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有人窮一生的時間出外探索理想的居住國度,落地生根;有人花一輩子的力氣回到自己的家鄉,落葉歸根。 1991年,有見不少港人當時萌生了移民看法,在中英劇團邀請下,張達明首度撰寫長劇《客鄉途情遠》。這個故事以喜劇手法描寫長子阿德移民加國、幼子阿偉留港發展、父親俊叔回鄉再娶,一家流散於三地。首度自編自導的他,憑此劇勇奪第一屆舞台劇獎最佳編劇及最佳導演。32年後的今日,中英劇團邀請前中英演員、資深劇場人劉浩翔,延續這個「家」的故事——《近鄉途情怯》。於是,兩位創作人宛如進行了隔空30年的時空交流。 在創作時,劉浩翔一直在探問:當我們說「回家」的時候,到底在尋找什麼?劉浩翔這樣為「根」這個字下詮釋:「你以為割裂了一些東西,但當你談到那份愛、那份關係、那份情,原來我跟這裏是分不開的。」正是這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感,讓「尋根」成為一次讓人既怯懦又勇敢的旅程。雖然有些事情一直變化,但似乎又有某些東西始終如一。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攝影:Philip Tung、中英劇團提供 設計:Po @p12_o28  |客鄉情遠與近鄉情怯 張達明和劉浩翔,二人均演而優則導/編。張達明形容,在創作《客鄉途情遠》前,多嘗試實驗劇場,「邀請的演員甚至可能完全沒有演出經驗,只是來玩的」,但賣票銷情十分慘淡,「夜晚場得十幾個人;下午場,9個。好可憐嘛!」1992年,中英劇團邀請他創作劇本,「但中英劇團不可以(滯銷),(銷情)要爆的!所以好大壓力!要演員做得好看、文字好、內容有原因。」 而當年,座上客之一的劉浩翔還是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時至今日,劉浩翔早已離開「娘家」發展,成立了自己的劇團。一年多前,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張可堅及助理藝術總監盧智燊邀請他為中英劇團45周年構思創作一個劇目。醞釀意念期間,他想起了《客鄉途情遠》:「它很有當時中英表演的風格——是很有力量、很幽默,而幽默得來,在達明的文本裏,亦是言之有物。」有見坊間甚少人那幾十年前的劇本改編及延續,「我覺得在藝術層面上很有意思」。 於是,劉浩翔決定改編《客鄉途情遠》,添加上現今時代背景,變成《近鄉途情怯》。張達明憶起首次聽到這個消息深感興奮,亦欣然擔任這次的顧問:「我有時都會想,究竟現在是不是這個時間去做(延續)?有否機會把故事說下去?」 劉浩翔把《客鄉途情遠》濃縮成這次劇本的上半場,下半場的時空則設定在2030年左右,已移民的阿德為前妻回港、在加國成長的兒子Raymond竟想去內地發展。面對現在的時空,3人的「家」洗牌,但依然離散。劉浩翔這樣形容:「我再看回他的作品,然後我跟那個年代的一些香港人的情懷去對話、去神交、去在文字上或劇場上深化。」而張達明亦說:「我只是寫了一個鄉下,現在劇本有兩個,這是很吸引的趨向。」 |彼此也在捱 在90年代,來港打拼的老一輩或回鄉尋根,年輕而有能力一代或考慮移民。回想起90年代的移民潮,張達明笑說,當年只有最有錢的一群人才有資格移民:「我第一次搭飛機,是1997年到北京交流,當年還有鞏俐接機。所以你說,當年的我,又怎會想到移民呢?」當年的他,更想探討的是人們面對未來、家庭的變化及分隔兩地的情感:「究竟甚麼是鄉下?鄉下是甚麼的模樣?」 劉浩翔這些日子一直閱讀張達明的劇本,他發現:「張達明描寫的年代很純粹。常說中國是個苦難的民族,那個年代還是艱辛的日子。達明的劇本有一句讓我很動容,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在香港也很辛苦。那種是彼此也在捱的感覺。達明的劇本給了我很大的提醒,希望大家來到,都感受到這些東西。」 時至今日,有人移民、有人回流,人們的身分、情感變得更複雜。劉浩翔希望從《近鄉途情怯》下半場,把這個視覺拉到更遠。他在劇本加入了部分現實生活的新聞,「我的靈感完全來自達明的概念,只不過加入了現在的時代步伐,我們看到很多有趣或荒謬的情況,我們希望可以找到一條出路。」而張達明亦有提醒劉浩翔應該加以強化文本及角色對香港的情懷,例如他發現,劉浩翔把劇本中心放在兒子阿德身上,但張達明認為,阿德的兒子Raymond,反而更能表達三代的聯繫。 最後,故事下半場時空並非在2024年,而是希望大家一同以未來的視覺,更宏觀地看「移民」這回事,「原來這種關係遠到,是世界各地移民了的人」,劉浩翔說。 |「根」的意義 「我們是很特別的城市」,劉浩翔說:「我們有殖民過,我們有回歸,我們有不同階段的移民潮。」交錯的歷史,令我們的根更撲朔迷離。 劉浩翔太太及其家人經歷過移民、回流,部分家人再二次移民,他這樣具象地解釋:「在加拿大Richmond,所有的中餐廳都好吃到爆炸,因為當年的(香港)師傅都過去了。但你在香港吃不回那個香港的味道。」最後,無論是太太的回流,抑或外父的回流,劉浩翔都這樣歸納原因:「如果老土一點講,就是發現很愛香港這個地方。原來那份愛,不會因為你移民的時間而失卻。」 《近鄉途情怯》這個劇名,正正道出了這份複雜的情感——怯,不是因為陌生,而是源於那份揮之不去的熟悉,「他們過去,其實也一樣看香港的Youtuber、香港的電視。你的地域改變,但說到你問的這個『根』,就是那個習慣、那個文化、那個喜惡,搣不掉的」。在這次故事,劉浩翔刻意加入了「阿德太太」這個新的角色及視角。那些離開的人、留下的人,以及那些在離與留之間掙扎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根」的意義。 |為彼此的劇場之旅「尋根」 張達明形容,撰寫這個劇本後,改變了他往後在劇場的路:「演員出身,玩玩其他東西吧。但我發現,原來可以寫一個這樣的劇本,力量可以這樣大」,他笑著說:「所以之後我轉行寫劇本了,哈哈!」 而於劉浩翔而言,這次或許也是最佳時機:「我今年『入五』,假如你早五年或十年叫我寫這個劇本,我未必夠膽寫。」今次劇目找來了好幾位中英前演員演出,於他而言,這次的尋根有兩重意義:「廣義來講的話,其實在說的是我們香港人;狹義來說,我們的根可能就是中英。」 或許,我們從來都不需要有一間屋、一件實物,才代表自己屬於一個地方。「你覺得屬於,咪屬於囉」,劇中的阿德如是說。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地鐵廣告、百貨公司LED大螢幕、巴士座位橫幅以及叮叮(電車)生日應援車,近年粉絲為自家偶像舉辦的宣傳支持活動,既是新奇又充滿創意,這種規模完全突破過去香港追星文化的想像。然而,香港樂迷的瘋狂,還能衝破時空限制——出生於90年代的舒詠晨,人生的三分之二也喜歡着梅艷芳,「我人生第一個、亦都係唯一一個偶像,就係得佢。」舒詠晨為梅經營的專頁近乎每日一篇,分享報章雜誌、影視節目及演出片段,留言區偶爾會釣出徒弟何韻詩,還有其他樂迷分享昔日往事,她說:「如果可以將我偶像帶畀大家嘅快樂,將佢multiply、amplify嘅時候,呢個都係我繼續做落去嘅快樂來源。」在這個小小的網絡空間,彷彿梅艷芳從未離去。 今天是梅艷芳展開宇宙巡迴演唱會的第21年,未來、永遠也是屬於她的芳華絕代。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照片:受訪者照片 @anita.mui_、資料照片來源詳見文末 設計:Owen @wai.ho.98 |呢個病我係可以打得低 說音樂,就用歌手來劃分年代,舒詠晨屬於陳奕迅、容祖兒和Twins的年代。千禧年互聯網沒現在發達,大部分人聽歌途徑也是信和買碟、電台,不然就是偷偷用Foxy下載音樂。那時候,舒詠晨的音樂口味是承襲父母,「所以細個已經知梅艷芳係邊個,但又冇特別鍾唔鍾意。」真正留意梅艷芳,則是先從張國榮離世後的報道開始,她笑言更曾誤會形影不離的二人是情人。之後,梅艷芳為SARS出心出力,先是籌款後又號召舉行《1:99音樂會》,還有後來梅公布患癌的記者會,當時其態度堅定且自信:「呢個病我係可以打得低,我深信喺好短時間之後,我會好返。」舒詠晨直言被梅的態度煞到:「好型喎!」娛樂新聞總是有梅的報道,舒詠晨把每篇也一一細看,並在不經意間累積着好感,「我應該嗰時開始鍾意佢,佢走嗰朝覺得好唔開心,如果呢個人對自己而言係唔重要嘅話,冇理由會咁唔開心。」 |梅艷芳所在之處就是舞台 自接觸、了解梅艷芳,舒詠晨就開始無以復加地喜歡上她,甚至謂梅是人生唯一偶像。相比起梅的歌曲、影視作品,舒詠晨最喜歡她的為人:「佢個人真係好inspiring,唔單止有才華,仲有好多嘢睇,呢種感覺係……我覺得暫時係得佢一個畀到我。」 舒詠晨分享,她曾看過一個許冠文的訪問,才知道演藝人協會的發起人之一是梅艷芳。私下,梅會相約甘草演員聚餐、舉辦生日派對,讓他們感覺被重視,「佢做唔係為咗咩回報、光環,呢啲係冇賣報紙㗎嘛。」又有一次,梅在紅館後台等待上台,而螢幕正在播放工作人員名單,她竟然發現少了兩位工作人員的名字。除了同業,梅艷芳也很珍惜每一個粉絲,舒詠晨分享了一些在訪問及粉絲圈中流傳,且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有一個fans追咗佢一段日子,要去美國讀書,佢就約個fans去屋企食飯。」