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前記者每周做7小時義工 曾被誤會為難民 來港進修並定居 獲義務工作發展局傑出義工奬
【非裔義工 另類方法探索香港】 來自非洲贊比亞的Sanday 2011年來港,因一次打風前夕家訪輪椅阿婆,感受到香港繁榮一面背後有不少辛酸故事。 "She was an old lady that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society and city. And there is nobody to look after her.” 「個婆婆後生時都有份貢獻社會,點解老咗就無人照顧。」 離開新聞行業,進修公共政策學系碩士的Sanday,從此開始做各類型義工來探索社區,沙灘執垃圾、救助動物、為露宿者送物資等,這位新移民甚至成為義工領䄂。 “There are several times when I am thought of being one of the people maybe I'm
OASIS|方俊傑:移民讓婚姻變好還是變差?
有個題目,一直想寫,又一直不敢寫。因為,有點尷尬。我又不是愛情專家白韻琴。 移民後,婚姻關係容易變好還是變壞?以我八卦聽回來的心事,粗疏計算,的確是一半一半。仔細少少分析的話,我會歸納出一句:在香港關係本來良好的,離開後會容易變壞;在香港關係本來一般的,離開後會容易變好。 變壞的理由,聽得最多,是困獸鬥,無處可逃。在香港的時候,兩夫妻各有工作各有朋友各有生活,彼此有屬於自己的喘息空間與宣洩出口,就算有爭執,但可能一個找好姊妹訴訴苦,另一個找班豬朋狗肉隊隊啤,將不滿情緒化解過後,大事便化小,小事便化無。移民後,慘了,鬧完交,還是被迫你眼望我眼,怨氣不能排解反而不斷累積,自然有害。 變好呢?最常見,是在香港時,覺得兩夫婦相識得太長時間,太平淡,太沒有衝擊。去到陌生環境,反而變得互相倚賴,把之前的那份可有可無感覺,暫時清走,換來一份久違的新鮮感。客觀上,在香港的互不重視對方,多數來自各自也太過忙碌,連交流時間也缺乏,移民初期,十居其九也忙於合力齊心適應,對改善本來的貌合神離,必有幫助。 我應該傾向屬於後者。在香港的時候,我返朝九晚六,夜晚還要外出睇戲,回到家,女兒都已經入睡。我太太就相反,多數開通宵更。有時,可以足足一星期也見不到一面傾不到半句說話。來到英國初期,日對夜對,本來,又有無數問題要下決定要急於解決,必定有衝突,其實很容易會展開罵戰然後互相仇視。或者是好運,因為太太那段時間懷孕,做丈夫的,再被無理取鬧也有合理解釋說服自己逆來順受,不快感覺的殺傷力至少減半。 到第二個女兒出世後,太太小休一段時間後,已經外出工作。有份感覺,很奇妙:在香港,家庭的日常開支,我可以一力承擔,那些供樓支出、水電媒氣費、保險供款,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個戶口轉帳,太太的收入,主要用來給她自己消費娛樂。來到英國,我再沒有正職,收入減少了,即使開支也減少,但太太的收入,主要變成用來支付能源費用,像真真正正有份群策群力團隊精神存在。那份兩夫妻相濡以沫,要聯手將所有難題解決的鬥志,反而把當中的婚姻關係變得更實在。 我不會唱好移民生活,也不會唱衰。每個人,或每個家庭,在適應異地新生活的過程中,肯定各有體會,根本不可能一本通書睇到老。偏偏,我見現時像兩個陣型對決。有集團有組織地抹黑,這個很容易理解;也有人一刀切把所有流露負面情緒的意見,統統歸類為五毛、小粉紅或藍絲。兩種不同意見,好像應該各在極端,不過,我經常覺得,看清楚一點,根本是同一種人嘛。 我們就是看不順眼跟自己相反的意見存在。有這種心態的話,婚姻生活多數只會越變越差。
【被音樂選中的孩子】44歲藍奕邦回歸樂壇展開歌手生涯Last Dance 創作橫跨20年 《圍牆倒下前》寄寓重逢前要自持
