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角落】馬路隨筆 EP1:走在路上你看到甚麼?
走在路上,行人十之八九都低着頭滑手機,耳朵則被耳機的音樂環繞,即使身在人群之中,也如在一人之境。若然場景換在國外,我們卻會好奇心噴發,眼睛骨碌骨碌的到處發掘有趣、奇怪、漂亮的東西,也會細聲當地街道的聲音。 香港不有趣嗎?其實,香港才不止鋪天蓋地的金舖和藥房。在長長的彌敦道散步,眈天望地邊走邊看,可能就會看到某間舖的閘門外、唐樓的外牆和後巷,有人為城市栽種了一朵花、有一個佛公仔讓你心靈平靜、一句溫提你累了就去休息、提醒你一心急就很容易GG,甚或是某個人的心情絮語…… 換一種心情,在香港也可以是旅行,重新找到有心人留給這座城市的一些驚喜。 攝影:Hoiyan @seamouse_hoiyan、Heidi @heidi.is.strong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真誠地向世界呼喊】Serrini X 岑寧兒對談 標籤定義不了的創作魂
不知何時開始,偶爾總會聽到有人用「文青」和「療癒」形容Serrini和岑寧兒的歌。是因為她們都是唱作人,作品具強烈個人風格?歌曲旋律清新,不隨波逐流?還是歌詞富時代感,容易引起一眾「文青」的共鳴?但無論如何,兩位當事人都異口同聲表示「我從來未見過一個人叫自己做文青」,創作音樂也不是以「療癒大家」為出發點。那麼
【#ACOOPick】深入中電鐘樓 尋找文化創意小亮點!
經過亞皆老街一帶,你有無留意有一幢一級歷史建築物? 無錯,講緊嘅就係中電鐘樓文化館啦。中電鐘樓喺2018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經過活化後,2023年搖身一變,成為中電鐘樓文化館(文化館),入面有三個常設展覽,可以睇到香港電力嘅發展,仲有中電嘅大股東嘉道理家族對香港嘅貢獻,另一個就係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策劃,介紹多個本地非物質大化遺產項目嘅展覽。除咗參觀活動,文化館又透過舉辦唔同主題嘅體驗活動推廣減碳同可持續發展嘅訊息。 呢個暑假,文化館更加聯同一班本地文化創意達人以「鐘樓角樂•發掘夏日小亮點」為主題,喺6月25日至8月7日推出一連串文化創意活動,喺推動社區聯繫之餘,又可以展現本地文化創意嘅魅力! 講咁耐,究竟有乜玩先! A)設計小亮點: 🎨微型藝術工作坊 微型藝術家安泰(戴佑安)教大家利用鋁罐、牙膏蓋等物料,還原70年代家居環境,升級製作一盞微縮模型座枱燈! 日期:7月20日(六) 時間:10:30am - 1:00pm / 2:30pm - 5:00pm 名額:每場15人 語言:廣東話 🎨扶手編織裝飾 正門扶手增設期間限定編織裝飾,有小燈泡、電飯煲、電動車等,仲有一個小鐘樓,唔好錯過呢個色彩繽紛嘅影相打咭位! 展出日期:6月25日(二)至9月22日(日) B)創意小亮點: 🧠可持續未來工作坊 一邊玩積木,激發創意,一邊認識香港嘅能源組合,仲可以集思廣益,點樣可以將可持續發展嘅概念應用喺日常生活中! 日期:7月12日(五) / 7月26日(五) 時間:3:00pm - 5:00pm 名額:每場18人 語言:廣東話 🧠咖啡渣手工皂工作坊 利用咖啡渣升級再做,身體力行物盡其用,製作既環保又健康的手工皂! 日期:7月14日(日) 時間:11:00am - 1:00pm / 3:00pm - 5:00pm 名額:每場16人 語言:廣東話 C)社區小亮點: 🏘歷史專題講座「何塘閱識」 歷史掌故專家蘇萬興先生同你分享文化館鄰近嘅何文田同九龍塘有趣嘅歷史故事同埋趣事! 日期:7月6日(六) 時間:11:00am - 12:30pm 名額:現場30人,網上同步直播 語言:廣東話 🏘豎琴與眾同樂 豎琴療癒師陳雲玲女士喺鐘樓為大家用豎琴彈奏兒歌,尋找昔日童年回憶,平靜心靈。大家仲可以同豎琴近距離接觸。 日期:7月28日(日) 時間:3:00pm - 4:00pm 名額:100人 有興趣嘅你哋快啲去文化館網頁了解更多活動同報名詳情啦! 除咗上述嘅活動,6月25日起參觀者仲可以喺鐘樓唔同嘅角落,收集鐘樓印章換取精美鎖匙扣盲盒!而文化館IG(@clpulsehk)更加會喺6月底推出有獎問答遊戲,完成簡單任務後,你就有機會獲得靚靚鐘樓布袋一個啦!!有得玩有得學嘢仲有小禮物,等緊你一齊參與呀!