又有一次,有粉絲在晚上到片場探班,梅又因為擔心他們獨自歸家,便把粉絲接回家睡一晚。 舞台上,梅艷芳因為工作滿檔,身體已超過負荷,令她總是抱病上台,下台就暈倒,但每場演出也絕不欺場,舒詠晨說:「佢呢種態度從頭到尾都冇變過,所以最後點解佢有病,都夠膽去做呢個演唱會。」那種意志力和對舞台的熱愛,可說是無人能及,「你想做,同你做唔做到係兩件事,但佢真係做到。我成日都覺得唔好話病、頭暈身㷫,剩係嚟M唔夠瞓已經好多嘢做唔到,何況重病?」讓梅艷芳閃亮的,不只是她用生命作養份的演出,還有真誠,「咁多次嘅呢啲故事,係最illustrate到佢係點樣嘅一個人。」 |與梅艷芳最接近的距離 「我識佢(梅)全部都係靠啲二三四五六七手嘅資料,純粹係呢啲碎片,寫返自己睇完一輪嘅理解。」從舒詠晨的分享,即使不是生在梅艷芳年代的人,也能知道梅艷芳會為了挑選衣服而遲到、因要捉弄朋友而不惜認真扮醜、敢言且玩得,看見梅有趣又充滿人味的另一面。舒詠晨也會整合梅的演出、造型、工作花絮故事和作品賞析,細看每一個帖文就像是梅艷芳的日記。而這,亦得到認證,包括梅的徒弟何韻詩,還有既是良知亦是益友的劉培基。 去年,香港文化博物館曾舉辦一個為期大半年的梅艷芳展覽,同時傳出殺館消息,舒詠晨便寫下文章表達感受,卻意外引來劉培基的關注。「佢打畀我,哇!我真係手都震,但我都故作鎮定。」重新憶述這通電話時,舒詠晨的聲音仍透露着緊張興奮的情緒:「劉培基同我講,從來都冇打過電話畀梅艷芳fans,有諗過我係咪識得佢。」那些剖析和講解的文字,就像舒詠晨完全明白梅當下的狀態和情緒,她直言聽到時感動得盈眶:「覺得有少少好似梅艷芳隔住時空,透過佢最close嘅摯友同我講呢番說話,又好似冥冥之中,佢將我哋呢班愛佢嘅人連繫埋一齊,好神奇。」 |遺憾與最純粹的快樂 喜歡梅艷芳,與喜歡其他歌手之間的差別,在於體驗上的落差,舒詠晨說:「遺憾地我係無辦法experience到追星嘅快樂。」早在數年前,電影節重新上映梅的電影,入場後舒詠晨才驚覺:「原來我喺正式一間戲院睇你嘅電影,not even真人喎,其實我都未試過。」她也曾問自己,為甚麼要對這個人投入這麼多情感,兜兜轉轉想了又想,喜歡一個人真的可以沒有原因。 那麼,如果人生沒有了梅艷芳呢?舒詠晨坦言應該沒有差別,「都係咁過,但我覺得會冇咗好多快樂。」對舒詠晨而言,雖然偶像不是楷模,但偶爾梅說過的話和行動,的確會讓她得到一點力量,「我好記得佢講過『只要有信心無難事』,係佢cancer開最後一次演唱會講嘅。有任何難嘅嘢,我個腦就會響起呢句說話,唔好怕,做咗先囉。」喜歡梅艷芳,沒有冠冕堂皇的說辭,只有最純粹的快樂,「活到咁上下年紀,發覺人生好多開心都有代價,難得有呢樣嘢可以好單純咁去enjoy。」 永遠不會再更新的歌單,沒有新上映的電影,這些讓粉絲一聽再聽、一看再看的作品,都是不能取代的存在。 |The Show Must Go On.Life Must Go On 梅艷芳的一生充滿崎嶇,兒時家中環境拮据,4歲便跟着姐姐梅愛芳到處唱歌幫補家計,導致她沒機會好好讀書,長大後亦曾為此感到自卑。成年後,梅在無綫電視與華星唱片合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中勝出,看似亮麗的活在聚光燈與掌聲之下,但其實埋藏在大姐大直率性格下的她,一直期盼着找到一個能長相廝守的伴侶,舒詠晨說:「我理解佢嘅人生觀可能係忠於自己,佢嘅掙扎、成功、遺憾、無論開唔開心,佢都可以好誠實咁面對,我覺得呢種誠實係最難,但係佢做得到。」所以,最後梅決定嫁給舞台,放下心中執着,「面對自己嘅出身唔好、得唔到嘅伴侶、遺憾,我覺得呢樣嘢係最難。」 但眼前的挑戰,從不是阻礙梅艷芳付出的藉口,她把家人、朋友及後輩,通通視為自己的責任,舒詠晨說:「佢成個人生裏面冇埋怨,冇自暴自棄,繼續用自己得到嘅名利、尊敬、愛戴去give back。」作為香港女兒,梅艷芳在香港每一個艱難時刻也身先士卒,像是六四和SARS時,她樂於幫助,甚至主動領導眾人,因為她覺得這是其份內事,種種事跡讓舒詠晨感受到她梅強大的溫柔:「佢embody咗一種好似好難喺公眾人物身上見到嘅愛,對呢個地方嘅愛、同埋對呢個地方啲人嘅愛。」所以這麼多年後,她仍是大家很寵愛、很寵溺的女兒。 若今天還在,梅艷芳會怎樣做?「我覺得佢係嗰種會繼續做好自己份內事嘅人。喺艱難嘅時候,佢可能會鼓勵大家繼續做好自己,做好你自己嘅份內事,做好你嘅責任。」 --------------------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翻拍圖片來源: 1/ 1983《白之花嫁》日本發行七吋黑膠封套、1987-88紅館演唱會票尾、1983《強吻之前》日本發行七吋黑膠封套 2/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3/ 《大眾電視 T.V. NEWS WEEKLY》第700期封面、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4/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5/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7/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8/ 1983《白之花嫁》日本發行七吋黑膠封套 9/ 《烈焰紅唇》黑膠唱片封套、報紙專欄 10/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在銅鑼灣出發,坐上小巴或巴士,就可以直達赤柱。說起赤柱,其實也算得上是香港其中一個世外桃源的存在。在彎曲蜿蜓的小路,樹冠下的綠蔭、某一個角度突然能遠眺廣闊的海,加上略快的車速,一切的一切加總起來,就是出發去旅行的期待感! 到站了,你以為這裏只有打卡漂亮的美利樓嗎?這次「香港角落」可是超級歷史之旅,有少量恐怖元素、一點點鄉村情壞。準備好了嗎? |砍掉重練的美利樓2.0 走進美利樓,只餘下一間尚在營業的店舖,其他商戶都已離開,導致二樓暫時關閉。正因為此,美利樓暫時退去人潮,多了一份平靜,有點像拼搏了一生的老伯,終於能停下來享受歲月靜好。而這時間逛美利樓,也多了一些空間,更有機會仔細的看清楚它的一磚一瓦,聆聽屬於它的故事 —— 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原址於花園道1號(即今天中銀大廈所在地)的美利樓建於1846年。那時候,香港開埠及成為英國殖民地約5年時間,時任軍械局長George Murray(佐治.美利)負責處理這段時期的英國軍事工程。他於美利樓建成那年逝世,所以那時中環一帶有不少軍事設施,也是以他來命名,如軍營美利兵房,以及其軍官宿舍美利樓。 直至日治時期,美利樓成為日本皇軍憲兵總部,設有囚室及刑場,不少疑犯在此被嚴刑拷問,估計約有4000人命喪於此地。有人說,醫院之外,美利樓應是當時香港死亡人數最多的地方。重光後,美利樓成為政府部門的辦公室,但鬧鬼傳聞甚囂塵上,不少公務員稱看到「無頭鬼」、無人的辦公室卻有打字機的聲音,最後港英政府只好請來高僧處理。 經歷紛紛擾擾,美利樓最終仍避不過被拆卸的命運。幸運一點的是,分拆保留了3000件建築材料,全都記上編號,後來再於赤柱重組。不過有趣的是,美利樓2.0就像一個老香港同樂會,把不同時期、地區的香港湊在一起:因為重建時煙卥遺失,所以現時的是取用高街精神病院的煙卥,聽起來這個組合好像為恐怖程度錦上添花。之外,美利樓外近卜公碼頭的旗桿,則來自二戰時添馬艦海軍基地。最後,還有幾枝「同昌大柙」石柱,均來自各區重建時被清拆留下的組件。 |千年古井 在美利樓旁邊,有一個公園能通往一個「千年古井」,沿路還能看見「小心野豬及蛇」的注意路牌,平添了一分冒險的感覺。不過時而世易,今天香港的野豬已被大量「人道處理」,所以或許在山林中設置「小心人類」的提示,可能會更貼心(?)繼續向前走,不用10分鐘的路程,沒太多的斜路和樓梯,便找到了北帝古廟旁和千年古井。雖然不是宏偉的大廟,但建於礁石上和面向大海,而且廟內主要靠自然光照明,古樸感覺悠然而至,更有一種回到外婆家的感覺。 雖然關於這個小景點的歷史略有爭議,不過只是看看海景,感受海風,聽海浪聲,也很值得。 |八間屋 沿路折返走過大街,穿過市集,再步行些許路就能到達位於赤柱灣東岸沙灘的「八間屋」,統一的紅磚牆、灰色的瓦片屋頂,還有髹上綠色的木門和窗,存在於充滿異國風情的赤柱,這樣的客家式建築更是別具特色。而之所以得名,非常直白地因為它們是八間相連的排屋。 1930年代,在香港保衛戰前夕,政府要收地興建赤柱軍營和黃麻角炮台,所以居住在該地的黃麻角村八個村民家庭需要搬離,而八間屋就是政府為他們準備的新家。時至今日,八間屋雖然已被評級二級及三級歷史建築,而這裏仍住着居民。 八間屋的家門外,長了數棵粗壯大樹,再走前幾步,已是沙灘和大海。到訪那天,就看到居民坐在門外的膠椅上閉目歇息,感覺悠閒舒適。不過這麼近海,颱風來襲時,難道海浪不會湧到家中嗎? |一步一腳印 其實這次赤柱之行,本來是為了美利樓,卻走着走着發現了更多有趣的地方。有時候,認識一座城市的方法,可以把雙腳當作是搜尋引擎,就隨心所欲的走,就會發現到意外驚喜。