「在文明崩壞時|把一笑與一語|默然藏心留念」是藍奕邦最新單曲《圍牆倒下前》的節錄歌詞,詞曲均由他一手包辦。有趣的是,這首歌的曲和主要歌詞寫於他1999至2000年的大學時期,一直揣在懷裏等待合適的時機推出,直至近年累積發生的事情,讓他覺得是時候了,便把其他歌詞完成,像是2022年送給大家的最後一份禮物。橫跨了近22年的創作,既有當初藍奕邦被兩德分裂柏林圍牆相隔的故事最純粹的觸動,亦有多年他的經歷和感受,一起聽着這首歌感受他的音樂、環境的變化,看他音樂之路的剖白。 被音樂選中的孩子 在小學六年級移民至加拿大前,藍奕邦在香港就讀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學校十分重視栽培學生的音樂素養,所以規定每個學生也需要學習一種樂器,當年藍奕邦便選擇了鋼琴。年紀小小的藍奕邦,因為父母關係很常接觸到鄧麗君、張國榮、梅艷芳、Michael Jackson及Pet Shop Boys等流行曲,而他亦可以憑聽到的旋律摸索出琴鍵,但他憶述古典鋼琴老師並不鼓勵,反而希望他可以好好練習看譜:「我不太喜歡考琴的制度,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那些樂章,還是為了考試去學呢?」幸好,藍奕邦的媽媽十分支持他,並不會像其他家長一樣互相獻寶似的比較孩子的音樂成績,直至現在藍奕邦對媽媽當時的一番話仍記憶猶新:「我媽說不用像別人一樣考到7、8級或者演奏級,彈自己喜歡的歌曲最重要。」媽媽的態度,把一個充滿音樂天賦的小孩在制度下救活,才不至於溺死於其中。 「雖然好像很老土,但真的彷佛是音樂選擇了我。」藍奕邦笑言,他移民到加拿大後,中學(Middle School 和 High School)的班主任也是音樂人,甚至高中老師舉辦的課外活動是歌曲創作學會,「從前覺得自己在琴前是亂彈,但原來那是作曲。」 因堅持而成真的歌手夢 雖然是被音樂選中的小孩,但藍奕邦從不敢奢望做歌手,其一是從前的選秀途徑較少:「不知道如何簽公司,而且覺得要有娛樂圈關係才可以入行。」不過,自他接觸音樂後,不論人在香港或加拿大,是中學、大學還是畢業後,也一直持續創作。他回憶那個互聯網剛興起的時代,笑言會把歌曲上載至個人網站,再把鏈結分享給不同版權公司:「Modem年代上載一隻歌要7至8個鐘。」剛畢業,他的正職是企業公關,工作內容與娛樂完全無關:「主要幫政府機構、銀行和大企業出新聞稿。」下班後,藍奕邦則是一個業餘的創作歌手,藝穗會、各大商場或許也能聽到他的聲音,就在因緣際會之下,他簽了第一家版權公司 ── 新力音樂,但對於成為一個歌手,仍感到很遙遠。 「當然會想做歌手,但千禧年頭樂壇當紅的是Twins、Boy’z和E-kids,我可以如何做?」那時候,香港樂壇主要以偶像歌手組成,直至後來林一峰、at17出現,反映市場對偶像派已經飽和,新力音樂便向藍奕邦提議:「不如嘗試用indie方式低調出一隻碟?」有了計劃,才發現版權公司不能出碟,藍奕邦便到Sony Music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 有限的預算 無限的自由 由幕後到歌手,藍奕邦寒窗四載終捱來第一張個人專輯《不要人見人愛》,因為以「白老鼠」試驗方式去做,所以他以極有限的製作預算換來無限的創作自由:「那個年代做一隻歌大概3萬多元,我大概用市價4至5隻歌的價錢去完成這隻碟。」全碟11首歌,他只花了正常一半預算。那時候,正常專輯的「健康」銷量為8000至9000隻,當時眾人也預計藍奕邦的專輯售出數字不太理想,甚至有心理準備「打定個底」只賣500隻:「最後賣了接近萬隻。」 藍奕邦坦言,當初抱着「本死無大害」的心態做第一、二張碟,製作錄碟過程也很土炮,在帶領自己入行的師傅在家中錄歌,發現漏聲便搭一個臨時屏風,為了隔音更在炎夏中躲在綿胎之中開唱:「做了這麼多年,真的貴有貴做,平有平做,沒有甚麼做不到的。」沒有造型梳化服,頒獎典禮完結後也是自行截的士離開,這樣的起步讓藍奕邦往後的路更能屈能伸,沒有甚麼大不了的。 曲詞背後的陰暗 藍奕邦身兼多職,歌手、填詞、作曲、監製都是工作之一,他笑說:「Before slash出現之前,我已經係一個slasher。」那麼最享受那一個部分?他頓了一頓,默然的思考了片刻:「如果現在這刻,我最享受煮飯中的我,真的不是騙你。」在休養身體的這幾年裏,藍奕邦因為戀愛而學會入廚,便發現世界上能有一件事讓他完全專注、不想無謂事情,就是煮飯:「但寫歌……其實每次寫一份歌詞都會拖一至兩個星期才寫,美其名先在腦海醞釀,其實是自己淆底。」很難想像,一個已創作了百多首歌曲,在香港樂壇幕前幕後也佔上一席位的音樂人都會有憂心的時候?藍奕邦坦白,自己曾經不想再替許廷鏗寫歌,只因為擔心自己無法突破《青春頌》,然而經歷蛻變後亦衝破了心理關口:「我也很期待最近為許廷鏗和欣宜寫的新歌快點推出。」 