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吃肉】美食使人幸福 生活很糟糕 但還好這個世界仍有美食
新年是發胖的時節。家裡總有各種糕點小吃,誘惑太多;拜年又少不免聚餐,結果幾天年假幾乎都在吃。高興的同時,又擔心會長肉,不敢吃太多。美食之所以邪惡,正因為它雖為你帶來脂肪,但同時亦能帶來幸福感,令人欲罷不能。 開心時要食好嘢——我們在節慶時,都會特意比平時吃得更好。有美食加乘,快樂的感覺倍增。不開心時,其實更要食好嘢——大家或許都試過,在極度疲累或情緒低落的時候,特地去買杯珍珠奶茶,犒賞自己。甜甜的珍奶下肚那刻,彷彿驅走了些許疲累和煩躁,為自己充電,心中慶幸:儘管生活很糟糕,但還好這個世界仍有些美好事物,例如珍奶。 Comfort food一詞,就是形容這些可以安撫情緒的食物。研究指,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令我們感到愉悅。而且如果食物跟美好回憶有關,進食時都會勾起快樂的情緒,帶來安慰的感覺。 日劇《UNNATURAL》中,石原聰美(石原里美)有句金句:「有時間絕望的話,還不如去吃頓好的,然後睡一覺。走吧,去吃肉!」如果感到最近很累,就由最基本的照顧自己做起,吃好睡好。身體感覺好,心情才會好。 生活很難,很多求而不得;但吃東西很簡單,吃下去的那刻,味蕾就感到滿足。美食之所以帶來幸福感,是因為享受食物,本身就是一種照顧自己的方式。享受美食也許是最低層次的慾望滿足,但有時我們就只需要這種最基本的滿足感。原來有些幸福,並不是太難獲得。儘管口腹之慾帶來的幸福感短暫,但片刻的安慰,也彌足珍貴,足夠讓人鼓起勇氣繼續生活了。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一齊表表佢】 投拆表揚失衡 90後男生開page做表揚撚 建立表揚生態圈 好人好事非理所當然
每一個工作天早上,屯門公路和老母區「觀塘」都像中了黑魔法,看不到盡頭的車尾燈、不斷擦肩相撞的膊頭與手臂,怒氣值一下子就轟至紅線。體驗一次,便知道香港人的生活很難找到小確幸。 自稱阿撚的IG專頁「表揚撚」版主,卻做到了。如常的上班日子,他坐在老母區某間繁忙如戰場的老麥吃早餐。填飽肚子後,阿撚走向收銀檯向執餐員工要紙巾,雖然已過去快一年,但他仍記憶猶新:「那個姐姐已經忙到七彩,佢竟然仲可以雙手遞張紙巾畀我,仲微笑住講多謝晒。」絕不誇張,阿撚形容當下完全被優秀的服務態度所震懾,走路回公司的那段路,便讓他萌生寫一封表揚信的想法,也是專頁的起點。 「唔係剩係輸出嘅(寫表揚信),嗰個人(被表揚者)覺得幸福嘅時候,你都會有所得着。」每天擦肩而過的人那麼多,他們的感受重要嗎?「如果表揚呢件事可以spread開去,多啲人一齊去做嘅話,咁個世界應該會開心啲。」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攝影:Hiuyan @hyphotgrap 設計:Owen @wai.ho.98 |暖心小故事 除了自己寫表揚信外,阿撚還會廣納好人好事,幫網民寫「代表揚信」。通常,阿撚的表揚信會上載於IG,至於會否電郵至相關公司,就要視乎是否表揚內容。 有一位網友坐巴士時遺下電話,下車後才發現,便到總站求救。正當絕望之際,發現失物有機會在剛開出的巴士上,有巴士司機發現其窘況,便着他上車,直接開巴士追巴士,最後大團圓結局。阿撚說,這當然不能寫信到公司表揚,帖文連事發巴士路線也沒有透露,阿撚的語氣略帶激動說:「呢個對於我嚟講好誇張,但係喺香港發生過咁嘅事,所以係仲有溫暖嘅人。」 