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小時候聽過《金斧頭與銀斧頭》的故事,沒想到現實也有機會發生。以色列一位業餘潛水員 Shlomi Katzin 偶然在北部卡梅爾海底潛水時,發現一把被海洋生物外殼包裹着的鐵劍。眼利又熱心的他有預感這並非一般海底廢物,又怕長劍被人撿走,於是親自送到以色列文物管理局。一查之下,竟發現這把劍柄長 30 厘米、劍刃長 100 厘米的鐵劍,可能屬於 900 年前的十字軍的騎士所擁有。 在文物管理局主理海洋考古的 Kobi Sharvit 指出,幾個世紀以來,每當有風雨來襲,沿岸船隻都會到卡梅爾避風,長年有很多船隻聚集,因此這海域藏有不少文物。而西歐十字軍在 1096 年至 1291 年間,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戰爭,檢測員 Nir Distelfeld 指,「這把劍是一個美麗而罕見的發現,顯然屬於一位十字軍騎士。」 《金斧頭與銀斧頭》中誠實的樵夫得到 3 把斧頭,而 Katzin 就在把古劍交給政府後,獲以色列政府頒發良好市民證書。    

上月底,一群「古拉格孩子」(Children of the Gulag)向俄羅斯最高法院提出針對國家杜馬的集體訴訟。「古拉格」,是一個承載著蘇聯駭人歷史的名字,它的起源是1919年蘇聯有法令啟動了強迫勞改制度,30年代則由秘密警察總局建立了古拉格。   「古拉格孩子」是古拉格囚犯的子女,有些甚至在勞改營中出生,不過很多都是一出生就被帶到孤兒院。莫斯科古拉格博物館館長羅曼諾夫說,這些古拉格孩子現在大多已經超過70歲,早已經不是「孩子」了,目前俄羅斯只剩下大約 1,500 人還活著。歷史上,1991 年通過了《政治壓迫受害者康復法》,法例承認這些兒童是受害者,他們有權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並最終授予他們返回出生地的權利。 2019年,俄國憲法法院裁決,命令政府實現為「古拉格孩子」提供經濟方式的幫助,讓這群人搬回父母被史大林驅逐前居住的城市。有些例子是,蘇聯解體後,政府承諾會在他們的家鄉安排住房,但等待超過三十年,始終未能成真。   其中有名婦女因為父親被捕後,她也被驅逐出莫斯科,流亡在摩爾多瓦蘇維埃共和國,後來賣掉家庭公寓後回到了俄羅斯。她用這筆錢,在距離首都莫斯科 5 小時車程的地區,買了一間小屋,和兩個女兒住在那裡,每月領得退休金 220 美元,小屋沒有熱水,冬天只能燒木頭取暖。就在2019年憲法法院裁定她們有資格在莫斯科獲得住房,但因為官僚制度及其他問題,申請仍然未有回音。   史大林時代的古拉格勞改營,很多人活著進去,卻沒有命活著走出來。1973年,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的作品——《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面世,人們對「古拉格」才有了概念,才知道那是一個如何的無間地獄。書名中的「群島」並非指真實的島,而是指各個勞改營及其制度,作者索忍尼辛參與過戰爭,立過功得過獎,後來因為與朋友的通信之中,批評了史大林,結果被判勞改。看這部作品,需要強大的心臟,否則每讀都覺得心臟負荷不了,快將窒息。勞改營中曾經存在過的人,苟延殘喘的活著,依稀記得他寫過一位鋼琴家寫了一曲,但琴譜被撕掉了,因為音樂過分沉重。不少人評論這書到底多少真實,多少虛構。   事實上,資料顯示,有人能從古拉格獲釋,不過大部份前囚犯都無權居住在都市地區,必須在至少 100 公里外定居,而且找工作也很艱難。不少人希望回到自己出生的城市,但因為沒工作沒錢,負擔不起回家費用的人,就只能在勞改營附近定居。有些人即使幸運地離開勞改營,也一輩子蒙受著陰影,有婦女到成年後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出生地方,不過因為過去的悲痛經歷,她至結婚後都沒有告訴丈夫,自己曾經在古拉格營。那麼再幸運的一群,有足夠資金回到出生地,但卻發現早已人面全非,自己住的地方被沒收,甚至已經重新分配給別人。   史大林死後,由赫魯曉夫繼任,他宣布特赦古拉格囚犯。對於古拉格的真實一面,其實未算完全揭開,不過根據一些歷史說法,30至40年代,古拉格裡面有超過五十萬人死亡。古拉格遺下的傷痛永遠無法抹去,如今,古拉格亡者遺下的子女,又能否在生命終結前,得到一個回家的答覆?  

