女性司機引致大量交通事故。2019年有報導指,一位土庫曼婦女駕車已經20年,但近年卻無法更新駕駛執照。根據土庫曼法例,每十年要更新執照,但女性的權利卻受到限制。有多名女性表示,自己的駕駛執照因各種理由被沒收,包括車上缺少備用輪胎及急救箱等,她們認為這些都非大錯,根本不足以構成沒收執照。土庫曼反對派刊物” Chronicles Of Turkmenistan”指,他們觀察到一日之內,就有約20名女司機在街上的交通站被攔截及檢查,他們仔細地找出這些女性車上的問題,仔細地檢查她們的輪胎等等,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將車送往其他地方再檢查。 公共機構工作的女性,都被要求簽署有關停止使用美容服務﹑會穿著寬鬆及較為傳統的衣服。為什麼非官方的禁令,卻在民間執行?有不願具名的土庫曼記者指,這些禁令在各個地方及部門約定俗成地執行,目的是壓制社會意志,還有人們的自我意識。即使沒有官方宣布,都默默地發生在土庫曼。
【羅素的紅】:前蘇聯人眼中的蘇聯 ——《二手時間》
我常被問到,如果想了解蘇聯人眼中的蘇聯,該閱讀的書目,《二手時間》是其中一本我會推介。《二手時間》講述了蘇聯解體後,1991年到2012年這20年間,社會轉型如何影響一些普通人。作者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她本是一位記者,經歷過蘇聯時代,也經歷過切爾諾貝爾核災等事件,擅長紀實文學。阿列克謝耶維奇花了好幾年時間走訪前蘇聯地區,要知道部份人眼中的蘇聯,就等於俄羅斯,這並不正確。前蘇聯還包括白羅斯﹑土庫曼﹑哈薩克等等,將這些人的經歷及如何在蘇聯沒有後重整生活,寫成著作《二手時間》。 在序言中,阿列克謝耶維奇說,她與蘇維埃人共同生活多年,她認為自己懂得這些人,自蘇聯崩解後,蘇維埃人便成為歷史。《二手時間》中的主角都曾生活在社會主義之下,他們有音樂家﹑建築師﹑學生及作家等等,他們全部都是一個有「角色」的普通人,他們說了自己活在蘇聯的一些過去,有的人因為擔任過地區黨委員的黨書記,因此全心投入蘇聯共產黨,蘇聯就是她的宿命。蘇聯解體後,這位黨書記若有所失,認為沒了蘇聯的日子,就似是活在別人的國家裡。她不能接受一些黨員成了富翁,失去了對黨的信仰。但也有對黨狂熱到死那一刻的人,例如一位老黨員死去時沒將房產留給後代,反而留給自己最愛的黨。 書中的人物,每個都看似普通,但承載著獨一無二的蘇聯記憶,當中有些是悲慘的。有一位是從小跟著媽媽在勞改營長大,自幼看著勞改營中的人死亡然後隨便被埋葬,而她的苦難也因為蘇聯消失而不再被重視。蘇聯時社會充斥了不安與有口難言,那時候的人幾乎不討論政治,因為怕隔牆有耳,有些故事是有人的父親被捉去勞改營,告密的人竟然是很親的親人。 即使多少人仍在批評蘇聯的政策,包括管治方式,對異見者的迫害,但我們卻不能否認,有些人渴望自由,但卻未準備好迎接自由,所有要從零開始,令他們無所適從,但期待著新開始能撥走過去的壓抑。有人些仍然沉醉在過去的社會主義及蘇聯的強大中。留戀的,可能是一種回憶,或是只因為習慣了那種生活。從來,要在舊有生活模式中改變,是困難的,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故事主角仍然眷戀過去。對於那個政權的喜愛或憎惡,完全是建基於你經歷過什麼,無風無浪的,國家給你衣食住行都安排好,要突然變成資本主義,公營設施私有化,知識分子失去了鐵飯碗,他們自然會希望留在那個安穩的制度。不論是學者還是基層工人,在「失去」蘇聯後,都必須重新回到生活軌道,重新理解生活對他們的意義。
【羅素的紅】:又過復活節——東正教復活節
