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余拜仁】:沒有自由的空間 哪來優秀的創作?

要數本地藝文界近來的一件大事,相信就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大樓終於竣工,預計最快今年年底正式開幕。除了大樓建築之外,外界更加關注在現時香港社會氣氛下,M+的表達自由及策展工作有否受到影響,M+行政總監華安雅對此明確表示「無問題」,儘管外界也是疑信參半,畢竟外在環境變化之急速,現時往往遠超眾人的想像,然而其果敢態度始終都值得予以肯定。談起西九這個本地藝文發展重鎮,除了M+以外,多個設施已經先後投入服務,包括戲曲中心、M+展亭及藝術公園等等,其中自由空間就是其中一個相當有趣的表演藝術場地,近日亦上演了一齣水準極高的港式歌廳Cabaret《Tri家仔》。

首次聽到自由空間這個名稱,可能大家都會覺得莫名其妙:「即係咩嚟?」它是一個位於西九藝術公園正中央的演藝場地,定位成為當代表演藝術新樞紐,鼓勵不同類型跨界合作,既然以締造嶄新藝術體驗為目標,於是它未有自稱作音樂廳、劇場或大劇院,反而採納了「自由空間」這個比較曖昧的命名,內裡設施亦僅稱作大盒(黑盒劇場)、細盒及盒仔(兩個不同面積的多用途房間),就連音樂酒吧也是叫做留白,既看得見主事人的心思,也體會到語言藝術的巧妙。自從防疫措施稍為放鬆,各大藝文場所再度熱鬧起來,自由空間都是其中之一,特別是上周上演的一連四場《Tri家仔》,完全是一票難求,座無虛席。

Tri家仔》是一趟有關語言、社會及政治探索的旅程,其中《乜話》講得非常清楚明白:「在五歲中文堂,老師講廣東話;十五歲的班房,要講英文先有文化;廿五歲工作忙,要靠普通話招架」,一語道盡香港人的語言從來都豐富混雜,同時又極具地道特色,而在兩文三語歷年來的角力拉扯中,又折射出香港的社會發展及政治變化,「從前《God Save The Queen》,(粵)然後(國)前進前進,(粵)如若有隻新歌,會唱邊一種話?;曾誦唱《God Save The Queen, will that same god save me too? 還是唱紅東方,還是求求上方?」

Tri家仔》之所以優秀,其一是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不論是對文字的敏感、對歷史的熟悉,以至是關於語言與社會狀況,以至政治結構的理解,創作人都有異常深刻的體會,並且能夠轉化成為創作素材並加以發展,當中文字及語言部份多得包括高世章、岑偉宗及林寶等多位文人傾盡筆墨;再者,博學多才的人也不一定具有創作能力,特別是劇場作品混合了各種不同技藝,少一分精準拿捏、多一分過度操作,都難免讓作品變形走樣,是次擔當導演的伍宇烈在行業內素有鬼才創作人美譽,有他坐鎮指揮,質素自有保證;最後,不得不衷心讚賞兩位表演者:盧宜均及劉榮豐,熟悉本地音樂劇場的朋友,當然知悉他們都是聲色藝全的一流人物,同時今次作品涉及大量兩文三語的對譯、轉換,以至錯摸,甚具挑戰,二人一一應付自如,令人佩服。

 Tri家仔》首演於20197月初,當時由大館委約創作,對比之下,今次西九重演版本的重大改動不算太多,然而此時此刻入場觀看,內心感觸卻是更深,特別是當中節錄了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告別辭中的關鍵一段:「Now, Hong Kong people are to run Hong Kong. That is the promise and that is the unshakable destiny.」場內空氣彷彿一下子凝住了,直至完場踏出自由空間一刻,各人心情都仍然沉重,此時腦際傳來作品中的另一闋歌:「我們都站在同一條街,帶著某種信念,面對著陌生的臉;我們都會失落、會疲倦,找尋相同安慰,徘徊在,在字裡行間」,心中在想,以後我們還有足夠自由的空間上演如《Tri家仔》這樣的優秀作品嗎?

關於作者 / 余拜仁

由文化藝術到金融財務,涉足不同江湖| 志奮領學人(由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頒授及認證)| 倫敦國王學院數碼文化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 嫻熟的文化藝術文字人/專業的金融財務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