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一隻小飯碗,不僅能與大自然對話,還可以跟萬里之外的人神交;在日光之下,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總能夠發現陌生的細節。香港藝術家又一山人(黃炳培)帶我們走進他《自然ₒ 共話ₒ 》的創作國度裏。 // 碗裏頭的可往肚裏吃,可以栽出生命 // 坐落在日本新潟縣津南町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裏,一個一個盛載着綠色生命的「碗」景,是又一山人題為《一碗生命》的創作。這些日常家用的飯碗,全都是津南町的居民跟香港朋友互相送贈的,裏面裝的不是米飯,而是由兩地人民所栽種的植物,反思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施與受。在這疫下困難的時刻裏,發揮着療癒人心的力量。 // 我看見 所以我相信 我相信 因此我看見 // 《神畫》是另一組創作的主題。「我關注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一切,甚至是非常熟悉的面孔、地點和事物,因為每一次、每一剎那都是不同的。」又一山人邀請當地的工作坊參加者以大自然為素材,利用一塊塊看似平平無奇的白板,在日光的映照下,把大地之美裝裱起來,同時也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敬重、欣賞和感恩。 // 津南 X 香港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三年計劃,是藝術推廣辦事處在津南町政府的支持下,於2018年與大地藝術祭實行委員會及NPO法人越後妻有里山協働機構合作,在當地的村落 —— 逆卷集落建立了香港部屋,作為駐留、交流和展示等平台,藉藝術推動香港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今年參展的又一山人,是由香港及日本評選委員會於2020年公開徵集的作品提案中選出的。 又一山人《自然ₒ 共話ₒ 》 展覽日期:即日至2022年11月13日(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部屋 地址:日本新潟縣中魚沼郡津南町大字上鄉宮野原 29 – 4(香港ハウス) 網址:https://bit.ly/3U6Fv55

一碗生命   又一山人   展覽   ...

「我希望能唱到在廣東話R&B界佔一席位。」在最新單曲《抹去重來》訪問中,去年出道的女歌手區子琳(Paula)被問到希望帶着自己作品走到甚麼高度時,她這樣回答。 Paula由唱cover起家一路走來看似順順利利,但在享受每個音符的同時,其實也如每位追夢人般付出99%的努力和堅持,幸運的是,在最適當的時間遇上那決定性的1%機會,讓她在夢想之路再跨出一大步。Paula的故事雖然沒有激勵人心的熱血,卻可以令你相信,捉緊自己的節奏也能穩穩走向目標。如果你遇上錯折,又或者追夢路上需要一個肯定,打開播放器聽着「區子琳」的歌,繼續看下去吧! 從拍cover片到錄音室 從前有一個女孩,在幼稚園稚氣地唱着兒歌,初次感受到歌唱的快樂,這種純粹的滿足感促使她在小學加入了合唱團、在中學參加不同的歌唱比賽,以至大學時在社交媒體中拍攝翻唱影片和走到街頭busking,Paula皺着鼻子淘氣地笑說:「當時覺得唱歌係一種興趣,沒有說我一定要做歌手!」 此話出自在林奕匡《從世界到我家》中初試啼聲的Paula口中,頗有點「沒溫書卻好高分」的感覺。然而,事實是她為Phil featuring之後,沒有急於入行,而是繼續學業,「本身讀社會學也要專注寫論文,所以沒有想太多。」或許很多人會認為「蘇州過後無艇搭」,但Paula的人生步伐溫潤而不急燥,反而認為與其趕鴨子上架,倒不如專注目前完成自己的選擇。她相信,只要自己繼續用心去唱,將來應也有機會。 出道遇上怪叔叔? 待畢業以後,機會果然來臨。Paula應監製鄺梓喬(Kimme)邀請唱Demo,她憶述Kimme以Instagram私訊聯絡,而他的帳號卻沒有音樂相關帖文,笑言:「我還擔心他是不是怪叔叔,特地和身邊玩音樂的朋友打探。」在朋友鼓勵下,Paula以玩票性質前往錄音,豈料只錄音兩次,便獲邀加盟,伯樂Kimme更在去年3月推出為她度身訂造的首隻派台作品 –– 《怕甚麼》。 《怕甚麼》派台後反應良好,不少樂迷更表示期待下一首作品,然而一等便是一年,她的第二首個人單曲《瘟疫在愛蔓延時》在今年3月才推出。「其實剛出的《抹去重來》本來是第二首。」Paula解釋,因為兩首歌在歌詞和編曲上有不少大改動,甚至連唱腔也需要調整,導致整個出歌計劃大延遲:「《抹去重來》重新處理了差不多10個月,直至今年初還在掙扎能否出街。」 砍掉重練告別「妹豬」 在《抹去重來》中,Paula剖白了一段暗戀六年的感情:「因為分享過程有被開解,即使係有遺憾的事,現在的自己也應該尊重當時的決定。」只因時光不可倒流,人類也無力叫海水倒流,所以她有點感性道:「了解後悔、想改變的事,也要更珍惜擁有的事。」 作詞人Oscar最初填了一首較為青春的詞,她形容是只看字,也能想像到中學年代在課室中追逐的畫面。最後因編曲與歌詞的「妹豬」風格不太吻合,所以Oscar亦換上一個事過景遷的成熟角度為《抹去重來》重新填詞。 處理了歌詞,一切好像重回正軌,第一次錄音的結果卻意料之外的不太順利。Paula指過往兩首單曲的唱法較用力,像在宣洩一些情緒:「今次我想講故仔,想用一個導讀式的感覺去唱,所以唱法要收一點。」惟落場效果未如人意,不是太收就是太放。最後「樂壇鐵三角」Edward Chan和Cousin Fung(另一人是陳詠謙)出手,二人提出很多建議:「例如嘗試用胸口發音,很多技巧上的教學。」Paula在家中瘋狂練習,終於漸入佳境,在錄音第四天交出大家也滿意的作品。 期望在廣東歌R&B佔一席位 除了灌錄新歌,藉着疫情和歌曲重製的時間,Paula也開始接觸創作、寫歌,她自我質疑的不是唱功,而是技巧和音樂知識:「每次寫Demo時會思考這個Beat應該用甚麼鼓、是否需要Bass和Synth(合成器)和Chord progression(和弦進行)應怎樣做呢?」她期望能不斷進步。回想從前最沮喪和艱難的日子,耳機總是播放着R&B歌曲,所以她也希望這項元素能成為作品中的賣點:「希望R&B能成為我音樂中最signature的部份!」 「可能比較多香港人認識的R&B是輕鬆的Bruno Mars,但其實它也有不同的情緒,傷心的歌也可以做到入心入肉的。」Paula期望年底再有新作品推出,被問到對未來的自己有何期許,她笑言:「想做不同情感上的R&B廣東歌,做到自己能在廣東話的R&B中佔一席位。」 文:Hoiyan 攝:Mak