聖經新約描述,復活節是為了慶祝耶穌基督的復活。4月17日大家剛過完復活節,也享受了復活節假期,不過這個復活節是基督教節日,東正教慶祝復活節的時間一般較西方遲主要因為兩個教會所用曆法不同。 除了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等國家,希臘、塞浦路斯和羅馬尼亞在內的一些國家都有正教會,以儒略曆法計算復活節日期。儒略曆是由公元前 45 年設計的曆法,雖然現時大部分地方都用西曆,但不少正教會的節日仍是以儒略曆計算。 在東歐作為主流宗教的東正教,復活節則在4月24日。在復活節開始前的一段時間,叫「大齋期」,又為「四旬期」。大齋期開始為期 40 天,這40天是教徒反思和禁食的日子,「大齋期」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教徒會將雞蛋塗上顏色,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個環節。以俄羅斯為例,復活節(Пасха)的其中一個象徵,就是庫利奇(кулич)——類似於復活節蛋糕,材料包括蜜餞﹑葡萄乾﹑肉荳蔻及干邑等等。這個正教會的傳統麵包,一個較高身的柱體,上面有白色和五顏六色的糖霜,造型十分可愛。傳統來說,東正教徒在復活節會到教堂,復活節的禮拜儀式會由周六晚上開始,一直持續黎明。教徒聚在一起,伴隨著燭光及歌聲,也會將復活節彩蛋及庫利奇麵包一同帶到教堂,他們會每天早餐前享用這些受到祝福的庫利奇。復活節彩蛋,是以煮熟的雞蛋,用洋蔥皮染成紅色,象微新生命,這是較為傳統的「畫法」,也有人會畫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圖案。 希臘人的餐桌上就通常會有羊肉作為主菜,有指因為耶穌在釘十字架前,人們會向上帝獻上羔羊贖罪,因此基督徒在復活節吃羊肉,目的是為了紀念耶穌的犧牲和無私奉獻。而且,晚餐時,每人都得到一個紅色的雞蛋,據說如果雞蛋在餐桌周圍互相碰撞,最後一隻完整雞蛋的主人,直到下一個復活節前都會有好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俄羅斯在東正教復活節期間休戰,以便平民撤離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可是持續已久的戰爭,仍未見曙光。
【羅素的紅】:俄羅斯「妖僧」拉斯普丁是否真有其人?
最近在串流平台上看了《皇家特工:第一任務》(The King's Man),電影中的大奸角是披著長髮及鬍子的俄國人拉斯普丁,劇中的他仿如刀槍不刀,又有神力。友人認為這個角色能力設定誇張,而且樣子陰森可怕,我告訴她拉斯普丁在俄羅斯歷史上是真人其人,更是有「妖僧」之稱,一樣是長頭髮﹑長鬍子,不過沒戲中瘦削。 據史實記載,拉斯普丁出生1869年出生於西伯利亞一個村莊,來自普市的農民家庭。他早年離家到修道院居住,後來追求神秘主義,更因為曾預言旱災成真受到神學院的院長賞識,從此命運改寫。在院長的推薦下,拉斯普丁到皇宮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兒子治病,他利用催眠術令皇子的白血病病情看似穩定,皇后也對他信任有加,拉斯普丁便成了皇宮常客。不少人形容,拉斯普丁在皇宮中可自由進出,甚至連官員任命都要經他同意,儼如「國師」一般。《皇家特工》中的拉斯普丁吃了有毒的蛋糕及中槍也不死,史料中對付拉斯普丁的並非「皇家特工」,而是俄國親王,當時他向拉斯普丁開槍,又將其扔到結冰的河裡。不過,根據之後法醫的說法,拉斯普丁在河中過了八分鐘才死亡,是常人的三倍時間。 拉斯普丁身處的時代,也是一個羅曼諾夫王朝動盪的時代,俄羅斯與日本的戰事以失敗告終,歷史上也發生了「血色星期日」示威,多名示威者成了槍下亡魂。