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不散之筵席】:承載回憶的味道—鹽焗雞

近期上映電影Wes Anderson執導的“The French Dispatch” 《法蘭西諸事週報》,講述的小報故事中,有一部分是由Jeffrey Wright 飾演的飲食專欄作家,描述一篇《The Private Dining Room of the Police Commissioner》作品。

雖然電影這穚段講的是飲食專欄,但沒有太直接對美食的描述,不過,我卻認為這一段最能感動我。其中故事一段提到那位移民到法國多年的廚師,因發現未食過的味道而感動落淚,亦掀出一縷輕煙般表述出來的鄉愁。

相對新的味道,記憶的味道似乎更能得到共鳴,但記憶中的味道是怎樣來的呢?

這電影令我想起一段經歷,小時候到吃自家製用鑊炒盬焗出來的鹽焗雞,長大後一直很困惑為何街外餐廳的鹽焗雞沒有「鹽焗」的味。在家居隔離的一段日子無所事事,請教長輩用鑊整一次,把雞放入高温的鹽堆中後不到三分鐘,滿室都是那雞皮和鹽加上高温後產生的焦香味,我閉上眼睛,馬上回到了兒時片段中,不禁莫名地落下淚來。

那次的成功令我重獲自由後,再焗了一隻,直送到因疫情無敢外出的姑媽姑丈家。二人本身身體不算好,沒有雀局,不敢見孫仔孫女的日子令他們的生活失去色彩。本想他們也許也怕我入屋,我放下雞就離開,結果二人不但讓我進屋,還一起吃掉那隻雞,小時候我經常寄居在姑媽姑丈家,他們眼中我永遠是吃不飽的小孩,扯下左髀讓我吃,二人吃雞腳雞頸,見我吃完再扯下右髀塞在我手中,笑瞇瞇的看著我一口一口的吃,像在看甚麼精彩表演似的。

這一幕令我完全感受到食物、人和回憶之間的關係,並非名廚大師能給予的,我不敢說我們家的鹽焗雞是超級秘方,但承載著那無法言諭的情感,令一隻雞無限昇華。正如這電影的好看,並非這因為這週報有多華麗高雅、故事有多贊人熱淚,而是每一個角色的真實情感。

記得小時候我們吃提子味吹波糖,明明從未吃過那味道的提子,卻十分接受,直至吃到人生中的第一粒巨峰提子,才頓悟那味道的來源,明明不喜歡那糖果味,但偶爾嚐到,也會回想小時候的簡單可愛,如大家想到更多這類例子可留言分享,在即將迎接的節日中,嘗試用回憶中的食物温度來取暖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