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方俊傑】:英國小學怕了《魷魚遊戲》

小女今年三歲,在香港入學的話,應該入讀幼稚園低班,即K1。在英國,五歲讀小一,即Year 1;四歲讀學前班,即Reception;三歲可以讀Nursery,政府提供每週15小時的資助,粗疏計算,即是每天上學三小時,即半日制,免費。

 

記得去年年頭,女兒才剛兩歲,已經四出張羅,希望替她成功報讀Nursery課程。我是有點難以理解,Nursery課程,沒有政府資助,每個月學費動不動四千幾五千元起步,不算便宜,我又不是甚麼非名牌不讀的家長,一心打算選擇最近距離一間學校算數,應該十拿九穩?何況,在我成長的年代,根本沒有Nursery這回事,無法入讀應該沒有甚麼大不了。不過,周遭氣氛就是製造出一份無形壓力,又開放日,又面試,又鬥多外藉老師,好像沒有報過三、四間學校的名,便不夠安心。帶過女兒面試幾次,我也不知有甚麼好面試,叫個兩歲小孩拎起玩具飛機,她聽話,沒有拎起玩具火車,代表甚麼?是聰明一點,奴性重一點,還是聽力特別強?

 

也不知是有幸還是不幸,成功獲得樓下間幼兒園收錄,按照需要買入大量校服與書簿後,一直受疫情困擾,斷斷續續停課,學費照交,改為網上課程。即是睇片,睇一些粗製濫造的老師唱兒歌之類短片。最後退學。自問對今日香港的幼兒教學,所知有限。只知道一如所料,有好多學習,相對上較少嬉戲。子女不斷學習,才能夠滿足家長要求。

 

來到英國,不讀私校的話,收生程序科學化得多,主要以居家跟學校的距離作為準則。越住得近,入讀機會越高。沒有經過面試,學校有位,便收了小女做插班生。每日下午時間接放學,小女也依依不捨,因為,全日制的同學們還留在課室。日日玩滑梯,玩煮飯仔,看卡通片,難怪樂不思蜀。我本就有心想改善女兒的偏食習慣,又想自己多一點私人時間,決定把女兒由免費全日制,改為付費全日制。才發現英國的Nursery課程也並非想像中的無為而治,原來一樣有教科書,借故事書教育何謂押韻,還要求家長配合施教。更神奇,是《魷魚遊戲》大熱(已經見過小朋友穿上綠色456運動服),學校居然發出公告,建議家長別讓子女看到,怕小朋友未夠成熟理解劇情,會錯誤解讀裡面的遊戲。不是建議家長禁制子女觀看電視劇,要建議家長自律,別自己煲劇時不慎給子女看到。一直以為,英國的教育注重自由,鼓勵學生忠於本我,校規可有可無。可能,沒有錯的,不過,可能在高中,可能在中學,至少未見在小學發生。對一般香港家長來說,或者是放下心頭大石。

 

可惜,我早早犯了規,沒有阻止女兒陪我看Netflix。不是看《魷魚遊戲》,是看《性愛自修室》。應該更大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