有一個說法指拉斯普丁曾說,如果他被尼古拉二世的親戚殺害,尼古拉二世的兒子也不可能活多過兩年。巧合地,不久後這個王朝的命運,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沙皇被推翻,尼古拉二世及家人全部被殺害。 史學家對於拉斯普丁的評價,都以負面居多,包括當時社會流傳他與信徒發生不尋常關係,還舉行一些古怪的宗教儀式。關於拉斯普丁,大家都會知道他與許多貴族女子發生性關係,更會收藏處女的頭髮。其中一個耐人尋味的說法是他的性器官有接近29厘米長,聖彼得堡有博物館就展出了拉斯普丁這個「神秘之處」,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來。
【羅素的紅】:報導指德情報局掌握布查慘劇重要證據
烏克蘭被戰火蹂躪已經超過40天,雖然之前圍攻基輔的俄羅斯軍隊已經撤離,但戰事仍然持續。位於基輔市中心西北面的布查鎮,住了三萬多人,布查鎮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久後便被俄羅斯軍隊佔領,直接上月底烏克蘭才將此地收復。可是,布基鎮已經變成如人間煉獄一般的地方,烏克蘭官方及一些記者發布布查鎮的情況後,震撼了所有人。鎮內遍佈兒童在內的屍體,大部分都傷痕累累,甚至有些雙手被捆綁,屍體不單在街上出現,甚至也出現在住宅裡,官方指,至少有300人在布查鎮被俄軍殺害。 對此,俄羅斯矢口否認犯下殺害平民的罪行,更指是西方勢力造謠,以及這些都是演員,根本不是屍體。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布查鎮的屍體是俄羅斯軍隊撤離後才出現,更指是被「策劃」出來的。但《紐約時報》早前公布的衛星圖像顯示,這些屍體在俄軍離開前的兩星期已經出現,及後英國BBC都證實了這張衛星圖像的真確。 德國《明鏡週刊》近日發布了獨家報導,指德國聯邦情報局手中掌握到俄羅斯軍方的無線電通訊記錄,記錄中多次出現與布查鎮有關的對話,甚至內容牽涉到刻意屠殺平民,包括俄羅斯士兵在開槍前討論了他們如何審問烏克蘭士兵和平民,報導指目的是營造恐怖及威嚇的戰略效果。情報更加指出,這次的殘忍虐殺可能與普京關係密切的僱傭兵集團有關。 一些倖存的人,將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說出來。BBC訪問了當地的一位14歲少年,3月中時他和父親踏單車出外,希望拿一些緊急物資,之後他和父親被俄軍攔截,雖然表示自己沒有武器及危險物品,但依然被槍擊。這位少年僥倖活下來,可是他的爸爸就傷重身亡。 一些親俄羅斯的社交媒體已經開始流傳影片,例如指片中有屍體的手臂在動,俄羅斯駐加拿大大使館在官方推特帳號上也發佈了這段影片,指控烏克蘭造假。後來,BBC放大分析後發現,所謂「移動的屍體手臂」,實際上是車輛經過時,擋風玻璃右下角的一個標記。我早前寫有關布查鎮慘劇的時候,也有一些人留言,放上影片及報導指當中有屍體竟然可以吸煙,後來我上網查證,發現早有媒體就此查證,影片是俄羅斯一位歌手的MV拍攝花絮。網絡世界之大,有人誤信假新聞,有人則將之利用,散播假新聞。 烏克蘭當局指,這些屍體只是冰山一角,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平民被害及住宅被轟炸,導致生靈塗炭。馬里烏波爾市長4月6日表示,市內有九成以上基建都被俄軍摧毁了,當中有最少四成無法修復,該市被圍困一個月以來,相信已有5000名平民死亡,包括210名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