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上網睇醫生work唔work?
在英國,想睇政府醫生,不容易。不是似香港,病人太多,排隊排足一個上晝,只換到三分鐘會診時間。是根本想排隊也排不到。 初到埗時,女兒幾乎每隔一個星期便病足一個星期,不是發燒便是流鼻水嚴重咳嗽,還傳染了給嫲嫲、媽媽,最後爸爸。想睇醫生?首先,你要打電話約時間。先不說個電話有幾難打通,幸運打通,接聽的一位,了解病情後,也必定一句:「食住成藥先,留家休息,三、四日後,還發燒,才再致電過來約時間,也不遲。」聽話,食藥食足三、四日,女兒還未退燒,再致電約見醫生,今次,又輪到另一難題:「疫情關係,你哋要先做檢測,證明陰性,先可以進入診所。你可以上網申請檢測套裝,兩、三日就寄到府上。做完,即知結果,再打來約時間吧。」等到收到檢測套裝,女兒已經康復,也無需看醫生了。不是投訴不是抱怨,在香港,看私家醫生方便,有甚麼身體不適,想也不想便衝去食重藥,務求在幾小時內藥到病除。在這裡,的確是需要無限耐性,激發自身抵抗力對抗病菌,說不定,忍耐了陣痛過後,才能夠帶來真正的身體健康? 以為初出生嬰兒與初生育媽咪有特殊待遇?未必。話說,助產士上門家訪,檢查我太太與女兒的情況,發現她們身上同樣出現紅瘡,建議找醫生看一看。又去到相同的無限輪迴。今次,更不幸,致電診所,循例無人接聽,留了言,診所方面有回覆,又輪到太太部電話突然無故失靈,無法接收。以我們的經驗,診所不會太有耐性重覆致電。還好,地球上,有互聯網,正當我們煩惱之際,太太建議不如網上問診。有點似以前的打電話問功課,不用面對面見到老師或醫生的真人,有網上問診系統的時代,更方便,連電視節目也不用,醫生直接點對點提供答案。太太將母女二人的紅瘡影低,留言在網上問診系統,竟然勁有效率,一日之內,已經回覆。而且,不是模稜兩可的敷衍,是真材實料。對於女兒,一鎚定音直指是正常反應,搽些lotion,搞得掂。對於媽媽,要食藥,但不用刻意過去診所看完醫生再取藥,醫生直接落單,叫藥房執藥,我們直接去藥房自取便可以。似去領取網購貨物。 登記診所服務時,需要選擇指定一間藥房。我們大安旨意踩去該藥房取藥啦。折騰了十幾二十分鐘,藥劑師終於發現:「個醫生唔係落order嚟呢一間藥房喎,去咗附近另一間。」是有點氣餒,但已經絲毫不覺得奇怪。居住了一段時間,自然發現,拖延、甩漏,難以避免,最後,解決到問題,已經好好。或者,你會問:「個醫生連見都無見過個病人,純粹睇睇張相,可靠不可靠?」Well,可能我的要求太低。想當年,我爸爸患癌,在政府醫院人山人海之下等了四個小時,終於見到醫生,醫生望兩望,求其開了些止痛藥,便打發我們走,記憶猶新。見真人,還是見圖片,似乎,不代表甚麼。如果,兩者皆非絕對可靠,上網睇醫生,至少,慳了時間,而且,人道得多。
【難行.繼續行】 張敬軒演唱會音樂人的自白 14天又14天 CHOR:「打定輸數但會捱下去」
有甚麼比買不到偶像演唱會門票更殘酷的事?就是搶到門票但場次延期了……相信一眾張敬軒的歌迷對這故事不會感陌生,因為早前英皇娛樂為配合防疫措施,宣布8場張敬軒紅館騷延期,導致台前幕後多位員工「手停口停」,更復「show」無期。 鍾楚翹CHOR是The Next 20 張敬軒演唱會的programmer,即樂隊成員之一。「結他手用結他發聲,小提琴手用小提琴,programmer就係用電腦去發聲」。擅於為音樂會製造出特別聲效的CHOR,是個自由工作者,收入一半來自演唱會的音樂工作,另一半則來自做後製。對於一下子失去了8場騷,CHOR毫無心理準備。「cut個兩日我哋休息中,仲同大家講兩日後見!無諗到兩日後已經無左場show。」 取消演出對自由身工作者的影響很大,「所有人都好受影響,不論台前定幕後,2020年最嚴重嗰時,我哋咩都無晒。到依家好啲,有返以前八成,又一下子無晒。」她已經「打定輸數」,認為停辦大型活動的規例會維持一段長時間。雖然收入少了一半,但CHOR指自己仍會捱下去。 「我唔悲觀,無Show我咪做後製,得一半收入捱住先,捱到唔得,用晒所有積蓄先算。」其實CHOR已是比較幸運的一員,她認識不少同行都因應疫情而做兼職幫補收入,甚至轉行、放棄夢想。 音樂人在疫情中砥礪前行,當然值得敬佩,只是疫情肆瘧,向外界求助無援的自由身工作者除了「捱下去」之外,又有甚麼出路呢?