Paula Au   R&B   區子琳   ...

日前德國有環保組織向法國印象派創始畫家莫內(Oscar-Claude Monet)的名畫《乾草堆》潑薯蓉,幸好名畫被玻璃框保護,未有受損;在香港的我們則有幸變成薯蓉,在《尋找足印.莫內》展覽中飛撲進莫內的畫作內,在短短36分鐘,沉浸式欣賞大師近200幅經典作品,感受其筆觸和內心世界。 走進印象派大師莫內的世界 走進《尋找足印.莫內》5,000平方尺的場館,就聽到「莫內」為大家細訴自己的一生,引領觀眾跟隨他的畫筆走遍法國諾曼第和小鎮吉維尼,英國倫敦和意大利威尼斯。在偌大的屏幕上,某些畫中的細節如落葉、海浪變成動畫,令莫內的筆觸、色彩和光影更能細緻顯現;加上不同作品互相穿插,莫內在不同每個地方留居時的自然風光、季節更替和光影變化,交織着莫內的人生歷程。 不同於一般美術館名畫展覽,沉浸式體驗展是近年藝術的新突破 —— 音樂配合光影效果,再適當的把細節元素動畫化,作品就像重新活過來一般,徹底打破傳統畫框的界限。比利時創意工作室Dirty Monitor團隊的15位數碼藝術家,用了65,000多張底片,重新呈現莫內近200幅名畫,加上特別為展覽而創作的配樂,觀眾就如置身畫中,看着《打陽傘的女人-莫內夫人和她的兒子》時,彷彿感覺微風吹向臉龐。 VR直接走進畫中 展覽另一個看點是場館外的VR體驗,戴上眼鏡,瞬間成為畫中角色,除了細緻看到莫內利用短筆觸,將印象派對「光」與「色彩」迷醉淋漓盡致的發揮,也可以360度的轉換角度,跳至那個世紀的法國和英國。有趣的是,不同場景也會有不同的小驚喜,像在雪景中低頭,便會意外發現自己留下的腳步,或是蓮池下的生機。 《尋找足印.莫內》 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1月15日 時間:9:30am 至 10:30pm 地點:西九文化區文化廣場(戲曲中心旁)

