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來頭】 黃大仙彩虹邨外牆曾經多達20種顏色?! 58年歷史 香港最美屋邨之一
黃大仙彩虹邨是香港近年的熱門打卡點,彩色的外牆,加上色彩鮮明的籃球場。「彩虹邨」之所以有彩虹,並非因其外牆,而是因建築原址沙地園每逢下雨後,都會出現又大又圓的彩虹。1994 年起,外牆正式被髹上紅、橙、黃、綠、青、藍、紫 7 種不同深淺的顏色,形成 20 多種不同色彩,期間也因脫色而翻新過。雖然 2014 年重刷顏色後,由 7 色 減至 紫、藍、綠、黃、橙 5 色,但仍然是香港一處獨特的彩虹景色。
除了香港人,連韓國偶像組合SEVENTEEN 、LOONA ,以及綜藝節目《窮遊豪華團》也慕名而至,曾經來這裡取景。事實上,彩虹邨打卡歷史源遠流長,自1963 年,當時的港督柏立基主持彩虹邨金碧樓開幕儀式後,前美國總統尼克遜、英國瑪嘉烈公主、影業集團主席邵逸夫、英國雅麗珊郡主伉儷、任期最長的港督麥理浩等名人都到訪過彩虹邨。憑著其巴浩斯(Bauhaus)風格元素,加上打破傳統屋邨設計的 L 及 T 型大廈組合,彩虹邨更在 1965 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設計銀獎,獎牌至今仍然置於觀塘道入口處 。
Photo/ Wing Ka Ho, 2016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相關文章
【香港角落】九龍三村——獅子山下 時空停頓竹園聯合村
從黃大仙地鐵站踏出,拐一個彎,在多幢高樓住宅中間,有一個遺世獨立的小寮屋村。這個村落被一棵又一棵盤根錯節的老樹包圍,彷彿是一處時光停頓了的地帶。這裏是九龍三村的最後一站——竹園聯合村。 竹園聯合村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村代表李先生憶述,其曾祖父早於1898年前在此地定居,直到他已經是第四代居民。村內有不少建築的外牆都以花崗岩建成,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廣隆安」染布廠舊址。李先生說:「小時候鄰里關係很好,會守望相助,外面有間大木屋,以前會一齊玩。一場大火後,很多朋友都上樓了」。李先生還保存起祖父的手繪地圖複印本,描繪著這片土地舊日的模樣。 在村入口旁一間已停業的士多鐵閘,投射出的微弱光線。此刻旁邊傳來了收音機的播出的粵曲音樂,隨著音樂聲走過去,80歲勞伯伯旁邊一所小斗室內在整理著堆放得滿滿的元寶蠟燭香。伯伯年輕時因工傷斷了一隻手,後一直在黃大仙廟以販售元寶蠟燭為生。為方便出入,他在竹園聯合村租了這個小房間,存放貨物,偶爾亦會在這裏留宿。這裏的村民都會特別經常光顧他,「我做咗50年啦。賣到就繼續賣,之後如果無畀返個地方我,我都唔做啦。」 再拐一個彎,在18號小巴站旁邊,陣陣牛雜香味撲鼻而來。每日新鮮烹調的牛雜、燒賣都是這檔「廣興車仔麵小食檔」的招牌菜。50多歲的員工何女士從20多歲開始便在這裏工作,見證著附近街坊成長;牛雜價錢也亦從兩元一串,演變到今日17元一串。原來一晃眼,便已是半輩子的時光。 村內環境談不上良好,放眼前望,不少鐵皮屋都被交雜錯亂的電線圍住,加上雜草叢生,道路狹窄,居民走路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的過。有村民說,時代要進步,收地上樓是必然的進程。 這條村歷史悠久,卻也如同香港大部分老事物一樣,敵不過時間的洗禮。上星期黃大仙暴雨水災為患,但願這片土地能在最後一段倒數時刻,一直安好。 攝影師:森林 撰文:@heidi.is.strong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美麗舊年華】 9位攝影師《香港街頭》聯展 記錄五零年代至現在的人事物 思念香港美好年代