【不再傷感】 德製藥公司30年研發無淚洋蔥 價錢貴3倍 減少辛辣感 更清甜爽脆
「如吃掉芥辣都不刺鼻,洋蔥不再釋放傷感氣味……」切洋蔥不會流眼淚竟然不再是歌詞才出現的奇景?!德國有公司研發出無淚洋蔥,讓你切洋蔥時不再傷感! 每當我們切洋蔥時,會釋出刺激性的物質,物質由鼻子傳到大腦神經,繼而刺激眼睛流淚水。德國製藥公司Bayer為了避免流淚的尷尬場面,用30年研發出名為「Sunions」的無淚洋蔥。原理是透過自然混合培植,減低洋蔥內的刺激物質,除了不會使人流眼水外,味道也會變得更清甜爽脆。不過喜歡洋蔥夠辣的朋友就可能會卻步了,因為Sunions比普通洋蔥的辛辣感少三分之二。 無淚洋蔥其實早於2018年已在美國發售,未來更會發展英國市場,到底無淚洋蔥會不會全面取代普通洋蔥呢?也未必,因為新洋蔥比一般洋蔥的價錢貴三倍,普通小市民寧願捱流淚也不會花多幾倍金錢買Sunions吧。
【NFT達人】 933張呆呆自拍照變NFT致富 印尼大學生意外爆紅 總交易量超過100萬美金
炒賣NFT成為賺錢神器,有不少人認為比黃金更保值,印尼一位大學生就憑自製NFT成為小富翁! 說的是年僅22歲的大學生 Ghozali Ghozalu,他由18歲起每天在電腦前的自拍,至去年已儲得933張照片,而且每張相片的背景也一致,只有 Ghozali 的容貌漸漸變改。他把一系列的自拍照「Ghozali Everyday」上傳到 NFT 平台 @opensea 出售,意外爆紅,現時總交易量已達到 338 ETH,即超過100萬美金。 不過Ghozalu也不是一帆風順,最初只以0.001ETH出售,即大約3美金。機緣巧合下,該系列NFT獲一些NFT玩家追捧,加上各大傳媒的報道下,捧紅了這位自拍男生,而他的NFT價格也節節上升。 所謂有心未怕遲,有意投身NFT板塊的大家,記得快點開始發揮創意,說不定下一個「百萬富翁」就是你了!
荃灣有牛鬼蛇神聚集之地?2359同你解密香港地!
荃灣有個地方號稱是「牛鬼蛇神」聚集之地,「嫖、賭、飲、盪、吹」樣樣都齊。經過當局清洗太平地後,看似色彩繽紛的遊樂場竟然暗藏殺機?!早前更有長者受傷入院,到底荃灣這個地方藏著甚麼謎?探員C到場實地考察過。
【羅素的紅】:俄國稀有的「蛋」?
在俄羅斯歷史上,有一批價值不菲的「蛋」,每隻都是手工製作,還得到皇室人員的喜愛,可是戰爭讓這些蛋遺失在世界各地。這些被譽為俄羅斯宮廷寶物的「蛋」,當然非等閒之輩,「法貝熱彩蛋」說得上是世界藝術界中罕見的工藝品。 早前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就舉辦了關於法貝熱彩蛋(Яйца Фаберже)的展覽,連凱特王紀都有前往參觀。其實法貝熱彩蛋已非第一次在英國亮相,第一次展覽是1977年由英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第二次則為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與美國法貝熱藝術基金﹑聖彼得堡冬宮及巴黎一間博物館聯合舉辦。 法貝熱彩蛋其實是蛋雕,由俄國工匠﹑珠寶工藝師法貝熱製作,因此得名。法貝熱的爸爸在聖彼得堡開設小工作坊,主要接加工珠寶的訂單。小法貝爾則在年輕時在歐洲四處遊歷,至1870年回國繼承父親的衣缽,因為曾到歐洲遊學的緣故,他的作品風格帶點新意,也漸在珠寶界有了名聲。1885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因為想讓妻子開心,所以聘請法貝熱製作一枚蛋雕送給皇后,作為復活節禮物。皇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看見彩蛋十分高興,也稱讚彩蛋漂亮。自此之後,每年復活節法貝熱都會為皇室製作一枚彩蛋。法貝熱彩蛋多以黃金、鑽石及珍珠等材料製作而成,大小沒有規定,由工匠設計及決定。有些彩蛋中會鑲有微型雕像﹑小馬車等這些小驚喜,有些則是以俄羅斯帝國沙皇的肖像作為裝飾,由於細節很多,基本上要1至2年完工。 後來亞歷山大三世過世,他的繼任人尼古拉二世也將這個傳統繼承下去,每送贈送彩蛋給母親及妻子,於是法貝熱每年依舊為皇室製作彩蛋,直至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不過,這些彩蛋據說有五十多枚,但因為俄國革命之下,有指沙皇家族在逃亡時遺失了不少彩蛋,也不知道輾轉流落到誰的手。 作為沙皇時期的俄國首都,聖彼得堡有一間規模不算太大的法貝熱博物館,博物館是俄羅斯石油大亨維克塞爾伯格所擁有,這位寡頭在2004年以一億美由福布斯家族手中,收購了在博物館展出的幾枚彩蛋﹑熱首飾及油畫。目前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武器庫有10,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有9枚。據說目前不少彩蛋已經知道在誰人手中,但仍有大約7枚彩蛋杳無音訊。