香港麵包店的傳統包點,雖然菠蘿包無菠蘿,老婆餅無老婆,但墨西哥包就的確來自墨西哥!圓滾滾、包頂有層香甜的脆皮,墨西哥包的原型是「concha」,是當地一款傳統包點,頂層會蓋上士多啤梨、朱古力、咖啡等口味的脆皮,焗完後的裂痕像似貝殼,所以有 concha 之稱。  那麼 concha 為甚麼會傳到香港?事源 19 世紀時,廣東台山有不少華人到外地尋找機遇,墨西哥也是其中一個熱門選擇。一對姓伍的夫婦就於當時移民墨西哥,並發展批發糧油生意,惟當地治安惡劣,後來還有大規模排華事件,伍氏夫婦因此來到香港,並定居上海街。1946 年,他們開了一間「墨西哥冰室」,紀念自己在墨西哥拼搏的日子,又把 concha 定為冰室的招牌菜,改良少許又參考了菠蘿包的製法,命名為「墨西哥包」。大概因此,墨西哥包便在香港發揚光大了。    

日本農產品向來受港人追捧,特別是雞蛋,香港更是日本雞蛋的第一大進口地區,日本產雞蛋九成都出口至香港。尤其是近年熱門的蘭王蛋,一打開已經見到誘人的橙黃色飽滿蛋黃,聞起來零腥味,而且標榜生食用,但日本蛋有千千萬萬,蘭王與其他蛋王相比,又是否那麼一枝獨秀?唯他獨尊?   首先,要告訴你一個殘忍事實,雞蛋質素好與壞,其實並不能靠蛋黃顏色判斷。「個黃好圓好靚」當然令人食慾大振,但不論蘭王抑或比蘭王更昂貴的夢王蛋,其呈深橙色的蛋黃,其實全靠飼料「催谷」。不過可以放心,日本雞農在「谷色」方面相當守規矩,飼料絕不加入色素、添加劑,只會混入蟹殼、辣椒、甘筍等帶深橙色的天然材料。   而蘭王、夢王飼料相當接近,除了以上種種帶色材料,還有大蒜、海藻粉、綠茶粉等。至於為何夢王更貴,唯一解釋是它贏過日本國內雞蛋大賽,具一定名氣。那為何只有蘭王成功跑出?筆者向部分批發商打聽過,他們一致認為,進口香港的日本蛋質素穩定,很少劣質貨色,「蘭王」銷量能夠跑贏其他日本蛋,某程度與其漢字名稱有關,對顧客口耳相傳有很大幫助。「日本有隻蛋好出名叫こだわり卵,但我講完你都唔會記得個名。」   所以,萬勿憑蛋黃顏色定奪其高低,北海道兩大名蛋「玉艷」、「米艷」,其飼料分別是玉米及大米,前者的蛋黃顏色如檸檬黃鮮艷,後者蛋黃則呈奶白色,賣相頗不討好,但兩者同樣蛋味極濃,若因外貌而錯過此上乘雞蛋,甚為可惜。   日本雞農近年更研發出一款蛋黃堅韌度極高的雞蛋(包括兵庫縣山吹卵、大分縣頑固の卵),即使用牙簽也難以篤破,蛋黃濃稠度令人嘖嘖稱奇,蛋香入口久揮不散。不過,雞蛋無論飼料多優質,生程過程如何嚴謹,也敵不過最大敵人「時間」。   一般來說,蛋盒上印有「tamago japan」標籤的雞蛋,都可以生吃。然而,根據日本畜產物輸出促進協議會,生吃用的雞蛋也有「壽命」,他們建議由下蛋一刻開始計算,生食食用期限不應超過21日。所以一些本地批發商引入高級日本蛋時,特別標明賞味期限,那期限內就代表可以生吃。不過,通常設有賞味期限的日本蛋都是「飛機貨」,高昂的運輸成本自然轉嫁予消費者。換言之,沒有飛機加持的日本蛋,注定蛋味大打折扣。   如果沒有賞味期限,又如何判斷雞蛋的新鮮度?最佳辦法是目測法。如果蛋白瀉身如水,那麼這隻雞蛋新鮮極有限。另一個做法可令壞蛋無所遁形是放進水中。如果雞蛋長期沉底,那代表雞蛋內的空氣越小,便是越新鮮的保證,相反若雞蛋「置頂」,那這蛋不用打開也知道已經擺放已久。至於如何將靚蛋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否只有生吃才是王道?TKG又是否只是蛋撈飯那麼簡單?下回再續。   Photo/ kodawari tamago sailor official    