【周星馳電影】喜劇包裝下的苦澀 「想得到一點點笑聲,是要經歷過很多痛苦才能達到」
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即使時隔二、三十年,仍然百看不厭。陪著我們成長的星爺,今天已62歲。他的電影,小時候看覺得好笑,長大後看,依然好笑,但有時會突然鼻酸,好像嘗到一些喜劇包裝下的苦澀。 《喜劇之王》中,醉心戲劇的尹天仇,日夜鑽研演技,即使只是做個沒有對白的「茄喱啡」,他也珍而重之,很多笑位來自他這種不合時宜的執著。拋開喜劇的包裝,《喜》的底層還是滲著悲劇的味道:以為可以成為電影男主角,原來只是一場泡影,亦意識到自己沒有足夠才華;結局他雖然成功出演一套有觀眾來看的舞台劇,但觀眾卻非為他而來。執著於一個天方夜譚的目標,在別人看來或許很可笑,但在角色的視角來說,其實是悲劇。 《喜》有些情節也來自周星馳的親身經歷。他基層出身,拉梁朝偉跟他一同報考TVB藝員訓練班,結果他自己落選,考了三次才考上。在成名之前,他做了六年跑龍套。《喜》中「死極死唔去」的尹天仇,也與他的真實經驗相似:他曾在戲中飾演被一掌打死的士兵,他主動跟副導演商量,「可不可以用手擋一下,第二掌再死?」亦曾經因為覺得有句台詞讀得不夠好,不惜下跪,懇求導演讓他重拍。 曾經有人問周星馳會否拍悲劇,他笑說:「我以前其實都以為自己拍緊悲劇,點知出去個效果人哋都係當係喜劇。」有人說,喜劇等於悲劇加上時間。周星馳也分享過,搞笑是需要很痛苦的經歷,最悲慘的事情可以是最搞笑的,「想要得到一點點笑聲,反而是要經歷過很多痛苦才能達到。」 反過來想,如果痛苦是無法避免,也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以無厘頭的態度去俯瞰苦難,將悲劇變成喜劇,會否更有力量面對這個世界? 儘管喜劇的底層是悲劇,但周星馳始終相信童話。電影情節很多時是描述小人物如何成為英雄。像周星馳本人一樣,小人物最終也可以成大事。不切實際的夢想,旁人看來也許可笑,但只要自己捉緊信念,還是會有盼望,天光之後就會很美。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未完待續】Paul’S Kitchen見證15年婚姻 加納丈夫患癌猝逝 港妻堅守遺願:「我仲有下半場人生去努力,令更多人認識加納同非洲。」
每個人對愛情也有一份憧憬,偶爾會把想像寄託於韓劇日漫中,期待對的人會如命運般出現。不過,可能他已出現在某個平淡不已的瞬間,只是你還未察覺,就像重慶大廈非洲Fusion菜餐廳Paul’S Kitchen的兩位老闆。21年前,來自非洲加納的Paul在中環置地迷路,向偶然經過的Selina問路,當時他們應該也不曾想過,接下來的路也會牽着彼此的手走。 這麼多年,你們經歷過最浪漫的事是甚麼?Selina說:「應該係(舊年)個trip,我哋一齊食早餐,好正常、好簡單咁生活。」結婚以來,二人每天張開眼便開始為餐廳奔波,連好好坐下來吃早餐的機會也沒有,Selina一頓才說:「我哋正正係活生生、香港人好努力生活嘅故事,唔係每件事都一帆風順,每件事都經過好多好多艱難。」香港的大多數現實愛情,都不是放在品牌櫥窗裏被射燈照耀的閃爍,而是在旺角小商場以生活作打磨的不起眼對戒,就如Paul和Selina無名指上的那對。 現在,來到Paul人生的終點站,牽着的手必須先放開,Selina堅定的說:「呢個故事仲未完,我仲有下半場人生去努力,我會好堅持我哋所想同希望嘅嘢,營運好呢間餐廳,令更多人認識加納同非洲。」多年來,人生的挫折或許已把戒指磨蝕變得啞色,但閃亮依舊的是感情。這,就是他們愛情的模樣。 文:Hoiyan @seamouse_hoiyan 攝、設計:Kayan @yipyn、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第一次見面 一年後相戀 第一次見面,Paul因回加納的機票出現問題,一個人在中環的高樓之中尋覓航空公司辦公室所在的大廈,迷惘之際遇上Selina開路,分別時還交換了電話。