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角落】馬路隨筆 EP2:鬱悶嗎?讓街頭文字說出你的心聲
又到上班時間 每日營營役役,走過一式一樣的街道,碰到一式一樣的人,多沒趣。不知何時開始,街道上多了一些文字(可能它們一直都在?)。有時候覺得它無聊又逗趣,有時覺得它一針見血地道破了一些僵局。 這些街上的文字,未必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但可以為你舒一口悶氣,甚至讓你對於接下來的路多添一分澄明。 就在今天,不如我們一同發掘街頭的小驚喜? 攝影:Hoiyan @seamouse_hoiyan、Heidi @heidi.is.strong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discoverhongkong #explorehongkong #hongkongstreetsnap #塗鴉 #街頭 #旅行 #探索
【告別瓊瑤】用一生離經叛道地追求自由:「有如雪花與火花同時綻放」
「我那些字字句句的著作,是我今生為愛燃燒的熱火。」台灣作家瓊瑤的言情小說,她的文字是不少人的青春記憶。幾天前,她「翩然」離去。在生命的最後,瓊瑤用一首《當雪花飄落》,為她精彩絢爛的一生畫上句點。她的離去,不僅是華文文學界的損失,更讓我們看到一個始終如一、堅持自我的靈魂。 讓人認識到她的,是她火花一般的傳奇。由言情小說,到編劇、影視製作人、歌曲作詞人,瓊瑤一生人有逾 60 部作品,許多創作更被翻拍成影視,包括90年代紅遍兩岸的《還珠格格》、《梅花三弄》和《庭院深深》等,不難怪這柔弱才女,有著「台灣藝文界傳奇」的稱號。她的作品陪伴了無數青春期少男少女成長。她筆下的愛情故事或許不夠現實,但總是帶着一抹浪漫色彩。 然而,正如她小說中的女主角一樣,瓊瑤本人的感情生活同樣充滿爭議。她出版首部長篇小說《窗外》,以細膩的文字,寫下自身師生戀經歷。後來,她與平鑫濤的戀情,讓她背負了「第三者」的標籤,成為輿論批評的對象。但瓊瑤無論在創作還是人生選擇,都透露著超越時代的勇氣。在當時保守的社會氛圍下,她dare to be different,敢於追求真愛。瓊瑤的行為也會被理解被自私,但在她對愛的信念中,這一切都是追求自由、浪漫的愛情憧憬,更一一化作其文字記憶。 到了晚年,瓊瑤依然保持著這份叛逆精神。面對年邁體衰,她沒有選擇默默承受,而是挺身而出,為病人尊嚴和善終權發聲。她以自身經歷討論安樂死議題,道出了許多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心聲。或許瓊瑤的想法不能被所有人認同,但她毫不避諱地說出自己的選擇——要活得有尊嚴,走得灑脫。 回顧瓊瑤的一生,她總是走在時代前端。年輕時以愛情小說開創文學新路,中年勇於衝破世俗枷鎖,追求真愛,暮年則敢於以行動為生命議題發聲。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她寫道:「相信人間有愛,初心如昨。」這句話,既是她一生的寫照,也是給世人的餞別禮物。她告訴我們: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只要堅持自己相信的價值,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就不枉此生。 真正的人生,不在於取悅他人,而在於忠於自己。在瓊瑤86年的一生,她自言活得瀟瀟灑灑,不曾辜負此生。生命中充滿無常,但她希望大家都能像自己一樣,不要害怕挫折,轟轟烈烈地活到白頭,才思考人生最後一程該怎樣走。而她,則選擇如她最後的詩作一般離去:「有如雪花與火花同時綻放,我將飛向可以起舞的星河」,燦爛而決絕,不留遺憾。 文字:有容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瓊瑤 #環珠格格 #言情小說 #愛情 #文學 24小時防止自殺求助熱線/情緒支援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熱線:2896 0000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利民會:3512 2626
【這部奇案電影不太奇】 翁子光改編「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案」成新戲《爸爸》 褪去官能刺激 把持良知為事件留下意義 「香港電影依家就係一直同香港觀眾交心。」
