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曾幾何時,我們都有一個看在大人眼內很不切實際的夢想,你又記得這個夢是在何時被現實洪流沖走?「站在分歧的路口,那一股傻勁是我最好的朋友。」這是Michael C.《愚公》中的一句歌詞,也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如果給你一個選擇,高薪厚職抑或是從零開始追夢?港大畢業的Michael C.毫不猶豫執起那支有如「最佳拍擋」的結他,腳步堅定、踏上追夢旅程便向前走不回頭:「我應該是最離不開結他的歌手吧!有佢有我。」 那張專輯與音樂考試 所有事情總有觸發點,讓Michael C.走上音樂這條「不歸路」的原因有二:他的青少年時期台風正熱,旺中幾乎每間店舖也播放着周杰倫、林俊傑的歌,令Michael C.開始接觸音樂,不過真正「入坑」,卻是因為方大同。當年15歲的他正考慮學結他,剛巧聽到方大同的《15》專輯,Michael C.心想偶像也是15歲才開始彈結他,或許自己堅持下去也能追上偶像步伐,結他也能彈得像他一樣好,他笑言:「所以我是因為喜歡彈結他,才開始唱歌的。」 另一個觸發點則是中三的音樂考試,他語帶興奮地分享:「老師要我們和同學組樂團去玩,感覺很新鮮。」就這樣,他便被團員委派成為結他和主音,而這隊「臨時拉夫」而成的樂團,在考試之後亦一起征戰了多場校內的才藝表演,甚至畢業後緣份也還未斷:「發現自己不是那麼害怕舞台,而且還頗喜歡它。」或許Michael C.就是被結他和舞台選中的小孩,就這樣在考驗中一步步越過封閉和弦的痛苦和對舞台的恐懼,在起點看去一人一結他的背影已逐漸模糊不清。 錄音室奇遇記 當孩子與父母分享理想職業時,總有幾個答案比較令人頭痛,玩音樂想必是其中之一。在這個情況下,你會選擇甚麼方法拆彈?Michael C.在人生數個關鍵時刻也決定先讓父母安心:「大學選擇了他們覺得隱陣的科目。」香港大學的經濟金融學絕非輕易能「碌」入,或許當時他的父母會希望兒子受學府環境和同學薰陶,重回「正路」,卻沒有想到兒子的堅持:「希望我選擇了他們希望我讀的科目,之後他們也願意支持我想做的事。」 在大學一年級時,Michael C.繼續參加不同的音樂比賽,因緣際會下在一個小型演唱會中認識了唱片公司的經理人,更被邀請到夢想中的錄音室:「打開門便看到Edward Chan,我真的以為自己在發夢。」入行24年的Edward Chan是行內的着名監製,亦是方大同早期作品的製作班底,Michael C.基於此原因沒有多想,便與唱片公司Sony簽約。 錯過最好時刻?重新出發! Michael C.第一首單曲《愚公》在正式簽約後第二年才推出,他解釋,這是與父母和公司商討後的決定:「他們認為能考進港大也是我的本事,能畢業則是告訴大家我不只是會做音樂。」他坦言現在想起,仍然有點後悔沒選擇休學,感覺喪失了一段十分寶貴的時間:「好像錯過了很多一開始認識我的聽眾,可能以為我消失了。」 重新出發,以方大同路線為目標的Michael C.為了同時打入港台市場,接連推出兩首國語單曲,卻不幸遇上疫情。他坦言沒有預計疫情會持續這麼久:「留在香港會想做廣東歌,但也要等待一個好的時機去轉,要帶給樂迷一個反差和驚喜。」今年十月,終於為久違的香港樂迷帶來了廣東話口語歌《雙重標準》。 市場包容度成就公司更大的接受度 Michael C.分享了選擇口話歌詞的因為:「歌曲主題是重點,《雙重標準》是與另一半控訴、鬧交,若用書面語便無法彰顯威力。」戀人互相控訴,是一個較易消化的切入點,而新歌的實際靈感,源於Michael C.有感在疫情時的人際關係,相處時間與爭拗機會無可避免地增加:「有種無力感,但卻不能炒大鑊,只可以自己默默忍受。」沒有大道理,沒有心靈雞湯,他只想把歌曲變成一隻大手拍拍你的肩膊:「我明呀!」 談到新歌,Michael C.笑言《雙重標準》若在幾年前寫好也未必有機會面世:「因為當時口語是更indie。」他續言,現在香港的音樂市場很不一樣,樂迷對不同類型的音樂包容度提高,讓唱片公司更願意多作嘗試:「對我們有Label的創作者來說,等於有更多的創作空間。」不單是語言,即使在主流音樂市場中,唱片公司也願意給予不同音樂風格機會,Michael C.以自己偏Blues Rock(藍調搖滾)的《黑犬默語》為例:「華語市場未必很喜歡,出碟的話放side track也很不錯,但作為單曲出便有風險。」這又是否間接證明了只要有心,樂迷也能撐大整個音樂市場呢? 「有結他便有我」 在Michael C.曲中很容易找到結他的聲音,他笑言希望歌曲都以結他主導,無論如何也想堅持歌曲中有這元素:「因為這是我做音樂的原因,冇佢冇我。」 在疫情時,Michael C.會為自己的作品重新編曲或翻唱其他歌,編曲都離不開Fusion Band Version或Acoustic,他坦言自己很喜歡樂器的聲音,所以在重編時未有以樂迷取向作主要考量:「沒有預計有幾多人鍾意聽,即使沒有人聽也不重要,至少大家做的時候很開心、享受。」訪問到尾聲,被問到認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歌手?他認真思考,筆者彷彿再次看到15歲聽着方大同與和弦努力搏鬥的Michael C.,答案是:「可能我是一個最離不開結他的歌手。」 文:Hoiyan 攝:Mak