寫歌給自己和別人又有甚麼分別呢?「以前希望寫給別人的歌一定要在年尾十大金曲,但自己的歌則會刻意避免庸俗K歌。」藍奕邦指出道多年,現在已經有少少分不清,很多歌也是先寫出來,再看它的命運會如何。下筆之前,仍是會擔心害怕;上台前,還是會擔心自己的狀態,儘管每次完成任務後前也必經自我懷疑,但他總是不會教自己失望,藍奕邦滿意笑道:「寫好之後會食枝事後煙,對得住自己,沒有跌watt。」 在聚光燈直射後影子,是他隱藏在成就背後的高標準、沒有自信,高壓的情緒壓力亦影響了身體健康,讓他不得不急流勇退。這一次,他準備好重新出發了。 跨越72年的《圍牆倒下前》 在2015年1月,藍奕邦完成了「環球好Sing音樂會」的演出後,便宣布全面停工養傷。暌違近7年終於回歸樂壇,而《圍牆倒下前》是他復出後推出的第7首歌,也是一首意外出現的歌,他表示自己十分喜愛這首歌:「鍾意到在我有能力前也不想拿出來被人糟蹋。」這句寫於藍奕邦大學時期,不說不知道,他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的大學同學,而《圍牆倒下前》則是藍在政治系的歷史課堂受柏林圍牆故事觸動的有感而發。事隔多年,藍奕邦有一個摯友在沒有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移民離港:「他到埗settle down才告訴我,我真是喊足3日。」從前,朋友出國讀書或移居外國,他總會覺得很快便能再見面,但今時今日之下,他不禁會害怕:「是否以後都不會在香港看到他呢?」而另一個讓《圍牆倒下前》面世的原因,則是因為從去年底開始,藍奕邦總會收到來自黑暗的來信:「他們跟我說聽歌就如生命中僅餘的養分,令我感覺做音樂會多一層意義。」 比起其他創作者,或許就是藍奕邦施加給自己的「社會責任」讓他背負更大壓力,在他的音樂中並非只有娛樂至死的享受和快樂:「音樂入面的訊息和世界觀很重要。」他認為,不只在音樂世界,做人看的世界也要足夠宏觀:「所以我喜歡的不是音樂、聽歌這麼簡單,而是喜歡以音樂作為一個媒介去講故事,散播訊息。」《圍牆倒下前》寫給1950年兩德分裂被拆散的人們,也寫給現在被疫情和時代被迫分隔的人們,望大家能在歌曲中獲取力量,如歌中最後一句,望眾人「為重逢請自持|在圍牆倒下前」。 藍奕邦之Last Dance 出道約二十年,白雲蒼狗,藍奕邦坦言現在香港樂壇的「玩法」已今非昔比:「因為現在有串流平台、YouTube,不用過分依賴電台和電視。」對於起過往,他認為即使主流唱片公司仍然把目標放在年度金曲、頒獎典禮,看似沒有改變的市場卻多了不同的成功方程式:「很多不跟從formula去玩的人,但他們也成功了。」 對於藍奕邦來說,現在的重新出發像是歌手生涯中的Last Dance:「流行音樂罕有地有一個40多歲的人再次成為焦點,但我始終要面對有一天舞台不再需要我,而我也沒有憧憬要唱到80歲。」20年間,足夠讓一個小朋友長大成人,藍奕邦分享日前在後台遇到MC張天賦,對方跟自己說:「我好鍾意《熱帶魚》!」他重回樂壇後,遇上不少從小聽自己歌長大的台前幕後:「我年紀很輕時已經相信,喜歡聽藍奕邦的人不太會荒廢自己的人生,不會甘於做一個垃圾。」不想話說得很無邊際,但他最開心和欣慰看到當初的小樂迷們今天都grow up to be something。 文:Hoiyan 攝:Mak
OASIS|余拜仁:高達與你同行
香港嘅出入境政策終於終於都復常,加上節日氣氛又正急速醞釀中,而且唔少港人都屈住太耐太耐,於是近日Facebook、IG所見,唔少人都前後腳「返咗鄉下」—去咗日本旅行,甚至短短幾個星期已經去完再去;話說11月初都快閃遊咗一轉日本橫濱,為嘅係參加當地一年一度嘅表演藝術會議Yokohama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Meeting 2022 (YPAM2022),跟番貼亞洲區內演藝業界嘅脈搏,同嚟自區內區外行家交流對話,但喺重溫呢件國際盛事嘅所見所聞之前,有一單意外驚喜係要搶閘拎出嚟分享先。 話說橫濱唔算係好主流嘅旅遊熱點,就算旅客會去都未必會留太長時間,甚至Day trip往返東京或者其他城市就算,然而橫濱當然都有佢自身嘅特色同魅力,其中近期一個令人不得不留意嘅就係「橫濱(移動)高達基地」,基本上當大家喺Google搜尋「橫濱」,頭一二三個熱門結果已經係呢個項目;本身其實並唔係高達迷,都無任何特殊情意結,本住嘅係「橫濱好似無咩景點,有咪睇下」嘅到此一遊心態,橫濱市中心唔算好大,基地位於海旁,由於高達身高本身就高達六層樓,只要抬頭一望,自然就會搵到。 