在每一個地方的文化發展歷程上,總有一些熱門命題是常常被提及的,當中包括「我們的文化是什麼?」同時這個問題還可以演變成更多不同的面貌:藝術家及創作人可能會問「我在做的事跟這個地方的人和事有關嗎?」政策當局可能會(被)問「我們應該推動何種藝術類型?」等等;最近城內有個口碑極佳,一票難求的劇場演出正正名為《100%香港》,令人好奇的是,當「香港」本身都已經極難被定義,甚至每分每秒都被重新定性時,到底背後團隊何以會有如此大的膽量這樣取名?這個創作及製作又有什麼內涵可以構成「100%香港」呢?   《100%香港》由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團隊呈獻,合作夥伴為本地劇團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至於原創概念、設計及導演則是來自德國的RP紀錄劇團;在節目官方網頁上,更有一段非常引人入勝的Tag line:「100位香港人擔大旗,在劇場玩社會實驗」,今時今日,「香港人」要在香港「擔大旗」已經殊不容易,還要去玩有關社會的實驗又是什麼回事?細心了解今次創作的發展方式後,發現它與過去一些傳統戲劇製作大大不同,《100%香港》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劇本去跟從、去呈現,也不是由經專業戲劇訓練的表演者擔崗演出,相反,團隊是在香港找尋100位足以反映社會人口特徵的市民,參考數據包括性別、居住房屋種類、居住地區、年齡,以及種族等等,由他們在舞台上述說一個個屬於「香港人」的故事,並最終拼湊出一幅名為「香港」的圖畫。   在「100%城市」系列的其他作品中,第一位參加者通常都是當地的統計局官員,或者是一名了解人口統計過程的人士,至於香港版本的第一人,一方面他非常熟知香港人口面貌,另一方面緊貼社會動向的市民也不會對他陌生,他就是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鍾庭耀博士。創作階段開始之時,團隊首先訪問了鍾庭耀,然後請他介紹多一位合適的受訪者,如此類推,利用統計學上這個稱為「滾雪球」(Snowball sampling)的取樣方法成功找出100個人為止,繼而圍繞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及相關感受進行訪問,例如他們對自己及香港的思考與期望,逐步歸納出大家關注的人和事,整個創作並不執著於建構特定故事或角色,重點反而在於怎樣透過一系列的問題設計,一步步建立節奏及張力,最終形塑出「香港」及「香港人」的形象。   100位香港人並不是來到台上飾演別人,而是代表自己,以至在數據上反映著台下其他748萬香港人;作品引人入勝之處,正正是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集合於一個共同的時空,即興地就著未知的課題發聲表態,可能和而不同,或者同而不和,這種直接的、坦率的交流,在本地的藝術場域固然少見,放諸整個宏觀社會平台,特別是近年來經歷過大小的糾纏與角力,更加是彌足珍貴,甚而可一未必可再,難怪獲得各方大力的肯定及讚揚。  

由細到大,身邊總有幾個朋友餐餐都要食飯。食咩菜式都好,總之有白飯落肚就最實際!日日都食嘅白米,到底有咩特別呢? Deliveroo以米為主題舉辦展覽,場內有四大主題區任你探索。不止可以進入白米大型裝置聽故仔,仲可以影一幅好特別嘅Selfie。想先賭為快?今集2359 由 Ceci, Miggie 帶大家感受一下香港米嘅故事啦。   日期:即日至11月7日
 地點:中環鴨巴甸街 35 號 PMQ 元創方地面廣場 
 時間:1100 - 2000    

