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佬訊】: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
WFH進入倒數階段,把握機會享受lunch time睇劇的時光。上星期五,一口氣煲晒Netflix的《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
岸邊露伴是《JOJO的奇妙冒險》第四部《不滅鑽石》中的其中一個配角,亦是作者荒木飛呂彥在漫畫中的化身。短短四集的《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就是以岸邊露伴為主角的短篇故事。
就好似睇村上春樹要睇晒賴明珠加英文譯本,睇JOJO系列,最好𥅈一𥅈英文名。荒木飛呂彥創作出名用大量reference,例如《不滅鑽石》英文是Crazy Diamond,其實就是對Pink Floyd《Shine on your crazy diamond》的致敬。
《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英文名是《Thus Spoke Kishibe Rohan》,顯然是尼采的《Thus Spoke Zarathustra》(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reference。再睇埋四集故事,就知道英文名改得好。
所謂「一動也不動」,大槪就是指作為漫畫家的岸邊露伴,在取材時保持一貫旁觀者角色的態度。作為outsider的岸邊露伴,如非必要不會出手干涉,也不會judge人物事情的對錯,只做好自己的本份:「取材畫漫畫」。
或者有人會覺得這是無良知、無人性,但在非黑即白的現在,會不會這些人才是珍貴日常的守護者?
相關文章
【21世紀荒誕故事】19歲Girls’ Love被母反對 「拗直治療」經歷被畫成漫畫 插畫家阿譚:故事代替數字控訴社會荒謬
在2023年的今天,你會覺得同性戀是一種心理病嗎? 有一個叫家寶(化名)的女孩子,意外被母親哄騙出櫃後,家寶被沒收電話、頭被壓在放滿水的鋅盤中等,即使她願意「變乖」承諾不再喜歡女生,母親仍然不放心,苦苦不死心的找到了一間有宗教背景的組織,替家寶進行「拗直治療」,最後讓她落下更嚴重的心理病根,至今仍未能釋懷。 由插畫家阿譚為性別友善組織Pride Lab畫的《以愛之名》短篇漫畫Zine紀錄了整個治療的過程,但這不是虛構故事,而是發生在今日香港的真人真事,你能想像嗎?目前,家寶仍未走出拗直治療帶來的陰霾,故這近三年的故事由陪伴她一路走過來的Pride Lab創作總監陳驚代為轉述。 像牢籠的家 家寶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名校應屆DSE學生,其母親對她的管教非常嚴格,上至讀書的選修科目、下至到餐廳點餐,全都由媽媽決定,不得違抗。「甚至家寶和媽媽去吃迴轉壽司,她想吃玉子壽司,媽媽不批準便不能吃。」陳驚指家寶從小由母親一人拉拔長大,所以即使媽媽的愛有點過度控制,她仍然奉母親的話如圭臬,盡自己全力完成目標。 然而,隨着家寶長大,媽媽的管控亦向感情生活延伸,據陳驚憶述家寶的話:「媽媽是一個很傳統的人,覺得做女人一定要嫁個好男人,理想對象也要有點錢。」那時候,家寶已經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但心知媽媽定必無法接受,所以決定等待將來能經濟獨立時,再離開家裏順從內心過新生活。可是,現實並不如理想,只因媽媽發現了她那通重要的電話,從此翻起軒然大波。 同性戀是學壞了嗎? 這是家寶的初戀,她們的戀情才剛萌芽不久,便被家寶的媽媽發現了。理所當然地,媽媽的內心何其憤怒,但她仍然裝作冷靜的向家寶問:「告訴媽媽真相,甚麼我都能接受。」讓一直希望得到媽媽認同的家寶像聽到奇蹟,信任的剖白換來一記耳光,打碎了所有希望。「家寶阿媽還有打電話去責罵那個女生,之後便沒收了家寶的電話大半年,所以她們之間一句再見也沒有。」陳驚回想起當時家寶的情況,家寶媽媽還扣起了所有零用錢、甚至讓家寶請假不上學來作為懲罰,以為這樣便能「教好學壞的女兒」。 又過了好一段日子,因為家寶私下為Pride Lab做義工及聯繫了社工求助,讓不知情的媽媽以為她又戀愛了,便再次正視家寶的「病」。