在加拿大回流的Selina,直言在外國即使是陌生人也會聊天,所以只是稀鬆平常的事,「人哋遊客嚟到香港,梗係要好好招呼佢。」那時候的Paul,從事貿易買賣工作,長駐廣州,偶爾來港。 某一天,Selina的MSN響起訊息提示,對話框是Paul的名字。就這樣,他們開始分享生活和工作,Paul晚上偶爾會傳來「做咩咁夜都唔返屋企?」或「係咪返到屋企喇?」的訊息,還是以平常心對話的Selina總會心想真煩人,但也繼續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直至一年後,接近Paul生日的時候,平日忙於處理公事的他突然告訴Selina:「我會落嚟香港,不如我哋去飲嘢啦。」今天,Selina仍然記得他們相約在榕記,哽咽說:「佢好早到,我喺對面馬路行過去,見到佢有個感覺——呢個就係嗰個人。」後來再見了幾次面,吃了數頓飯,不知道Paul在心中躊躇了多久,終於在一次飯後維園散步時捉起了Selina的手。 |分手 復合 結婚 雖然香港與廣州的距離不遠,但由於Paul的工作太忙,即使Selina特地到廣州探望他,也未必能見上一面,「一日可能有4、5班客人去廣州,接機都兩三次,又要帶唔同客人去唔同城市買貨,佢每日都可能喺唔同城市生活。」由於二人相處時間實在少得可憐,最後Selina決定分手。 你有你生活,我有我忙碌。回到兩條沒交集的平行線後,各自展開新戀情又變回單身,記起對方時便在MSN關心近況。回憶過去,S對Paul濃濃的感情和思念變成眼淚,哭着訴說:「我哋不嬲都好鍾意大家,有一日我覺得不如去探下佢。」也沒有事先聯絡,Selina到廣州才打給Paul,他說:「我做緊嘢,一陣先聯絡。」S便打算隨意逛逛,誰知道離開旅館便遇見Paul。 也許是人大了,這一次復合後Selina不再介意相處時間,「經過好多日子,更了解大家,個關係同感覺都唔同咗。」又大約一年,Paul便向Selina求婚,他說:「我哋一齊唔結婚,以後大家就互不相干㗎喇。」於是,Selina點頭,他們便一起回到加納簽紙。不過,當初他們也沒想過能一起走過15年,Selina笑着分享夫妻倆結婚週年紀念笑話:「嘩!我哋初初諗住結一年就離婚㗎喇,每一年都講咁又一年。」 |在重慶大廈開始 跌低再開始 結婚之前,Paul在香港和廣州兩地遊走了20多年,婚後便定居香港。他曾在地盤工作,但不幸工傷;開過餐廳但結業告終,一度情緒受困患上憂鬱症。Selina直言那段時間過得非常困難,也是二人最大的感情危機。於是,Selina便提議在重慶大廈開一間小小雜貨店,「又唔可以逼佢,都係問下,就係嗰時佢開始返番出嚟,會同朋友傾計。」 後來,他們決定再次經營餐廳,便在重慶2樓租了一個舖位。在二人的拼搏下,餐廳由一個舖位變成現在三個舖位,由最初的傳統非洲菜變成現在的非洲Fusion手工菜,一步一腳印成就了Paul’S Kitchen。這麼多年,生意起起跌跌,最難捱的莫過於疫情時期,Selina說:「當時未係fusion菜,好多嘢都係炸,做唔到外賣。」Paul再次陷入低潮,甚至想撕掉「非洲」的標籤,Selina解釋:「佢覺得大家都唔會欣賞呢件事,都唔係好多人鍾意非洲嘅嘢。」苦思多時,Paul的朋友,亦是時任尖沙咀區議員的勸說可以在非洲菜中尋找新意思,加上早前拍攝節目時,Error成員忽發奇想提議用非洲辣醬做雞煲,他們就此再次找到出路。 Paul和Selina專心留在廚房拼命研發新菜式「非洲奶奶雞煲」,不斷修改再調整:選擇用甚麼雞,而雞要遷就非洲人的口味,煮到肉骨分離,夠熟夠腍,還是S認為香港人喜愛的要有咬口;至於辣度,又如何配搭醬料和香料。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與這道菜苦戰,尤其Paul對美食要求甚高,Selina說:「每次你覺得自己做咗80分,佢會覺得你得60分。