一入場撞正「移動高達」嘅光影匯演,拿拿聲舉機影相拍片,可能平日Marvel向嘅電影實在睇得太多,由世界各地打到不同宇宙,人魔神等三界、五行、六道通通都打成一片,「震撼感」同我都開始漸行漸遠,眼見呢座昂藏18公尺嘅高達接連做出大小不同動作,都僅僅係有種「都唔錯」嘅反應;正當懷疑緊呢個高達橫濱基地旅程「咁就完咗㗎喇?」之際,曙光就出現咗—一入場就受到光影匯演所牽引,忽略咗入口旁邊原來有個故事館,深入淺出講番成個「移動高達」項目嘅心路歷程。 第一幅展板已經開宗明義講到:就算以日本依家擁有嘅科技水平,要令呢個Size嘅機械人郁得到,都絕對唔係容易嘅事,零件裝嵌、機電工程、程式編寫等等,牽涉幾多軟件硬件專家、耗費幾多心血時間精神,係要傾盡全國之力先有今時今日成果,至此我先赫然發現剛才果種「都唔錯」係好錯,係幾咁有眼不識泰山;除咗技術層面解構,故事館仲承載住一代又一代日本人對高達嘅深厚感情,包括從孩提時代開始睇住高達成長,至入學時決意修讀相關學科嘅工程人員,或者由細到大一屋都係高達模型,到今日有份一手一腳砌成呢座1:1實物原大(仲要識郁)機動戰士嘅台前幕後,聽住佢哋不無激動嘅分享,充份感受到追尋夢想賦予咗人類嘅重大力量。 當聽到「移動高達」呢個項目概念,當然有人興奮莫名、期待至極,同時有人不明所以、疑問連連:點解要令高達識郁?「世上仍然有好多事被視為『無可能』,係咪?我哋唔係要將『可能』嘅事做完又做,而係要做前所未有嘅嘗試,咁樣至係『挑戰』。」喺後疫情嘅時代,整個世界都變咗好多,做人處世出現咗有好多新嘅挑戰, 「移動高達」團隊呢種「不可能而能之」嘅信念,絕對值得借用嚟互勉一番,支持住大家繼續一齊行。
OASIS|紅眼:《法貝曼:造夢大師》:史匹堡的青春頌
相對近期不少值得支持的本地電影,或者《法貝曼:造夢大師》(The Fabelmans)是個比較冷門的選擇。 將《夢斷城西》重拍一遍,以《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紀念已故父親之後,影壇名宿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再交出了自傳意味濃厚的作品。《法貝曼:造夢大師》的故事,就從回憶中父親如何把自己帶入電影院開始。戲院大銀幕的影像震撼一下子便懾住了「他」的小眼睛,從此入魔不能自拔,喜歡看電影,更喜歡拍攝、製作、剪接,用電影代替「他」的小眼睛觀看世界。但這部關於史匹堡的半自傳電影,不只想要歌頌自己一生的電影夢,也是一部真情流露的成長日記,讓時光倒流五十年,剖白了許多少年時期他一直藏起來的秘密與傷痛。 從小經歷父母離異,成長過程飽受排擠,而他幾經掙扎還是無法捨割電影創作,用鏡頭去說話,既可以全程投入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同時又抽離旁觀,讓他後退一步與不堪面對的現實保持距離。既不需要煽情與共鳴,也不是要觀眾同情他的成長坎坷,驀然回首,他大抵已經不覺得悲慘委屈,要告訴觀眾的是,千帆過盡,唯獨電影世界的魅力,足以填補所有人生的跌宕與失落。電影像是救贖,但它不是興趣,而是狂熱,是藝術,也所以它是痛苦和寂寞的,要忍受它,然後成為它。如同故事裡「他」對父親的各種不滿,「他」憎恨父親為了事業放下家庭,「他」怪責父親懦弱,無力挽回婚姻,而且從不去了解自己的電影夢。但電影展示了兩個平行時空的史匹堡,一個是年輕時不了解父親的「他」,而另一個正是以鏡頭去說話,用電影講述了自己眼中的父親的史匹堡。父親是「他」心裡的一根刺,但很多年後回頭再看,又同時有著一種無法離棄的憐愛。因為父親都是痛苦和寂寞的,跟他一樣。 作為一部「半自傳」,純屬虛構的大前提,說明了史匹堡仍然保護著、深愛著故事裡的那些人事,他們都可能不是真的,只是導演一廂情願的想像。譬如母親與父親好友出軌,這也成為「他」與母親漸生嫌隙,厭棄自己家庭的最大原因。還有不甚愉快的高中校園生活,被同學霸凌與初戀的經歷以外,隱約藏起了曖昧的同性情誼。往事如煙,但「他」始終放在心裡,史匹堡很懂得體諒他人之痛,直到父親死去,自己亦已老去,就在一部很有可能是他的最後作品裡才將一切娓娓道來 —— 就像男主角在畢業舞會的戲言:「我會永遠保守這個秘密⋯⋯直到我將它們拍成電影為止。」 