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Kayan @yipy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2024是港產片精彩的一年,好幾套電影上映時均成為全城熱話,甚至打破票房紀錄。在這些電影中,你又得到過甚麼力量? |九龍城寨之圍城:整撚定㗎,留住自己條命,走出去 電影由漫畫改編,以80年代的九龍城寨為背景,講述一群在城寨內「離不開,留不低」的人,拼命保護城寨的熱血故事。電影上映後掀起城寨熱潮,有份主演的「城寨四少」林峯、劉俊謙等人爆紅,機場大堂早前亦特設城寨電影場景展覽。髒亂無序的圍城是個獨特的地方,大家迫不得已留在這裡,等待離開;卻因為城寨的人,而不惜捨棄性命,也要保護這個地方。即使很多事都是「整撚定」,也要盡人事,留住自己條命,想辨法走下去。 |破.地獄:生人也需要破地獄,生人都有好多地獄 由兩大笑匠許冠文及黃子華出演,題材卻極為沉重,借道教儀式破地獄探討生死。電影破地獄之餘亦破了紀錄,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已破億,打破香港華語電影最高票房紀錄。破地獄儀式是超度先人,但電影的主題在於如何超度生人。生人都有好多地獄,愛別離、求不得、放不下,受困的人何嘗不是在痛苦之中輪迴?電影寄語大家,要打破苦的輪迴,可以學習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賺了,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 |焚城:只要還有希望,我去 焚城是首部以輻射災難為題材的港產片,由劉德華、白宇、莫文蔚領銜主演,不少新世代演員亦有參與演出。電影講述當香港面臨輻射危機時,前線消防的奮戰與犧牲,以及政府內部的角力。當面對難以控制的災難,人顯得渺小無力。要成功,有時只靠努力也不夠,也需要運氣搏一搏。但只要還有一絲希望,也要繼續試,說不定仍有轉機。 |我談的那場戀愛:愛情,只要你相信,就是真的 電影寫了一場網上情緣騙局,由吳君如飾演的喪偶寂寞中女,遇上由MC張天賦飾演、剛加入詐騙集團的少年。這段網上情緣,外人看來就是一場騙局,但被騙的那個卻說自己「只是談了一場戀愛」。兩人在這段虛假情緣中各自釋懷,有人揮別傷痛,有人走出迷惘。過程中獲得的快樂和救贖,誰又說不是真的?真真假假,往往難以分辨。其實不只愛情,很多事情,只要你相信,就是真的。 |臨時劫案:講多謝! 這是今年的賀歲片,雖討論度不高,但被網民評為被低估之作。電影由郭富城、林家棟及任賢齊主演,講述兩個頹廢中年計劃搶劫,卻意外遇上真正悍匪,誤打誤撞地臨時組隊打劫。電影笑中有淚,片中郭富城飾演的悍匪以哨牙扮醜示人,加上獨特的口頭禪,令人眼前一亮,相當有喜感。郭富城的角色雖是悍匪,卻有自己的堅持,如要有禮貌,要「講多謝」,亦堅持「我哋係悍匪,唔係殺手」,不濫殺無辜。即使被迫行了某些路,但自己信守的價值,還是要堅持。 回顧2024,可能有得意,有失落。在電影裡,我們可以喘口氣,帶著從中感受到的力量,繼續相信,繼續希望,繼續堅持。搵啱路,再繼續走;無間地獄,也陪你一起破。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PO @p12_o2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平日你會在哪裏做運動?公司或家附近的健身室?早前去主教山看前深水埗配水庫時,意外發現一個民間健身室,就在主教山慈康臺的地標路牌的兩旁,盡是啞鈴、引體上升拉桿、單車機等健身器材,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新天地」。 |民間共享健身室 在主教山上,共有兩個健身室,山頂的是「光明頂」(晨運樂園),山腳的則是後來為了一些行動不便的長者,特別增建的「新天地」。除此之外,沿着樓梯拾級而上,兩側的路亦設有乒乓波枱,而球場範圍也安裝了欄網,以免乒乓球不知滾到哪裏去,十分貼心。 有趣的是,使用健身設施的都是稍有年紀的人,筆者使好奇問:「這都可以隨便用的嗎?」一旁正在踩單車機的熱心姨姨馬上回答:「當然可以!不用錢的,隨便玩!」原來這裏的健身器材,全都是出自一位沙士康復者蘇志強之手,當年他病癒後在主教山做復康訓練,沐浴在山林中乾淨的空氣與芬多精,還有怡人清幽的環境中,使他慢慢重拾健康。之後,他便一步一腳印的在山上,築建出一座屬於大家的健身樂園。 |屬於主教山的一片風景 因為健身室的所在地是政府用地,亦曾被地政總署指疑涉不合法佔用官地,而常來健身的市民、街坊或區議會,也多番爭取保留這片園地。在這裏,健身器材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也沒有乒乓球場full booking的問題,是屬於年長人士的一個樂園。 