「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早就自殺了。」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曾這麼說。即便如此,93歲高齡的她,仍創作不斷,最新的3件作品就包括《南瓜》、《神經的死亡》和鏡房,《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教人不得不佩服。連同其餘超過200件作品,包括繪畫、素描、雕塑、裝置及檔案資料等各種媒材,登陸M+《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是草間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最大型回顧展,紀錄了她由初出道1945年二戰尾聲的創作,直至疫情期間臥病在床創作的《我每天為愛祈禱》系列。此外,為了讓觀眾能更好的理解草間彌生的創作進程和想法轉變,展覽按主題劃分了六大展區「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的力量」,一起走進消滅自我的波點世界吧! 《南瓜》(2022) 在草間彌生小時候,二戰的戰火尚未平息,家園附近有種植南瓜,南瓜便成為當時她非常重要的生命泉源。同時,她創作的南瓜有不同形態,像大堂展出的《南瓜》(2022)裝置,有高瘦站立的,也有庸懶半攤在地上,代表着每個人的不同靈魂,不造作、平庸,同時卻有着無限的生命力。另外,同受戰爭影響而創作的畫作為1945年創作的《玉米的枯葉》和1950年創作的《殘骸的積累(人格解體帷幕的囚徒)》。 《神經的死亡》(2022) 這個裝置藝術,是M+委約草間彌生特別創作的,與1976年創作的《神經的死亡》非常不一樣,草間擺脫了陰沉的黑色圓點,改為使用更繽紛的色彩,並增添「無限的網」特色,像徵死亡是重生的必經階段,表達了草間彌生現在對於生命的熱愛,亦可見藝術創作改變了她對生命看法的轉變。除了裝置作品,草間還特別以同一題目創作了詩,觀眾不妨同時欣賞作品,幫助進入情境之內。 《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 這個沉浸式體驗空間,由草間彌生不同大小的招牌波點組成,加上布滿環境四周的鏡面,讓空間無限延伸,感覺就如消融了自我進入到宇宙之中。展覽把草間彌生77年的創作劃分成--「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的力量」。雖然有六大主題,但每個主題之間卻是環環相扣,觀眾可以「波點」、「網紋」和「植物」為切入點,來了解草間彌生的宇宙。 在眾在作品中,波點和網紋有着重要的相互關係,像1960年創作的《太平洋》,記載了草間彌生於1957年離日赴美在飛機看出窗外的情景、《夕照大海(面對逼近的死亡)》等作品,觀眾可透過網紋的擴散和緊密鬆散來參透波點和網的實則虛之、生與死之間的關係。 《輪迴》(2011年)創作於日本大地震之年,作品以螢光粉紅作底色,加上螢光綠和藍色點勾圈圈,雖然藝術家沒有明說,但根據畫中元素,綠、藍色應是代表着海浪和核幅射洩漏的污染物。 《自我消融》(1966年至1974年)是草間彌生在美國創作的裝置藝術,亦是她少數從美國帶回日本的創作之一,作品色彩斑爛,所有人物與物品均布滿標誌性的圓點。然而,對於草間來說,波點所代表的正是自我消融的概念,亦是她非常重要的藝術哲學。在物品或人們完全被波點覆蓋後,便是正式的消融於宇宙之中,她認為把自我毀滅就可以到達平等狀態,令人與人、自然和宇宙成為連繫。 而《流星》(1992年)由多個排列成像網一樣的銀色盒子組成,整齊排列的盒子中有錯亂糾纏的樹枝,此作品代表了藝術家開始從生物形態中探究無限的概念。 與「無限」有着重要相互關係的「積累」,代表着當時日本社會和經濟狀況,人們對物慾的追求,從《旅行人生》、《積累No.14a》等布滿增充物的作物中,是草間彌生想透過作品說明當時人們喜愛大量生產物品,有趣的是當年剛流行的意粉也用於作創作媒介,以批判的態度思考消費文化和資本主義。 草間彌生的藝術核心和哲學一直沒有改變,只是透過社會的發展和一直深化自己的思想,再透過不同媒介和語言表達其想法。「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早就自殺了。」草間彌生曾這麼說,而藝術的而且確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亦令她對生命的追求變得熱情,從2009年至2021年《我永遠的靈魂》系列及2022年《我每天為愛祈禱》系列可見,她把愛、和平和共同體的訊息注入畫中,希望藝術除了能治療她自己,亦能治癒全人類。 最後,展覽其中一個有趣的看點是草間彌生的《自畫像》,觀眾可以從她不同時期的《自畫像》了解其藝術哲思的發展,還有其對於消融、無限想法的延伸,想了解藝術家的思想發展,不妨嘗試在自畫像中找出彩蛋!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日期: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 地點:M+博物館西展廳、地下大堂、B1及B2層 門票:標準門票240元;特惠門票150元 詳情:http://bitly.ws/wshK   攝影:Andrew

