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紅眼】:《蝙蝠俠》:他失眠,他孤獨,而且魯莽衝動

戲院解封,好幾部被迫延期的大片隨即填滿了接下來的檔期。單是華納旗下出品,便有《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與《蝙蝠俠》兩部系列大作幾乎打對台。延期事少,兩片同樣從開拍至今都多災多難,一部易角換人,如今還被其外傳《尊尼特普與前妻的離婚官司》搶去風頭,另一部則無以為繼,舊班底四散,乾脆推倒重來,將整個系列重拍一遍。

 

但值得欣賞的是,最終由 Matt Reeves 執導、Robert Pattinson 主演的 2022 年新版《蝙蝠俠》,算是新人事新作風,擺脫了前一代泥足深陷的 DC 明星大亂鬥格局。至少它明顯不再是一部標榜熱血沸騰、亮麗悅目的超級英雄電影,而是一個回歸傳統的懸疑偵探佈局,更似 David Fincher 的《七宗罪》和《殺謎藏》。格局相對小一點,予人的想像空間則更大,因為這一次的主角並不是蝙蝠俠,而是 Gotham 這個罪惡之城。

 

在一片樸素和陰沉的灰調之中,電影不像過去十多年的前代《蝙蝠俠》那麼構圖精緻、場景豐富,卻襯托出一個骯髒多雨、腐敗蕭條,而且各懷鬼胎的犯罪都市,而且偶然被刺眼的異色光芒渲染整幅畫面,更見空洞荒涼。與此一脈相承的是,今次亦再沒有造型誇張、玩味十足的盔甲和戰車(相對減少了以商品化為目標的感覺),除了蝙蝠俠與貓女造型比較寫實,最意外的是著名反派謎語人看起來一點都不像謎語人。他完全捨棄 90 年代 Jim Curry 那個嘩眾取寵的紅頭綠衣漫畫造型,取而代之只是一名不起眼的路人甲、模仿犯,但其實就是這樣才恐怖。外表平平無奇的謎語人,甚至連反派頭目的氣焰都沒有,卻呼應了新版《蝙蝠俠》的主題,英雄與反派從來不是對立,而是因果,是一體兩面。過去為觀眾所熟悉的蝙蝠俠,總有著一顆嫉惡如仇的俠義之心,被視為正義榜樣,但其實以暴易暴、有仇必報的執念,同樣都會感染旁人,將惡意擴散。無獨有偶,跟 DC 最近另一部電視劇《正義使者》(Peacemaker)的反英雄主義不謀而合。

 

《蝙蝠俠》歷代版本眾多,撇除 60 年代的最早期電影改編,往後不同年代都堪稱經典。基於童年情懷,個人較為喜歡特攝味道濃厚的 Michael Keaton 版,後來「黑暗騎士三部曲」的 Christian Bale 版以至近年 DC 宇宙的 Ben Affleck 版,則感覺一般,只覺得他花招愈多,卻愈來愈扁平,單純是個有錢就是任性,擁有無限高科技玩具的中二病中年。當然,因為「黑暗騎士三部曲」的蝙蝠俠只是為了襯托 Joker 的機智和瘋狂而生的蠢貨,而 DC 宇宙的蝙蝠俠亦不過是個英雄聯盟召集人。今集也不例外,是為突顯 Gotham 的醜陋失序而生。

 

而跟前幾代相比,Robert Pattinson 的新版蝙蝠俠最為年輕,卻沒有過去幾代的老練傲慢,他不再是個強勢的超凡人物,畢竟這個版本的 Bruce Wayne 只是剛剛「出道」成為蝙蝠俠,急於尋人復仇,反而處處衝動犯錯,害怕身份被揭穿,而且尚未適應白天扮演花花公子,入夜之後替天行道。這個總是失眠,一臉憔悴蒼白的復仇貴公子,顯得幼稚而充滿病態。但病態美不美,符不符合觀眾心目中的蝙蝠俠形象,則見仁見智。坦白說,無疑角色設計是大膽破格的,只是演員並不投入,演出缺乏魅力,這些問題都完全寫在 Robert Pattinson 蒼白無力的臉上。當然,若是一個始終不想扮演蝙蝠俠,想跟這個正義使者形象保持距離的 Bruce Wayne,其實也不失為一種解讀。

 

推倒重來的《蝙蝠俠》未必能超越之前的經典系列,而且難免有觀眾嫌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缺乏搶眼鋪排,沒有高潮迭起的計算。但至少它不再跟風,不是見慣見熟那些英雄聯盟大亂鬥,為早已拍爛的蝙蝠俠電影帶來一點新的轉變。

 

 

關於作者 / 紅眼

紅眼 ——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