【余拜仁】:生活苦無趣味 疫下戾氣難消
防疫政策不但收緊,而且延長,重過「正常生活」的願望,農曆年前都肯定無法實現,相關影響下,不但很多打工仔及老闆生計受損,而且普羅大眾就連日常做做運動,或者娛樂一下的機會都遭剝奪,戾氣累氣之大,絕對可想而言;日前一眾藝文朋友聚首,一邊數算著多少精彩節目尚未出生已經夭折,慨嘆不少心機都白費了,但都還未算是最慘,畢竟日後都可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更慘的是活動發生中途遇上嚴厲防疫措施的實施,一方面主辦單位不得不予以配合,立即取消餘下安排,另一方面有關資源已經消耗,不論人力或是物力,日後亦未必能夠續辦相關節目活動,累積下來的成果難免大把折扣,不了了之,徒嘆奈何。 其中一個因為疫情而無疾而終的藝文活動要數不加鎖舞踊館(Unlock )本月舉辦的「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旨在透過工作坊、展演、講座及放映等各類型的活動,深入參考不同表演藝術形式、門派、界別的訓練體制,察看並鑽研當中美學的異同,同時,團隊亦希望在演出及製作等慣常方式以外,開放創作過程讓大眾走近及參與;其實Unlock一向重視「跨界」,早於2015年就成立Unlock Body Lab,開始以舞蹈為主軸進行不同跨媒界協作,包括舉辦各種工作坊、階段性展演及駐場計劃,尋找關於創作路徑的更多可能性,一方面鼓勵藝術家尋求突破,另一方面嘗試尋找更有機的方式去和大眾交流。 「跨界」一說近年在當代藝術世界相當盛行,以不同藝術界別的協作,或者採用如影像、裝置、戲劇、舞蹈、音樂等多元媒介,透過美學的碰撞置換思維角度,從而產生全新藝術觀點,情況有點像Fusion Food,匯合不同口味及風格的目的就是為了達致嶄新體驗,但是若果對食材本身欠缺根本了解,純粹一味追求噱頭或花俏,Fusion最終難免會變得「九唔搭八」,簡而言之,要「跨界」,必先了解不同藝術媒界的創作語言,並且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樑,而「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正正希望做到這點,它包涵一系列不同活動及節目,其中一個是與「樂譜」相關:當「樂譜」作為音樂創作中連接作曲家與樂手的重要媒介,令無形的音符具像化並得以紀錄及流傳,同時當代音樂的作曲家早已探索傳統五線譜以外的樂譜編寫,包括以事件、動作以至舞台調度作為整體表演的書寫方式。不妨想想,若將「樂譜」的概念放置於當代舞蹈或劇場創作之中,又有什麼探索的空間呢?「書寫動態:音樂、動作及編排標記法」研習工作坊就由藝術及音樂藝術家共同帶領,嘗試為以上提出的疑問展開層層討論。 一個業界或是一個範疇得以向前推進,關鍵之一就是思考及嘗試,「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正是結合了這兩種精神及力量,可惜今年的安排及節奏遭打斷了,期待不久將來可在我城見到如此富有趣味及意義的活動再次舉行;另一方面,期望我城生活秩序盡快恢復,不論是文藝或是體育活動都可以盡快重新上馬,讓大家都重過新生。
【可以一試?】 英超市Morrisons鼓勵用鼻分牛奶有無變壞 只講最佳食用日期 不印此日期前食用
一般牛奶都印有過期日子,提醒客人切勿飲用過期奶,不過英國連鎖超市Morrisons則不認同這做法,引來熱議。 Morrisons宣布由本月31日起,九成自家品牌的牛奶都不會印上此日期前食用 (use by dates)」,而改為最佳食用日期 (best before dates),變相延長了產品的壽命,而非硬性規定過期奶必然要棄掉。集團希望藉此行動鼓勵顧客以嗅覺分辨牛奶有沒有變質。如果聞到有酸味、變色的情況才棄掉,就可以減少食物浪費。 事實上,牛奶是英國其中一樣最多人浪費的食品,僅次於薯仔和麵包。英國環保組織WRAP的數據顯示,英國每年有多達2.3億升牛奶被丟棄,造成碳排放,影響影境。環保當然人人有責,不過此舉可能會令市民錯誤飲用過期奶,導致生病,甚至食物中毒。你又認為有必要以「最佳食用日期」取代過期日子嗎?而這樣做又真的能從源頭解決浪費及污染的問題嗎?留言告訴我們吧!
