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方俊傑】:中式超市的香港阿姐的服務態度  

在英國,做得最多的活動,是行超市。多數在家煮食,需要不斷添置食材,超市遠比街市方便,貨品價格相差不遠,讓我幾乎每一日,最多隔日,總會去超市一趟。我當然知道可以網購,就說我老派吧,好像見到實物才心安。

 

何況,逛超市可以是娛樂。我到埗後第一次幫襯的超市,叫Aldi,是一個相對較低檔的品牌,以售價夠低聞名。格局奇怪,在一般超市產品之外,會發售一堆相當無厘頭的雜貨。具體一點形容,是放在雞蛋左手邊的,可能是一盒盒核突波鞋;放在廁紙右手邊的,可以是ipad托盤。在店內工作的人兄,多數是目測三十歲至五十歲的男人,目露凶光。你以為他們的服務態度肯定平平?相反,尤其負責收錢的,會打招呼會講多謝,基本禮貌做足。

 

去到更大的品牌,例如Tesco,例如Morrisions,收銀員工,多數是上了年紀的婆婆或大叔,態度更殷勤,已去到接近噓寒問暖。偶爾,來的,是後生美女,應該是最容易黑面的族群吧?也是笑容滿面。我不知道是否因為我身處比較偏遠的區域,換了在市中心,情況會截然不同。純粹個人經驗,是有點受寵若驚。

 

我們犯賤嘛。我們習慣的一套,是最緊要快。說句多謝說句再見,也嫌浪費時間。久而久之,冷漠的待客之道變成主流。服務員向顧客面露微笑,不會有額外獎賞,有時,反會引來排在長龍的其他顧客投訴,我是超市收錢員,我也選擇毫無表情,不再說一句多餘的話。極致到一個程度,像澳牛侍應,粗聲粗氣,尋仇般的語氣,甚至會變成特色,變成讓食客趨之若鶩的賣點。付款付到有說有笑?你說是否不習慣?

 

究竟是環境轉變生活習慣不同,導致服務態度有所差異?還是民族性的出入?不帶科學性的粗疏觀察,我傾向後者的影響力比較大。在同一區,有另一間中式超市,收錢員,多數是來自香港操流利廣東話的阿姐,跟你在牛頭角間百佳碰到的,不會有太大差別。有一次,我在該中式超市幫襯,用了它們提供的手提購物籃。在其他超市,可以把購物籃帶出門外,把貨物移到車廂,再歸還購物籃。我一廂情煩照辦煮碗。阿姐立即如臨大敵:「喂,個購物籃,唔畀拎走㗎,你擺低先好走呀!」我知道她沒有太大惡意,也有可能是盜竊問題實在嚴重才出此下策,但她的語氣,實在很香港,很有種係唔係都惡咗先啦的怕蝕底主義。慣性來的,我都幾肯定。然後,你發現,這不是個別例子,整間超市,所有香港人員工,全部一樣。

 

有報導指,在荷蘭,為了舒緩抑鬱症病人的寂寞無助感,有超市安排收銀員主動跟顧客談天,希望建立出像朋友一樣的關係。做法不知會否在將來傳到歐洲其他國家,例如英國。應該很難在香港實行到吧。

————————-
 
方俊傑,前壹週刊員工,前商業電台員工,現職無業遊民。年資超過三十年的利物浦球迷,偏偏前往曼城定居。愛看電影,愛看電視,愛看足球,愛談情說愛,愛懷舊。很多意見但超怕麻煩。
Facebook Page: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