印象派   戲曲中心   沉浸式   ...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代,有人前來也有人離開,曾離鄉別井的人應十分明白在陌生國度展開新生活的困難。若本身曾受高等教育,你便屬於較幸運的一群,由藝術中心ifva主辦的「影像無國界電影節2022」在本月28日至30日以移工為主題於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放映不同作品,讓觀眾透過不同的電影來了解大部份「不那麼幸運」的異鄉人到外地工作的日常生活,即日起可於撲飛 POPTICKET網站訂票或於ifva官方網站登記免費節目。此外,11月亦設有多場社區放映。 電影節將放映多部圍繞着移工的作品,像美國紀錄片《Free Chol Soo Lee》曾入圍多國電影節大獎,其紀錄了在70年代一位韓國移民被誣告為殺人兇手,他多年的不放棄上訴引來記者的關注,真相隨着調查逐漸水落石出,他的經歷亦引起一場社會運動,最終能沉冤得雪。《少數族裔的香港日常》中由香港導演洪光賢拍攝的紀錄片《十三街的非洲鼓》則探討了在港非洲人的生活,他們為何來到香港?到底所謂的「少數」與「多數」之間有多大的相異之處,我們的距離有想像中的遠嗎? 不懂韓語、非洲語、越南語或菲律賓語,又如何了解這些外地移工?那麼,電影節的《家的重量:曾威量專題作品選》-《禁止下錨》、《一抔黃土》、《妹妹》和《漂泊異鄉人:外藉移工在台灣》-《高山上的茶園》、《妮雅的門》等作品便是最好的翻譯年糕,放映後亦設有映後談,聆聽更多不一樣的日常聲音。 【影像無國界電影節2022】 官方網頁:www.ifva.com 查詢:ifva@hkac.org.hk / 2824 5329

ifva   少數族裔   電影   

//創作就像一場需要閉氣的深海冒險。挖得越深,氧氣越少,也越接近自己的內在。透過一步一步去蕪存菁,讓每一下反應都沿於直覺或本能,像溺水般或痛苦或窒息。然而,最瘋狂的點子卻往往在此時誕生。// — 第27屆ifva比賽公開組入圍導演盧煒麟  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已經來到第28屆,比賽一直被業界視為培育影像藝術創作新力軍的重要土壤。不少新晉導演,例如李駿碩、黃進等,正正是透過ifva比賽嶄露頭角。你,想成為下一個他們嗎? 導演李駿碩 |第24屆ifva比賽公開組銀獎|《吊吊揈》  「多謝香港,香港加油!」是李駿碩去年憑執導電影《濁水漂流》,奪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時的得獎感言。而在今屆金像獎,除了最佳編劇,《濁水漂流》也獲得新晉導演和最佳電影等11項提名。 李駿碩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是2018年講述誇性別的電影《翠絲》,他當時只有27歲。電影在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9項提名,包括最佳編劇及新晉導演。而為他奪得第24屆ifva比賽公開組銀獎的作品《吊吊揈》,就在第55屆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短片提名。 導演黃進|第18屆ifva比賽公開組金獎|《三月六日》  黃進曾參與警匪片《掃毒》的編劇工作,他導演及剪接作品《一念無明》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8項提名,包括最佳導演及最佳導演,黃進最後奪得新晉導演。另外,《一念無明》更代表香港角逐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演員岑珈其|第14屆ifva比賽青少年組金獎|《活在當下》  岑珈其2009年在導演麥曦茵的鼓勵下,借來一部攝錄機與十盒DV帶,把自己的生活拍下,為他帶來的不僅是人生第一個獎項 — ifva比賽青少年組金獎,他接受「無名事」訪問時更透露,這個奬令終日無所事事,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17歲邊青,重回正軌。無論是岑珈其近期擔正男主角的《緣路山旮旯》及電視劇《IT狗》,還是較早期的電影《點五步》、《金都》和《逆流大叔》等電影和電視劇,都見證着他多年來的進步和堅持。 導演歐文傑|第13屆ifva比賽公開組金獎|《聖誕禮物》 改遍3名香港頭號「賊王」事蹟的電影《樹大招風》是歐文傑的導演作品。電影榮獲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剪接。另外,他有份執導的電影《十年》也奪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設5個組別:公開組、青少年組、動畫組、媒體藝術組和亞洲新力量組。此外,本年度為虛擬實境(VR)作品設「VR特別獎」,鼓勵本地導演嘗試藉著VR 技術探索想像的空間,為影像及藝術創作帶來更多可能性。 有興趣參加嘅準導演們,記得10月6日下午6前,報名參加啦! 截止報名及交件日期: 2022年10月6日(星期四)香港時間下午六時正 報名及詳情:www.ifva.com/awards 查詢:ifva@hkac.org.hk / 2824 5329

ifva   創作   文化   ...