你記得嗎,香港是一個以樸實小漁村起家的國際城市,獅子山精神繼承了一代又一代,美好年代的遺物日漸消失,霓虹燈、招牌、充滿集體回憶的地標建築,大部分也遺留在歷史回憶,等待被時間洪流沖走飄遠。在看IG的我們大多都不是生於逾半世紀前的五零年代,不如一起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咔嚓一聲就出發! 文:Hoiyan|攝:Jack Chu 小漁村時代 從前香港是一個小漁村,就如教科書上寫的三面環海、水深海闊,事實上從前元朗還有種植稻米,在小欖路段還有一個建於1975年的海水化淡廠,雖然現在已被廢棄,但當年曾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水化淡廠。正正是人們不計勞苦的打拼精力,加上豐富的天然資源,才能讓我們一步一步的走向國際,成就日後的成就。 從攝影師Robin Moyer的作品中,便可以看到七零年代中後期至八零年的香港,感覺就像是聽着嫲嫲或爺爺說着他們年輕的故事,當年的他們還是充滿生機和活力,也曾青春的奮鬥活着。 五光十色的霓虹街道 在這片地土,其中一個美談風景便是五光大色的夜景,九零年代的油麻地、彌敦道、夜總會,只要一抬頭便能看見各個充滿特色的招牌,整條街道猶如遊樂園的燈光匯演,好不吸引。自去年起,至今政府安排拆卸或維修的招牌超過1,700個,深水埗的「南昌押」外的「蝠鼠吊金錢」、「梁添刀廠鋼刀招牌」,城市逐漸褪去舊日的影子,她的靈魂是否仍依舊不變? 攝影師Keith Macgregor在八零年代中拍下過去繁華的香港,若想重溫舊夢,只能賭物思人。而攝影師Michael Kistler再20餘年後再次記錄下現在的香港,其中一張「祥勝押」霓虹招牌倒影在的士車頂,獨特的攝影技巧彷如寓意招牌的倒下。 疫情的距離 籠罩在疫情之下的生活足足三年,口罩、消毒洗手淚、檢測棒、PCR、RAT等等,都是我們的日常,相信每一個單字都能勾起你的一段小故事。攝影師Jason Au攝於2020年的《Social Distancing》巧妙捕捉到光影下的人,精準的說出這段時期人們之間的距離。 過去與現在 時光飛逝,就像多啦A夢的時光機,穿梭千年不過一眼,看這些照片已讓我們穿越橫跨了70多年,舊香港的一切會讓你感到陌生還是熟悉?攝影師何藩的兩幅作品《Old Street Kaleidoscope》和《Dreamscape》以重曝技巧,把1955年和1962年與2011年及2010年的香港拼砌,這片土地的吸引之處想必正是每個人用汗水築成的故事。 正如Romain Jacquet-Lagrèze的《Hong Kong Bound》,作品用多個不同材質、不同地方、不同字體的「香」與「港」拼砌,像是這個地方正是有不同的香港人的努力,才讓我們的家變得這麼可愛。 攝影師: Fan Ho | Greg Girard | Keith Macgregor | Robin Moyer | Walter Koditek KC Kwan | Romain Jacquet-Lagrèze | Michael Kistler | Jason Au 《香港街頭》聯展 日期:即日至4月16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早上11時至傍晚6時;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Blue Lotus Gallery(香港上環磅巷28號地下)
【與AI的距離】拒絕後製 探索建築空間幾何 在城市尋找靈魂的意大利籍攝影師:藝術是了解真相的途徑
生活在香港這個五光十色的都市,你我的眼睛都看慣千變萬化的事物。彈指之間,透過AI、midjourney,甚麼畫面都能「造」出來。但,倘若我們回歸基本,影像在快門按下的一瞬間即被凝住,不作改動,你又會否不適應?居港19年,意大利出生的藝術攝影師Roberto Davolio堅持只用實體濾鏡,拍攝後不用Photoshop,攝下一幀幀疑幻似真的相片,「Boundary between what is real and not real is so close, we cannot tell the difference anymore(真假的界線很近很模糊,我們根本不能再分辨真偽)」。真真假假,你又懂得分辨真實與虛幻嗎? 文:Heidi Wong @heidi.is.strong | 圖: @roberto_davolio、Heidi Wong Roberto已經從事建築行業超過20年,他的創作靈感亦與他的建築學背景有關,希望利用攝影探索「心靈」與「空間」的共生關係,並挑戰大家對周遭建築物的觀察視野互動。