當然,不是所有親身經歷,改編自真人真事的作品都能夠真摯動人,有時更可能當局者迷,將私密的情感創傷過度放大,結果失焦。或者,就如經驗老到的史匹堡,也得費盡一生才想到如何以最好的形式,將自己的童年往事拍成電影 —— 就是關於電影。老導演的成長故事,就在小伙子應徵電視台助理,剛踏進片場的那一天結束。初出茅蘆的史匹堡,居然在片場遇見了那個年代的影壇名宿約翰福特(John Ford)。而且,全片最精彩的這一幕,更是由另一位著名導演大衛林治(David Lynch)扮演的約翰福特。能夠邀請大衛林治於幕前亮相的導演不多,能夠令大衛林治答應演出的角色就更少了。但因為史匹堡,因為他遇見的人是約翰福特,算是成就了一段同代電影人的情誼。史匹堡與大衛林治其實同齡,於是這一幕對話的意義更深,它不單單是難忘的美好回憶,又彷彿是老導演本人跟過去的自己一起暢談電影。 就像山田洋次在《電影之神》回望自己年輕時在松竹製片廠所捱過的青春日子,懷念他的電影女神原節子,致敬他心目中的「電影之神」小津安二郎,《法貝曼:造夢大師》同樣是史匹堡一段赤裸而真摯的個人回憶錄,儘管已是半世紀前的舊事了,但仍然足以燃起每個創作人內心的那團火。 可能會再拍續集?作為史匹堡的影迷,無論有否續集,都只是希望他能繼續 Keep Rolling,好好拍電影。
【背後有個暖心故事】冬至做節識食梗係食呢啲? 關於6道節慶食物背後的傳說故事
常言道:「冬大過年。」每年冬至的傍晚,車道總會出現或長或短的車龍,那都是趕着回家吃團年飯的人們,但為甚麼冬至的團年飯會比過年的更重要呢?在冬至當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讓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減少最年最短,但這天過後白晝又開始增長,讓古人認為冬至是陽氣旺盛之始,令它成為最重要的傳將節日之一。雖然時代巨輪轉了一圈又一圈,團年飯留下的意義重於形式,那一碗代表無限祝福和心意的湯圓,無論是對於能伴在身旁共享天倫的家庭,或是已經分隔兩地的親人,也是一份祝福和祈盼再相聚團圓的心意。 每一個家庭的團年飯味道也不一樣,因為飯餸之中有着父母不一樣的細心和愛意。冬至這天,除了湯圓外,也有着各式各樣的應節食物,你又知道它們的故事和由來嗎?雖然經過多年的流傳,真確性已無法考究,但在傳統節日還是適合古老的故事,就讓ACOO逐一為大家娓娓道來吧! 第一道|湯圓 古時候,有一年冬天特別寒冷,風吹起來也是刺骨凍人的,很多貧苦家庭也撐不下去,有一家三口便決定入城尋找施捨,希望能找到好心人幫助他們渡過嚴冬。可惜,進城後不久媽媽便油盡燈枯,只餘下女兒和父親。看見這情況,女兒便決定把自己賣到有錢人家中當僕人,換來的金錢便給母親安葬,又向有錢人要了一碗糯米丸子與父親分着吃,好讓父親不用抵受飢寒受迫。自此之後,因為父親並不知道有錢人的家在哪裏,所以女兒每年冬天都會在有錢人的家門外黏上糯米丸子,讓父親能找到自己。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父親找到女兒後,每年冬至他們都會一起吃湯圓。 流傳至今天,通常家中在冬至夜也會煮雙數數量的湯圓,既是代表雙雙對對不落單,亦是象徵着團圓。 第二道|餛飩 關於餛飩,有兩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匈奴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大首領,二人也十分兇殘,讓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後來,有人把肉包在麵皮內煮熟來吃,並把這道菜命名為「渾屯」,寓意把二人早日剷除,換得大家的平安,而當天便是冬至。直至今天,仍有人在冬至夜吃餛飩,以祈求來年平平安安。 第二個傳說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當時越國被吳國打敗,吳王也成為俘虜,也搶去大量財物,西施也是其一。越王自此便成為昏君,待慢國事,終日只顧擁着西施看歌舞表演和品嘗珍饈百味。冬至當天,越王突然「跳掣」,指菜餚了無新意不願進食,正當御廚十分苦惱之際,西施走入御膳廚房將麵團搓成麵皮,把剩餘食材包成內饀,加上鮮湯煮熟便端給越王。