第33屆「香港同志影展」今日(9月17日)正式揭幕,今屆的焦點導演是雲翔。筆者早前與他和李蕙敏(Amanda)在逸東酒店見面,第一個問題,當然要先問問成為焦點導演的感覺。他笑了笑,回答得直白而自信:「有啲出奇,但諗諗吓,同志電影我頭尾拍咗8部,又覺得冇可能唔係我。」 今屆影展中,雲翔有4部作品上映,其中《永久居留》和《安非他命》是舊作,而《十三門徒》和《屍房菜》則是在香港首度公映。前者述說一名自稱學者與12位精壯青年探索生死,後者是關於鬼上身的故事。兩者皆與另一舊作「三十儿立」有關聯。曾經參演「三十儿立」,再次在《十三門徒》登場的Amanda直言,「拍雲翔導演嘅戲好刺激,好少見到咁多人唔着衫,但係又要處之泰然!」 //赤裸說故事// 雲翔的電影,一直以前衛見稱,毫不避諱的裸露甚至性愛鏡頭,無疑都是特色。但當目光從「吊吊揈」的男性胴體移開,看到的會是甚麼?參與了試映會的筆者,看到了對死亡的想像和對愛情的反思。另外,《屍房菜》其中一幕性愛場面,也委實令人印象深刻(按:為免劇透,不贅,反正香港觀眾定有共鳴)。 雲翔直言:「生死議題貫穿我嘅電影,呢樣冇得講,當然有講愛,仲有講抑鬱症。」他解釋,小時候已經喜歡思考生死,「但係我覺得,人類對死亡嘅解說,冇一種係足夠滿足到我。」正因如此,他對死亡的不同想法,便滲透了他的作品。 驟耳一聽,似乎沒那麼特別?Amanda給予了一個客觀評價:「呢啲議題,中外電影都會講,只係唔同人會有唔同想法、價值觀、角度,經歷影響睇法。」但當這些議題添加了同志元素,「咁樣件事又複雜咗,但又豐富咗。」 雲翔補充,《三十儿立》之後的作品,都是探討「dying young」,「因為我覺得呢樣嘢畀人嘅惋惜感,或者逼人去思考人生嘅意義,強度係好大。」而在故事中加入同志元素,他認為不會令年青人抗拒,反而會覺得「幾型喎」。 //向觀眾告別// 關於雲翔,除了影展,近來亦有另一消息令人關注 — 在完成第十部作品《裸族之香港部落》後,他將停止導演工作,並離開香港。「我咁放得低話以後唔拍電影,其中一個好主要嘅原因就係《十三門徒》,再加埋《屍房菜》,就講晒我對死亡嘅所有意念,同埋一啲奇想。」他笑着說:「我同阿Ray(楊曜愷,影展行政總監)講,真係好,有咁多場,係我同香港觀眾告別好好嘅時機!」 雲翔生於貴州,在廣州成長,70年代尾來到香港,一度移民澳洲,之後回流當導演。他憶述,初到香港感到眼界大開,「見到差異咁大,會令我更加敢去搏,覺得應該要開放自己。」這感受,在他已經決定離開香港的今天,顯得有點諷刺。「我依家覺得,人生屬於地球,唔應該停留喺一個地方。」他說。 涉足電影界的16年,他看到很多的停滯不前,以同志議題為例,「新加坡最近話同志性行為去罪化,香港31年前已經做咗」,又如同志影展,「33屆啦已經,以前好犀利,係領先亞洲,近年其他地方係咁向前行,我哋又冇乜變化。」他坦言,「進唔進步要講緣份,希望至少唔好退番去,仍然有空間畀年青人發揮。」 他表示,創作意念也在變化。剛開始的電影,都取材自真實故事,來源大多是朋友講述,或者公開案件,但由第六部電影起(2016年的《同流合烏》),故事開始變得虛無,「因為對現實態度唔同咗,以前會覺得人生可取、都幾多嘢可以拍成電影,跟住越來越失望,咁就開始追求烏托邦,想像一件事出嚟。」 //在香港以外// 回顧導演生涯,雲翔相信自己的作品的確開闊了一些框框,產生了一些影響。例如《三十儿立》在泰國30多間戲院上映,除了引起一時哄動,「主要係泰國導演,佢哋發現『原來我哋國家可以上呢啲電影』。」又例如台灣,「令佢哋知道用同志題材係work,一樣咁美好,甚至多咗一啲色彩。」 對此,他直言「我幾滿意」。不過他立即笑着說:「我比較影響唔到香港。」 所以,香港在他心中,是否仍在「更多元」的路上?雲翔再次笑了笑,說要以最有希望的說法來回應。他表示,「好多人離開香港,有啲人會好傷感,我就睇到一個好大嘅機會。」他直言,「一個地方,啲人唔走出去,係唔會點樣變化。」他相信,離開的終會回來,「咁多人走向世界,到時會帶一啲完全唔同嘅嘢番嚟,到嗰陣,可能就會見到一個脫胎換骨嘅香港。」 李蕙敏髮型: Eddi So @ Headquarters 場地提供: Kino @ Eaton HK 《第33屆香港同志影展 2022》 日期:9月17日 - 10月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MOViE MOViE Cityplaza|PREMIERE ELEMENTS|PALACE ifc · 高先電影院 (雲翔導演由9月18日起,將會出席每場放映後的Q&A環節與觀眾見面) 文章同刊11月號《藝文青》 #shotoniphone13pro

同志影展   文化   李蕙敏   ...