或者做到80分,佢就會問點解唔push埋自己做到100分。」常常吵得不可開交,又和好甜蜜如初。訪問期間,Selina常說若非Paul嚴師般的鞭策,她或不可能成為今天的自己,「佢好直接、唔會掩飾咁話你,好多人都會讚你,但好少人會講真話畀你聽,佢真係為你好。」Paul沒有一張沾了蜜的嘴,但總會默默在背後推動Selina前進,卻又適時走到旁邊扶她一把。不過,關係中像孩子般的Selina,每每都會在Paul失意時堅強起來,不放棄的拽着他前進,帶着他逃離幽暗的低谷。 |久違的日常幸福 突如其來的惡耗 捱過了疫情,卻沒想到疫後生意更差。巨大的壓力把Selina壓得快喘不過氣,一天她在餐廳突然血壓飆升,昏倒入院。同時,因為過於擔心餐廳,讓她看到自己開始出現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症狀,Paul把一切看在眼裏,便說:「唔得喇,我哋一定要行開一段時間,令到自己輕鬆啲。」一個因餐廳而擱置良久的旅行在意外中成行,Selina說:「呢個英國trip喺上年年頭已經plan好,本身我哋約好一定要去一個長同遠啲嘅地方。」出發前,二人約法三章,旅行期間,放下香港的所有事,盡情享受假期。 對於Selina而言,感情中最浪漫的一件事,就是能一起享受片刻的日常,「我哋煮早餐一齊食,喺香港嗰啲真係填飽個肚。以前我哋真係好忙好忙,偶然間有一、兩日休息,最開心就係去麥當勞買個雪糕食,跟住去超級市場買廁紙。」Selina說,只要那個人是你喜歡,哪怕只是做一些最簡單或最無聊的事,已感到幸福滿滿。在法國時,Selina臨時起意找一個導遊攝影師,帶他們到處走走,又能幫忙拍照。照片中,二人在法國街頭散步,Paul看着Selina的眼神滿是寵溺,而Selina則是笑得像孩子一般,全然相信着身邊的那個他。 命運總是一啖砂糖一啖屎。回港後,即去年12月,Paul開始胃痛和食慾不振,體重大幅下降,曾三次到醫院求醫。初時,醫生診斷為胰腺炎,之後懷疑是癌症,最終斷症為肝癌。確診後,還沒有傷心的時間,Selina便帶着Paul向肝臟專科醫生求診,又做了不同的化驗,才發現Paul真正患上的是第四期血淋巴癌,他們便決定入院接受治療。不幸的是,2天後Paul便離世,很是眼淺的Selina努力在訪問期間控制情緒,但瀕臨失控的嗓音和不斷滾落的眼淚背叛了她,「佢走嗰刻我有流眼淚,但都冇依家咁激動,因為佢真係解脫咗,後尾佢真係好辛苦好辛苦,到最後真係瘦咗好多。」 |好好 在最後的日子,Selina說二人都沒有留下遺憾,只因生命中遇上一個彼此深愛的人,她說:「 大家都唔怕辛苦,唔怕去捱日子,好多嘢真係捱出嚟。」拍拖時,二人時常分隔兩地;結婚後,雖然大把時間見面,卻都花在經營餐廳,但這也是S眼中非常值得的事,「我哋一齊努力去做一件事,去面對一啲唔同困難嘅日子。」不論工作多累,瑣碎事情多煩,他們每天都會擁抱,無言的為對方送上支持和力量,晚上則會在睡前聊聊天,「要保持戀愛嘅感覺,都唔好忘記感激對方,可能係佢今日落去幫我買廁紙,或者陪我媽咪去睇醫生,我都會感激佢。」不能忽視每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還有背後的心意。 Paul的離開,並不代表他們之間的愛已畫上句號,Selina堅定的認為這份愛不會隨時間消失:「我唔會咁容易放棄,我哋有好多默契喺度,佢想做咩我都知道。」Paul希望做一個加納深度遊旅遊團、把餐廳做好,而Selina都會在Paul的愛和陪伴中,繼續一一完成。這一章的結局,Selina已把Paul帶回家鄉,亦替Paul感謝香港,「我老公好鍾意香港呢個地方,我亦好多謝香港人咁欣賞佢,令佢嘅人生喺呢度好圓滿咁結束。」 下一章?他們曾聊說,縱使一起時經歷了風風浪浪,且都觸目驚心,「但如果冇呢啲風浪,我哋老咗嗰時你眼望我眼有咩好講,講返以前點樣去面對困難都有排講,書都可以寫得出一本啦。」這次的Long D距離更遠,見面時間更長一點,但下次見面時,就是把故事好好說完的時候了。未來見。