第一次,家寶媽媽先帶女兒到公立醫院的精神科求診,豈料醫生表示同性戀不是病,並不需要醫療,但這不足以讓媽媽心息。一個星期後,媽媽對家寶說找到一個能改變性傾向的組織,陳驚說當時並不建議家寶接受治療,唯家寶希望能滿足媽媽:「我們在網上了解過輔導過程,家寶覺得捱過一次便能讓媽媽安心,便決定『搏一鋪』。」 惡夢般的拗直治療 如同漫畫小誌《以愛之名》插畫家阿譚所畫的,步入診所之後只有家寶媽媽與職員對話,身為當事人的家寶只能無助的站在一旁,任由他人擺佈。進入了只有家寶和醫生的診治室後,醫生再次向家寶確認其「選擇」後,便替家寶進行「拗直治療」,一邊為家寶進行靜脈注射引起催吐反應,一邊在平板電腦中播放同性戀照片,讓「同性戀」和「噁心」的感覺在腦部作出連繫,從而讓家寶改變性傾向。 插畫家阿譚表示,療治過程是整個故事中最難表達的部分,經過大量資料搜集和透過家寶的故事,阿譚決定把診所的場景換成教堂:「雖然有擔心會否把宗教和治療聯繫太多,但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做治療的機構是有基督教或天主教背景。」阿譚續言,宗教令接受治療的人相信體內有一隻惡魔,但事實上根本沒有這個存在:「鍾意一個人的感覺無需排出體外,它是我們的一部分。」在平板電腦的最後一張照片,是屬於家寶與女朋友的合照,美好的回憶被冰冷針頭中湧來的藥物硬生生的沖散,讓家寶無法自我的嘔吐,而這一幕分鏡阿譚則是受日本漫畫家藤本樹老師短篇漫畫《Look Back》影響而創作的。 步出治療室,家寶媽媽立即上前擁抱家寶,並說:「無事就好了。」相對於治療過程,這句話對家寶造成更大傷害,陳驚指家寶當天晚上已作惡夢:「夢的內容有關於死亡、黑暗、被追殺、跌落深淵或被怪獸追。」一星期後,家寶自行到精神科求醫,被診斷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及抑鬱,經常會出現「閃回」情況,再次身歷其境回到那間治療室,生活予她已變成一個無法醒來的惡夢。 失去了曾經最好的自己 家寶考入大學後,她媽媽的不信任再次出現,加上2019年的社會背景,便再次擱下狠話:「留在香港只會繼續教壞你,我還是帶你去大陸做治療。」聽到這個威脅後,家寶收拾了重要的個人物品,便離開了這個生活了18年的家,陳驚直言去到如斯情況,家寶仍然未有對媽媽生氣:「她覺得媽媽只是愛錯了方法,也打算畢業後安定生活後,再找方法給媽媽家用。」 表面上,家寶已開展了新生活,內心的傷痕仍未被撫平。對於過去,她讓阿譚寫下:「當日有一部分的自己已死在那間房(治療室),還失去了那個曾經最好的自己。」因為插畫家阿譚亦長期飽受躁鬱症之苦,所以十分理解心理創傷的痛苦,而這句話亦是讓她最有共嗚:「創傷後,甚至沒有機會去想象原本的自己會怎樣生活。」目前,家寶正在努力的獨自生活,定期進行心理治療,尚未有餘力展開一段新戀情,亦未有搬回家中與母親同住。 埋藏在社會深處的故事 《以愛之名》是插畫家阿譚的首本Zine創作,她分享每頁至少畫了5小時,當中亦有不少「trial and error」:「基本的出血位、網點也處理了很久。」加上本身的躁鬱症的影響,鬱期時十分影響工作進度,讓Pride Lab一度以為這本Zine或未能成事,幸而每次的躁期總在「死線」前來到,讓阿譚總能及時完成作品。 同是屬於性小眾的阿譚認為這個故事予社會十分珍貴難得:「香港很少有當事人自己敍述的故事,可以讓大家稍稍的感受家寶內心的掙扎和經歷的創傷。」相比起一份報告或研究中的數字,血淋淋的故事總是更能擊中人們的內心。意外地,阿譚指推出了這本Zine後,引來不少人為香港仍有如此荒謬之事感到驚訝:「漫畫這個媒介能讓大家更immersive一點。」雖然家寶仍未有勇氣翻閱漫畫回看那段日子,但她亦很感謝阿譚,阿譚也因此鬆了一口氣:「這是一個很大的責任,而家寶的故事只是悲劇的小部分,未被看見的故事還有很多,希望可以include到他們。」 後記:關於在香港做「拗直治療」的這件事 香港心理學會副會長張傳義博士指,拗直治療或稱回復治療,是一種心理學的行為治療法。即療程一般使用靜脈注射、電或嗅覺刺激,令接受治療者產生反胃或不適感,同時會讓他看見「要討厭的東西」,讓腦部把兩者產生連繫,從而改變他的喜好或習慣,不過張博士指出很少用這種「厭惡治療」改變性取向:「通常會用在酗酒、吸毒或強姦犯上,但在正統的精神科治療中已很少在各方面使用這套療法。」