不過,並不是每個感謝和表揚的事也如此轟轟烈烈,更多的只是日常小事。阿撚認為不用把表揚的標準定太高,甚至刻意把它降低,「有啲人可能會覺得好濫,但我覺得原本喺香港嘅投訴風氣已經太誇張,(兩者)好懸殊,咁我可唔可以都好誇張、門檻低咁去表揚,嘗試做返一個平衡。」 |投訴VS表揚 我城號稱投訴之都,可想而言投訴文化之盛行。不過,這仍然太抽象,阿撚嘗試把它數據化,「我在Google Trend嘗試比較近三年,搜尋投訴同表揚嘅熱度,前者比後者高出36倍。」不信邪,他加入「讚賞」作比較,結果仍然是天淵之別;再試「感謝」,發現有睇頭一點,深入研究下去,才發現原來是「感謝祭」、「感謝 英文」的帶挈,而不是人們真的需要表揚。 「長大嘅時候,家庭或者學校,根據依家記憶,覺得係受批評嘅次數多過受表揚,唔知係唔係華人文化。」阿撚舉例曾看過的MEME圖,小朋友考試成績99分,家長會為了被扣掉的1分與孩子檢討,卻忽略了99分的努力,「咁樣嘅成長過程,我覺得係有影響,大個之後會發覺投訴係理所當然,做得好都係理所當然。」 責罵和讚賞的結果,可能分別不大,但令人想做好事情的動機和心態,可能就是復仇與感恩之別。阿撚分享一次個人經驗,中學的他一向不太讀書,一次小測前心血來潮看看書,結果取得滿分,他說:「阿Sir派卷叫我個名,仲讚我,咁就開心啦,呢種開心係令到我繼續有動機去溫嗰科,繼續拎好成續。」 |表揚生態圈 不知不覺,思考的反射動作養成了投訴,甚至忘記了表揚,阿撚雙手拍拍椅子手托位,「呢個位有啲唔舒服,但我唔會感覺patpat坐得好舒服,呢個係人嘅思想習慣。」透過寫表揚信,阿撚希望可以讓大家發現生活中有「表揚」的選項,不再視別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近一年下來,阿撚共寫了約100封信,但他認為數字不是重點,「我一個人嘅力,頂多係有限數字,有冇人因為呢個page去開啟表揚,比我寫咗幾多封信更重要。」不過,如何回應表揚的態度,其實也很影響這件事能不能循環下去。以阿撚的經驗,香港大部分公司沒有一個窗口收集表揚,不然便是以範本回覆或直接石沉大海,「好似掟咗封信落海,好難有動機去寫下一封信,受表揚一方嘅處理方式,都會令到表揚一方會唔會想繼續去做。」 有一位網友在旅行時出現狀況,需要找香港公司幫忙處理,但對方無法提供協助,網友便打去日本分公司,在接線生協助後,他最終順利回港。當事人希望阿撚幫忙寫信讚賞接線生,一段時間後他收到電郵,更喜出望外的是電郵由接線生親自回覆,「係嗰個人親自回信,而且封email仲CC咗畀公司好多個部門,睇到表揚呢個動作有一個明顯嘅impact。」而且,從遣詞用字中也看到對方的喜悅,雙方的互動會產生幸福感,阿撚概嘆這都是在香港沒有發生過的事。 |一句表揚可以做到乜 為了好好「布施福音」,阿撚還認真研讀學術報告,學習如何表揚,「要有內容、具體咁讚。」也不是禁止投訴,不過要檢示內容是否有建設性,而非亂彈攻擊發洩情緒。 「我哋依家生活喺咁樣氛圍嘅社會,如果日日剩係嗌仆街啦,咁真係會仆街㗎喇。」憑一人之力無法改變局勢,但調整心態就是步向更好的第一步,阿撚說:「身邊總有啲好人,發現到可以表揚時,你就係喺咁差嘅情況放少少幸福感落去。大家都咁做,就會差好遠。」好讓大家知道,在這個城市裏,原來也有很多好事在發生。 投訴與表揚,全在一念之間,雖然生活限制重重,但阿撚直言思想自由是無限的,「當你發現表揚嘅時候,生活都會愉快啲,而你都會令到世界愉快啲。」看到這裏的人,我表揚你!