一嚐之後,越王便讚嘆不已,並問西施菜名,西施為了諷刺越王終日荒廢國事,便取混沌的諧音「餛飩」告之。後來,此食譜和故事流傳至民間,人們會在冬至當天煮「餛飩」吃,提醒自己和家人做人不能混混沌沌過日子。 第三道|狗肉、羊肉 「狗狗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狗狗?」當然,在文明的社會中,吃狗肉已被禁止。但在漢朝時,在冬至當天漢高祖劉邦吃了樊噲烹煮的狗肉,感覺味道一試難忘。在古代,狗肉既補身又滋味,是不少人進補食材,後來則慢慢演變成羊肉。天氣這麼冷,很想一鍋羊腩煲暖暖身吧! 第四道|甩耳仔/捏凍耳仔(餃子) 東漢末年時,有一醫學家張仲景任長沙太守,在他告老還鄉時剛巧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回鄉路上看到很多百姓被凍得耳朵也受傷,便命其弟子搭醫棚,用羊肉、辣椒等驅寒食材煮熟再剁碎,再裹在麵包中,並捏成「耳仔」模樣回鍋煮,當日稱之為「驅寒矯耳湯」。吃罷,大家都感到身體變暖,耳朵受傷情況亦有改善,便每年冬至也會煮這道菜來吃,更有話說「吃了冬至餃子不凍人」,或是冬至不吃餃子便會凍甩耳朵。 第五道|熱豆腐 「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在南方地區,有這麼一句說話。在明朝朱元璋在位時,劉伯溫任其監察史,掌管天下財政事任,其為人相當正直,故開罪不少貪官污吏,一直是他們的眼中釘,便找了機會向朱元璋指控劉伯溫貪污。劉伯溫很快便得知此事,便相約朱元璋在冬至當天到舍下用膳,而朱元璋亦想找機會了解內情,便答應了。當天,朱元璋到達劉家後,發現不如想像中富麗堂皇,準備的食物亦是簡單,劉伯溫呈上最後一道菜── 一盤豆腐和一盤蔥,朱元璋不明所以,劉便解說:「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第二天,朱元璋上朝時便把誣告劉伯溫的貪官處死,後來百姓為了紀念劉伯溫的清廉,便會在冬至時吃豆腐,祈求「逗富」與「長旺」。 第六道|赤豆糯米飯 在《荊楚歲時記》中,相傳共工氏的兒子不求上進且作惡多端,在冬至當天死去,之後更化為疫鬼,繼續殘害百姓。疫鬼生前最怕赤豆, 人們便在其死忌冬至當天煮赤豆糯米飯,以驅避疫鬼。 其實,不論是哪一個傳說,內容也是祈求自己與家人的平安、健康和團圓。在今天的香港,也祝願大家能與家人團圓共享天倫;即使分隔兩地,亦能早日團聚,吃一頓溫暖的冬至飯。
【聖誕市集】過個文藝聖誕節!17本地品牌All in富德樓一九九九秘密商店
如果你還在煩惱要準備甚麼作聖誕節交換禮物,又對本地文創藝術情有獨鍾,那麼富德樓的一九九九☻秘密商店聯乘一九九九☻藝術空間舉辦的「PoPuP X’Mas Market Event」可能是眾Deadline Fighter的救命恩人了!整個活動集合了本地17個品牌和創作單位參展,包括有陶瓷、插畫、手作衣飾、紙品和公仔等創作產品,為摯友揀選一份獨一無二的聖誕禮物! 陶瓷作品方面,有Benny To、Chao Harn Kae、Chan Kung Chun、Lai Chan Kee、Toki Nashiki、Yoyo Yu & Hoilaam Tang及Ying Ceramic參展;公仔有Creature Collectors Club、dotdotdot及Hira Hira;插畫有dotdotdot、roomm1533、Pris Pong及The Pickled Paper;手工衣服品牌if.or__seeyou;飾物擺設則有lo_______mo、nisan studio及Yuk Kee。 富德樓是一幢位於灣仔軒尼詩道的商住大廈,至今已有54年樓齡。在2003年進行翻新後,大業主得知本地藝術家難以尋找創作及活動空間,便以相宜價錢出租單位予藝術工作者使用。 一九九九☻ 秘密商店PoPuP X’Mas Market Event 日期:即日起至12月25日 時間:星期五至日2pm至8pm 地點:灣仔軒尼斯道365-367號富德樓10樓365室
【冬天必食】西環嚐囍老闆親身公開米芝蓮煲仔飯煮法 黃金飯焦成塊揭起爽唔黐牙 高峰日賣400煲狂賺80萬 目標衝出國際 Kayan拜師挑戰煮素食煲仔飯 日式鰻魚、南瓜蛋糕都可做餸?