分離,對過去一、兩年的香港人來說,似乎已是等閒事。分離的傷感,或許曾經令你絕望,或許曾經令你號啕大哭,但當想到無論身在何地,心之所向,總有人與你抱持同一信念,會否可以感受到那絲微弱但強韌的力量?ToNick新歌《量子糾纏》,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與距離無關的羈絆// 「量子糾纏」,英文是Quantum Entanglement,徹頭徹尾的一個物理學概念,簡而言之宇宙是一個整體,無論分隔多少光年,一方的量子也可以對另一「糾纏」的量子產生幾乎瞬間的影響,令兩者幾近同步。 恆仔解釋,歌曲概念源自一次大學表演,為歌迷簽名時,對方要求寫幾句祝福說話,「我哋發現原來唔係寫畀佢,係寫畀一位暫時冇機會見面嘅朋友。」他續指,因為不同原因,有些人移民,有些人每日面對四面牆,但大家仍能聽到電台,所以當時他就答應那位歌迷,要寫一首歌,表達無論相距多遠,仍能一起同步。最後Carl叔叔(王雙駿)和小克把概念變為現實,「呢首歌喺好唔開心、諗緊點同大家connect嘅時候寫,希望可以畀力量鼓勵大家!」 小龜亦表示,「理解緊好理性嘅嘢,(歌詞)轉換成感性,小克用呢樣嘢嚟比喻,實在太正!」他憶述,收到歌詞時,他們(除了恆仔)都對甚麼是量子糾纏毫無頭緒,之後看了YouTube一些講科學的channel,開始了解背後意義,「study咗少少,睇呢首歌詞會感動啲,呢個係好勁嘅chemistry。」他興奮地說:「我覺得呢份詞最勁嘅地方就係,你越理解個現象,越發覺用佢嚟講我哋想要講嘅感情,會更加感動!」 //無需多言的聯繫// 那麼與ToNick分離的親友多嗎?「差唔多成個團隊走咗咁滯。」小龜即時盤點,「幫我哋做開sound engineering、做開ear mon嘅同事過咗去英國,以前嘅經理人何兆基去咗加拿大,跟咗好多年嘅化妝師又係去咗加拿大,有啲好熟嘅傳媒朋友都走咗去英國。」 所以ToNick又是如何與異地親友保持聯繫?晨曦直言,男性對於朋友,未必要常常見面,「就算喺香港,都唔係日日都要打電話。」Ryan認同:「睇到IG都大約估到佢心情狀態係點。」小龜補充:「我哋本身幾個嘅文化,大時大節都唔係好慶祝,邊個生日就『生日快樂』,唔需要講太多,大家知道大家係同步就得。」他們都相信,有事發生,「一call,應該都會八方支持!」 嗯,果然十分「量子糾纏」! //繞一圈後回歸原點// ToNick將於明年一月至二月在英國3個城市舉行演唱會,概念亦與歌曲主題有關。小龜表示,希望讓已移民的香港人「睇番睇過嘅演唱會,聽番聽過嘅歌」,同時亦見見當地親友。他笑言,正因不少團隊成員移民,「個邊都齊腳咁滯。」 演唱會名稱是「5949 Miles Connected」,恆仔說,含意是香港與英國的距離。他表示除了英國,亦正考慮在其他地方開show,「我哋幾多miles都會去,搵表演場地之餘,都希望喺嗰度搵到studio,每個地方都寫歌,創作完帶番嚟,再搞一個演唱會,到時就係 0 mile。」 至於演唱會內容,晨曦表示,「我哋係香港樂隊,玩廣東歌,想將廣東歌文化宣揚開去,不過都會入鄉隨俗,想搵當地音樂人擦出火花。」小劍立即把握機會宣傳:「所以如果咁啱移咗民去唔同地方,又咁啱識啲人可以籌備到,又咁啱睇到呢個訪問,歡迎聯絡!」 Photo: Mak@ACOO 量子糾纏MV

ToNick   廣東歌   演唱會   ...