【陪你仆街】用塔羅通俗貼地為港人撥開迷霧 棍兄@喱啲塔羅:個天覺得你任性 但你都可以照做
【陪住你仆街嘅塔羅師】 在大台的電視劇,但凡有占卜塔羅的角色,總會是一個被冠以「神婆」稱號,披著黑色頭紗巾的長卷髮女生,在一個黑漆漆的房間看着桌前的水晶球,雙手凌空「作法」。然而,90後的塔羅師棍兄正是想塔羅「通俗啲、貼地啲」。 在IG上,棍兄以一個身穿李彩華小背心的光頭仔手繪形象示人。他以趣怪插畫配搭占星命理分析內容,吸引超過3萬人follow,幾乎每個post都逾千讚好。置身香港這個讓人窒息的地方,城內的人總想求指引、求清晰視野:「香港人覺得好多嘢都係命定,相信係有人安排嘢比自己。但你安排,點解我就係要逆來順受,或順來順受?」就算仆街也是體驗,試過仆街先心息。最後路怎樣走下去,其實從來都是自己決定。 與其說做神機妙算的大師,可能他更希望做一個陪大家仆街的光頭仔。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攝影:Hiuyan @hyphotgrap 設計:Owen @wai.ho.98 |始於迷茫 也許是「天份」,棍兄自小便喜歡與人談心,他笑說自己在18歲才初戀,但早於小學時期已經懂得開解失戀的同學仔。 「我本身唔信啲咩星座、塔羅。只不過好耐之前,22、23歲嘅時候失戀,無緣無故被分手,完全唔知發生乜事。要搵個出口,朋友帶我去做塔羅」。當時的塔羅師分析了棍兄的性格,溫柔地解釋他分手的原因。這次經歷後,他買了一副塔羅牌放在家裡。2020年COVID期間,本身任職PR的棍兄被放無薪假。「究竟點算呢」5個字充斥他腦海。此時,他想起了那副塔羅牌,於是自己上網自學、幫自己抽牌。 從頭到尾都無「跟師傅」的棍兄,覺得自己漸漸上手,開始找朋友練習,其後更膽粗粗上連登開post幫陌生網民免費練習,「塔羅呢個工具,其實學完唔係單單解牌就算,簡單如你點樣同人溝通,都唔係咁容易」。碰巧那段時間他開始full time攻讀文化研究碩士,便開始趁空窗期開檔幫人占卜,「carefree咁做呢件事」。後期他又自學了占星,「你越去掂呢個身心靈嘅範圍,你就覺得,哇浩瀚到,好似我仲係未夠學得多咁」。 |貼地光頭仔 為了開展自己的塔羅事業,棍兄為自己開了一個IG專頁,叫「棍兄@喱啲塔羅」。「棍」是他自嘲「神棍」,「喱啲」即「lay(layman)啲」。有人以為他真身也是光頭,「其實我有頭髮。我嘅brand image係,通俗啲、貼地啲,就好似著住背心踎喺地下嘅感覺」。(後來,他又解釋,他只是不想畫太多筆頭髮,才畫了一個光頭。) 他在專頁「講經」:以各星座性格出「迷因」圖、分析明星星盤;後來甚麼都想說,他教大家面對失戀,「與其說他變了,不如說他死了」,又會偶爾諷刺時弊,例如教讀者如何稱讚別人,可說「點樣可以好似你咁優秀?」。 「變紅」並不是他在社交媒體經營自己的原意。反而是,他有感香港人對於塔羅誤解不少:「我好相信塔羅係一件隨意嘅事。我甚至覺得我同其他塔羅師唔同嘅係,佢哋可能要講好多『儀式感』,要點洗牌、要聆聽內心之類,我自己覺得無所謂,隨心就OK。」 |香港人求甚麼? 屈指一算,棍兄一個月大約接觸約100個客人。