【香港角落】在工廈裏尋找香港人的生活足跡
戰後時期,香港製造業興起,直至6、70年代進入蓬勃階段,製衣、玩具、塑膠及印刷等行業全都如日中天。即使不曾親身經歷,也曾在影視作品或經歷廣東歌中,像是全家人一起穿膠花、陳寶珠的《工廠妹萬歲》,窺探當時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能見證工廠大廈在香港的變遷。 |因工廈轉型的女性 在亞洲大部分國家的傳統家庭觀念裏,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生結婚後便留在家中相夫教子,打理家頭細務。不過,在香港經濟起飛時,製衣工廠對女工需求大增,加上當時社會氛圍是肯捱肯搏便有收穫,不少人都願意用勞力換取更好的生活質素,所以不少女生開始到工廈工作,或是從工廈接一些輕巧的工作帶回家做,像是剪線頭、穿膠花等,這正是成就香港職業女性的起點。 |工廠北移 進入80年代,因為土地租金及地價上升,加上勞工薪金也不斷上脹,均是本地製造業式微的主因。面對這樣的情況,香港的商人紛紛尋找更適宜的地點建廠,而中國則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這樣的情況持續,香港工廈不斷關閉空置,也直接讓不少工人失業。同時,香港經濟也慢慢轉型,改為發展金融及服務業。 |假日好去處 近年,不少工廈都翻新重建,像南豐紗廠,既保留了部分舊有樣貌,又嘗試引入不同的文創店舖進駐,使好一段時間失去生命力的工廈重新活過來。除此之外,觀塘、九龍灣、土瓜灣等工廈,雖然從外表看起來仍是破舊破舊,而且附近常常有大貨車和拉着唧車的肌肉工人,但裏頭其實藏了不少神奇的東西,可能有美食、皮革店、樂隊的Band房、舊物古着店、藥妝店或小型超市等,反倒成為不少港人假日的好去處。 《工廈角落》相展 日期:6月15日至30日 時間:逢星期五至二下午1時至6時 地點:九龍灣宏照道11號寶隆中心B座7樓707室WURE AREA 攝影:林曉敏 @lam_hiuman 、何逸 @hidden.rabbits (顯影 @photogstory 提供照片)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PUNCHLive 2024】需要陪伴? 讓這些創作女聲用音樂擁抱你
你試過在音樂中找到共鳴嗎?音樂創作是歌者抒發情感的渠道。聽歌,也在聽創作者的對生命的思考。以下這幾個女創作人,各有各獨特的思考角度。陳綺貞的歌像喃喃自語,訴說着細膩的情感;岑寧兒的歌有種真誠,擅長用歌聲說故事、描寫內心狀態;Serrini多變搞怪,坦白率真地抒發感情,兼傳遞思想;美國獨立樂團Japanese Breakfast,借音樂釋放脆弱悲傷的情感。從以下幾首歌中,你可以嘗試進入她們內心的世界。 |陳綺貞:如果有一個懷抱勇敢不計代價⋯⋯ 魚只有七秒記憶,不受回憶束縛,同時可以在無邊大海暢泳,是自由的象徵。然而,自由亦等同要作選擇,當人面對極端的選擇時,像是處於邊緣掙扎。該離開還是留下?該投入溫暖的懷抱,還是奔向廣闊的自由?也許人永遠都是犯賤,在原地的時候,總渴望著另一邊的自由;然而到達他方後,又眷戀曾有的安穩。只是沒有誰能告訴我們正確答案,我們只得一直在邊緣猶豫不決。 |岑寧兒:心像一個球又像一個洞 它越大越滿卻越空 明明沒有甚麼大苦難,生活表面上看來順遂,好像沒甚麼資格抱怨甚麼。甚至,可能自己也說不出是甚麼壓在心頭。但就是那種沒有起伏的生活、那種無以名狀的空洞,讓人窒息。努力想填滿孤寂,卻發現徒勞無功,不知如何逃離這種狀態,對空洞與孤寂無能為力。這種無法言語的鬱悶,在歌聲與結他聲中得到抒發。承認每一種痛苦的存在,也是療癒。 |Serrini:只要信 啊真美真美 就能經過 我們都有過偏執的時候,當壞事情發生,情緒風暴來襲,只能靠痛哭、高歌尖叫抒解情緒。