【西環名店盡煮創新煲仔飯】 差不多冬至❄️,各大煲仔飯食店又大排長龍啦!今集 #盡行式 Kayan @yipyn 會帶大家走入「煲仔飯朝聖勝地」中西區,到訪連獲3屆米芝蓮推薦嘅西環 #嚐囍煲仔飯 ,走入廚房禁地,直擊日賣400煲嘅人氣煲仔飯係點製作,仲會破解佢哋嘅反傳統創意煲仔飯有咩來頭!🥘 Kayan仲跟埋老闆Jacky哥林榮康學師👨🏻🍳,煮一煲屬於佢自己嘅素菜煲仔飯🍆🍅🥔🥒!究竟咁多水份嘅食材煮唔煮得出黃金飯焦呢?自稱金鑊剷嘅Kayan又會同米芝蓮大廚撞出咩火花呢?🔥
【 英國V&A博物館珍藏】走入殿堂級美術指導張叔平的訂製時裝之旅 維多利亞時代至今 一場跨越200年的東西文化交流盛會
一件衣服的意義其實遠大於其本身的用途,它可以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也可以象徵不同的社會地位,而每一個風格的誕生也背負了歷史的任務與意義。由香港著名美術指導、曾入圍第86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美學大師張叔平,他聯同業內六位國際級設計師、K11及英國倫敦Victoria and Albert博物館(V&A)打造了一個始於維多利亞時期,走過歐洲美好年代、二戰穿梭至今日的高級訂製服展覽「The Love of Couture: Artisanship in Fashion Beyond Time」,或許能為大家提供一個既浪漫又細緻不同的歷史導說之旅! 你知道婚紗的起源嗎?在1840年,維多利亞女皇在婚禮上穿上白色衣飾,讓一睹風采的民眾均被震攝於其純潔、美麗的氣質,便牽起了穿白紗結婚的風潮,而這亦成為傳統一直流傳至今。除此之外,那個年代的裙內會有裙撐,既是代表女性的社會地位,也能突顯細腰。同時,女生會在宴會或室內配戴手套,用以低調地展示她們的地位。 到愛德華時代,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流行踩單車,巨大的裙撐變得不合時宜,禮服的樣式改為直身幼腰線的設計,配上精緻的蕾絲衣料,以突顯女性「S形」身材和嫵媚婉約。當年,尚未有機器大量生產蕾絲前,因為蕾絲需要全人手縫製,所以只有上流社會和貴族才有能力使用相關衣飾;後來,有機器出現能大量製造蕾絲,才讓蕾絲的使用能稍稍往下流動,令中上階層亦能負擔。 在1910年至1920年間,時裝設計師Paul Poiret為懷孕太太設計禮服時,參考了阿拉伯和東方服飾設計,較寬闊的直筒形設計把腰線位置隱藏,為首位「解放女性腰線」的先驅。進入咆哮的二十年代,女性衣飾腰線越來越不明顯,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人們都想重新享受生活,故晚禮服的衣飾設計上亦會加上刺繡、珠片、流蘇,讓女性起舞時增加美感,令舞姿更加動人。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男生要上戰場保家衛國,而女生留在國內亦要補位充當後勤。為了外出工作的需求,加上戰況物資短缺,衣飾的設計亦不能太奢華,主要以功能性和實用性為主,故興起了動靜皆宜且適合不同場合穿着的套裝。 來到戰爭後期,約1945年時,一群法國時裝設計師去到巴黎劇院舉辦時尚活動,用高20cm至70cm的人偶來走時裝展,藉此告訴世界法國時裝業不曾消失,希望重新振興時裝產業,後來時裝展還到其他歐洲國家及美國進行巡迴演出。 這一襲鵝黃色晚禮服由「高級訂製之父」Charles Frederick Worth旗下品牌設計師Owen Hyde-Clark設計,全套禮服以奢華絲鍛打造,加上人手綴上金屬線刺繡和人造寶石,是「訂製時裝黃金時代」的典型設計。此外,補充一些時裝冷知識,今天的衣服會縫上品牌Label的做法是源於Charles,而他亦是第一位使用真人模特兒走時裝展的設計師,而那位史上第一位模特兒使是其妻子Marie Vernet。 時光飛逝穿梭至2022年的今天,世界各地繼續有很多對時裝充滿熱誠和愛的設計師在業界內不斷努力,就像今次展覽中美指大師張叔平不斷強調的「Love After Love」,象徵設計師追求美的想法是綿延不斷的,且不會受時間限制。展覽內有六位來自亞洲各地的設計師展出其設計服飾,包括本地設計師Celine Kwan、中國設計師Sensen Lii和Yueqi Qi、日本設計師小泉智貴(Tomo Koizumi)和岡﨑龍之祐(Ryunosuke Okazaki)及韓國設計師Sohee Park。 