讀文化研究的他,學會了宏觀看待事情。分析客人問題時,同時從鳥瞰角度看到社會現象,「搵我嘅頭三位,係愛情、事業,之後就係移民」。 香港人的「低氣壓」,即使不是命理師傅,只要你置身人群之中亦可感受到。尋找不到方向,只要求神問卜。「好多人以為移民就係解藥,一走了之就可以重新開始,羊群心理,人哋移民搞到自己都想移;又或者喺香港實在太唔開心,太侷促就誤以為移民就可以開心啲。試過有客人自己都唔知為咩移民,我幫佢開左牌,佢其實長期留喺香港唔開心,但係去咗外國都係唔開心。佢真係需要出去外國唞一唞氣,不過呢個唔等於係有需要去移民」。最後,棍兄梳理這個客人的內心後,反建議這位客人嘗試旅居或數碼遊牧,取得兩個極端選擇的平衡點。「我哋好多時候有好強烈嘅感受,但呢啲感受有時會太亂,好大機會落錯決定」。 話雖如此,棍兄認為塔羅與占星兩個「系統」,都不是「個天同我講點樣,我就係點樣」,而是自己有命運自決的能力。「有啲塔羅師覺得,抽到咁你就應該要咁咁咁啦,但我覺得唔係。雖然件事可能會咁發生,但或者你改變一啲嘢,就會轉變個狀況呢?又或者,個天覺得你咁做係好任性,但你都係可以咁做㗎。我當你真係仆街,都係一個體驗。」 |回應時代 陪著你走 今年年初接二連三的自殺新聞出現。他在IG推介幾個巨蟹座歌手的治癒系歌曲,例如鄧小巧的《最壞時活多天》、陳健安的《之後的一天》等,caption寫道「叫春唔係人人識,但唔識請你唔好忍」。「我個page嘅follower話多唔多話少唔少,影響力一定有。你見到嗰幾日IG全部都係同一樣嘅新聞,你就知道,其實可以『講一啲嘢』」。 到最後,客人只想要指點迷津,還是心理輔導?他認為自己只是提供「洞見」和分享。說到底,信則有不信則無。這個世代,大家無非都只是想找一個方法讓自己能舒舒服服過日子,做到了,也許就是最幸運的人。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layd.tarot #塔羅 #十二星座
【香港角落】西貢跳島ep2|橋咀洲:水清沙幼以外 還是「隱形遊樂場」?
在鹽田梓碼頭遠眺,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掛滿七彩繽紛旗幟的街渡緩緩駛至。一轉眼,我們便已到了歷經1億4000多萬年的沉積風化而成的橋咀洲。 登岸後,從橋咀碼頭經過郊遊徑,途中便可經過只有在潮退時才能走上去的 #連島沙洲。不說不知,橋咀洲屬於一個已有1億4300多萬年歷史的遠古超級火山遺址,所以,島上或岸邊都有因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岩石。其中,為人津津樂道的 #菠蘿包石,則是因為岸上的石二英長岩經熱漲冷縮及海水侵蝕,最後形成裂縫,外貌酷似菠蘿包。 橋咀洲因平地小,不適合耕種及居住,多年來只曾有一戶陳姓居民。不過,這個小島在80年代曾被商人發展為度假區,名為「#北海漁村」,內有賽車場、繩網陣、的士高、釣魚用的人工湖及滾軸溜冰場,惟在1989年結業。雖然這些遊樂設施不再復見,但現在這裏有手造的木韆鞦、有沙灘、興高采烈的小狗和小朋友,仍是載滿遊人的歡笑聲。 沿着郊遊徑走大約一小時,便能到達島的另一邊 #半月灣。