他解釋,後來發現人可以分辨出這種厭惡的感覺是額外強加的,所以不論進行多少次療法也無法達至理想中的結果,反而會帶來其他意想不到的負面聯繫:「可能會產生很大的罪疚感、否定自己,造成更大的情緒創傷,甚至令人出現抑鬱、不安、焦慮、失去性慾或想自殺等。」根據文獻,一個有酗酒習慣的人接受治療後說:「我知錯了,以後也不敢了。」他的不敢是不敢再求醫,而非不敢再酗酒,所以拗直治療應用於改變性向而言是沒有任何作用。 對於拗直治療帶來的創傷,張博士表示「手尾」更長:「因為what done is done,即是被捅了一刀,永遠都會記得,記憶是不會被磨滅。」同時,雖然同性戀有分「先天基因」及「後天因素」而成,即使能找出後天成因,亦只可以了解為何這個人會變成同性戀,而無法透過解決問題來改變其性取向,張博士說:「找出成因只是慢慢在心理上調整,令他對某些創傷不那麼大,但性傾向出現了便出現了,不要迷信能回到原本狀態。」不過,張博士強調於精神科及心理學的角度,同性戀及性傾向並非疾病,故無需要接受任何治療。 目前,拗直治療在香港仍未被明文立法禁止。此外,根據「天主教香港教區關顧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組出版-天主教會如何看同性戀及相關的課題 特刊二」內容,有不少傳統的天主教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通過LGBT權益的法律,如「教會的長女」法國、「聖母的嫁妝」英國亦通過了同性婚姻法。那麼在2023年的今天,即使無法接納性小眾,又是否應該給予最基本生而為人的尊重呢? 《以愛之名》香港拗直治療經歷者真實故事Zine寄賣點: 一拳書館、貳叄書房、序言書室、一坪半性別空間、獵人書店及PrideLab郵購表格 文:Hoiyan 攝:Mak
OASIS|余拜仁:草間彌生的傳奇一生
除咗「說好香港故事」之外,「重返國際舞台」最近都榮登特區政府「大外宣」策略嘅關鍵旋律首位,同時有啲有識之士就一嘢道破「沒有離開,哪有重返?」想講嘅係就算喺近乎嚴於全球嘅鎖國式防疫政策之下,香港喺部分領域仍然活於國際舞台,從未間斷,就以文化藝術界為例,西九文化區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花咗超過3年時間籌備嘅「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就係呢位藝術大師喺出生地日本以外亞洲地區規模最大嘅回顧展,展出超過200件涵蓋繪畫、素描、雕塑、裝置,以及檔案資料嘅展品,除咗草間唔同人生階段嘅作品,佢本尊仲特別為今次香港展覽帶嚟三組全新創作,令到城內城外唔少人都雀躍期待。 現年93歲嘅草間係當代藝術史上影響甚為深遠嘅亞洲創作人,就算唔係文化藝術愛好者,佢有兩項簽名式嘅創作元素,大家都好可能喺唔同地方見過—南瓜同波點;喺全球普及嘅搶眼視覺背後,草間嘅人生同創作歷程都極為豐富:早喺1960年代,當時佢以亞洲女性創作人身分走到去被譽為前衛藝術殿堂嘅紐約,落得惡名然後重返日本,但都同樣不獲重視,同時仲要一直同自身嘅精神疾患搏鬥,一步一腳印咁發展出別樹一幟嘅藝術語言,最終成為藝壇巨人。 草間係一位非常多產嘅創作人,基於佢嘅地位同知名度,世界各地好多藝術機構都先後做過佢嘅展覽,例如喺2019年,上海都「搶先」一步做咗,因此單以展品嚟講,觀眾可能已經見過其中唔少,但係值得一提嘅係,觀眾去睇展覽,「有咩睇」係一回事,策展人點樣呈現啲作品,「點樣睇」又係另一回事。 M+今次嘅「草間彌生:一九四五至今」回顧展,相比起其他純粹以線性敘事為主嘅展覽,策展團隊喺草間人生長河之上再抽取咗幾個圍繞住佢一生人嘅重大命題定為展區,包括「死亡」同「生命的力量」等等,提供多咗一種時間順序以外嘅切入方法;同時,唔同主題之間嘅關係亦唔係單一地一路「進化」,引用M+總策展人鄭道鍊嘅話語,草間喺創作路途經歷住種種嘅轉變,階段前後會有唔同程度嘅沉澱、再檢視,然後更新,係喺來來回回中繼續前行。 展覽聽日正式開幕,不論係純粹想著晒成身波點入場打卡、抑或係好好奇呢位藝壇巨人嘅傳奇一生,以至係銳意了解更多策展人點樣用作品去「說好藝術家故事」,觀眾都請早啲買飛入場,預番足夠時間品嘗細味。
【本土變形金剛】 香港土炮「重機」機械人 畫家葉偉青:回看最動人的時光 + 最天馬行空的想像!
