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余拜仁】:《撈鬆》Cabaret — 在笑與淚中的集體修煉

身處工作旺季之中,上周周末加班之後,拖著疲憊身軀途經深水埗基隆街與大南街一帶,在這個被譽為「在地文創新區」中路過一間咖啡室,不經意地聽到一段段十分悠揚的鋼琴獨奏,伴隨著一把甚為青澀的女聲,天南地北無所不唱,台下眾人時而細聽歌樂,聚精匯神、時而交頭接耳,互訴衷情,氣氛一流;然而當天尚有其他行程,因此未有進內一探究竟,及後再於網上搜尋,才知道咖啡室當時正在進行一場Cabaret(歌廳演出),當進一步在網絡大神協助下尋找有關Cabaret的種種,就得出了包括「自由創作」、「獨特個性」、「簡單誠懇」、「直接交流」等關鍵字,以及一個名為《撈鬆》(LauZone)的演出。

 

按圖索驥下,慢慢知道了《撈鬆》原來是一個在中環大館發生的表演藝術節目,由今日開始一直做到星期日,而且背後主創人員個個都份量十足,其中身兼導演、佈景及服裝設計三職於一身的伍宇烈(Yuri)現為城市當代舞蹈團藝術總監,能導能編能跳,素有「鬼才」之稱,兩位聯合創作劉榮豐(Rick)及盧宜均(Anna)都是才華洋溢之輩,唱演俱佳,不論是文字抑或是音樂,都能好好駕馭;至於「撈鬆」本身是廣東人對外省人的稱呼,團隊以此作為創作起點,正是想從鄉下方言出發,在說唱中以一種種似遠還近的語言,敘述著一個個你我他她的故事,嘗試在香港這個巨大文化熔爐之中去尋根、去承傳。

 

在當下的社會氛圍之中談論自身語言與外來方言,以至聚焦於鄉土及移民等課題,自然是有其重要性及關連性,同時難免有種沉甸甸的感覺,但是Cabaret這種本來植根於酒吧、酒店等地方的表演形式,卻似乎往往是偏向輕鬆,娛樂性都比較重,團隊何以會有這個創作取向?「Cabaret成件事都好well structured(結構嚴謹)、well planned(設計仔細),(觀眾)聽落雖然好casual(輕鬆), 但係係會講到故仔,並且帶動住情緒」,《撈鬆》導演伍宇烈(Yuri)自言Cabaret是一個他相當好奇的表演形式。

 

就算主題比較嚴肅、正經,Yuri提醒觀眾毋須過份擔心有關觀賞體驗,「啲歌會好好聽、好順耳,聽唔聽得明都無所謂,都會覺得好開心,哈哈哈咁樣,但係笑中總會有淚㗎啦,但觀眾又唔駛擔心嘅,(就算)你無感覺係無所謂嘅,總之氣氛係會好好,至於你被佢裡面嘅嘢打動到就係你自己嘅事,我哋係provide(提供)一個好開心嘅晚上。」

 

本身在澳洲接受專業戲劇訓練,並有多年參演Cabaret經驗的Rick亦認同,這個表演形式非常獨特,「Cabaret強調嘅其實就係果種intimacy(親密),演出通常係喺好細嘅地方度做,得100人,甚至50至60人咁嘅size(規模)嘅觀眾,演員喺台上要好honest(誠實)去講故事、去呈現你想講嘅嘢,而觀眾真係會感受到你心入面嘅嘢而被你感動」,他補充,Cabaret不僅僅是「唱下歌、講下故事」,當中還有大量的技巧及訓練,觀眾都可以細心留意,「每一首歌有咩objective(目標)去deliver(傳達)?每一句(歌詞)要有咩action(舉動)?每一句(歌詞)要做晒分析,先present(呈現)到成首歌出嚟,每一句咁樣執,對演員係好好嘅challenge(挑戰)。」

關於作者 / 余拜仁

由文化藝術到金融財務,涉足不同江湖| 志奮領學人(由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頒授及認證)| 倫敦國王學院數碼文化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 嫻熟的文化藝術文字人/專業的金融財務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