雖然不知這裏的未來會是怎樣,不過大家可以把握機會,在前往深水埗配水庫玩時,也來享受一下芬多精做運動,體驗健康人生!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想不想在鬧市中遇見一隻坐在茶餐廳吃菠蘿油的熊貓?或者看見牠在霓虹燈下優雅地品嚐奶茶?香港超現實藝術家SurrealHK用他的魔法,讓可愛的熊貓們走進香港的大街小巷,為這個聖誕增添一份奇幻趣味! |熊貓遊香港 SurrealHK帶來了超過27幅充滿香港地道特色的熊貓作品,他以獨特的超現實風格,讓熊貓們出現在最意想不到的香港場景:清晨在茶樓推著點心車、在夕陽下的天星小輪上吹着海風,或懶洋洋的趴在太空館上歇息,每一幅都讓人可愛得讓人發笑。 《香港的超現實大熊貓》|SurrealHK個人作品展 日期:即日至12月29日(逢星期三至星期日,聖誕節休息)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地點:香港上環新街 13 號 A 地下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圖片來源:@surrealhk 封面圖片作品為:《Pandas at Lok Wah South Estate (2024)》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年尾劇場界相當熱鬧,幾套備受矚目的舞台劇接連上演,其中一套是由潘燦良執導、蘇玉華主演的獨腳劇《完美證供》,門票開賣數小時即告售罄。蘇玉華不僅是電視劇演員,在劇場界地位更是舉足輕重,凡她參與的舞台劇都一票難求。她是實力派演員,但在20多年的電視劇生涯中,每套參演的作品都質素不一。環境無法控制,她的自處之道,就是即使情況再壞,也要做好自己,交出好表現。 云云藝人中,蘇玉華有著獨特的氣質:知性、聰慧、從容。她無甚緋聞,以實力派見稱,在電視界發展順利,但多年來沒放棄相對小眾的舞台劇。她對自己的定位就只是演員,不在意紅不紅,不在意名與利。她曾試過拒絕女主角的角色邀約,原因是覺得自己不適合;也試過因某些戲份不符角色設計而堅持不拍。旁人看來她唔襟撈,她卻覺得對藝術的追求才最重要。 蘇玉華並非從小就有演員夢。她原本是空姐,後來因童年玩伴入讀演藝學院,她也跟著報名,畢業後加入香港話劇團。後來她憑著電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中的出色表現,獲邀加盟無綫電視,出演過不少劇集,一直在舞台和電視之間游走。2017年,年近50的她毅然離巢,走出舒適圈,開始了更多新挑戰,包括與張志偉、潘燦良成立舞台劇計劃「Project Roundabout」,演出 《謊言》、《親親麗南》等大獲好評的劇目;去年她亦憑電影《正義迴廊》首度入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她抱著學習的心態做演員,不停追求突破。每一次演出,她都覺得是個新體驗,仍然興奮和期待。 作為實力派演員,她的演技深受肯定,即使出演的劇集未必每套高質,但觀眾至少不會批評她的表演,因為她的技能就是,在爛戲中也能交出好演技。作品質素非她一人能控制,她的做人宗旨是,即使情況多壞,也會盡力找當中的好,「即使再爛的地方,如何不會把爛的東西爛到自己身上,才是最大的學問。」 在娛樂圈這個追名逐利的大染缸,她始終保持一身清白,純粹地做一個演員。她的自處之道,就是保持清醒,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只要這樣,即使身處在污泥,也能開出清淨的花。她曾在《明報》訪問這樣說:「我深信,即使它是一嚿屎,你可不可以在屎裡面變出一朵花出來呢?」如何在亂流中堅守自己的態度,是我們每人也應學習的處世之道。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在觀塘的大街小巷,有一群年輕人在心底正靜靜醞釀著不一樣的浪潮。他們不甘於被定型,在工廈之間走走停停;不願錯過每個與街坊交心的機會,在海濱旁細聽故事。因為他們相信,文創的溫度,能軟化這片工業區的剛硬輪廓。 ck 由SVhk主辦、SONOVA策動,並獲香港公益金支持的「心浪潮2.0:觀塘有樂」,帶領十八位年輕人,九間小店,造就無數個暖心時刻。這半年,他們不只是在打工,而是在編織一張由創意連結的社區網——有人用相機定格觀塘的變遷、有人用畫筆勾勒街坊的笑靨、有人用創意編織一個個社區故事。現在,他們的故事被攝成一條20分鐘的紀錄片。