走過荊棘險阻之後,回首過去,發現自己已進化成更勇敢強大的版本,煩惱已不能傷害你。往後還有許多風波,但只要相信自己,就能經過。記住最初的自己,是多麼趣緻啊。這個趣緻的你,就懷著勇敢的心,盡情越活越惹禍吧。 |Japanese Breakfast:無論你是否在等待 事情都會發生 「有些事每天都會發生,無論你有否按下暫停鍵,無論你是否在等待。」生命不是遊戲,沒有暫停鍵。世界每天在前進,會發生的事就會發生,你沒有權決定會否、何時發生。但正如打機一樣,你不知道下一秒有甚麼會發生,你能做的就是在地圖中到處探索,尋找通關的線索,也許就會找到方向。遇見未知,不正正是打機的樂趣嗎? 有些鬱悶迷惘,可能只等待一句歌詞、一段旋律,在耳機相遇那刻,就感覺有人懂了。音樂陪伴過你哪些時刻呢?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跨越時代的黃家駒】高呼理想 也輕唱與現實糾纏的無奈頹喪 才是年輕人的共鳴
搖滾不死,因為有些精神,永遠不朽。6月10日是家駒壽辰,他離去至今三十一年,作品仍被傳頌,證明有些共鳴,可以跨越時代。 很多人覺得Beyond的歌很勵志,如《海闊天空》就常被用作打氣之用。有網民提議,家駒的故事可以拍成勵志電影:17歲那年撿了鄰居搬家不要的木結他,自此愛上音樂。當年玩Band被視作「飛仔」、冇出息,基層出身的家駒,即使家人因擔心而反對,他也堅持一直玩音樂。被人嫌棄結他技巧差,於是拼命苦練。到籌組了樂隊,首隻碟是他們自資出版,首個演唱會甚至問銀行借錢,自資籌辦,連宣傳海報也是自己去貼。由地下樂隊,到成功走紅,歌曲唱到街知巷聞,是個成功追夢的熱血故事。 追夢故事,怎會一帆風順?尤其當主角是個理想主義者。當年翻唱歌、情歌是主流,但Beyond堅持原創歌曲,而且不少歌曲都是社會時事為題。雖然Beyond成功走紅,但當年其實尚未達到現今這個地位,而且家駒對樂壇風氣感到失望,直言「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後來更決定到日本發展。 當理想碰上現實,必然要經過一番糾纏。家駒說過,《再見理想》代表著一段孤獨落寞的時期。曾經「心中一股衝勁勇闖,拋開那現實沒有顧慮」,但現實就是要面對堅持與妥協的掙扎。Beyond最初是玩藝術性較強的搖滾樂,後來曾被批評作「搖滾叛徒」,被指曲風漸商業化,家人亦透露他們曾為迎合唱片公司要求寫歌。當時家駒表示,要在商業化的香港玩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必須要先打響樂隊的知名度,才能玩自己喜歡的音樂。他也曾說過:「生活裡總會有一點點的無奈,有時都要忍受一下的。」 家駒唱過「縱有創傷不退避」,但也唱過「幾多天真的理想,幾多找到是頹喪」。追逐理想的熱血,固然叫人心動;但更叫人共鳴的,是過程中那些真實的頹喪無奈。 說過再見理想,但理想主義者是背棄不了理想的。帶著頹喪,繼續走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家駒遺作《海闊天空》中,字字句句反映著無奈心酸,但他還是表明態度:遇過冷眼與嘲笑,但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追逐理想的人,永遠年輕。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PO @p12_o2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在Openrice以外,他還OpenToilet】專業廁評家去勻全港公廁 環境、氣味折射人生百態