還記得小時候自製過的土炮玩具嗎?一團紙球、一個鉛筆盒或一把間尺便能充當球和球拍;還有橡筋、雪條棍、廁紙桶,甚至廚房鑊鏟,加少少設計心思,都可以成為乒乓波板,簡簡單單都可以玩得好開心!這不就是運動的初衷嗎?不追求用具的專業性和時尚度,而是尋找運動時最純粹的快樂。想體驗這種樂趣?今個月26至27日走到荃灣街頭和天橋,一起參與由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2022 X 香港青年協會荃灣青年空間主辦的「運動.荃城」活動吧! 即使是荃灣友,也未必清楚區內有甚麼運動好去處,但只要來「理想運動荃城」,看看地圖,便一清二楚。不過,世界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玩過運動過,,便要回來投票,選出荃灣友認證的最特色運動好去處。 荃灣不止運動好去處多,要說當中最具特色的隱藏版運動設施,便不得不說四通八達的天橋。荃灣的行人天橋網絡是全港最長的,在橋上穿梭走跳在鬧市時,不妨細心留意一下「荃城健步行」細心安排的標示,便知道前往目的地的需要的時間和能燃燒多少卡路里。 體驗區內的運動設施和天羅地網的橋陣後,相信即使不常運動的荃灣友也開始鍛練起來!所有準備也是為了挑戰的時刻,「運動.荃城」為大家準備了「流動運動挑戰站」。參與後,便可以直接到旁的「設計X運動.冷知識」攤位,透過認識不同的運動設計冷知識,讓大眾對設計及設計思維有更多的認識。 除此之外,還有挑戰性十足的「抱石體驗」。抱石場一般會鋪上軟墊,參加者換上攀石鞋、手沾上石鎂粉保持乾爽,便可以無需繩索輔助,也能一步一步越過難關到達高點,較攀石運動安全。想靜態一點?「親子戶外瑜珈體驗」,各項活動也平衡了難度、趣味和年齡的遊戲體驗。 不經不覺,「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城區活動)已是第五年舉辦,今年主辦方以「二十而立:深思‧煥然‧一新」為主題,繼續集結超過100個伙伴,通過「伙伴場地創意節」、「公眾社區教育項目」和「衛星活動及優惠」三個平台,一起策動逾100個活動,希望為能帶動創意經濟發展,建立屬於香港的創意生態。 「運動.荃城」 http://bit.ly/3UIL5tZ 流動運動挑戰站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 地點:荃灣街頭 時間:2pm至5pm 理想運動荃城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 地點:荃灣街頭 時間:1pm至5pm 荃城健步行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 地點:荃灣天橋網絡 時間:1pm至5pm 設計x運動.冷知識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 地點:荃灣街頭 時間:1pm至5pm 親子戶外瑜珈體驗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地點:荃灣海盛路祈德尊新邨商業中心2樓 時間:10.15am至11.15am;11.30am至12.30pm 抱石體驗日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地點:荃灣海盛路祈德尊新邨商業中心2樓 時間:2pm至2.50pm;3pm至3.50pm;4pm至4.50pm

