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角落】港島樓梯街手寫的祝福: 書法揮春
走在港島的樓梯街,拾級而上,盡是不同書法揮春的攤檔。一張張揮春貼在牆上,掛在欄網上,即使只是路過,已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慶氛圍。古老當時興,還讓人腦中閃過舊時美勞堂的揮春功課,醜醜的字配上不甚可愛的Q版生肖動物,即使可能要玩「猜猜我是誰」,才能認出紅紙上的東西,但的確增添了節日氣氛。
|手寫有個精神喺度
今年86歲的郭騰龍,自小學時對中國文學感興趣後便開始習書法,一寫至今約70年。退休後,便抱着玩票心態,嘗試擺檔寫揮春,郭伯伯笑言:「當時都冇諗過家陣都仲寫。」剛巧有一個叔叔向郭伯伯下訂一對聯,他在下筆前說:「最難係運氣,同埋唔好手震。」說罷,便即席揮毫,面露笑容說:「祝大家龍馬精神,龍年大利!」
另一位書法師傅蕭嘉豪的攤檔在不遠處,他周邊掛滿各式各樣的揮春,除了傳統的書法字,也有畫上「龍」圖案的特色揮春。「我都寫咗好多年喇,78年開始寫。」蕭師傅也是從小學受老師薰陶,回想小時候的習字經過,他說:「痛苦就係少少少少積累,慢慢變成鍾意、接受到,變咗每日都好似要執下筆寫下。」
寫了那麼多年,兩位師傅也份外鍾情於書法揮春,蕭師傅說:「寫字其實係運緊氣,無論寫成點,次次唔同,但就有生氣、活力好多,所以肯定鍾意手寫。」更有客人為了儲齊他的12生肖揮春,每年也會來到樓梯街。
|手寫的味道
聊着聊着,一位男士請蕭師傅幫忙客製揮春,帶出手機比劃圖案。在等待時,蔡先生分享兒子正在國外留學,打算把揮春當作禮物寄給兒子,「想要一個比較得意嘅,等佢喺外國有啲氣氛,特登叫叔叔幫我寫,之前就咁買寫好嗰啲。」
長大後,總感覺節日氣氛越來越淡。既然如此,明年新年即使不親自提筆,不如也試試新意思,貼一張手寫揮春?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相關文章
【香港角落】荷里活道文武廟:新春大吉 攝太歲過個好年
歲數越長,人就好像會慢慢願意採信風水命理宗教,希望在個人努力外,偶爾也能有助攻,但求日子過得稍為輕鬆一點。如果你也是這一派,農曆年前後就是還太歲和攝太歲的時機,而位於上環的文武廟香火鼎盛,聞說尤其靈驗,吸引各地善信前來參拜。 「每年都嚟拜,咩都拜,保佑平安大吉!」一位不願具名的婆婆笑說。遊一轉廟,不談迷信或科學,純粹感受一下「意頭嘢」! |拜太歲的最佳時機 「冬至後至立春前,可以還太歲。攝就2月5號之後開始。」廟宇工作人員說。太歲,是道教根據中國古代傳統的紀年方法,認為宇宙每60年一個循環,創造了60位太歲神來值年。若當年犯太歲、沖太歲或害太歲,便可進廟攝太歲,不過則要謹記年尾回到同一廟宇還太歲,酬謝太歲神一年來的保佑。在廟中,買得太歲寶後,按指示寫上個人資料後,摺摺疊疊後,便可以進廟參拜所屬太歲。若不清楚程序或步驟,直接向工作人員求助即可。 善信王先生已連續10年到來參拜,每次也會為自己、家人和朋友祈求平安,他分享不只是犯太歲、沖太歲才可拜太歲:「2024年為甲辰龍年,個辰字同地震個震一樣。」所以前往容易發生地震的國家前,也可以先來拜拜一下太歲,求一個心安。 |拜神也能對症下藥 走進廟內,神枱佇立多尊大大小小的神像或神牌,該從何入手拜拜?所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入廟前或離開時,可先敲響近門邊的鼓和銅鐘各三下,分別通知「天、地、人」,讓願望隨鐘聲送至天上;亦代表了「福、祿、壽」。 「轉心神(或稱轉心童子),如果男朋友鍾意咗第二個女仔,想佢個心返番嚟自己身邊,牽涉第三者就可以拜佢。」王先生對廟宇文化更是非常熟悉,他逐一介紹:「聲色藝,演戲、娛樂圈可以拜華光先師;牢獄之災或官非就搵包大人;和合二仙就係人緣、夫婦關係好……」 |拜神的半日體驗 不只是本地虔誠善信,還有像是來自韓國的Hong、泰國情侶Chetapan和Ruttakarn,還有不少外國人前來體驗港式拜神,除了上香外,他們還會嘗試求籤和擲聖筊。 命運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中,若不信迷信一說,也可當作是加強信念的一種方法。條條大路通羅馬,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只要好好活着,萬事也總有解決方法,先預祝各位龍年心想事成,精神呀!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香港角落】西貢跳島ep1|鹽田梓與失落的客家陳氏故事