胖胖裸女角色「脂脂肪(Gigi Fong)」由方迦南 @canaanfkn 在兩年半前創作,以簡單插畫配上療癒系文字,宣揚女性身體自主。由隨手一畫,到成為第五屆「香港女人節」的演講嘉賓,Canaan表示沒有甚麼宏大planning,學懂的反而是如何誠實面對自己,尋找並相信自己的價值,「唔使驚改變,有嘢就go!」所以兩歲多的脂脂肪,有甚麼成長?又有甚麼新搞作? 「一開頭主要係講身體層面嘅嘢。」脂脂肪其實是Canaan一時興起之作,表達對「瘦就是美」的不屑,和對「做自己」的渴望。隨着成長,脂脂肪更多地演化成對價值觀的追尋,「會去諗背後嘅原因,尤其接觸咗身心靈之後。」 「30歲嫁唔出會變籮底橙」、「影結婚相一定要減肥」、「要瘦先有人要」,Canaan認為這些常見的想法,都是源於對「不被愛」的不安和恐懼。她表示,上一代是這些「恐懼」的一大來源,例如她的婆婆總會說:「『你好靚呀!不過就冇男朋友,有埋就好啦!』」,又會強調女性應當生兒育女,這些壓力極易孳長不同的固有觀念和定型。 Canaan不害怕公開自己雙性戀者的身份,亦會積極鼓勵女性誠實面對自己,無論體型抑或性取向。她希望透過創作,令更多人有勇氣打破框框,「好似種子咁,慢慢生。」她的最新搞作是「脂脂房」,以為是一個畫室?其實更像是一個活動空間!她會在工作室內帶領「蛻變遊戲」。 這套桌遊由蘇格蘭傳入,遊戲過程透過不同卡牌,讓參加者面對自己,反思人生。「好多人(參加者)行出門口,都真係發現咗一啲新嘅嘢,例如可能係人生嘅一啲障礙,我希望大家都相信自己有力量,可以擁抱改變。」 除了開設工作室,Canaan亦解鎖了新成就 — 獲邀擔任「香港女人節」嘉賓。今年的女人節已在8月21日圓滿結束。訪問進行之時,女人節仍在密鑼緊鼓籌備中,Canaan直呼緊張,「上台講嘢係我嘅罩門!」 座談會順利完成,主題是「我的不合格身體:探索身體不安」。筆者在IG看活動回顧,觀眾全情投入,或許,這也是「脂脂肪」種下的一粒種子? Gigi Fong 脂脂肪 脂脂房 Gigi Fong’s Room 女人節回顧 想睇關於「脂脂肪」更詳盡嘅訪問,留意《藝文青》 9月號! #shotoniphone13pro

女人   女人節   插畫   ...

據說,有緣遇上120號電車,就會迎來好運,它盛載着滿滿的歷史價值,卻因為是全港the one and only第五代設計電車,兼且沒有固定行駛路線,遇上它的機會,只有165份之一。不過,從來相信無論是緣份抑或運氣,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筆者,為了這個相集(為了交功課),決定直闖屈地街電車廠(決定到訪電車廠),唯一任務 — 盡影120! 作為香港人,如果說看到120感到很新鮮,未免太矯情。不過不以乘客身份上車,又的確另有一番滋味。車頭鎢絲燈罩外的風雨痕跡、上層「1+2」形式的工整座椅、錢箱上清晰又帶點刮痕污漬的「120字樣」、車底仍然運作正常的救生網,平時根本無暇細看(趕住上車落車),仔細觀賞,舊趣油然而生。 資料說,一般電車已改用膠椅,只有120仍舊使用藤面木椅,並保留柚木窗框。這些都是hard fact,筆者更在意坐在藤椅上的舒適感,配上暖黃色(而非光管白)燈光,若果有初秋晚風加持,可謂是全港最有氣氛的公共交通工具。 另一項有趣小知識,120的controller(俗稱干都拿)沿用英式機械控制台,對車長的操作要求比新式的電子系統更高。它的其中一個特色是,當車長轉動控制杆、電車起動之後,如不把手柄轉回off的位置,車輛會不斷前行。為此,現役的120加裝了一個行車腳踏,要踩住才能開車,以防車長執勤時頭暈身㷫,釀成意外。 120車身顏色是耐看的「電車綠」,因為初代電車使用了二戰後油漆廠剩餘的軍綠色;過往登上電車,會由售票員人手撕出車票及打孔;120尾門樓梯底有一個售票員的專屬座位,這些資料,網上甚多,在此不贅。要補充的是,真正的第五代120號電車早已退役,現時在街上行駛的120,準確而言是仿古復刻版。 話分兩頭,這個相集的主角,其實從來都不是120,而是45號電車。香港電車近年著力參與各種文化項目,推動新舊傳承,最近與百味堂合作推出月餅,並為45號電車換上新裝,設計意念正是來自120 — 這輛應節電車以懷舊車票作車頭海報,而月餅的包裝則用上柚木和藤,打卡一流。 途經港島,除了看看會不會遇到120,也可以尋找一下45號的芳蹤。如果想購買百味堂X香港電車「人生百味 陪你細味」中秋禮盒,就要到百味堂的網上商店或門市了解詳情了! 電車IG 百味堂網上商店「Sexy Kitchen」 #shotoniphone13pro

120   中秋節   月餅   ...

