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OASIS|余拜仁:舞蹈木人巷:dance-to-be的哲學

近日全球嘅目光當然都係聚焦喺世界盃,由足球場上嘅競技、主辦國對軟件硬件嘅投資,以至係文化風俗上嘅宜忌等等,都引起咗世界嘅關注;喺香港,今屆嘅熱潮好似嚟得有啲慢,不過隨住愈嚟愈多賽事開打,商場、酒吧同食肆都開始見到愈嚟愈多睇波人潮,同時喺運動世界以外,其他宇宙都無停擺,仍然多姿多彩地運作中,其中文化藝術方面,新視野藝術節一口氣搬演咗AI+人類合演歌劇等等大小製作,部份更有海外藝術家參與其中,實屬封關以嚟少有嘅文化盛事,另外本地藝團都好活躍,當中Unlock Dancing Plaza(Unlock)就為創作研究計劃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dance-to-be)舉行公開提案徵集,喺云云活動入面寧寧舍舍留意到佢,完完全全係因為個項目名,「Body Lab」應該就係指向緊同身體有關嘅實驗,咁點解「dance」係「to be」呢?

嚟緊嘅dance-to-be已經係第四屆,根據新任藝術總監李偉能(Joseph)嘅闡釋,平台嘅成立目的係想掙脫行業內「以製作為目標」嘅普遍枷鎖,容許創作人同團隊有大啲同多啲嘅空間去諗去傾去做心目中真正想試嘅創作模式,以至反思一下「創作」嘅更多其他可能;過程中,Unlock除咗會提供排練場地嘅支援、創作人嘅薪酬,以及製作所需嘅若干經費,特色之一就係設有創作顧問,佢哋本身有豐富嘅創作經驗,過程中會同團隊一齊行一齊探索,用同儕嘅角度去經歷同分享,而唔係以在上位者嘅角色去帶領或者指導團隊,平台亦唔會硬性規定參與創作人必須完成舞台製作,故此最終產出既可以係「dance」,亦可以係「dance-to-be」,為未來嘅創作打下更紥實嘅基礎。

好似過去咗嘅第三屆dance-to-be,本身係DJ同街舞舞者嘅孫楠將Unlock嘅Studio變成一個大型Party,有嘢飲、有舞跳、有騷睇,仲有DJ現場打碟,新舊朋友可以聯誼聚頭,當演者同觀者同處一個空間一齊Chill,甚至一齊跳,兩者傳統上嘅界線一下子就模糊咗,團隊想探索嘅正正就係「參與者喺表演場域中嘅主體經驗,以各種感官元素去帶領觀眾遊走於觀看同參與舞蹈嘅邊界。」

不論係Unlock本身,以至係dance-to-be呢個平台,「開放」同「多元」一直都係關鍵字,Unlock一方面盡力為創作人度身訂造適合佢哋嘅模式,另一方面都會累積過去同參與團體合作嘅經驗,適時地推動dance-to-be嘅進化,Joseph舉例指今年係首次進行公開提案徵集,更加清晰咁確立平台嘅美學定位,同時又同舞團另一核心項目公開研習周(Open Research Week)連繫起嚟,「有時就咁就叫藝術家去開展創作,可能都有唔少局限同挑戰,喺研習周入面,我哋會免費提供一連兩星期嘅密集研習機會,等佢哋認識多啲唔同嘅藝術家、美學、創作方法同方向,好似返學咁嘅養份累積,期望喺藝術探索方面會有多啲支撐。」創作人同佢嘅作品要上得台見得人,之前係要經過好多階段,dance-to-be正正就係一個沉澱同打磨平台,實在期待見到愈嚟愈多有趣嘅人同事會喺當中發生。

關於作者 / 余拜仁

由文化藝術到金融財務,涉足不同江湖| 志奮領學人(由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頒授及認證)| 倫敦國王學院數碼文化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 嫻熟的文化藝術文字人/專業的金融財務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