讓我們看看,當青春與熱情、文創與社區相遇,會激盪出怎樣的浪潮? 立即觀看《心浪潮:觀塘有樂》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SHSmVdRUM 了解更多青年創意計劃:@creativebeings.hk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心浪潮 #觀塘 #SVhk #SONOVA #文創 #香港文創 #社會創新 #策展 #攝影 #藝術活動 #地方書寫 #地方營造 #香港好去處 #觀塘海濱 @kadeyjadey @wavemusicstudiohk @mellowoutzzzz @onebookhalf_genderspace  

「跟著我深呼吸,逆著風向前進⋯⋯」棒棒堂是很多人青春時代的追星回憶。尤記得當年為了偶像學整閃字banner、在APM排隊追星,做過這些青春事的我們都已不再年輕了。棒棒堂解散已15年,近日合體拍綜藝,追過棒棒堂的我們激動之餘,亦懷念起那些青澀的時光。 棒棒堂是由電視台的明星養成節目《模范棒棒堂》出道,成員有敖犬、王子、小煜、小傑、威廉及阿緯。他們甫出道即爆紅,發行首張專輯不到一個月即登上台灣小巨蛋,更紅到香港,每次在APM辦活動,粉絲都逼爆商場,出道僅三年就在紅館開騷。那時我們會儲Yes卡、追看他們的最新節目,他們與黑澀會合演的劇集《黑糖瑪奇朵》更是必看。雖然六棒時期只有短短三年,但當年他們火紅的程度可謂一時無兩。然而,迅速竄紅也有代價。雖然人氣高企,他們卻被批評實力不足,更曾被諷「三年後仲喺度先同我講」。巔峰起步,也並非一路順風。 棒棒堂唱過「我們之間不會有改變」,但少年終究是太年輕。現實是出道後三年,他們因合約問題分家,王子及小傑與新加入的毛弟組成「JPM」,其餘四名成員則易名為「Lollipop F」繼續發展,兩隊各簽了不同經紀公司,最終在2015及2016年相繼解散。 轉眼十多年過去,昔日在節目中搞怪逗趣的大男孩都長大了,威廉、小煜及阿緯更已為人父。各人各有發展:敖犬早前活躍在中國拍戲及參加綜藝;王子轉型做演員,作品包括口碑不錯的《稍息立正我愛你》;小煜、小傑則繼續走音樂路,單飛創作出歌;威廉主力主持及拍戲;阿緯則當老闆變身餐飲大亨,各有事業重心。 作為經典男團,多年來粉絲一直期盼六棒能夠合體。事隔15年,六人近期終合體出演綜藝《來吧!哪裡怕》,令網民激動不已。縱然他們經歷過分家,如今每人亦各有路向,但六子感情仍不錯,小煜就說過他們六人幾乎每個月都會聚餐。傳媒總八卦當年分家內幕、六人是否有心結等,他們毫不忌緯,甚至會主動拿來開玩笑。現時成員偶爾在彼此節目中現身,都會互相調侃,像以前一樣。年月過去,少年時縱有恩怨,都已雲淡風輕。 他們的青春,也是我們的青春。誰沒有過相信自己能創造出無限大的奇蹟、要世界跟著我的Tempo的傻氣?當年節目主張冒險無畏、勇於挑戰自己的精神。喜歡棒棒堂,除了因為他們的帥氣外表,也是被他們在節目中拼命練習,挑戰各種才藝的傻勁吸引。看到棒棒堂合體,除了懷念過去的時光,也提醒我們,「夢想比誰都大,失敗不退縮哪裡怕」的精神,永遠青春。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踏入十二月,濃厚的節日氣氛漸漸籠罩着城市,除了璀璨的燈飾和溫馨的聚會,這個月香港還有許多精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等著大家發掘!從攝影展到沉浸式體驗,從交響樂到公共藝術,ACOOPick 為您精選了城中不容錯過的活動,讓你在這個充滿節日氣氛的月份裡,感受藝術的魅力,體驗香港的多元文化。 |隱.現—和香港攝影師走過三十年的聯展 菲林與數碼、黑房與噴墨打印,攝影技術的變革並未改變攝影師對影像的追求。是次展覽由蘇慶強及邵燕萍策展,邀請三十位香港攝影師展出各自的代表作和隱藏之作,以「隱」與「現」為主題,透過不同的打印技術和物料,展現攝影師的匠心獨運,以及香港攝影界的發展與變遷。 日期:即日至12月22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每天開放) 地點:中環雲咸街33號27樓 |森村泰昌與辛蒂.雪曼:變裝化身 全球首個森村泰昌和辛蒂.雪曼的攝影雙人展,M+會展出兩位藝術家透過變裝手法探討身分、大眾媒體和歷史之間關係的作品。展覽展出四組重要作品,包括雪曼的《雜誌插頁》系列和《無題電影劇照》系列,以及森村的《一百張M的自拍像》系列和《雙生之誑》系列。兩位藝術家分別從不同文化背景出發,以獨特的視覺和概念策略,重新定義當代攝影,為觀眾帶來嶄新的視角。 