半月灣以水清沙幼,甚至能清晰看到珊瑚而聞名,拍攝期間,我們遇到一對老夫婦。老伯陪婆婆行山,走到腳都震了,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早已經從半月灣走到橋咀碼頭,但老婆婆只因再想多摸一次半月灣的沙子,所以決定折返,重新走一次這條路。「嗰度,啲沙好幼、啲水好靚㗎!」婆婆說。老伯只是微笑看着妻子。 在你心目中,西貢除了為人熟悉的海鮮、文青cafe,還象徵着甚麼?在老夫婦身上,或許還看到一份愛——不論是對於老伴,抑或對於這片土地亦然。 踏上「跳島」的旅途,或許你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攝影:Kayan @yipyn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我無嬲呀唔該】Resting Bitch Face受害者召集!天生黑面唔代表我冇禮貌
新正頭,拜年時對著親戚朋友,即使不熟也要擠出笑容,維持場面的歡欣;在人群散去後,才可以鬆弛一下面部肌肉,輕嘆假笑真的很累。一不小心,又要被誤會了。 放心,你不是孤獨的。外國有個形容這個情況的名詞叫「Resting Bitch Face」,在2013年列入《紐約時報》的年度流行語,意指有些人無表情的時候,看起來像在生氣或煩躁。不少外國名人如Anna Kendrick、Kanye West,都是Resting Bitch Face的受害者。在香港,古天樂、MIRROR的AK及MC張天賦,亦曾在不同場合被指「黑面」。 「做咩嬲啊?」、「你係咪唔開心?」、「笑多啲啦!」,常被誤會黑面的你,應該也聽過不少這些說話。然後你只得解釋,其實你只是純粹在放空。別人覺得你在不滿,散發生人勿近的氣場,結果很少有人敢於親近,輕則影響人緣,重則落得個不禮貌、擺架子的罪名,得罪別人。結果迫不得已要戴上假笑面具,只要有人在身旁,就要提醒自己保持嘴角上揚,眉心舒展。一整天下來,肌肉累,心更累。在外國,甚至有整容醫生表示,收到愈來愈多希望改善「Resting bitch face」的個案,足證黑面的困擾。 阿Q地想,黑面也有好處,例如自動幫你謝絕推銷搭訕、朋友真正認識你以後發現到你反差的可愛、你的友善不會被視作理所當然⋯⋯當然,在「營業」狀態下,我們的確要保持個人風度及禮貌,維持基本的尊重;但在「休業」情況,為何不能讓自己舒服地過日子?那些武斷地評論自己的人,其實大多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 真正想理解你的人,不會單單因為片面的觀感就對你下定論。在你笑得太累的日子,不如接受自己的黑面。正如天王黎明亦曾講過:「地球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生存方法,這個就是我,多謝!」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港產AV女優】自己人生自己負責 絵麗奈無懼非議:世人眼光你理得幾多個?