幼時與家人到市政大樓,最難過的時間是呆在街市大廳外櫈上,等候母親買完餸出來,最期待的時間是到街市上的熟食市場大吃一頓。九龍城街市的熟食市場除了是九龍城街坊的食堂外,熟食市場內的幾間小店都是馳名的九龍城美食,泰國菜、沙嗲火鍋、茶餐廳,午飯時間來用饍更可能要排上一會隊才能入座。 熟食市場的天花板是玻璃,只用了一些帆布遮蓋,但陽光依舊能透進來,所以整個熟食市場會忽明忽暗,當陽光令熟食市場忽然明亮起來時,在陽光的照耀下能看到食物的熱氣徐徐散發,枱上的食物也因此看上去更美味。 位於入口處的茶餐廳「樂園」更獲食家蔡瀾贈送「勝過鮑參肚翅」墨寶,馳名的沙嗲牛肉西多士、炸豬扒沙嗲牛汁蛋丁麵、鴛鴦紅豆冰亦值得一試,雖然沙嗲牛肉西多士聽上來是風馬牛不相及,新鮮炸好的西多士淋上糖漿和煉奶,切開中間卻是充滿花生香氣的沙嗲牛肉,放入口前你或許會有一刻猶豫,但只要勇敢吃下去,你就會發現沙嗲牛肉西多士是一個妙不可言的組合,味道有一點像叉燒包,竟會出奇地夾。   而炸豬扒沙嗲牛汁蛋丁麵同樣誠意滿滿,侍應姐姐會告知你炸豬扒會「後上」,因為炸豬扒是即叫即炸的,而炸豬扒的炸衣會有一點點綠色,千萬不要以為是霉菌,那是切得細碎的蔥花,令炸豬扒帶有蔥香。飽滿的太陽蛋鋪在淋滿沙嗲牛汁的公仔麵上,把蛋黃攪破,加入侍應姐姐在點餐時已放下的一包麻油與公仔麵撈勻,加上一口炸豬扒,簡直是絕佳的美味,此時再喝上一口冰涼濃滑的鴛鴦紅豆冰,實在是夏日的消暑良品,午後來一杯必定能令人提起精神。 你以為來熟食市場吃飯的人一定是較年長的人或者是住在附近的街坊嗎?來九龍城街市熟食市用膳的人有老人家、學生、OL、小朋友,坐在圓枱的一邊是一路嘆奶茶一路看報紙的伯伯,另一邊是穿著整齊校服,吃完一個沙嗲牛麵便去上學的學生,在這裏各人的節奏都不同,卻又出奇地和諧,有默契地靜靜共享一段早餐或下午茶時光。 在熟食市場的餐桌下,總都見到一些空的紙箱。別誤會,這不是垃圾桶,而是兩隻「樂園貓」的小窩。熟食市場除了餵飽人的肚子之外,更餵飽了兩隻貓的肚子,大貓佐治和沒有名字的小貓。牠們的「勢力範圍」遍佈整個熟食市場,到處都是牠們的紙箱和碗,侍應姐姐看著佐治高高在上地睡在一個放在幾個箱子上的紙箱,蜷縮成一團,頭靠著紙箱昏昏欲睡,「看看這個姿勢,活像個貴妃!」一旁的侍應姐姐打趣道,逗得眾人大笑。 而另一隻小貓便親人得多,經常遊走在不同食客之間,只要有人摸就會乖乖翻肚,躺在地上任人魚肉,撒嬌的樣子叫人怎捨得停下來呢。只要有貓在的地方,總會聽到有人說「好得意啊」、「好可愛啊」之類的感嘆,更有人笑指這裏是「港版貓Cafe」。在熟食市場裏受百千寵愛,想必佐治和小貓都是「開心樂園貓」。