有一種茶,它不算名貴,也不是特別稀有,我卻未有緣份一試,就是雲南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為純烤茶,把小砂罐在柴火中烘烤,烤熱後加入茶葉在罐內,邊烘邊轉動砂罐,這時茶葉會發出聲響,到烘出焦糖香味時,馬上沖入沸水,待數分鐘左右泡出茶味,再倒入茶盅內喝;第二道前期工序一樣,但在茶盅內加核桃片、燒乳扇(牛奶凝固製成的薄片)和紅糖;三道側是在茶盅加蜂蜜和幾粒花椒。   按其他地區的喝茶習慣,會直接認為好的茶怎麼能加這些東西?茶怎麼能這樣烘完再沖?加上三道茶由唐代起白族招呼貴賓的儀式,演化成少數民族表演,總是怕商業化了不真實。老實說,這也是我一直沒有被遊客區「三道茶體驗」所吸引的原因。   直至聽到雲南大理的民宿老闆甘先生描述他喝烤茶的經歷。甘先生年輕時是做測繪工作的,在沒有衛星定位、沒有民宿概念的八九十年代走訪雲南深山野嶺,不時要到村落投靠村民寄宿、指路。他說為了趕路,一大早就起床出發,雲南温差大,早上天氣涼,村民為他準備的當然沒有三道茶般誇張,但村民會讓他大喝幾碗烤茶再出發,不單令身體暖和,經過一整天後他發現竟然不感到口渴。   白族群居的大理(全名為大理白族自治州)為茶馬古道途經之路,遠行、務農也是不便隨時飲水的,烤茶正是民間的智慧。至於加入的堅果、乳扇,既可充飢,也是在招待客人時的特產;而當中最特別的可說是加花椒,雲南山多,幽谷濃霧之中,偶然濕氣較重,花椒正好是袪濕的。   三道茶的精神在於一苦、二甜、三回味,由明初記載,成為白族民間喜慶活動、或招待客人儀式,到現在演化成加插歌舞的民族表演,要體會到三道茶,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看喝茶者心有多闊、願意花多少時間、有沒有緣份。   茶在內地的角色,由生活日常到奢侈珍品都有,和咖啡、酒、甚至任何美食一樣,在消費主義下也形成了「精英主義」。但美食是立體的經歷,各處鄉村各處例,放下單一標準、傲慢與偏見,讓自己感受更多,這也是三道茶中,無論是甜是苦,到回味那刻才能真正領略箇中滋味的人生哲理。  

要為沉悶的建築物重拾朝氣,不一定要清拆重建的,意大利一名藝術家@peeta_ead,在不少歐洲國家的建築物外塗鴉,結合幾何元素和3D視覺效果,用色彩為建築物賦予了生命。 他的作品以繪畫及雕塑形式,與周圍的環境融合一起,希望透過「變形」改變建築物原本的結構,為熟悉空間帶來不同的感覺。他認為藝術在公共空間佔重要的角色,不但為社區創造一個舒適和愉快的環境,亦可以刺激人們的視覺和想像空間。 Peeta 十三歲已經成為塗鴉藝術家,甚麼原因令年紀輕輕的他,踏上創作旅途?因為一次的西班牙旅行,看到一副大型壁畫,從那一刻便對藝術產生巨大興趣。然後在大學期間,修讀藝術和產品設計,亦參加不同街頭藝術家團隊,因此成就他的創作道路。 其實Peeta曾經在香港留下足跡,他在 2016年參加香港的HKWALLS Festival,在深水埗的黃金電腦商場的外牆創作,大家有興趣可以找找當年的照片吧!   Photo/ @peeta_ead 

留在香港都可以來一趟潛水旅行?台灣觀光協會、Olympus Imaging HK和tripTaiwan 將會於11月6日在香港舉行首個台灣水底展覽 ——「 潛行台灣」,讓熱愛潛水和海洋的朋友可以快閃台灣水底。 只要穿上潛水裝備到水底,就可以欣賞25幅、由多位水底攝影大師:2019香港攝影大賽冠軍Kenny Lee、台灣水底攝影師Marco Chang和Olympus水下攝影師兼導師Victor Lau等 ,於小琉球、墾丁、綠島、蘭嶼等地所拍攝的作品,從中欣賞海底不同的奇觀和海底地形,就像置身其中。 展覽分為4大區域,分別為澎湖薰衣草森林區、小琉球綠蠵龜區、微距生物區、大景地貌區。當中,小琉球是台灣的一個島嶼,為綠蠵龜主要覓食和休息地區。到達該展區時,可以與展出的6隻「海龜」拍照打卡,還可以即場於「水底郵筒」投寄明信片留念。 「潛行台灣 , 超越你所想像!」 日期:2021年11月6日  時間:9:00 - 18:00   地點:香港何文田天光道2號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費用:免費 (「水下展覽」參加者須擁有開放水域潛水員或以上資歷)     Photo/ @itstimefortaiwanhk @triptaiwan

小時候打開 Microsoft Office 應用程式,總會有個「小幫手」走出來。還記得那個萬字夾小幫手 Clippy 嗎?闊別多年,Microsoft 宣布,將推出超過 30 款萬字夾小幫手的 sticker,可以在網頁或應用程式版的 Microsoft Teams 中使用。 回顧一下,Clippy 於 1997 年出世,可惜命不久矣,2007、08 年便隨新系統推出而「被退休」。雖然只存活短短 10 年,但無阻它深受用家支持。今年 7 月,Microsoft 在 Twitter 分享 張 Clippy 的相片,並指「如果這條推文得到 2 萬讚好,我們將用 Clippy 取代 Microsoft 365 中的萬字夾 emoji。」當時發文後不足 1 小時已經達到目標,現在讚好人數還超過 17 萬。 Microsoft 如今遵守承諾,應徇眾要求復活 Clippy,你又感到驚喜嗎?