【我仆街,關你乜事?】 記得素海霖(絵麗奈)去年出道的消息一出,可謂震撼全城,社交媒體舖天蓋地都是她。「港產AV女優第一人」這名堂,夠Juicy,傳媒爭相訪問。這個今日剛滿27歲的女子,答問題坦誠直接不扭擰。看過她的訪問,就會感受到她對自己選擇的堅定,亦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 在香港這個保守社會,性是種忌諱,女生公開談性,本來就易惹批評。但素海霖每次被問到為何想做女優時,都直言不諱:「因為我鍾意做愛。」她很誠實,坦承自己是想上位、想成名、想賺錢,亦無懼非議。 對於負評,她不會吞聲忍氣,經常回應反擊。有些人在她IG留言說她應該減肥,她霸氣回說:「我自己開心大於別人鍾意。無論怎樣都有人鍾意唔鍾意。你絕對可以睇第二個。」由初期賣性感相到做AV女優,每個決定都備受爭議。她深知自己需要承受尖銳的評價,但她不會強求人人明白自己,「唔好太理世俗人眼光,你理得幾多個?最緊要自己開心舒服。」 為了成為AV女優,素海霖主動電郵到日本公司自薦,又跑到台灣找公司搭線,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成功做到女優。她當然知道其中會有何犧牲,家人關係和將來的親密關係,都是她甘願付出的代價,「你要得到某啲嘢,就一定要放棄某啲嘢。」怕後悔嗎?她卻說,一定要試過才知值不值得,落子無悔。 條路自己揀,就算仆街,要笑要喊的那個都只是自己,旁人的讚美或批判,也無法替你分享路上的樂與苦。正如素海霖在反擊網民的帖文說:「條路行成點,結果都係我自己承擔同負責。你哋唔需要成日咁操勞喇。」說到底,自己人生自己負責,如果你必須走那條崎嶇險徑,才能看到那道朝思暮想的美景,只要衡量過受傷的風險,就勇敢出發吧。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素海霖 #絵麗奈 @thisisshl @thisis_shl @erena_faleno
【香港角落】-除了Chubby Heart 我們還可以在大街小巷尋找愛
情人節遇上農曆新年,街上愛人一對對。暫時沒有着落的人,倒也不代表只能做缺愛的孩子。若然仔細看看,不同的「愛」可能一直都匿藏在大街小巷中。 在街上閒逛,你或許會發現,父母對小孩不求回報付出的愛、好友一直相知相識的愛、小姐妹相互依靠的愛⋯⋯還有,動物的「可愛」? 愛就如同氧氣,你未必時常為意到它的存在,但它總會在我們身邊,給予我們力量好好活下去。 今年情人節,除了這些「hidden love」,你還可以捕捉龐大的愛心——說的是由英國知名設計師Anya Hindmarch設計,在全港多個地標及旅遊景點「快閃」的巨型漂浮紅心「Chubby Hearts Hong Kong」。而最大的心心比倫敦展出的版本大4倍,直徑達12米,由即日起在皇后像廣場定點展出。另外,一個直徑約3米的小心心,會在多個地標及旅遊景點快閃,包括中環皇后像廣場、旺角花墟、堅尼地城海濱和大埔林村許願樹廣場! 除此之外,未來香港還會有不少文藝的盛事活動等待大家!無論你是愛武俠小說的文青,抑或愛時尚穿搭的型男索女,總有一個會是你的心頭好! 讓我們一起浪漫一次,捉緊身邊每一份愛❣️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香港角落】港島樓梯街手寫的祝福: 書法揮春
走在港島的樓梯街,拾級而上,盡是不同書法揮春的攤檔。一張張揮春貼在牆上,掛在欄網上,即使只是路過,已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慶氛圍。古老當時興,還讓人腦中閃過舊時美勞堂的揮春功課,醜醜的字配上不甚可愛的Q版生肖動物,即使可能要玩「猜猜我是誰」,才能認出紅紙上的東西,但的確增添了節日氣氛。 |手寫有個精神喺度 今年86歲的郭騰龍,自小學時對中國文學感興趣後便開始習書法,一寫至今約70年。退休後,便抱着玩票心態,嘗試擺檔寫揮春,郭伯伯笑言:「當時都冇諗過家陣都仲寫。」剛巧有一個叔叔向郭伯伯下訂一對聯,他在下筆前說:「最難係運氣,同埋唔好手震。」說罷,便即席揮毫,面露笑容說:「祝大家龍馬精神,龍年大利!」 另一位書法師傅蕭嘉豪的攤檔在不遠處,他周邊掛滿各式各樣的揮春,除了傳統的書法字,也有畫上「龍」圖案的特色揮春。