【時光倒流一彩蛋】 《阿基拉》動畫師隱藏訊息38年後被揭破 成功背後的真相 :「真的受夠了!」
打開FB/IG,不時都看到設計師、小編吐苦水的專頁,把「西客」及「惡頂上司」的事例都分享給同道中人。不過回到未有這些平台的時空,設計師又如何吐苦水呢? 由著名導演大友克洋1988年執導的動畫《阿基拉》,最近在日本YouTube免費播出,有觀眾發現看到約38分鐘時,動畫家隱藏了一則神秘訊息在背景的一張小字條。原來是以日文的羅馬拼音寫出「為什麼連這些細節都要畫,真的受夠了!」。如果沒有專心看的話,很容易就會略過這張警告標語,更不會發現這位動畫家原來「心很累」。 其實動畫家心累全因為當年未有電腦動畫,他們製作《阿基拉》時一共畫了逾15萬張手稿,大友克洋本人亦繪製了700頁分鏡。《阿基拉》最終以細緻的動畫背景及建築物聞名國際,全球票房超過4900萬美元,更為日本動畫領先全球的地位打好根基。 雖然動畫製作精緻,但動畫師寫上抱怨字句更被觀眾發現,還算是專業、敬業的表現嗎?留言告訴我們吧。
【肥饕】:支持永續長洲菇包 勿讓老麥走素
近年素食熱潮席捲香港,除了中環、尖沙咀、遠至屯門都有插旗的Green Common外,當你看到連譚仔都可選擇將米線底轉至菜底,鄭秀文教你以椰菜花代飯,你就知道這股「食菜風」開始深入民心。 見字飲水之餘,要達至全民食菜,以多肉多油見稱的快餐店也可出一分力。不要以為麥當勞要跟素食者勢不兩立,港島金鐘某老麥分店,曾是該集團全球首間自選沙律概念店,可惜這股湯律旋風無而為繼,未見其他分店跟隨。 有熟悉老麥的知情人士向筆者透露,其實麥當勞多年來都致力嘗試在餐牌加入素食選擇,例如早前推出蕃茄沙律等「清新滋選」,近年亦有藍莓乳酪,以及去年興起一時的「新餐肉早晨全餐」,可惜這類素食都經不起市場考驗,老麥計算經營成本後唯有「捨菜逐肉」,繼而推出「乜都DOUBLE系列」,偏偏這類重口味方程式,在市場甚受歡迎,才令老麥慢慢走上這條「走素」之路。 辦法總比困難多,隨科技日新月異,植物肉大行其道,似乎連個天都希望麥當勞不再「走素」,最近老麥甚至推出自家品牌McPlant打造植物肉漢堡,據說吃起來不論味道跟口感,跟普遍漢堡扒無異,這款新產品開始在英國出售,何時推而廣之到本港,仍未知道。但其實,香港麥當勞多年來都有出品素包經驗,心水清的讀者可能記得,那就是每年佛誕太平清醮時,長洲島上老麥所賣的「脆香素菇包」。 這款長洲限定的素菇包,每年佛誕期間都會賣出數千個,所以若說老麥賣素趕客,這說法並不成立。據了解,麥當勞當年眼見素菇包大賣,一度將這款甚具香港特色的「McVeggie」推出市區售賣,怎料無人問津、慘淡收場,結果這包只能在「長洲一年三日限定」,未能佔據麥當勞日常餐牌一席位。 不過,早前老麥重金禮聘Mirror推銷麥炸雞,掀起新一輪炸雞熱潮,弄得不少「前夫」吃雞數量成人生總和,可見動用明星效應力谷某款食物,並非不能奏效。假如麥當勞下次找來新女團collar聯乘「McVeggie」,可能全城會為這素包瘋狂。前夫們,這個提議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