【運動.荃城】發揮設計小宇宙 阿婆鑊鏟變波板 尋找荃灣隱世運動地點 【周圍貢】西貢有段故 導賞團從地區設計發掘歷史人與事 【樂在.土瓜灣】漫遊.尋找土瓜灣文創地 創意市集、尋寶天堂、設計工作坊 【行盡深水埗創意設計地帶】文青魚仔帶型格大叔體驗一日文青生活 玩盡深水埗創意靈感社區 即興扮演《花樣年華》 【衫都可以節能】長裙變短裙 荷葉邊變圍巾披肩 時裝設計大獎 鼓勵步行上班 推動綠色生活

【最盡浪漫派貨車司機】 除了車牌號碼,你會否為自己的車改名?幾乎日日親自洗車?為愛驅內籠量身訂造花布? 🚚當一般人只當貨車為搵食工具,做貨車司機逾10年的Anthony卻對自己的貨車愛不釋手,每日踩盡15小時工作,7年前踏上日式暴走貨車之路🇯🇵,花六位數字為愛驅裝身⚒️,堅持訂購日本殿堂級藝術家出品回港佈置車身,更拒送海鮮凍肉 ,只因一個原因:「我喺車仲多過喺屋企🚛」。

事隔3年,七人欖球賽終於重辦喇!!! 七欖一向都非常受外國人歡迎,甚至有外國旅客會專程嚟睇!!不過第一日就發生咗有南非旅客來到,因為只得黃碼而未能進場! 今集派出我哋兩位策劃人,搵盡15國的俊男美女,最終佢哋搵到幾多個?期間發生突發事件,因為策劃人打扮太出眾,加上佢哋嘅美貌,獲邀到VIP區!盡享VIP待遇!!

「大館」,中區警署建築群,不少人去文藝遊打卡,都是被它的建築特色所吸引,但有沒有想過, 原來「大館」,這個由男性設計、主要為男性所用的空間,都有一些值得探討的性別議題?大館的文化遺產專題展覽 — 「性別與空間」,以性別角度重溫中區警署建築群首一百年的歷史(1841-1941),發掘當中隱藏的女性痕跡。 大館的命名,並非因為其面積之大,而是其權力最大。建築群為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域多利監獄是香港懲教服務的開端,前名「中央監獄」,除了幾乎所有重要職位都由男性出任外,男女囚犯的待遇也不盡相同。2006年結役前,域多利監獄一直是男女同囚,但由於女囚犯的刑期一般較短,流動性較大,她們活動和工作都被安排在同一地方,相反男犯人就有兩個獨立空間。那些不被記載的女性故事,揭示性別元素無處不在的空間建構。展覽也進一步探索在父權體制下,社會中不同女性的身份和角色,為歷史填補空白。 建築群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當中部分建築物在英國殖民統治初期興建,域多利監獄就在1841年建成。建築群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保育活化至今,未被清拆,進一步肯定其歷史價值。 除展覽外,大館也設立「性別沙龍」,讓參加者通過活動討論當代背景下的不同性別議題,包括性工作者和人口販運;又設工作坊,製作客家、圍頭婦女的圍頭花帶。 《性別與空間》專題展覽 日期:即日至2023年1月15日 時間:11pm-7pm 地點:大館 01 座複式展室 詳情按此