想選擇餐廳用膳,你會在IG看食評;想買東西前,你會Google搜尋用後感。那麼,如廁呢?去廁所明明也是生活必需,偏偏不在「衣食住行」之列,也沒有讓我們好好「選擇」的餘地,合理嗎?譚偉洪(Alan aka廁評家)某一天屙屎的時候想,為何不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廁所地圖」?於是,他開了「專業廁評家」專頁,認真寫「廁評」、舉辦「年度廁所大選」,收獲超過2.5萬人追看。 在這段評比旅程中,Alan看盡香港公廁,折射出人生百態:有的曾經骯髒無比,但後來經清潔工努力改善後變得乾爽;有的在同一個商場,客用廁所光鮮亮麗豪華無比,工人用的地庫上落貨區廁所卻如同經歷了世界大戰一樣糟糕。做廁評,Alan除了希望大家在屙屎路上走少一點冤枉路,他更希望警醒大家「唔好做嗰個衰人」,「雖然唔知道係邊個用到咁,我亦控制唔到所有人嘅思想,但起碼可以畀人知道有個地方咁污糟,你想唔想成為呢一個人?只要大家有信念,可能就可以改變到啲嘢。」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設計:Kayan @yipyn |心中的廁所地圖 Alan是一個腸胃敏感,(自稱)如廁需求非常大的小胖子。他猶記得小學時有一次去郊野公園,突然肚子劇痛,但公園的公廁只得踎廁。他笨拙的蹲下,登時像大冬瓜一樣左搖右擺,「最後要扶住先完成到,全身大汗,好辛苦,尤其抆屎最難搞」。這次是他的一個童年陰影,令他對「廁所」開始產生執著。那時起,荃灣區成長的Alan在腦海中已經有一個「荃灣公廁地圖」,「我會知道荃灣邊個廁所好、邊個好差。例如細細個已經知道德華公園嘅廁所好臭好污糟,去到嗰頭我都會選擇去其他廁所。」 未開page前,Alan閒時會自己的IG Story分享自己去過的廁所:拍一張照、tag上地點、就環境和氣味等評分、簡單寫一兩句評語。2021年疫情期間,香港人變得無聊,未能外出,只能在港尋找樂子。Alan有個好友叫阿麗,對他說:「不如你開一個Page呀,我一定follow你!」有一晚,他吃錯東西,在廁所坐了半小時,「玩電話玩到悶」,想起了阿麗的話,便鼓起勇氣開page。第一個Post,他隨便介紹了志蓮淨院的廁所,竟然有百多個讚好。 |越污糟越吸睛 那幾日,他把過往去過的廁所逐一分享,粉絲越來越多,更漸漸吸引朋友甚至網民投稿一同分享,「嗰陣我乜都唔理,有人投稿草叢我都Post」。他的評分準則有三,一是環境;二是氣味;三是音樂,「廁板係最接觸到你,廁板乾淨會大大加分。乾爽程度、空間都會留意」。 這個page不著重排版,只簡單用story製圖功能為相片加上圖字,反而著重以盞鬼的語調撰寫評價,「因為廁所喺大家心目中都唔係一樣靚嘅嘢」。例如有一次他去了清水灣電影製片廠,他形容那兒的沖廁設備「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有瀑布的體驗,建議一沖廁就走出去,唔係就有機會會濕」。到伊利沙白醫院急症室時候,他又留意到男廁只有踎廁,評論道「有幾大陣嘅消毒水味,感覺上會幾安心。但希望會翻新一下個廁所,唔係整親腳既朋友仔想柯屎都幾大鑊」。 不過,他逐漸發現,最多人有「反應」的貼文,往往都是「屎橫遍野」的廁所。例如有貼文繪聲繪色形容啟業邨公廁,說「臭到好似隊個鼻埋去索支漒水」、「原來香港都有九寨溝,個水箱又漏水好似花果山水簾洞咁滴下滴下」,引來不少網民留言、超過2000個讚好。又例如2021年有人投稿著名猛鬼地點「達德學校」的廁所,內裏沒燈、「溶溶爛爛」,不但吸引了1800多人like post,更成為了這個專頁票選2021年的「年度最差公廁」。Alan認為,雖然第一眼看上去,這個page的內容都很噁心,但網民反而欣賞有人會認真對待、評價廁所,並抱著獵奇心態閱讀,「可能有人唔想睇,立刻block咗我,但都有人會覺得有用、好睇。」 |廁所清潔 誰的責任? 在廁評專頁,Alan一直pin起了一個post,是講香港某商場上落貨區的廁所,環境慘不忍睹,馬桶幾乎沒有一處完好,「好似打完第三次世界大戰咁」。諷刺的是,這個商場的客用廁所以豪華、乾淨、具設計感而聞名。