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方俊傑】:跟在英港入全場爆滿觀看《梅艷芳》

曼城的連鎖院線,上畫電影的選擇,說多不多,說少也不能說少。跟香港情況一樣,大部份場次都被安排播放像《永恆族》或《捉鬼敢死隊:魅來世界》之類所謂大片,但較冷門的英語製作,至少有一兩間戲院每日有一兩場。甚至有不少外語出品有場設,很多,在香港也無片商問津。

 

最近,還有好幾齣華語片上畫,例如《長津湖》,例如《怒火》。我看了《怒火》,場次不算多,觀眾也不算多。我看的一場,平日晚上,全場連我在內得四個觀眾,全部是華人。跟我想像中甄子丹的功夫有很多外國人粉絲,似乎有一點差距。

 

《長津湖》應該吸引到大量愛國人士吧。我沒有勇氣購票入場,但我看網上的購票情況,發現一個奇怪異象:係有人買飛嘅,不過,大部份買單丁位,而場場都是賣出同樣幾個位置。Well…….

 

真正票房鼎盛的,只有《梅艷芳》。我在星期四買星期六晚的戲票,當時已售出約三分一坐位。到臨開場前再望一望情況,已經全爆。是一個空位也沒有的真正full house。不得不感激英國的戲院商,去到現場,工作人員叫我更新一下手機,才發現細場轉到大場,讓本來坐第一行的觀眾,可以坐後幾行,舒服得多。

 

一如所料,入場觀眾絕大部份是華人。我刻意偷聽他們的對話,90%廣東話,外藉人士,我只觀察到得一對小情侶。很多長者,是公公婆婆級數,在香港,長者只會買特價戲票看早場然後高談闊論;也有幾個家庭,一家十幾二十口似的進場,有老有中有青有嫩。情況,有點似觀看賀壽片。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觀看雙周一成的賀歲片。

 

在香港,經常入戲院。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年輕人陪同阿爸阿媽或阿爺阿嫲睇戲這回事。就算在大年初一也沒有。撫心自問,你對上一次帶子女看電影,是哪一齣?都是迪士尼卡通片吧?怎可能是港產片?對上一次跟長輩們看電影,又是哪一齣?應該記不起了。要我數的話,可能已經數到連累我給阿媽臭罵的《賭城風雲》。估也估不到,身在異地,反而重現三十年前在觀塘寶聲戲院觀看《家有囍事》的畫面,就只差戲院門外沒有賣小食的手推車。《梅艷芳》正片未開始,還在看廣告看預告的時候,單單看到現場情況,我已經有種想哭的衝動。

 

據說,在香港,電影弄哭了無數觀眾,除了梅艷芳令人懷念,舊香港更令人懷念。曼城觀眾的反應有沒有差別?有。散場,我聽到最多的聲音,是男男女女興高采烈地大讚電影拍得好。我不知他們是否已移英一段長時間呢?我新來,看完電影,無辦法興高采烈。尤其,同一日,台灣金馬獎頒獎禮,你很清楚,很多香港故事,以後,也不太可能在香港欣賞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