說一個冷笑話,作為 2022 年其中一部最出色的香港電影,故事主題「居然」是在法庭上看控辯雙方律師和陪審團爭論何謂正義、公義和公正。若果你仍有留意每天上映的法庭新聞,誰人認罪,被還押或判刑多少年,而又有誰的控罪被撤回,更覺得電影橋段愈是陰暗沉鬱,現實世道愈是魔幻歡誕。 可能真是最壞的年代,就會是最好的年代,當眼前的現實生活不斷沉降,有時教人無言以對,說不出聲,另一邊廂那些被抑壓的聲音卻轉移到電影世界大放異彩。由翁子光監製、何爵天初次執導的《正義迴廊》,初看確實有點像翁子光的前作《踏血尋梅》,但兩者分別也很明顯,《踏血尋梅》是血腥慘絕,但相對上較傳統的懸疑緝凶戲碼,而《正義迴廊》則圍繞眾聲喧嘩的「法庭戲」讓案件重演,對照人來人往各執一詞,卻難為正邪與公義劃下界線。誰是真正凶手,誰是最邪惡的魔鬼,懸念最終還是交給觀眾判斷。 過去多年,對所謂「法庭戲」從來都有點抗拒,或許先入為主認定了庭上那些針鋒相對、機關算盡的咬文嚼字,都不過是體制下的語言藝術。不過,《正義迴廊》卻以小小法庭上的恢宏佈局,揭開了疑犯、證人、受害者家屬、法官、控辯代表律師及陪審團的眾生相,展現了錯綜複雜、善惡真偽模稜兩可的唇舌之爭,每一步棋都令人膽戰心驚。證人未必可靠,供詞可以造假,或出於恐嚇屈打成招,司法術語或者只是一門偽術,威權不一定公道,也不足以釐清真相,最終,制度總是凌駕於真相,也其實唯有熟悉遊戲玩法的一方,才是勝利者 —— 魔鬼再罪無可恕,卻可以輕易打敗那些只懂空談民主原則的正義聯盟。 是很諷刺,甚至是很惡毒的結論,卻正正戳穿了當下的政治現實。 劇本處處精密,諸位演員各自稱職的演出,當然應記一功,但亦可能關乎到我們對「法庭戲」所依賴的整套司法體制,於今日難以表述的政治現實裡,早已變得面目全非。神聖莊嚴的表象下,這個權威冠冕的場景,這些台詞,這些角色與崗位,都充滿了抹之不去的荒誕感,難免份外有著一股詭譎的戲劇張力,看得不寒而慄。 電影以 2013 年轟動一時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為故事原型,然而,我一邊看,卻一邊覺得它跟 2019 年另外一宗全港關注的凶殺案身影重疊。其實,我們都記得,那宗凶殺案仍然未審,甚至永遠都不會開庭。而電影裡的唇槍舌劍、對公義的叩問,是我們永遠不能抵達的遙遠。 據資料顯示,《正義迴廊》自正式上映以來,口碑甚佳,編導演皆有精湛表現,惟票房並非特別突出。這不難理解,現實早就讓人深感疲憊,一切既已粉碎,逝者亦已逐漸遠去,何必再三戳穿,把那些徒勞無功的事情扯回來?人皆渺小,並非眾生都有薛西弗斯的毅力,仍然記得又如何?念念不忘未必一定有迴響,與其去繼續探問冤獄可恥還是公義與良心較值錢,大家都可能情願付錢入場多看兩次《飯戲攻心》跟林明禎隔著銀幕親一個。  

走入未來音樂祭 Tone Music Festival 來一場關於香港音樂的告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8Qdl_gOYw 去TONE Music Festival 未來音樂祭 用最盡方式拎簽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n2NDpWmBo 音樂告解室 - 選擇 Jan Curious(阿水) Jason Kui TomFatKi Mansonvibes Anna Hisbbur JFFT per se MC $oHo & KidNey The Hertz 逆流 專訪袁智聰 香港音樂 Music - 有得揀,你會點揀? 香港民謠音樂 Folk - 在music scene中重生 香港金屬音樂 Metal - 金屬成為生活 香港純音樂 Instrumental - 難得有獎 香港都市音樂 Urban - 港式Hip Hop+R&B 香港搖滾音樂 Rock - 感受搖滾精神 香港電子音樂 Electronic - 不斷進化的冰冷 香港流行音樂

秋意漸濃,涼快的天氣十分適合野餐、露營,但戶外活動豈止這些,大館為期11天的「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把監獄操場變成戶外音樂廳,更邀請到世界各地及香港知名音樂家、樂團演奏經典曲目,包括二戰時法國作曲家梅湘被囚於德國戰俘營時,在5000名名戰俘見證下創作的《時間終結四重奏》,解放身陷囹圄的痛苦心靈。 在歐洲十分有名的假聲男高音雅各.奧林斯基從未曾在亞洲演出,他的首演將與意大利金蘋果古樂團獻給是次音樂會,悠揚的17、18世紀古典樂曲將繞樑於監獄操場之中。回到香港,本地鋼琴家羅乃新、香港中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和LENK四重奏也有演節曲目。 除了純音樂演奏外,鋼琴家張緯晴和燈光設計師陳一云亦會合作,以光影配合音樂,重新演繹巴赫名作《哥德堡變奏曲》。 《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 日期:2022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 地點:大館監獄操場、賽馬會立方 票價:$250至$680 網址: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prison-yard-festival-music-from-within/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