Alan慨嘆:「好似一面係天堂,一面係地獄。」 這件事讓Alan發現,不太多人會關注工人的廁所使用權益:「大家一直都讚呢個商場廁所做得好,裝修好正,清潔工人做得好好,管理得好好。但原來下面(上落貨區)無人管理。雖然有人會話工人時間上未必有上面(商場)嘅使用者一樣悠閒,但其實同樣地,商場都無安排一個人清潔呢度。或者,太污糟無人想做?」 Alan想起,荃灣某停車場的公廁早幾年獲得了香港廁所協會頒發的「最佳公廁」,但這個廁所在他十幾歲時的印象是骯髒無比的。原來廁所近年翻新了,清潔工也很努力清潔,才獲得此成果:「我見到改變,呢件事好重要。其實只要有人開個頭去整污糟個廁所,下一個人就會覺得,橫掂都污糟啦,咁我都可以整污糟。」 雖然這個Page主要評鑑公廁,但Alan經常收到有人投稿自己學校的廁所,「嚴格而言唔算公廁」,但Alan都照Post,盼以此教育學生愛惜廁所,「我控制唔到所有人嘅思想,但只要大家有信念,可能就可以改變到啲嘢」,哪怕只是「廁所」,一個在大家心中低賤、骯髒的地方。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香港角落】現代三不管地帶 在重慶大廈與世界擦肩
曾經,在尖沙咀走過重慶大廈附近時,總是特別害怕有外國人在擦身而過時,對你說「Baby」或「I Love You」,遇到時只能急步離去。走到一定距離後,隔着一條馬路遙望重慶大廈,在證據確鑿的新聞、加油添醋的傳聞,還有腦補的各種超現實情況,感覺裏頭的昏暗,就像為了隱藏起更恐怖的秘密。 好了,輕輕敲敲自己的腦袋,清醒一點!不過,現實的重慶其實算不上甚麼龍潭虎穴,只要鼓起勇氣拾級而上,等待你的就是一個無限驚喜的重慶森林。 |探險Start! 甫踏入大廈,兩側都是外幣兌換店,還有充斥着拿着餐廳卡片或宣傳單張的南亞裔或非洲裔人士,以及魚貫出入的旅客,好不熱鬧。繼續前進,就像過了水流急促的旋渦區,又回到如常的節奏,只是店舖種類琳瑯滿目,卻都沒有系統分類,頓時失了方向,不知從哪裏開始逛起。 既然如此,就交由眼睛作決定,看到有趣的就前進!一間印度小食店,有印度糖耳朵、牛奶糕等,又有賣染髮及不同生活用品的雜貨店,還有新鮮蔬果店。繞了一圈,決定上一層再看看,才發現2樓升降機不停,只能走樓梯。上樓梯時,一個男人以字正腔圓的廣東話問:「食咖哩?可以去呢度。」及後亦有餐廳的店家招攬食客,或同樣以廣東話,也有英文。恰巧剛已用餐,只能笑笑地禮貌表示已吃飽,他們都友善並真誠的看着你說:「下次!」二樓,還有不同類型的餐廳、手機電器、髮型用品為主,也有服飾店,和一間開了燈卻鎖上了門的疑似律師行。 若干年前,有一位中大人類學教授Gordon Mathews曾研究重慶大廈,發現這裏的人類多樣性非常豐富,至少有120個國藉人士在此居住。走一轉,就像繞了半個地球。 |他們在重慶的家 重慶大廈地下有兩個升降機大堂,通往各樓層的賓館和住宅,偶爾也有本地YouTuber獵奇開箱,讓大家窺探這裏的生活環境。每一層的大堂,也有一個氣窗正對着升降機,稍稍探頭看出去,感覺濕漉漉、灰灰黑黑的喉管,別人家的氣窗都關得緊緊的,實在有種無法形容的震撼。 筆者因工作關係,曾在某賓館短租一天劏房,略泛黃的白色牆紙,一張簡單的床,並鋪上帶有點點污跡、觸摸起來尚算乾爽的白色被單。走廊有着微涼的冷氣,但房間則是焗促的熱。雖然房價相比東南亞國家還是偏貴,但以香港物價和地域而言,已是比較相宜的價錢。 |你在害怕甚麼? 不敢進入重慶的原因千百種,其中一個可能是作為異類時,被打量時出現的不安感。然而,離開這幢大廈後,我們的舒適圈,也許正是讓別人忐忑不已的空間,而能否放下戒備,盡情享受和融入當中,就看看我們遇到的人和事了。 在這裏會遇到甚麼?放下心中的不安,準備一顆開放和尊重的心,起行來這座有着「香港少數族裔的九龍城寨」冒險吧!注意,可能會吃得很飽。 攝影、設計:Kayan @yipy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