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紅眼】:「劍神」的榮耀與傷痕

香港「劍神」張家朗奪金,而且像大衛挑戰巨人歌利亞,於花劍決賽以 24 歲之齡擊敗衛冕的意大利名宿 Daniele Garozzo,這一仗,不僅代表著香港回歸以來首次在奧運場上贏得世界第一,對今日香港委靡不振、意志低沉的人心,場上劍士如何轉退為進、迎難而上,其身姿所傳遞意義非比尋常。就算觀眾從來不懂劍擊,都會感應到那份勇悍激情。

 

屬於香港的金牌其實不多,每個都彌足珍貴。趁著奧運熱潮,另一邊剛好就有本土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將香港殘奧第一金蘇樺偉的奪冠事蹟搬上銀幕。或者不久將來,香港「劍神」以及發生於 2021 年那些難以忘卻的香港故事,都會改編成電影,就像幾年前芬蘭和愛沙尼亞合拍的《劍擊選手(Miekkailija)》

 

近年談論有關愛沙尼亞民族傷痕記憶的電影,不可不提同樣以蘇德戰爭為背景的《1944》和《劍擊選手》,前者由 Elmo Nüganen 執導,是一部改編自 1944 年愛沙尼亞東部戰線的史實戰爭片,後者由 Klaus Härö 執導,故事源自愛沙尼亞「劍神」,即花劍運動員 Endel Nelis 的真人真事,相對上較似是文藝電影,少許勵志,沒有把傷痛說穿,一如劍擊場上點到即止,激烈而不失儀態。然而,電影背後還是充份體會到愛沙尼亞這一段身不由己的小國悲歌。

 

上世紀愛沙尼亞曾經兩度經歷世界大戰,亦兩度亡國,先後被德國納粹統治和蘇聯吞併,可謂兩邊不是人。由於蘇德戰爭死傷枕藉,兩方結下血海深仇,在蘇聯佔領愛沙尼亞之後,政府決定清算所有二戰期間被納粹徵召入伍的男性。曾是國家劍擊代表的 Endel 當日為勢所迫替德軍效忠,沒想到國運不濟,自己竟淪為被緝捕的政治犯,空有一身好劍技而無所用,只好逃出列寧格勒(聖彼得堡),流亡到窮鄉僻壤,隱姓埋名撿起樹枝,在中學教劍擊興趣班。

 

但畢竟名師出高徒,由 Endel 教出來的學生都技驚四座,而且他們每一個都背負著家人被極權政府迫害的傷痛,決心將生命中所有憤怒和無力感轉而放在劍尖上。亦師亦父的 Endel 最終拋開個人生死安危,帶著一眾徒弟回到自己當初信誓旦旦永不回頭的列寧格勒,為的就是讓他們參加全國劍擊大賽。但比賽其次,愛沙尼亞「劍神」內心的覺悟,可能就像今日香港「少年劍神」的得獎感言:再退後都不是辦法,有時候是要上前打一下,搶回主動權。最終,徒弟不辱寄望,贏得冠軍吐氣揚眉。然而,他們為校爭光的沉重代價,卻是 Endel 轉個頭就被蘇聯政府以叛國罪逮捕。

 

值得嗎?但他們都知道,我們都知道,那面獎牌不只是一個冠軍的名銜那麼簡單。榮耀與痛苦並在,與同胞的傷痕並在。

關於作者 / 紅眼

紅眼 ——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