#鹽田梓這個名字,在近年因藝術節及「#港版瀨戶內」之名,吸引不少遊人造訪。不過,你又認識這個小島的歷史嗎? 在西貢市中心碼頭登上街渡,只需20分鐘船程即可抵達這個外海小島。這片面積僅有0.31平方公里的土地,早於300年前已是客家陳氏村落所在地。當年先祖陳孟德在廣東先搬到沙頭角的鹽田,後遷居於西貢,島上村民以曬鹽、捕魚、務農及畜牧為生。「鹽田梓」亦正正以此命名。「梓」,意指「鄉里」,即「不忘故鄉」。19世紀中葉,意大利兩位神父鹽田梓宣教,10年後全村領洗,更造就這個小島與天主教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個小島上的居民本於1998年已經全部遷離,逐漸凋零,更一度被稱「鬼島」。猶幸2000年起,原住民後代開始了復興社區運動;後來島上的教堂「聖若瑟小堂」於2004年初在教會的資助下展開復修工作,繼而令人重新發掘鹽田梓文化。 談及鹽田梓,怎能漏了這裏的 #鹽田?一群熱心的村民及義工復修了鹽田,採用傳統的曬鹽手法,再次在這裏造鹽起來。義工解釋,這裏具備製鹽的絕佳地理條件:濕度夠、日照足,而且有風,偶爾更能曬出超大粒的鹽結晶。鹽粒中間的十字結構,村民相信正呼應了聖經所說:「你們是地上的鹽;你們是世界的光」。 香港漸漸重現人山人海的面貌,與此同時香港人忙不迭地往外走。在登船前往下一個島的一刻,海面波光粼粼,讓人想起了那段未能外遊的日子,那段大家在本地努力發掘這片土地的美的時光。 攝影:Kayan @yipyn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discoverhongkong #explorehongkong #hongkongstreetsnap #鹽田梓 #西貢 #西貢海藝術節 #鹽光保育中心
【香港角落】奇幻屋邨之旅:靈異科幻華富邨
說到香港奇幻色彩最濃厚的屋邨,華富邨絕對能上榜。不論是歷史故事,或是都市傳說,加上邨民信誓旦旦的說明,真的讓人不禁開始想——是真的嗎? |外星人出沒請注意? 在80年代,一隻不明飛行物體(UFO)突然出現於邨內半空,同時被多名邨民目擊,他們稱該飛行物體大得把該範圍的日光都摭擋,及飛行物底部會發出亮光。自此,華富邨有UFO和外星人出沒一說,便成為人們樂此不疲談論的故事。 |日治時期亂葬崗 在興建成屋邨前,華富邨的前身是雞籠灣,據說因為該處小路縱橫交錯,尤如雞籠上的竹枝,因而得名。之前,雞籠灣已是公共墳場,在日治時期則成為亂葬崗,後期再遷至粉嶺和合石墳場。 有着這樣的背景,還有邨民口耳相傳的靈異經歷,鬼怪之事更是甚囂塵上。筆者兒時,暑假便會到住在華富邨的外婆家住。一天晚上,人有三急半夜醒來,看到客廳電視機前坐着一個人形物體,再三確認後祂仍未消失,唯畫面看起來就像「爆ISO」的雜訊過高,無法清晰看到衪的輪廓。後來與家人細聊,才發現她們都有經歷,可能沒有遇過祂們才是值得拿出來說嘴的事吧! |好山好水 現在的華富邨,也說得上是一條老人邨,而政府也正規劃進行重建。舊日風景,變了許多,舊日的辦館變成車仔麵檔,那些年的餐館也結業了。不過,仍有些事物還未變改,就如屋邨鄰里間的人情味,還有老舖的故事與溫度。 在她最後的時光,找時間來散散步,嘗試找回心靈的平靜。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香港角落】新一年 讓我們從迷霧中 尋覓一點亮光
2024年暫時過了5日,然而上天似乎並沒在新的一年厚待我們。你們,還好嗎? Rubberband的《不如散步》提及,迷失時,切勿忘記我們都有彼此的節奏,跟著自己的節奏,在風急浪高的日子,輕鬆散步,或許能拐進新道路,找到從未見過的風景。 在今年的第一個周末,讓攝影師Wilson攝下的golden hour為你打氣——在迷霧中,總有那道溫柔的光等著你。 累了嗎?不用急著找答案。深呼吸一下,緩緩地再出發。 攝影:Wilson Lee @leemaishu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discoverhongkong #explorehongkong #hongkongstreetsnap