日期:12月14日至2025年5月5日 地點:M+包陪麗、渡伸一郎展廳 票價:標準-成人$120、特惠$60 *更多票務詳情,請參考M+網站。 |浴火重生——巴黎聖母院:擴增實境沉浸式體驗展 法國文化教育先鋒藝境空間Visionairs於本月在西九文化區設立首個亞洲常駐展館,而第一個展覽是已巡迴多國展出的「巴黎聖母院」。想體驗巴黎聖母院的歷史嗎?這個展覽將透過利用AR、VR、AI等技術帶你穿越時空,探索這座著名的大教堂,深入了解它的歷史和秘密。 日期:即日至2025年3月7日 時間:星期一: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二至三: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四: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星期五至六: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星期日: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地點: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22號藝術公園地下GF-01-03號舖Visionairs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 香港首度同時展出紫禁城及凡爾賽宮兩大世界遺產的重要文物!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凡爾賽宮聯合主辦,精選近150件珍貴文物,包括九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以及凡爾賽宮近年新收珍藏,大部分是首次在港展出。呈現百多年間,中法宮廷在藝文、科技等領域互相交流的歷史。 日期:12月18日至2025年5月4日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9 票價:成人$150、特惠$75 *更多票務詳情及開放時間,請參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CFSC Green聖誕三重奏:藝術環保新體驗 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旗下CFSC Green主辦的環保藝術活動將於12月中旬展開,透過藝術裝置、管弦樂及車尾箱市集三大主題,推廣環保減廢生活。活動包括設有六大童話式展區的「大嘥鬼『尋找愛麗B』互動打卡花園」;聯同四大管弦樂團演出的「LIVE is Green 交響音樂會」;以及首次進駐中港城、設有以$10二手衣物義賣及過百個創意攤檔的「回收轆轆 Car Boot Christmas Market」。活動內容豐富多元,讓市民在歡度佳節之餘,也能實踐環保生活。 「大嘥鬼『尋找愛麗B』互動打卡花園」 日期:12月14日至2025年2月28日 時間:早上8時至晚上8時 地點:綠在觀塘(九龍灣常怡道27號) **首場大型主題嘉年華將於12月14及15日舉行 「LIVE is Green 交響音樂會」 日期:12月15日 時間:下午2時至5時30分 地點:都市綠洲(觀塘道2號A) 「回收轆轆 Car Boot Christmas Market」 日期:12月14至15日 時間:下午3時至9時 地點:中港城海豚池平台花園(尖沙咀梳士巴利道41號) |馬會 x 大館 — 小心意 • 大眾樂2024/玩轉大館馬戲季 12米高的聖誕樹將再次照亮大館,帶來濃厚的節日氣氛。同時,「玩轉大館馬戲季」載譽歸來,帶來12個全新的馬戲節目,國際和本地藝術家將呈獻精彩的雜技和小丑表演,為觀眾帶來歡樂和驚喜。 玩轉大館馬戲季 日期:12月14日起 地點:大館各處 |油麻地毛展 Yau Ma Tei Most 以油麻地地標為靈感的「油麻地毛展」,展現天后古廟、廟街牌坊等地方的文化內涵,讓觀眾從藝術角度認識油麻地社區。 日期:即日至12月18日 地點:香港油麻地東南樓藝術酒店22樓 |無限亮 第七屆「無限亮」將於2025年2月21日開幕,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能力藝術家,呈獻音樂、戲劇、舞蹈等精彩作品,並舉辦教育和社區外展活動,讓藝術連接不同社群。 日期:2025年2月21日起 詳情:www.nolimit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