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哲人未遠】 畢加索逝世50週年 港大美術博物館展出19張晚年玻璃畫作

今年是二十世紀藝術大師巴勃羅 · 畢加索(Pablo Picasso)逝世50週年,他一生以畫作、雕塑、版畫等聞名於世,對藝術的熱情和探索從未停下來。在他晚年70多歲時,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羅傑・馬萊伯・納瓦爾的工作室及玻璃畫「gemmail」,並對這種精巧的藝術表達方式驚嘆不已,便決定挑選50至60幅舊作,並授權讓工作室把它們二次創作。同一幅作品,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表達裏,彷如在玻璃的拼砌、堆疊之下得到了新生命,打破了原作的創作風格和色彩,或許是畢加索回望過去的一種豁然。

有別於鑲嵌藝術(馬賽克、Mosaic)是平面創作,玻璃畫會使用單層或堆疊技術,做出顏色的變化,而玻璃碎片亦不像前者般工整。礙於玻璃畫用料易碎,作品本身亦很沉重,故對於展出工作而言屬於相當困難。不過,畢加索的19幅玻璃畫作品目前正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同是法定古蹟的馮平山樓展出,機會難得之餘,環境與作品之間薰陶出更濃厚的藝術氣息。

《自畫像》
這是全埸唯一一張男性肖像畫,並繪於畢加索年輕時,其「藍色時期」(Blue Period)的原作色調為是藍色和綠色,有着沉靜或憂鬱的感覺,而玻璃畫則色彩繽紛,兩者散發着完全不同的感覺。若好奇原作,可掃描畫作介紹上的二維碼。

《撫鴿之女或梯上的農婦》
畫中的主角是畢加索的其中一個情人,她手中有一隻白鴿。因為畢加索父親是美術館館長,也是一位專攻素描鳥類的畫家。畢加索自小被父親訓練,深受其影響,所以經常在畫作中繪畫鴿子。

《坐着的女人或坐在藤椅上的女人》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梳頭的女人或梳頭的裸女》
畫中女生朵拉也是畫家的情人,她本身也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攝影師,與畢加索交往和相處期間,在藝術上給予他很多靈感和刺激,後來亦出現了立體派風格。畫家的一生曾經歷了多場戰爭,包括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而在這三幅作品,可以看到朵拉的樣子、身體逐漸變得扭曲和抽象,也是畢加索把對戰鬥的恐懼、憤怒和壓抑投射於當中。

《女人半身像(亞維儂的姑娘畫像習作)》
作品為《亞維儂的姑娘》的一小部分,畢加索在繪畫這畫作時,已受到非洲藝術、部落面具影響,開始進入非洲時期(野人時期、African Period),人物眼神空洞、臉尖等比較生硬的圖形。

《鴿子靜物畫》
這張畫的背景繪以紅色、黃色等帶有西班牙感覺的色彩,而畫中的鴿子就像正掉下去,其中一隻翅膀感覺形狀十分平滑,與其說是翅膀,更像一隻金屬戰機機翼。倒轉的白鴿,感覺像是描繪一架在戰火中正墜毀的戰機。

《豬籠草與蕃茄盆栽》
作品繪於民軍解放巴黎時期,戰爭終於有望結束。畢加索透過茁莊成長的蕃茄,寄意人民生活回到正常,所有農作物也能產出,有食物供應。

《巴勃羅.畢加索:玻璃畫像》
日期:即日至8月27日
時間:星期二至六 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 下午1時至6時;
星期一、大學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馮平山樓1/F及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