講起機械人,不外乎想起日本高達、歐美變形金剛等等,你又知道香港也有「機械人」嗎?「香港重機」作者葉偉青 Felix 就針對最能代表本土文化的事物,加上自己的童年回憶,創造了交通工具、建築物、食物等一系列機械人角色,以土炮漫畫角度帶讀者「回看最動人的時光、最天馬行空的想像!」 在 Felix 的重機世界中,馬路上的燈箱變了「燈箱君」穿梭城市不同角落。巴士、天星小輪、電車、郵筒、炒栗子檔、涼茶舖等平時常見的事物也變了機械人出動。在五花八門的鐵甲之下,是對香港情懷滿滿的愛,從此,保衛這個地方的重任就交給他們了! Photo/ 香港重機
【喔如果超人是gay】 新超人出櫃了! 評論毀譽參半 「LGBTQ成主流」vs「毀掉角色」
DC 最新一集超人漫畫《Superman: Son of Kal-El》提到,Clark Kent 及 Lois Lane 所生的兒子 Jon Kent 將會接替爸爸的任務,成為新一代超人,也為這個角色帶來突破 —— 他會與男記者 Jay Nakamura 成為朋友,並發展至戀人關係,把角色設定為雙性戀。作者 Tom Taylor 認為,每個人都需要英雄,也需要在他們的英雄中找到自己,「超人一直代表着希望、正義和真理,從今之後,他將背負更多。」 超人並非第一個 LGBTQ 超級英雄,Marvel 今年 3 月也推出了同性戀美國隊長Aaron Fischer。不過,英雄出櫃引來不少迴響,有外國評論批評,「DC 和 Marvel 為了取悅那些不買漫畫的人,毀掉他們的角色」指漫畫只為迎合「政治正確」而強行改變角色設定。但也有讀者樂見轉變,「很高興見到 queer 變得更主流」、「從未想過能在超級英雄身上看見自己。」 超人也是人,來到 2021 年,或許真的如作者 Taylor 所說,「新超人必須為現實問題而戰鬥」? Photo/ DC Comics
【當一切沒有色彩】 本土藝術家筆下的香港故事 黑白漫畫呈現書報攤、果欄、摩羅街
社會變化急速,想保存回憶,就要用盡一切辦法記錄每個角落。除了拍照,香港一位藝術家選擇把社區特色畫下來,Pen So 以自己獨特的「黑白藝術」,油麻地果欄、新填地街、停車場大廈、觀塘裕民坊、摩羅街
【驚喜合作】 門小雷為日本組合SixTONES畫MV 日網民驚喜:第一次看插畫就被吸引了
香港漫畫、插畫家 #門小雷 有很多本地 fans 之外,在日本也同樣受歡迎。最近,她就與日本動畫師合作,為傑尼斯事務所的偶像組合 SixTONES 製作新曲 Figure(フィギュア)MV。透過她特有的柔和、粉嫩、靈動的色彩,銀髮少年在晨曦時分穿梭和飄流,配合 city pop 風格的歌曲,展現出「即使在事情不順時,人都要保持獨特個性,堅持做自己」的主題。 MV 發布不足一個月,YouTube 上已有超過 430 萬觀看人次,部分日本網民還留言指,「第一次看到小雷的插畫,真的被吸引了」、「謝謝你的精彩插圖」,連 Error 成員保綺也不禁 在小雷 IG 留下「心心眼」! 門小雷自小就喜歡畫畫,11 歲初次投稿到雜誌《A-Club》,15 歲開始在《星島日報》連載漫畫《SEED》,中學畢業就成為職業漫畫家。她一直偏好繪畫女性,堅定有神的眼睛、妙曼的身體有一種獨立自強的氣息,正如她本人,自信而美麗。2005 年起,小雷已經衝出香港,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作巡迴展覽、出版畫集。其後也有參與法國、東京、哥本哈根等不同地方的展覽,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也收集了不同支持者,絕對是極具代表性的香港漫畫家! Photo/ Little Thunder 門小雷 、MV 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