【香港角落】 在觀塘與你遊花園 感受即將消去的屋邨情懷
屋邨是不少香港人的成長環境,但隨着我們長大,屋邨也慢慢的老去。在城市發展下,一個又一個老屋邨即將拆去,其中一個就位於牛角頭的花園大廈。然而,回憶就在一磚一瓦的消失中逝去,就如一期花園大廈共7座,全都以花卉名字來命名,在90年代完成原址重建成玉蓮臺後,現在即使在維基百科或房協的網頁,也沒有詳盡記載所有名字,需要東拼西找才能集齊,分別為「玫瑰樓」、「百合樓」、「牡丹樓」、「茉莉樓」、「水仙樓」、「玉蘭樓」和「紫蘭樓」。 現在,二期共5座的雀鳥樓快將進入拆卸工程,我們與它的回憶,又會否化成碎片,從此丟失? |觀塘首個廉租屋邨 50、60年代,人們在山邊和路邊空地搭建木屋或寮屋居住,由於沒有規管,衛生和安全問題也極惡劣。在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寮屋區更發生大火,數萬人無家可歸,及後政府開始興建公共房屋。花園大廈是觀塘區首個廉租屋邨,第二期5座大廈一直使用至今,大廈以雀鳥種類命名,包括「畫眉樓」、「孔雀樓」、「百靈樓」、「喜鵲樓」和「燕子樓」。 從牛頭角地鐵站出來,只要鑽進地下隧道,便可以到達花園大廈。還未進入屋邨範圍,便已看見不少舊式商店,例如報紙檔、家庭式麵包舖和茶記等,老舊的裝修反而別有一番味道。向前走時,找到一個疑似屋邨入口,走進去看到小朋友們在玩耍,才發現不知是學校或某機構的範圍;再繼續走,終於是其中一個入口了。 |半世紀累積的人情味 牛頭角地鐵站一帶車水馬龍,花園大廈一隅則自成一角,感覺好不平靜。有趣的是,花園大廈依山而建,想要走到燕子樓則要爬上長長的斜路,方可到達。每幢大樓微微褪色的外牆,配上黃昏的夕陽,在單位內轉出的煮菜聲,還有隨風飄至的「阿媽牌飯餸香」,都是難以言喻的溫暖感覺。 這裏與一街之隔的牛頭角,不論是氣氛或生活節奏也完全截然不同,一切也慢得很有味道——有人在凹字型的平台曬果皮、有人在走廊盡頭架起木桿曬臘味、也有人帶寵物龜出來曬太陽,還有三三兩兩的婆婆相約一起散步。對於我們而言,家是代表一個單位內的空間;然而,對於在這裏已待了半輩子的他們而言,家就是整個花園大廈。 這條落成半世紀的屋邨,也快將走入歷史。若想把握機會同時感受鬧市與舊日屋邨風味,不妨來牛頭角地鐵站,吃一份奶茶菠蘿油下午茶,再好好逛逛。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Kayan @yipyn
【香港角落】 逾60年歷史彩虹邨即將清拆 捉緊老屋邨的日常小確幸
如果說起香港的一道風景,想必屋邨一定榜上有名。在60年代建成的彩虹邨,因為每幢大廈的外牆都漆上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彩虹色,就如大型拍照裝置,只要走上邨內的天台籃球場,配上藍天白雲,一張充滿港味特色的青春照片就誕生了。不過,除了這堵彩虹外牆外,你有好好留意過這條逾60年經歷的老屋邨嗎?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老舖,就這樣便組成了屋邨日常的確幸。 |屬於彩虹人的籃球場 平日,天台籃球場還會成為邨內一間小學的操場。體育課時,可愛的骰的身影一個又一個的跟着老師的步伐,聊着天打打鬧鬧的列隊走到球場,聽着童言童語,這青春的感覺真讓人不自覺地勾起嘴角。 球場的另一角落,又有數個老人坐着晾曬被子和臘味,除了平日常見的臘肉外,還有臘味形態的雞全翼,十分盞鬼!曬着太陽,聊着街市價格行情,就是屋邨的日常。 |告別彩虹 隨着城市發展,彩虹邨將分期重置清拆,除了居民外,還有不少老舖需要離開,像是現在已經買少見少的雜貨店,既有食物,也有玩具,還記得有像天拿水味的吹波膠、戒指糖和雪糕綿花糖嗎?那些甜味都承載着童年的笑聲呢! 若想捉緊那道快將消失的彩虹,假日就來走走吧!不要只顧拍照,何不到雜貨店買點零食,在籃球場坐坐,感受太陽的溫度和微風的吹拂?外面的日子大風大浪的,想要過些簡單的小日子,看看天、吹吹風,這裏永遠高掛一道彩虹靜候你,與你分享幸福的片刻。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