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不散之筵席】:三道茶-傲慢與偏見

有一種茶,它不算名貴,也不是特別稀有,我卻未有緣份一試,就是雲南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為純烤茶,把小砂罐在柴火中烘烤,烤熱後加入茶葉在罐內,邊烘邊轉動砂罐,這時茶葉會發出聲響,到烘出焦糖香味時,馬上沖入沸水,待數分鐘左右泡出茶味,再倒入茶盅內喝;第二道前期工序一樣,但在茶盅內加核桃片、燒乳扇(牛奶凝固製成的薄片)和紅糖;三道側是在茶盅加蜂蜜和幾粒花椒。

 

按其他地區的喝茶習慣,會直接認為好的茶怎麼能加這些東西?茶怎麼能這樣烘完再沖?加上三道茶由唐代起白族招呼貴賓的儀式,演化成少數民族表演,總是怕商業化了不真實。老實說,這也是我一直沒有被遊客區「三道茶體驗」所吸引的原因。

 

直至聽到雲南大理的民宿老闆甘先生描述他喝烤茶的經歷。甘先生年輕時是做測繪工作的,在沒有衛星定位、沒有民宿概念的八九十年代走訪雲南深山野嶺,不時要到村落投靠村民寄宿、指路。他說為了趕路,一大早就起床出發,雲南温差大,早上天氣涼,村民為他準備的當然沒有三道茶般誇張,但村民會讓他大喝幾碗烤茶再出發,不單令身體暖和,經過一整天後他發現竟然不感到口渴。

 

白族群居的大理(全名為大理白族自治州)為茶馬古道途經之路,遠行、務農也是不便隨時飲水的,烤茶正是民間的智慧。至於加入的堅果、乳扇,既可充飢,也是在招待客人時的特產;而當中最特別的可說是加花椒,雲南山多,幽谷濃霧之中,偶然濕氣較重,花椒正好是袪濕的。

 

三道茶的精神在於一苦、二甜、三回味,由明初記載,成為白族民間喜慶活動、或招待客人儀式,到現在演化成加插歌舞的民族表演,要體會到三道茶,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看喝茶者心有多闊、願意花多少時間、有沒有緣份。

 

茶在內地的角色,由生活日常到奢侈珍品都有,和咖啡、酒、甚至任何美食一樣,在消費主義下也形成了「精英主義」。但美食是立體的經歷,各處鄉村各處例,放下單一標準、傲慢與偏見,讓自己感受更多,這也是三道茶中,無論是甜是苦,到回味那刻才能真正領略箇中滋味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