在Roberto眼中,攝影是一種藝術,而藝術於他而言,是了解真相的途徑,「the closer you are,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the better chance to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 reality. (你與那環境越接近,不論是物理上還是情感上,你就有更大機會體驗及理解現實)」。 真實濾鏡 造就色彩變幻 正因為Roberto的作品於肉眼能見的真實景色差距甚大,曾有人質疑他並非沒有經過Photoshop「執相」。Roberto強調自己一按下快門按鈕後,所有相片都不會再後製,又形容攝影時候放置濾鏡是一個「intellectual
【重新想像域多利監獄】沉浸式域多利監獄體驗展《數碼熒房》 5大AR擴增實境遊歷大館
很久以前,香港的監獄是男女同囚,而且沒有把重犯與一般犯人分囚,直至1841年英國政府參考了美國費城東州教養所的監獄設計,興建了亞洲首座以「放射式」設計的監獄–域多利監獄,即以中心點分別左右延伸南北兩座監倉,並開始按性別、國籍及犯罪嚴重程度來進行囚禁。後來,日本亦有派建築師來港勘察,可見這座監獄對亞洲後代監獄興建的深遠影響。今天,雖然這座放射式監獄已成歷史,只留下部分建築,為了讓大家以建築、設計和歷史角度去欣賞它對香港發展的影響,大館邀請了新媒體藝術家曲淵澈和吳子昆共同創作全長30分鐘的沉浸式影像體驗《數碼熒房》,觀眾可以不一樣的方式感受並打破對監獄的既定印象。 觀眾首先走進F倉展室,觀看全長30分鐘的沉浸式錄像作品 — 監獄被分拆成放射線條,帶領觀眾的視覺穿梭監獄每個角落,然後再進入囚房、廚房、操場等,再配合不同生活的聲音配樂,加強大家對監獄生活的想像。。而觀眾也可以一邊觀看,一邊與不同場景互動,趣味倍增。在嚴肅的監獄,藝術家為大家製造了小驚喜,螢幕上不時出現小貓咪,考考觀眾眼力。 《數碼熒房》第二部分就包括五個擴增實境(AR),分別在監獄操場、囚室、監獄邊界和派藥房。以前的囚犯需要排隊向獄卒領取精神科藥物,參觀者可以透過AR,感受囚犯們當時的生活。 大館希望藉著數碼科技,重新想像及演繹香港的歷史建築,把它們的演化過程呈現觀眾眼前,揭示這些建築背後的理念,從而令觀眾更深入認識大館的文化古蹟背後的價值。 大館「數碼熒房」展覽 日期:2月17日至3月16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7時,每30分鐘一場,最後一場為6時30分 地點:大館F倉展室
【城市出走】香港街道與建築 一次寫生與攝影之旅
香港雖然是一座小小的城市,不同角落也有獨特的風味,太子、深水埗可以看到香港的土根生活、港島一帶則看到英國殖民的影子,你有花時間好好細看嗎?今個週末,建築署舉辦了「城市寫生」工作坊,大家可以用不一樣的遊歷方式出走香港,利用手下的畫筆繪下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香港。此外,這個工作坊還有專人指導,不論是大人小朋友也適合參加。 另外,喜歡攝影的朋友也不要錯過「疊影香港」城市留影活動,參加者可以領取一套9款印有不同年代的香港地標明信片,然後親身再到相片的地方一遊,再舉起明信片與實景合照,上載至社交媒體再標籤#公共建築25載、#PublicArchitecture25A,便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香港的不同面貌。 「城市寫生」工作坊(一) 日期:2月18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展城館 「城市寫生」工作坊(二) 日期:2月19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香港大會堂 明信片領取點:香港大會堂、展城館、元創方、綠在灣仔
【🧧癸卯兔年🐰】黃大仙求籤攻略 求到下下籤點化解? 籤條散滿一地有咩玄機?
【兔年行大運🧧】 🧨新正頭大家都想去黃大仙祠行個大運,尋求大仙指點?✨💫🎋 今集 #盡行式 就等Kayan @yipyn 為大家探路,睇下可以點樣求籤咩注意事項,仲搵嚟喺黃大仙擺檔嘅相士四喜哥,大測兔年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