早上九點,九龍城街市的早晨已經開始熱鬧起來,地下的濕貨區堆滿了前來買餸的人。我們從未到訪過這裏,但遊走在不同的檔口間,無論是經過海鮮、蔬菜或是生果檔,只要跟檔主有眼神接觸,即使你不是來光顧,他們從不吝嗇微笑,總會向你點點頭、道一聲早晨,只有寄居於生果檔的貓會對你愛理不理,懶洋洋地睡在紙皮箱裏。 在九龍城街市買餸的人有不少是外籍幫傭,即使她們不諳廣東話,街市檔主仍耐著性子、嘗試理解她們想找甚麼,偶爾也會聽到他們用簡單的英文交流。檔主與老主顧打招呼的聲音此起彼落,檔主們又會閒聊說笑,與一般街市急、忙、趕的氣氛截然不同。在街市裏賣了二十年新鮮活雞的檔主玲姐,一見到我們拿著相機便招呼我們前去拍照,她憶起當年九龍城寨仍未清拆的時候,加上九龍城靠近機場,有很多外國遊客特意前來參觀,一睹香港特獨特的街市景色,從前的九龍城街市極為繁盛,只可惜盛景已過。 一樓乾貨區的檔口於中午才開始陸續營業,衣服、鞋襪、內衣、毛巾、改衣、生活雜貨,甚至連紙紮舖都應有盡有,生活所需一應俱全。當我們詢問鞋檔的檔主可否拍照記錄時,正在招呼客人的她熱情地叫我們隨便拍,說笑地叫我們幫她賣廣告,盡量留下多一點記錄。談起街市的清拆與重置,她笑言「2030年才清拆,還有很多年,到時我也老了,也許是時候退休了。」,「你才不老!你比我還年輕呢!」一旁正在試穿鞋子的老主顧忍不住搶嘴道,她們之間的相處比起檔主與客人,更像是相識多年、不時拌嘴的老友。 九龍城街市比起是一個提供生活所需的市場,更像是一個社區中心,在每層的電梯大堂都設置了一些座椅,在一樓和二樓更有兩個露天庭院,前來買餸的老人家、姐姐都會坐下來休息、聊天,而附近的矮樓從不會阻擋著大片晨光灑進來,只要坐下來就可以靜享片刻陽光與藍天。乘著速度慢得連老人家也嫌棄的扶手電梯上二樓,就會來到充滿食物香氣的熟食中心,街市的熟食中心往往有著各種美食等人前來發掘。 九龍城與以往熱鬧的光景已相距甚遠,啟德機場停用,在市區近距離看飛機升降的情景已不再。九龍城變成舊區,啟德被發展成新地段,加上宋皇臺站啟用,附近地區的租價樓價已飆升不少,九龍城這個舊區要被推倒重建也是意料中事,市建局便於五月底啟動了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的法定規劃程序,也代表與現存的九龍城道別的日子開始倒數。 發展計劃的影響範圍主要位於九龍城市政大樓周邊,而九龍城街市亦會於2030年易地重置於賈炳達道公園新建成的政府綜合大樓內,新的大樓的硬件設施或會更完善,但九龍城街市的獨特社區功能與人情味又能否一同過渡,還是終究會在時代變遷中流失?

九龍城   街市   

你喜歡在睡房做甚麼?睡覺?煲劇?還是耍廢?對大家來說,睡房就是一個不事生產的地方,但對一些音樂人來說,睡房卻是生產力最高的產地,這造就了一種新興音樂風格「Bedroom-pop」。 Bedroom-pop一詞最初泛指在家中製作的音樂,雖然家裏的設備不如錄音室般專業,但音樂人興之所至便可以隨時錄音,也無須付高昂費用租用錄音室,創作自由度更大。到後來Bedroom-pop一詞也指音樂人在獨立形式下的任何製作,不著眼於音質瑕疵,只追求製作音樂的純粹。 正如金曲歌后蔡健雅今個月出爐、榮獲華語專輯獎的《DEPART》亦是在自己家中的一間小房間中,用一把吉他和一個麥克風錄製而成,她曾表示希望藉由此專輯喚醒內心,並且找回初衷,用最簡單的樂器和設備,回到製作音樂最原始的模樣。 而在香港,亦有不少音樂人都是以製作Bedroom-pop開始踏上創作音樂之路,尤其是獨立音樂人。 提到香港的Bedroom-pop,不得不提The Pancakes。由阿戟自組的一人樂隊The Pancakes自2000年起自資發行首張唱片,阿戟於家中作曲填詞、自彈自唱和錄音,以一部鍵琴、四聲軌混合器和電腦製作出首張唱片《Les Bonbons Sont Bons》,而她更被稱作「Bedroom producer」。另一隊本地獨立樂隊My Little Airport亦同樣在2003年於睡房錄製他們的第一張CDR demo《singing in the phone》,限量推出50張,一星期內便售罄。 除了樂隊外,香港亦有不少歌手是由睡房發展出音樂事業。Serrini於2012年開始獨立製作音樂,早期推出的專輯均於睡房錄製,她的第一張實體唱片正正是在睡房用電腦咪收音,以結他簡單配樂製作而成。 而本地的Bedroom-pop代表一定要數到Room307。大家可能會好奇Room307到底是甚麼意思呢?其實「307」正正就是Room307本名Allex Chan的家門牌號,而他在2018年發表第一張EP《Room307》共六首歌都是在家中睡房完成的,用Room307作為專輯和藝名簡直再適合不過。 製作Bedroom-pop的音樂人可能並沒有最細膩的音質輸出或複雜的混音效果,但多為獨立製作人的他們可以更自主地創作和製作音樂,無論是音樂題材或風格都可以由自己全權選擇,在小小的睡房內迸發出無邊際的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