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OASIS | 紅眼:《貓王》:明星的意義

《貓王》確實讓人看得賞心悅目,像一場夢幻的時光旅程。當然,單是掛著「貓王」這個名字去拍一部電影,去飾演 Elvis Presley 這個樂壇傳奇,都知道一定是歌舞連場,閃耀絕倫。坊間普遍認為男主角 Austin Butler 無論歌藝舞技都維肖維妙,舉手投足都演得神似,只可惜我錯過了貓王本人風華正茂的年代,沒有親眼見證過他的放蕩不羈。

但星光總會熄滅,而 Elvis 本身亦是一位著名的悲劇明星,成名過後變成寵中囚鳥,於影視圈中沉淪迷失,最終濫藥成癮,鬱鬱而終。過去早已透過一些傳世的演唱會片段,看到貓王晚年在賭場開騷,那種過氣歌手登台賣藝、老態龍鍾的落魄模樣。不過,電影版疼惜貓王,也相信不想掃了貓王老粉絲們的興,便將一代貓王落得光環粉碎的黯淡收場,呈現得頗為憂傷。銀幕上的故事總是比現實動聽一點,多一些修飾,當然也不至於天真到完全相信電影詮釋就是巨星殞落的真相。 

若說《貓王》好看,是純粹指男主角演得神似,卻未免貶低了這部傳記電影,也實在低估了貓王的傳奇一生。電影中,圍繞年輕貓王的一些情節,讓我鼻頭酸了幾下,往事如煙更覺慨嘆。Elvis Presley 這位成名於五十年代的白人農村小子,由於俊朗清秀,嗓音迷人,甫出道就被捧為樂壇新人王,但同時惹來許多是非,譬如他跟黑人音樂家私交甚密,經常流連黑人社區,便成為媒體的狙擊目標。與此同時,白人傳統社會認定歌手形象應該典雅莊重,貓王那種手舞足蹈、扭腰擺臀的壞孩子表演方式,被批評受黑人音樂影響,為歌迷樹立歪風。當時美國政府及一群白人政客有意管制藝人形象,血氣方剛的 Elvis 被安排出席一場「維穩秀」,身邊的朋友、經理人與家人都勸他不要唱那幾首題材敏感、歌詞挑釁的飲歌,於種族歧視的風頭火勢下最好躺平妥協,扮一扮乖。能忍一時,他的前途無可限量。

但最後,貓王明知故犯,決定繼續在台上扭來扭去,唱了一首〈Trouble〉。

If you’re looking for trouble, you came to the right place. If you’re looking for trouble, just look right in my face. 

I was born standing up, and talking back.

當然,唱完一落台,他就被警察以有傷風化罪名逮捕。

後來,貓王於 60 年代復出,開始被迫轉型,為了賺錢不斷拍爛片,屈就自己穿爛鬼冷衫唱合家歡聖誕歌。但那一年甘迺迪被槍殺,他決定不理廣告商和經理人反對,改為另一首歌〈If I Can Dream〉,以自己擁有的資源和影響力為政治表態。儘管貓王不過走紅一代,晚景蕭疏,但歷史終究記住了他不是活在歌舞昇平下的泛泛之輩。你唱歌好聽,純粹只是一個好歌手。你願意為時代發聲,才是真正的明星。

執筆時,香港人氣天團剛剛舉行第一場紅館演唱會,當下常聽到以流行娛樂治療時代創傷,以追星作為轉移情緒的渠道。但我認為偶像之所以是偶像,過去並不是用來迴避社會現實,或是不問世事只談風月的替代品,至少在貓王風光的那個年代,不是因為政治失語、社會變得墮落,無處宣泄所以轉而追星,用偶像來換個好心情。相反,因為偶像本身就代表不低頭、不妥協,他們是催化劑,是對抗制度的激情。追星並非離地,不是對現實冷漠厭倦,而是當你選擇追隨哪一個明星,就已經是一種態度,一種政治認同。曾幾何時,在貓王的年代,在三十年前的香港,人們都信賴著這樣的明星效應。但願每個在紅館追星的人都能在星光裡找到狂熱,找到激情。

關於作者 / 紅眼

紅眼 ——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