香港設計師Celine Kwan剛畢業於美國中央聖馬丁學院,並創立屬於自己的同名品牌,親自擔任品牌的創意總監。Celine在大學時主修時裝印花,她亦十分喜歡花,認為花能散播快樂的感覺。在展覽中展出的新設計中,作品的靈感來自1960年舞會禮服的沙漏外形,突顯腰線之外亦能展示時代的華麗感。除此之外,展出亦有Celine的畢業系列作品,她於外國封城期間在家中完成,並在設計中融入家品設計,大家不妨嘗試找找看有甚麼家品於其中? 中國設計師Sensen Lii為時裝品牌WINDOWSEN創辦人,其設計深受多位巨星歡迎,如台灣天后蔡依林、國際巨星Lady Gaga、Rihanna、Madonna及BLACKPINK等。因Sensen Lii喜歡未來感、外星人和懸浮字句,所以其設計作品中亦能感受到相關元素。 另一位中國設計師Yueqi Qi創作了同名品牌YUEQI QI,她的設計風格着重解構和重組男士西裝,加上簡潔線條、精緻色調,再配以不同質感的質料。在展出的4件作品迷你系列裏,Yueqi Qi特別把金屬元素注入衣飾之中,其中一件使用的金屬片長外衣使用激光切面刻上「愛」;另一件禮服的創作靈感則來自設計師丈夫和V&A博物館展品套裝,只因其丈夫是搖滾樂手,常常進行演出時都需要使用扣針作救場,故衣飾繫上扣針作設計重點。 下一位設計師是來自日本的岡﨑龍之祐,他出生於廣島,因為原子彈在該地區的陰影下,岡﨑龍之祐的設計作品多以昆蟲、花卉和植物等「生命」元素為主,並將和平的祈願投射於設計中。此外,是次展出作品亦參考了「繩紋時代」的裝飾設計,加上設計師做設計時從不畫草稿,喜歡直接用物料扭曲拼貼,更顯設計的靈動和活力。 另一位日本設計師小泉智貴是日本最受矚目的年輕設計師之一,其設計曾獲Lady Gaga、Miley Cyrus等時尚名人親身演繹,2020年東京奧運鐵肺歌后米希亞Misia演唱日本國歌《君之代》時,亦是穿上小泉智貴的設計。其實,小泉智貴從小便喜歡收集摺紙,曾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成為摺紙大師,後來發現自己是喜歡收集顏色,所以在設計師的作品中,常常可見色彩斑斕的配色。此外,由於設計師的家族是從事殯葬業,他亦深受喪葬花的設計影響,在其設計作品中亦可見一斑。 在小泉智貴的設計中,平均每一套服裝需要72小時製作,使用70至80米布料,而他使用的布料均是濟銷布料和100%可回收硬膠物料製成的硬紗,身體力行支持時裝界的可持續發展。 最後一位設計師是來自韓國的Sohee Park,她生長於藝術世家,其母親是兒童繪本師,祖母則是韓服刺鏽師,在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一次Chanel時裝表演後,便從此沉迷於時裝之中。Sohee Park的設計中,她會使用韓國傳統畫作風格「民畫」,像山水、老虎等刺鏽圖案。值得一提的是,在 BLACKPINK最新的巡迴演唱會中亦有穿上設計師的服裝,叫同為BLACKPINK樂迷的Sohee Park甚為滿足和興奮。 穿越了200年的時裝,你有感受到文化和歷史對時裝設計的影響嗎? The Love of Couture:
【自助餐2022】聖誕自助餐回本大作戰!3小時任食生蠔龍蝦 米芝蓮燒味 過百款美食超吸引!點食先最抵?有咩攻略推介?
又到年尾,你book咗自助餐未? HAPPY 同策劃人就去咗逸東酒店最盡方式食自助餐 —— 食到回本為止!每人只可以食自己抽中嘅種類,究竟前菜、海鮮、熱盤、甜品,邊樣最易回本?有咩攻略?即刻睇片~~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 精彩重溫 最盡方式世界盃:https://bit.ly/3VVjJ4D 最盡方式睇夜景:https://youtu.be/dCFC7sfB47g 最盡方式撐港產片:https://bit.ly/3Ridpl4 最盡方式紋身:https://bit.ly/3pUiVi0 最盡方式做貓奴 :https://bit.ly/3RXDtlG 最盡方式食海鮮:http://bit.ly/3U3r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