「我都寫咗好多年喇,78年開始寫。」蕭師傅也是從小學受老師薰陶,回想小時候的習字經過,他說:「痛苦就係少少少少積累,慢慢變成鍾意、接受到,變咗每日都好似要執下筆寫下。」 寫了那麼多年,兩位師傅也份外鍾情於書法揮春,蕭師傅說:「寫字其實係運緊氣,無論寫成點,次次唔同,但就有生氣、活力好多,所以肯定鍾意手寫。」更有客人為了儲齊他的12生肖揮春,每年也會來到樓梯街。 |手寫的味道 聊着聊着,一位男士請蕭師傅幫忙客製揮春,帶出手機比劃圖案。在等待時,蔡先生分享兒子正在國外留學,打算把揮春當作禮物寄給兒子,「想要一個比較得意嘅,等佢喺外國有啲氣氛,特登叫叔叔幫我寫,之前就咁買寫好嗰啲。」 長大後,總感覺節日氣氛越來越淡。既然如此,明年新年即使不親自提筆,不如也試試新意思,貼一張手寫揮春?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戲棚遊樂場】 跳出傳統儀式 用搭棚文化繼續築起香港城市風景
竹棚,是香港獨有的一道奇特風景。大廈外牆維修時,建築工人便會有如蜘蛛俠般,在高空上編織起竹網;還有節慶神誕的神功戲棚,也是由竹、杉和篾紮成,而最為人熟悉且常見的應是盂蘭勝會和天后誕,除了善信會參與,也成為近年遊客的體驗活動之一。兩者雖然感覺類近,但實際而言卻是截然不同的工藝。 但在不知不覺間,竹棚就此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說來奇怪,無論城市如何發展,走得多前,這套搭建技藝也沒有被取代,一直被應用,甚至暗自偷偷轉型,趣怪地變成帶着樸實和草根味道的遊樂裝置,玩起來就像回到跳橡根繩的年代。如果你也喜歡懷舊和平實的快樂,那麼這座「戲棚遊樂場」應該也很對味!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攝影:Mak @iunyi_ 、主辦方提供 |始於19世紀的傳統建築技術 搭棚師傅會使用木杉、篙竹、木板和鋅鐵皮來搭戲棚,而圖則?對,就在他們的腦中。「擺每一條杉、每一條竹,已經知道位置和怎樣做出戲棚。」入行54年的陳煜光師傅,是搭棚世家的第四代傳人,去年是蒲台島(島民多使用「蒲苔島」)在疫情後復辦天后誕,他在極有限的人力和時間內,即12天內與13位師傳,一起完成了一座海邊崖上的戲棚。 戲棚建造過程有六個工序——搭後擔、建旁寮、築通光、建棚朗、搭舞台和蓋鋅鐵,而使用材料大部分也會回收重用數次,不同於鋼筋水泥建築,能隨建隨拆。陳煜光師傅說,家族自太爺一代開始搭竹棚,自己則於13歲時跟父親學藝:「跟埋老豆班子一齊做,睇住又試下跟住做,技術嘢就返屋企問老豆,佢口述教我。」至今天,這些都經已傳承給他的兒子。 |繫蔑圈避「好朋友」 一般師傅都會在腰間繫上蔑圈,為了在工作時,方便隨時抽出竹篾使用;除此之外,還另有一個行內傳說,令師傅們尤其在晚上總會繫着蔑圈。—— 戲棚的搭建,主要為了人神共娛,難免偶爾會發生超自然現象。相傳,蔑圈就像師傅的護身符,只要攜帶着蔑圈,就能避免被「好朋友」騷擾。大多數戲棚搭建時間為日間,多在日落前結束工作,但偶有趕工情況出現,導致天黑後仍需作業,師傅們便會直接戴着蔑圈離開,寧可信其有,安全第一。 時移世易,因為傳統竹篾圈材質較硬和鋒利,容易刺傷或𠝹傷腰間,所以新一輩師傅已不再使用竹篾,改為使用膠蔑,來減低受傷機會。 |戲棚遊樂場 2017年,戲棚搭建成為首批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技藝,讓這項看在外國人眼中神奇、我們眼中土炮的建築方法重新被看見。然而,它真的只能停留於那麼傳統、實幹型的應用嗎?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前身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聯同陳煜光師傅、本地設計公司Sapiens Design,抽取了竹棚搭建的精粹,去年在維園一號球場及堅尼地城海濱長廊,創造了一座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下的「戲棚遊樂場」,其中有平衡木、籃球架競技、投擲遊戲及休憩設施等裝置。 