有人一輩子過得平淡順遂,也有人用半生去撫平曾經滿目瘡痍的時光。不論是對物件、人或地方,用情越深,經歷其帶來的傷痛時,往往會帶來更沉重的痛苦。導演及編劇翁子光改編「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案」,以受害者家屬、兇手父親的角度拍成電影《爸爸》。若把它冠上「奇案」分類,又感覺名不符實,在光影與調色後的每一幀唯美詩意畫面,只看見一個父親對家庭的美好編織、對這起事件的悔恨,還有努力尋找情感出口,期望能與兒子和解,沒有嗅到半點獵奇血腥。 「《爸爸》係一個自我救贖嘅過程,好似我哋面對生活好多難關時,好容易會鑽牛角尖,好容易會覺得自己好慘,你有咩方法可以出到嚟呢?還是要同你嘅執念對抗、相信嘅價值係咪要掉低佢?」這部電影就像一個無底漩渦,把爸爸(劉青雲飾)的情感和記憶全都吸進內,混雜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攝影:Heidi @heidi.is.strong、《爸爸》劇照 設計:Owen @wai.ho.98 |時間三稜鏡 為了寫《爸爸》的劇本,翁子光聯絡了精神科醫生,從醫學角落剖析案件,也看過不少新聞報道,而最重要的是,找到真實案件中的爸爸簡先生。回想剛接觸時,對方也有懷疑翁子光是否想「攞料」,但過程中翁更多的是聆聽他的心情、故事和思念,「我哋都冇強制話一定要講案情。」也許就是從此刻開始,使這部「奇案電影」開始走上「歧途」,翁說:「都好受佢影響,所以拍出嚟部戲係好跟住爸爸嘅情緒同情感去走。」不僅情節,剪接亦然。 看過電影後,觀眾可能會覺得情節很跳躍,這段落是劉青雲獨守冷清的家,下一秒又回到他與妻子相識相戀的過程。翁子光解釋,其一原因是簡先生的思緒狀態正是如此,其次是在文學作品中,很多時也會使用非線性的敍事手法,便起意用蒙太奇剪接方法來說故事,能更具像地讓觀眾走進爸爸的世界,「跳躍製造咗某一種感性嘅聯想,原來喺佢人生中,時間嘅意義已經變得好唔一樣。」各條時間線的跳動也有爸爸遺落的情感碎片,從中可找到他的憧憬、失落、恐懼、擔心和愛,慢慢拼湊出他的家。 |電影的良知與道德 改編拍攝這類真實案件,總會惹來不少質疑聲音。不過,翁子光認為最重要的是把持中心的良知,而這是不需要向別人交待和證明的,他說:「問自己關唔關心呢單案裏面嘅人,有冇透過電影將當事人嘅情感、相信嘅價值轉述畀呢個世界,令件事留低一個意義。」 而到底應否改編拍攝,又會否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翁子光以波蘭導演基斯洛夫斯基的故事來回答。基斯洛夫斯基在拍攝紀錄片《車站》時,拍下在華沙中央車站的人們。過程中,車站發生了一件非法處理屍體的過程,警方得知基斯洛夫斯基的拍攝時間、地點都與案件吻合,便以證據為由,要求他呈上所有底片。最後,雖然在底片中未有尋獲疑兇身影,但基斯洛夫斯基則驚覺自己有機會成為告密者,翁子光說:「基斯洛夫斯基覺得寧願燒咗啲底片都唔會畀警察,因為電影唔應該扮演一個道德審判嘅角色,咁係非常危險。」 可能這部戲上映後,會使某個誰再次成為焦點,但亦可能會令精神病人及其家屬得到關注,翁說:「只可以問自己拍呢部戲有冇咁嘅意識,定係想拍完之後,全世界都覺得好刺激、好興奮,呢個就係你良心嘅立心界線,究竟有冇去把持囉。」所以,若想在《爸爸》尋求獵奇血腥的官能刺激,翁只能說一句對不起:「喺我角度,爸爸作為當事人嘅故事有更值得分享嘅嘢,如果我做咗嗰件事,就分享唔到爸爸對呢個家庭嘅感情,我要做嘅就係轉化呢份感情分享畀大家。」 |現在是香港電影與觀眾談心的時代 甚麼是適合香港觀眾的電影?翁子光坦言,近10幾年的香港絕不能形容為開心的城市,在社會政制、時代轉換和香港人關心的事情裏,每天也出現很多令大家感覺沉重的事,但有趣的是:「大家睇《破.地獄》嘅時候,會覺得帶畀我哋一種救贖嘅感覺,好似有一種精神出口。」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翁子光認為作品必然與作者的心態有關,亦可能是作者想連繫觀眾的心情,提供一種共情和心靈慰藉,而非生硬的取悅你,「一個人唔開心,你唔會成日講笑返啦,我講個笑話你聽,呢件事係冇辦法令佢開心。你要真係開解佢,同佢傾偈、交心,香港電影依家就係一直同香港觀眾交心。」 在《爸爸》裏,觀眾可以看到劉青雲飾演的阮永年自我救贖的過程。翁子光直言,用情太深往往會帶來痛苦,尤其經歷了傷痛,甚至感覺只剩下一片天黑,「但你相信嘅價值唔一定要揼低佢,可以擺喺心入面。」既然命運令你不激烈地表達情感,怎樣可以找到一個能平衡自己的方法去面對命運?假以時日,甚至有一天能以適當的方法,完成自己的信念表達。翁子光說,電影中的爸爸的處境和心態大多是真,但一些行為則存在很多改編,不過最後劉青雲送給兒子的18歲生日禮物,則完全是真實發生過的,「我覺得呢種情懷、呢種情感達練,香港人可能喺唔同維度、content或處境,會唔會有一種咁樣嘅理解或者學習,我希望有更多人去睇得見。」 翁子光相信,這不是香港電影永遠的形態,而是一個過渡期。從前的輝煌?Leave it behind,只因為:「冇人諗到用精神屬性去講故事嘅電影,竟然會成為一個咁商業城市嘅電影主流,我覺得依家係一個好寶貴嘅時間。」 --------------------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