活動期間,有家長帶同小朋友一同參與,對於習慣電子奶嘴的一代而言,戲棚遊樂場顯得份外新鮮。有人說潮流是一個循環,而菲林相機、CCD相機和黑膠碟就是最佳助證,希望在這一波復古熱潮之下,亦能順利帶動一些懷舊文化,不要被遺留在後。換一種形式,繼續為城市築起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非遺中尋找我們的歷史與文化 除了戲棚以外,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致力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透過新式設計,令公眾更能了解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中找到屬於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如果對香港的文化遺產、古蹟、自然資源和地景及社區故事感興趣,不妨留意中心在本年度舉辦的「山林花川」計劃: 《農曆新年中的植物與瑞獸》 日期:2月17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4時半 講者:生態與民族植物研究者馬屎老師 《客家山歌》 日期:2月25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半 講者:張國雄博士 《大埔圍村風俗》 日期:3月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4時半 講者:香港民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先生
【香港角落】荷里活道文武廟:新春大吉 攝太歲過個好年
歲數越長,人就好像會慢慢願意採信風水命理宗教,希望在個人努力外,偶爾也能有助攻,但求日子過得稍為輕鬆一點。如果你也是這一派,農曆年前後就是還太歲和攝太歲的時機,而位於上環的文武廟香火鼎盛,聞說尤其靈驗,吸引各地善信前來參拜。 「每年都嚟拜,咩都拜,保佑平安大吉!」一位不願具名的婆婆笑說。遊一轉廟,不談迷信或科學,純粹感受一下「意頭嘢」! |拜太歲的最佳時機 「冬至後至立春前,可以還太歲。攝就2月5號之後開始。」廟宇工作人員說。太歲,是道教根據中國古代傳統的紀年方法,認為宇宙每60年一個循環,創造了60位太歲神來值年。若當年犯太歲、沖太歲或害太歲,便可進廟攝太歲,不過則要謹記年尾回到同一廟宇還太歲,酬謝太歲神一年來的保佑。在廟中,買得太歲寶後,按指示寫上個人資料後,摺摺疊疊後,便可以進廟參拜所屬太歲。若不清楚程序或步驟,直接向工作人員求助即可。 善信王先生已連續10年到來參拜,每次也會為自己、家人和朋友祈求平安,他分享不只是犯太歲、沖太歲才可拜太歲:「2024年為甲辰龍年,個辰字同地震個震一樣。」所以前往容易發生地震的國家前,也可以先來拜拜一下太歲,求一個心安。 |拜神也能對症下藥 走進廟內,神枱佇立多尊大大小小的神像或神牌,該從何入手拜拜?所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入廟前或離開時,可先敲響近門邊的鼓和銅鐘各三下,分別通知「天、地、人」,讓願望隨鐘聲送至天上;亦代表了「福、祿、壽」。 「轉心神(或稱轉心童子),如果男朋友鍾意咗第二個女仔,想佢個心返番嚟自己身邊,牽涉第三者就可以拜佢。」王先生對廟宇文化更是非常熟悉,他逐一介紹:「聲色藝,演戲、娛樂圈可以拜華光先師;牢獄之災或官非就搵包大人;和合二仙就係人緣、夫婦關係好……」 |拜神的半日體驗 不只是本地虔誠善信,還有像是來自韓國的Hong、泰國情侶Chetapan和Ruttakarn,還有不少外國人前來體驗港式拜神,除了上香外,他們還會嘗試求籤和擲聖筊。 命運掌握在每一個人手中,若不信迷信一說,也可當作是加強信念的一種方法。條條大路通羅馬,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只要好好活着,萬事也總有解決方法,先預祝各位龍年心想事成,精神呀!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